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利器之轮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于个人积的资粮上面。有一个西藏人要到印度去,他妈妈跟他说:「儿子呀!你去的时候,帮我求一颗佛的舍利子。」他说好。结果去了一趟忘记了,去了两趟,又忘记了,妈妈很伤心,第三趟去,母亲就说:「儿子呀!你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了!」儿子结果又忘记了,直到快回到家的时候,才想起来,正好看到一颗狗牙,他就拣了回去。他拿狗牙给妈妈,说这就是佛的舍利子。他妈妈很高兴,就恭敬地供养起来,马上这个功德就现起。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嗡嘛呢呗咪吽」这六字大明咒,有一个人不太识字,就把吽念成牛,结果她很虔诚的念。有一次有一个有道的人经过这个地方,看见有光,以为那个地方有修行人,结果看到是一位老婆婆在念六字大明咒。道人听她把「吽」念成「牛」。他就告诉老婆婆:你念错了:应该是「吽」。老婆婆一听就改过来了;结果当这位道人出来后,光不见了,于是他又返回去问老婆婆,老婆婆说她一边念,一边后悔以前念错了。于是道人说:「其实我和你开玩笑的,你念对了。」于是她又很虔诚的念,这道人走出来,又看到了光芒。这就是心法,我并不是说我们也去念「嗡嘛咪呗咪牛」,那又错了。这两个例子说明:假如我们以前已经准备具足了,一对境,功德就现起,这我们自己可以检查得出来。假定我们不具足,现在正好努力,这点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

  前世今生为参考

  大师话语宜省思

  人生目标在学习

  学习如佛的知识

  在我重新温习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有一些辅助教材配合,就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就如广论上说的:当我们讲说的时候,要依照义理(宗),然后再用因和喻,把义理很完整的表现出来。然后学习的人也透过这些,依每个人不同的程度契入,既然我们现在的条件不太高,只有宗、因是不够的,顶多只了解一点文字,并不能契入,这个时候喻很重要。所以现在我相关的,阅读过的书放在一起,当作辅助资料,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研讨的时候,除了这本《利器之轮》,我还会用「金光明经」、《菩提道次第广论》作参考,还有一本是「前世今生」。「前世今生」提供我们很多实际上的实例,我把它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催眠的部分:即把病人的过去找出来,是一般的事相;另外一部分是透过这个被催眠的人,有大师出现。大师前后出现过十一次,提出很多劝告。我一直感觉那些劝告都是菩萨的话,而且他又是完全用现代人的口吻,所以说是针对我们目前现况说明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实际上的状态,配合我们学的经论,然后再去研阅的话,我认为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所以就用这几本书当辅助材料。

  读《利器之轮》如何搭配参考「前世今生」?我们将以「前世今生」一书中大师出现时所说的话做为《利器之轮》的辅助材料。「前世今生」中大师一共出现十一次,还有最后作者做了一个梦,他记录下来的也很重要,所以一共是十二个段落。

  我们先从第一次大师出现来讨论。(注:「前世今生」第二十九页第六行)书中大师开头讲:「我们的目标是学习。」这句话我愈看愈想,愈觉得有意思,也愈觉得高兴与惭愧。这「目标」就是宗旨,宗旨对我们有绝对的价值。大部分人到这世间是没有目标的,不晓得是怎么来,也不晓得怎么走下去。我们虽然还是不晓得怎么来,可是我们晓得我们不能这样下去。当我们晓得怎样的方式走,这就是我们的宗旨、目标。如果目标、宗旨建立不起来,我们学习佛法就没有根。因为当我们知道了崇旨以后,世间的名闻利养才有可能放得下,我们准备怎么样去,这些都是去了以后的事,这些名闻利养留不住的。可是到时候并不是要丢掉名闻利养,而是利用这些东西做走的准备。所以并不是要我们抛弃世间,而是转化世间。

  所以这一段大师的话让我们了解:在这个世间是有目标的,这目标是什么?就是学习。我们学完了广论以后,又学论语。有人觉得广论是佛法,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而论语虽然好,但与佛法仍有差别距离,为什么学了广论反而回过头学「论语」?以我们的条件,一口气学最深的宗、因,是无法接受的,所以要再用喻把因稀释。「论语」和「前世今生」就是把宗和因稀释,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事情。论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而「前世今生」中大师一开头出现就说:「我们是有目的的,目的干什么?到这儿来学习。」如果我们这个能建立起来的话,我们就不会说,我不知道怎么来到世间的,反正人吃,我也吃,人睡,我也睡,大家忙,我也忙,忙完了的时候,两脚一伸,完了。如果知道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就建立起来了。

  那么要学习什么?知识!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因为透过知识才能像神一样存在。对西方人说是神,对我们来说就是佛。现在我们来看《利器之轮》,《利器之轮》是一种武器,这武器能够命中敌人的要害,而这敌人就是我执、我爱执。我爱执是我们真正要对治的仇敌,这个仇敌会以各式各样的方法生起。有一种是自然而然任运而起,所有的事情都共的。还有一种是只有人才具有,或是由于地位引起我执、我爱执,或是钱财,或是学问,乃至于佛法。佛法本来是净化的,结果我们学了以后反而增长我爱执。现在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世间这一套知识,这一套知识往往学了愈多,反而愈增长我执,离「像神一样的存在」反而愈远。所以这里要学习的知识,是指对治我执、我爱执的知识。因此下面大师讲「我们知道的这么少」,就是要我们检查:不要以为我们的知识很丰富,其实都只是文字表面的认识。看了「前世今生」这一段话,你也许想问:「我们这里知识不少呀?这里有的是博士,有各式各样的头衔,即使是学佛,也有汉系,也有藏系,各式各样,我们的知识少吗?」我的答案是:「你说的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透过大师所说的知识,能像神一样的存在,我们现在学的知识能吗?」经过我的提示以后,也许你已经了解,为什么我们要用「前世今生」来辅助学《利器之轮》。

  传承来源

  利器之轮二传承

  法铠法师人传承

  金洲大师法传承

  再来,讲一下本法的传承。本法的传承有二:人方面的与法方面的。利器之轮这个法是阿底峡尊者的老师,叫法护或称法铠(原文是塔玛葛西它)传给阿底峡尊者,而阿底峡尊者传到藏地去的。法铠法师是阿底峡尊者非常重要的一位老师,而他又是金洲大师的上首弟子。他平常修习慈心、悲心,修习到能够把自己的身体都布施出去。听到这故事,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现在修学了佛法,我们能舍的程度有多少?不管是世间、外在的物质也好,金钱、财产以及我周围的亲友、眷属,乃至于名誉、地位。如果仔细的检查,就能够体会到:能够把自己的身体都舍出去,实在不简单!这是人的传承。至于法的传承,还是从金洲大师而来。金洲大师讲的修行教授,称为修行要义,并不像利器之轮,很完整的编排成一百一十九个偈子,而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地点所说的修行的教授。法铠大师听了以后,以此为基础,一方面他自己认真修行,成为金洲大师的上首弟子;一方面他也把从他老师处听到的教授,修行过了之后重新安排,就成为现在这本书,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利器之轮》。全名是《命中仇敌要害的利器之轮》。

  《利器之轮》法的内涵

  利器之轮与广论

  差别就在总与别

  如是事相如是因

  对治仇敌我爱执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利器之轮》法的内涵。佛法有深广两面:深的方面特别是讲智慧,广的方面是缘起性空。智慧是要来了解性空,因为性空,所以世界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缘起本身就是重重无尽的法界缘起,缘起性空是世间所有一切事相的根本。然而我们并不了解,因此迷糊,所有的问题因此而发生。佛自己也学了,并且彻底解决问题,然后也发心回过头来帮忙我们,指出问题的中心,让我们能够根据他的教授,一步步的深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佛并不是从理论上面来谈,而是从实际上的运用来讲。理论方面就是讲性空;运用方面就是怎么去对治。对治的时候手上一定要有一样工具,这个工具我们称它为利器之轮,而它要对治的仇敌就是我爱执。

  但是《利器之轮》并不是很深细的谈缘起无自性,而是处处在事相上点醒我们,而这些事相都是我们广泛接触得到的。我们在接触事相的过程当中,常会不知不觉地随顺习气,而增长我们的业习气。由于我们不认识这些习气,造作了由烦恼所使的一切行为,所以感得惑业苦果。现在当我们面对了境界(也就是事相),以前的烦恼种子又生起来,又继续造烦恼的业,因此我们在生死轮回中辗转无穷。《利器之轮》教授的高明之处,不在说一个很深的理论,而是在事相上指出来:碰到什么境,就是因为这个因。它让我们随时随地的点醒自己、策励自己,如法的运用佛法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这本书非常特殊的要点,所以它很精要,却能切中我们真正的要害。

  《利器之轮》与《广论》的内涵不同,广论是讲整个佛法的概念,从最基本到最究竟圆满的整个纲要和修行的次第。《利器之轮》所讲的是广论的其中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广论》是总,《利器之轮》是别。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必须把握住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是不能分割的,就是总、别。「总」是整体的理念,也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指导我们行持的总则。有了目标以后,启发了希望,就要去追寻。正式去走的时候,要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践,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利器之轮》不是整体的总纲,而是整体总纲里面含摄的相关次第,而彼此步骤次第之间建立得非常严密,这一部分我们称为「别」。所以当我们学的时候,对道的总体一定要有认识,然后再了解这整体是如何照着次第个别地…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