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事师法五十颂释▪P3

  ..续本文上一页

  三、说不现见过患 第十四颂

  诸所示现极可怖,若无间等那落迦,

  一切轻毁轨范者,正说应住于彼处。

  如上文说堕那落迦,那落迦者,即是显密二部所摄,若无间等极苦、极热、极可怖畏诸那落迦。诸有轻毁轨范师者,住于彼中,长夜受苦。是故应说。此文取自《金刚心璎珞》第十四章,及《幻化网》第一品。又毁师者亦为护法所不守护。《金刚心璎珞》云:「暴恶大颠痴,堕往何方所,具慧不守护,以枪矛等器,刺杀造罪者。」《密集》第五品亦云:「虽或己曾作,无间等大罪,入金刚乘海,胜乘亦成就。心毁轨范师,修亦不成就。」此经之疏名为《明炬》,其中释云:「弑父弑母,杀阿罗汉,坏如来身,毁谤正法,死后无间,堕五无间。」及「等」字摄诸近无间。诸有现行四根本堕极大罪恶(即是弑父,至坏如来身),亦复能由上师慈恩而堪证得圆满次第,成等正觉。若于始初承事轨范,继由闻思达真性巳,便谓「今者师何所用」轻蔑其师,是名心毁其轨范师。同时虽以财物受用,令其欢悦,亦不成就,况复从此不得成就,是谓谤法,望无间罪尤为重大。以是义故,此诸恶作,是能劫夺一切悉地,是极可怖恶趣苦根,诸续部中数殷重说,故于此处,极应专注。又此依赖,一者总于业果恒常观修,二者别于所说轻毁上师,恼触师心,诸罪之果,思其义已,怖畏过患。更复依赖其相续中,护于所说,决定坚固。谓于此二,徒尚言说,则于恶作有所羞耻,亦唯徒有其言说故。设不能念毁师等罪,而起现行,于护律仪而生轻舍,虽谓修道,亦是开辟恶趣之门。故应正护所受誓句及与律仪,以为根本,然后修道。《金刚心璎珞》第十四章云:「诸有轻毁轨范师,虽彼勤修一切续,远离睡眠与喧闹,修行经于十百劫,亦唯成就那落迦。」《上乐根本续》第一章云:

  「极善修习等持者,恒常守护其誓句,既坏誓句入中围,受灌不堪得悉地。」

  四、总摄其义 第十五颂

  是故一切勤勇者,预其金刚轨范师,

  大慧自善不矜伐,何时不应起轻毁。

  如是应知,轻毁轨范有大过患,故诸勤勇,以其一切力所能有,于其金刚轨范上师有大慧者,即是大智。及有大善,不自矜伐而覆藏者,任何时中,不应轻毁。此是总于一切弟子,别于弟子虽勤精进,数数请求诸甚深法,终不能于一上师前,善作依止善知识法,为哀愍故,授予教诫。如上所说,非唯自不轻毁轨范,若有助伴诸所余人起轻毁者,亦如前说,成自悉地极大障碍,故一切种应离轻毁。《幻化网续》第一品云:「轻毁轨范师,梦中亦不现,轻毁轨范者,为魔邪引持,智者应常离,作此暴恶业。」

  二、云何修敬有八:一、献供,二、观师为佛,三、如命成办,四、于上师物及其眷属,云何应作,五、众事遍行,悉应清净,六、身语敬事差别,七、远离我慢,八、自不自在而转。

  一、献供有四:一、献供能净不敬之法,二、献一切摄受之法,三、如是献供之理证,四、恒常守护三誓句之法。

  一、献供能净不敬之法 第十六颂

  诸有恭敬供上师,随顺师故而奉施,

  从此炽然等侵害,当来亦令不出生。

  若由放逸轻毁上师,应于上师怀大恭敬,随顺奉献诸种食物。言「随顺」者,谓随顺师所悦意供,以悦意供而奉献之。如是献已,从此便令如前所说,若炽然等诸种侵害,于当来中亦不复生。《胜德大疏》及《四百五十疏》,均释此为轻毁上师还净方便(言还净者,既违犯已于毁其戒,以正方便令其还复清净之戒,名为还净)。

  二、献一切摄受之法 第十七颂

  (《瑜伽》二卷云:「一、父母,二、妻子,三、奴婢仆使,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属,五、田宅邸肆,六、福业及方便作业,七、库藏,名为七种摄受。」)

  于自誓句轨范师,以非可施妻与子,

  及以自命常承事,况复变动诸财物。

  言「自誓句轨范师」者,昔有二说:一说于自施誓句者,一说是自善护誓句之处。其轨范师,《胜德大疏》云:「所言“恒常守护自誓句”者,谓自誓句,即自本尊之身语意三种金刚。」贤帝斡大师亦说即自本尊瑜伽。故所观为与自本尊之身语意无异无别。「轨范师」者,即自誓句之轨范师。言「非可施」者,谓是难施。若于难施,或妻或子或自生命,尚应作为供物奉献,令其欢悦,况复应以身外变动无常财物,令其欢悦。如《三补札》第二品第一分云:「自妻妾子女,姐妹及奴婢,顶礼而奉献。以我一切物,具慧献上师,从今始为仆,我当献汝前。」至「如是求请已。」

  三、如是献供之理证 第十八颂

  乃至应献自为奴仆,令其欢悦,何因缘耶?

  是故无数俱胝劫,极难获得大觉位,

  若有具足勤精进,亦于现生能赐予。

  是故所余,虽经无数俱胝劫中,所难获得之大觉位,此金刚乘,即于此世亦能赐予。故应如是,令其欢悦。何当赐予?谓当赐予最极猛利具足精进胜所化者。不勤精进,不证菩提,是则弟子自过患故。所言亦者,谓是非唯能于此世赐予诸共悉地之义。

  四、恒常守护三誓句之法 第十九颂 第二十颂 第二十一颂

  恒常守护自誓句,恒常供养诸如来,

  亦恒奉献其上师,此与一切佛同等。

  欲得无尽真实者,以其少分堪悦意,

  变成至极殊胜者,若彼若此献上师。

  若能于此恒施供,即是恒施一切佛,

  此施名为福资粮,资粮令得胜悉地。

  谓自本尊身语意瑜伽,即自誓句,应恒常护。贤帝斡大师释云:「恒常,即恒无尽善,恒守护义。」谓住律仪而不动乱。为令圆满其资粮故,恒常于金刚萨埵等一切如来,以诸外供,及与内供,遍满虚空而作供养。如是亦应恒于上师奉献供物。此为积集资粮之田,与一切佛悉同等故。所言「亦」者,谓以供养一切如来之供,亦令摄于此供之中。以要言之,以如前说诸中围供,或外内供,或财物供,相续作供。《金刚心璎珞》第四章云:「金刚弟子具慧者,何所希求一切乐,以信解心当奉献。心若思献而不献,是名许诺而不献,从此当堕二处生,饿鬼及与那落迦。」所言无尽真实者,谓若得此,乃至虚空无尽上位法身。故由欲得此位弟子,能以自所极悦意者,虽属少分,亦成至极殊胜供物。若彼若此,奉献上师,复由上师为遣弟子有贪爱故,亦当取受。《三补札》第二品第一分云:「诸有可爱物,以无希求心,彼彼献上师。师亦具悲愍,除遣弟子贪,利益意乐受。」如是献供,有大胜利。谓于上师恒常奉施即是等同恒常奉施于一切佛。便得圆满福德资粮。若能频频积集资粮,从此速得最胜悉地,成正等觉,况复所余一切悉地。此明行者成就悉地,不从无因,或相违因而能出生,故应依于随顺之因(即不相违因)。又此应多积集资粮,然亦资粮以依上师为易圆满。显示金刚轨范上师,为积资粮之最胜田。《五次第》中「加持我之次第」中亦云:「远离一切供,发起供上师,由师欢悦故,得一切智智。无上轨范师,金刚萨埵供,不于此修福,苦行何所依。」上文从「是故一切勤勇者」起,至「资粮令得胜悉地」止,除第六颂外,皆是取自《胜德经》初分第二所说,其第一颂及第五颂,《金刚幔续》第十三章亦有所说。

  二、观师为佛,有二:一、正义,二、于师影等亦遮不敬。

  一、正义 第二十二颂

  是故弟子应具足,悲舍戒忍诸功德,

  轨范师与金刚持,不应观为有别异。

  即彼上师,是为积集资粮之田,等同诸佛。诸正弟子,不应观察金刚轨范与金刚持二者别异。故即于彼,应当信解为金刚持。又正弟子,应能具足大乘根本:一者悲,二者舍,谓于身资,及与诸善,弃舍一切执为自利,回施有情,三者戒,谓其所受律仪毕竟清净,四者忍,谓于一切有情不正修行,及于难行,无有厌患,具足如是诸种功德。此于上师观为佛者,是从众多续部所说。《密集》第十七章云:「世尊,于其现前灌顶轨范上师,为诸如来身语意密金刚之所密集。一切如来与诸菩萨云何当观?善男子,一切如来与诸菩萨,作如是观,谓观彼为菩提心金刚。所以者何?轨范师者,与菩提心,二种平等,无有别异。」是谓已受密集灌顶,能表余续一切灌顶。授灌顶者,亦表所余金刚轨范。言「菩提心金刚」者,即是金刚持之异名。哲鲁大师所造《密集疏》云:「言二种无别者,是谓从菩提心金刚法身所起受用圆满之身。此之所依变化色身,不能成为现见道时,住于师身,能令清净他业障等。」此说不能现见真实佛身,如现前时,能由诸佛住于金刚轨范师身,作诸有情一切义利。所言观为与佛无别,其所为者,贤帝斡大师《密集疏》中云:「谓于上师与金刚持信为平等,令其坚固金刚持幔。少用功力,多积资粮速疾成就之义。」《金刚幔》第五章中亦说,彼金刚持利有情故,化庸俗相,摄持轨范上师色相。如彼经云:「所名金刚萨埵者,即彼摄持轨范相,缘利一切有情故,住于庸俗色相中。」应于上师观五部佛,增长思维功德之心频频防护寻过患心。谓若观察有诸功德,为能增长自悉地因。若或观察有少分过,决定成为悉地障故。《金刚心璎珞》第十四章亦如是云:「恒敬师弟子,云何观其师?师与佛同等,彼即金刚持,出生如来宝。此为大智海,能施摩尼宝。持彼诸功德,无寻过患心,持德得悉地,寻过坏悉地。」《幻化网》中亦如是说。由是因缘频频习近防护自内寻过患心。若有违犯,悔其既往,防护当来。善以其心数数摄持,见《功德品》。是缘上师修习净信甚深方便。《金刚空行》三十二品所说,观上师身,为功德自性之法,最为殊胜。如云:「诸佛自性身,诸支即菩萨,毛孔诸罗汉,顶髻五部佛,世间为足垫,药叉密等光,功德自性身,行者当恒观。」《四座续》中,密秘座第一分所说与此亦同。此颂所言「诸佛」者,谓金刚持。以上师身,作其身观,眼及诸支,观地藏等,一切毛孔观为百千…

《事师法五十颂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