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

  杭大元

  华严大经所诠的理论建构,系以昆卢遮那佛的法身为体,然後本此一真法界的体性,直接欲令众生现见妙性而证法身。以文殊妙智为用,华严大经以此为用者,直接欲令众生明了妙心的大用而证大智。由此依智断习,则普贤妙行为因,华严大经以此为因者,直接欲令众生翻转尘劳而成就妙行。只要习尽智圆,便能达及弥勒一生补处为果,华严大经以此为果者,是直接欲令众生离苦得乐而趣补处也。

  古德对本经分为三科来涵摄全经,三科中,各具五位法门,号“三周因果」,“二种常道」。三周因果谓:一、所信因果周—从世主妙严品到毗卢遮那品,共六品。二、差别因果周—从如来名号品到如来出现品,共卅二品。三、证人因果周—入法界品。法界品是以善财童子南游参究五十王位大善知识,乃圆彰重蘸五位因果,可称为去言依行圆彰法界分。二种常道:一、离世间品,同尘不染,利生常道。二法界品,志修绝证,佛果常道。

  一、初周因果—所信因果周

  佛自分五位因果劝修等者,初会菩提场说六品法,兹分述於下:

  (1)世主妙严品——惟普贤行能证入,故依普贤菩萨发起也。初集法会,各伸偈赞,显如来因地所修五位法门、。次陈法会云集,有四十一众,表佛自身五位因果,为进修的宗本。

  五位法门:1、普贤等十菩萨为一众,表十信位。2、海月光等十菩萨、执金刚神—主药神十众表十住法。3、主稼神—主昼神十众,表十行法。4、阿修罗—日天子十众,表十回向。5、三十三天—大自在天十众,表十地法。此众既集,各能说法,赞明如来所修五位法行,自後所修之法,皆本於此,故为进修本宗。

  (2)如来现相品——说法仪式

  华严经正宗分起,卅七问:初问十八种佛法;次问十九种菩萨海。皆是诸佛智行境界德用,以发起此经一切法门·经云:「尔时诺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云何是智海

  」於是如来放光现相以答所问。」

  这品经对於四门众齿间放十种光,普照十方以佛神力,其光能说偈颂,召集世界海菩萨众俱来听法,其菩萨众一 一毛孔现种种光明,一一光中现刹尘菩萨,徧事刹窿诸佛,徧度利尘众生,此现华严法界体性智悲目在无碍无尽之相也。如来复放眉间毫相,毫相中现菩萨众,各说偈赞,以显如来无边境界神通之力……此现利海无障碍法,是现智境之相。如来为断彼疑,於齿间放十种光,诸菩萨蒙佛光明,俱来诸佛所。

  ③普贤三昧品——非证不说

  这品经说明现行境,是总答前面的问题。普贤,德无不徧,表示成佛行门;三昧,是正信、正念、正定也,即由佛神力加被普贤,使其入於加来藏身三味正定的现行境界。经上说:「尔时普贤承佛神力,人一切毗卢藏身三昧……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时十方法界,一 一尘中,有利尘佛,一 一佛前,各有普贤入是三味,以至令诸菩萨,各得尘数三昧行门,是现行境,总答前问,故曰普贤三昧品。

  以上解答智境、行境界,目後一藏法门,一切因果,无非智行所摄,故先以二门总答,所谓诺佛境界,乃至菩萨发趣等法,总备於此矣

  法性的万德,故对九会之经,品品都具有无量义,如来刹尘心数的因地行愿,及恒河沙数修行的果泣。故澄观大师说:「大哉真界万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人言象而无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明代莲池大师也说:「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华严无量法门中之一门,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

  (4)世界成就品——通明凡圣

  别答世界海、众生海之间,意明众生谲佛世界,形相万殊,苦乐净秽,转变差别,各随目行业力所感成就。经云:「诸世界海有微尘数转变差别,所谓染污众生住,则成染污转变,发菩提心众生住,则成清净转变,乃至菩萨所集,则成大庄严转变,诸佛涅槃,则成庄严灭转变,所以言此者,欲令众生知染净境,苦乐等相,皆从业生,遂生正心,修出要道,以入佛智慧海,入佛华藏海《」

  (5)华藏世界品——明显本师

  别答佛海波罗密海之间。此品说毗卢无尽法界妙庄严境,由依法身智体,普贤愿行,修五位十波罗密之所感报,是谓佛海波罗密。经云:「此华严庄严世界海,在十重风轮上,香水海药香幢大莲华内,有无数香水海,尘数世界周匝」;而裏以金刚大轮围山,计一百一十一世界种,各有所表。

  十重风轮,持香水海,出大莲华,利窿相依者,表大愿风轮。持大智海,出生无边妙行之华,严持身刹为佛净土也。中心一世界种,表佛;位总一摄一切偏一切,为万法之本。次十者,表五位一因一果。叉次百者,表五位因果,各具十度,其内十一世界种各二十种,表五位升进乃佛位,各具十因十果。一一世界,有微尘数佛,皆昆卢如来往昔亲事,经於一界,举一佛,各表当位升进之果也,其百世界种,极外一世界种,各有四重,各有四佛,表四摄法,意明十度万行,以利行爱语同事四摄为外防也,其也界网,各具一切胜妙庄严,皆佛智行徧周,摄化所感。其间亦有杂染世界者,表佛慈摄化不舍於此,故经云:「杂染及清净,斯由业力起。”

  (6)毗卢遮那品——往昔修因

  说明古先毗卢遮那如来,亦居於华严世界,说法利生,其法门与今不异,然佛号不同,盖随机有异,非佛异也。前五品举今昆卢遮那成道,因果利生之事,此品则引古证今,以明三世道同,因果不别,使後进者,同证此果。

  二、第二周因果——差别因果周

  第二会至第八会为进修者五位因果等者,此正乐学者五位进趣之行,初依信心发明正智,破照无明。次依五位,链治惑习,研极正果,是谓设法治习修证分,有卅二品:1、十信位:六品;2、十住位:六品;3、十行位:四品;4、十向位:三品;5、十地位:一品;6、十一位:一品;7、佛果位:十一品。

  十信法门,即第二会普光殿说六品:「佛名号品……

  (一)佛名号品——身业周循

  示佛名迹,随法应机,等众生心,各各不同。示种种身、种种名号品,此因第二会,他方来集菩萨发四十问。初三行经,清凉大师分为十问:一、佛刹、二、佛住、三、佛刹庄严、四、佛法性、五、佛刹清凉、六、佛所说法、七、佛刹体性、八、佛威德、九、佛刹成就、十、佛大菩提。此十问为五对,上句问依报,即「一、三、五、七、九、句是;下句问正报,即二、四、六、八、十、句是。次问十住、十行、至如来最胜,及如来光明,兼十信,成为三十问,总计四十问。

  初问佛刹、佛庄中,问如来境界及应化神力,故说此品答之,亦兼答前佛名号海之间。此答佛刹佛住者,广明如来身随利现,名应物彰,令信入者知目心佛本周法界,一切处无非佛利,无非佛住,名皆佛名,礼皆佛体,则华严妙观念念现前。此间为明因行所依之法,果所成法,不涉言诠,故如来现相以总答,已下诺品,皆次第别答。

  ㈡四圣谛品——语业该周

  开示佛说法:称性应机,各各不同。佛所说法,皆以四谛为体,诸经皆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宗。

  ㈢光明觉品——意业该周

  佛於初会放眉间果光,照十方已,从足下人,至此又放足下光,光照大千,渐次增广,遍照法界,令发信者,觉佛智境增广大无尽,反观目己法身智行,亦悉同等,因进入五位,开智慧眼,成果地觉。

  ㈣菩萨问明品——智明生信

  文殊菩萨与九位为首之菩萨互相问答,明显万法,以示十信之解。一、觉首菩萨明缘起甚深;二、财首菩萨明教化甚深;三、宝首菩萨明业果;四、德首菩萨明说法;五、目首菩萨明福田;六、勤首菩萨明正教;七、法首菩萨明正行;八、智首菩萨明助道;九、贤首菩萨明一道甚深。十、问後,尽法界众生界,一切差别之法,以佛神力,悉皆明现。

  (五)净行品——触事净愿

  广发大愿,为十信之行,意以众生无明贪爱,染诸尘劳,既发净信,须依大愿,净治尘劳,要邮尘劳以成净行。

  (六)贤首品——信心成就

  明依十信法门,发心修道,功德难量,与佛同等,开示十信之证也。贤首菩萨备陈发心修功德,其目在无碍,同昆卢、文殊、普贤,果行德用,示於十信六品法,目此顿入十住。

  贤首者,创从凡夫,首入佛住,邻极亚圣,是谓贤首。目光明觉品至此,答菩萨发趣海之间,盖五位进趣,自…十信发也。

  十住法门,即第三会须弥顶忉利天说,计六品,是答菩萨智海:一、升须弥山品、二、须弥顶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由信证人,生如来家,依无住智,永不退还,名住。

  (一)升须弥山品——不起而升

  於须弥山妙高际天说十位者,表从信升进,入广大际。此品明信终升进及敍帝释置座迎佛之事。经中云佛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升须弥向帝释,帝释置座,请佛安座,此乃净法界身,徧一切处,随缘应现。论云偈中十佛,前三是今却佛,後七是前助佛,明创入十住,古今会同,佛法不异。

  (二)须弥偈赞品——说诸法空

  法慧等十菩萨赞显当位之法,劝示升进,盖十住以智为体,以慧为用,乃可升进,故依法慧菩萨赞,菩萨众各於十月佛所净修梵行,表十住法,依智起慧为因,复成智月之果,得是果法,则无明顿彻。佛表果,菩萨表因,亦如十信因果同彰。十华世界,即所修法门,要即因华开敷智果。

  (三)十住品——直心正念真如法

  说十住名义,示当位所行之行:

  十住之文,一住各成就十法。开示当位之行,又各劝毕十法,示位住增胜。

  (四)梵行品——无相修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

  明十住中,观察三业及佛法僧戒皆非梵行,则於身无所取,於修无所著,於法无所住,於梵行无所名,心无障碍,方便自在。又举如来十种智力,令当位修习,为成就慧身之法。

  (五)初发心功德品——校量显胜

  …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