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辨音菩萨
---圆觉经略说
成佛之道有几种修行方法
修止修观修禅那如何搭配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于是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而白
佛言:】
现在是辨音菩萨出来提问题。辨音菩萨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程度上差一点,对我们而言,容易学一点了。他问什么呢?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稀有。】
先来两句恭维话。大慈大悲的佛啊!你所讲的法门世上少有啊!难听难闻啊!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辨音菩萨问:世尊,一切菩萨要走上圆觉之路、成佛之道,有几种修行的方法。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希望您为大家及未来末世的众生方便开示,让大家大彻大悟,证到成佛的境界--实相般若,也就是智慧的成就。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至诚请法,行礼如仪。
【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是佛的答话,也是一番客气的话。你们好好仔细听,我来为你们讲。
【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都一样,不赘。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
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佛说一切如来的本性圆觉清净,本来就不须你去修的,修也修不起来,也没有一个修习的人,谁来修?没有办法去修。明心见性的本性,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你修成了才出现本性,你修也多不起来,不修也少不了。所以“心经”上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譬如虚空,地球的表层还怕原子弹,虚空则不怕,不管你怎么炸,虚空还是虚空。自性同虚空一样,所以说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有没有可以修的方法呢?---有。什么方法?依于“未觉幻力修习”,修行是幻法,幻人修幻法。换句话说,学佛修行靠什么来学?靠我们的妄想来学,没有妄想怎么学?因为我们都是靠幻法来修,此时,便产生了二十五种修行的方法。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佛现在告诉我们第一条路,“唯取极静”,只求静,由静的力量也可以“永断烦恼障,证得阿罗汉果。有人喜欢在山上搭个茅棚专修,长坐不卧,胁不至席,“圆觉经”在这里讲:“不起于座,便入涅槃”,叫作“单修奢摩他”,这样也可以有所成就。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
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这里提到“唯观如幻”,我们学佛经常讲一切如梦如幻,普通都把梦与幻当成比喻,形容人生如梦。实际上,梦幻是一个实在的境界,如果你仔细研究,这里面就有方法。其实,一般人所讲人生如梦,那是在痛苦、烦恼时,偶尔的感叹而已,并没有真把人生当作是梦。在佛法里有梦成就的修法,控制自己的梦,要自己做梦就能做梦,要不做梦就不做梦。要把自己的精神训练到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一般人都做不到,做不了主。经过正式修持的人,是可以做到的。做到了以后,要修转变梦,梦到水,把水变成花,你能不能做到?在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这一步已经很难了。
有人喜欢修心养性,白天做人做事都能控制自己,就是理智超过了情绪,要发脾气不发了,要讲这句话不讲了,这样已经很不容易。学佛的人尽管说戒,身口意都要守戒,戒就是理性地管理自己、控制自己。理论这么讲,但是,一到节骨眼,要说的还是说了,要发的脾气还是发了。发了脾气以后,唉呀!惭愧,忏悔,不过,并没有真惭愧,也没有真忏悔,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假如你白天能够做主,能够随时在念佛中,在梦中就不见得靠得住了。一般人在梦中不能做主,也不知道有梦。若能在梦中能够做主,修行则有点像样了。再进一步,开眼做梦,开眼做梦,开眼做梦并不须另外做了,现在眼前的生活就像在梦中似的,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是、非、善、恶,这些与你都不相干。然后,再把梦幻境界空掉,此时,看整个世界则是清净、光明,不是说说理论而已,必须这样修行才有把握。
我刚才讲的是“梦”话,“圆觉经”这里讲的是幻“幻”,梦与幻不一样。梦是睡眠时理性不做主所产生的。幻则指清醒时,例如沙漠的海市蜃楼。佛法中有修梦成就法,也有修幻成就法。如现代的催眠术,也是梦幻修法所演变出来的,如果修梦幻法不当,很容易走入催眠境界,也很容易变成精神分裂。现在年轻人很喜欢搞打坐,学各种修法,结果,很多人搞得神经兮兮,很可怜!
佛说有些菩萨只修幻观法门,得到佛的感应,自他的力量合一,心物的力量合一,可以“变化世界”,也就是说有神通了,产生种种作用。菩萨为什么玩弄起这个神通呢?下面一句话:“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为了实现菩萨道,济世救人。但是,要注意“清净妙行”这四个字。我们的普通人做好事并不清净,无论如何都有夹带的心理,帮助了别人,心里总有一点得意、自喜,虽说不希望回报,但是,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帮助了他。在菩萨道来说,这已经犯了戒,免不了贡高我慢,不是清净妙行。以菩萨道来看普通人行善,那是在造业,造什么业?造他生来世福报之业,这福报之业也让你不得解脱,也很可怕。
真正的菩萨行是“清净妙行”,心里不留一丝痕迹,所谓三轮体空,例如我有钱,这个人痛苦需要钱,你给他钱,帮助了他;施者空,受者空,所施之物也空;无所谓我给你,这个东西也不是我的,财物是属于这个世界的,金钱是流动的,今天在我这里,明天就流到你那里去了,你的我的差不多。好事是做了,但是,在内心里,做与没有做一样,始终是清净的。中国人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救人一条命的功德比盖一座庙塔的功德还大,假如你救了人一命,真这么想而沾沾自喜的话,那就不是清净妙行了。做了就做了,管他七级浮图还是八级浮图。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注意!刚才以上所讲的梦幻观、变化世界、清净妙行等等,这些是有为法,有所作,有所为。真正的佛法是无为法,假如在此有为法中,丧失了无为法,忘失了本心、本性、本源,就成了外道。所以,佛说:“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智慧。”对于佛法的总体、总纲,清净智慧的无为之体,没有忘失。
这样的修持的菩萨,叫作单修三摩钵提,三摩钵提也有人翻译为三摩提,最简单的中文叫三昧,翻成中文叫正受,定慧等持之意。一边是定力,一边是慧力,智慧与妄念有别,智慧是圣道,妄念是凡夫道,智慧的发挥是动相,在修如幻观的动相中仍须保持定力,所以要定慧等持。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
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明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梦幻般地不实在,佛经以泡、影、露、电、水中月、空中花、镜中相、芭蕉、阳焰、海市蜃楼来作比喻。除了梦幻观的修法外,另外就是透过理性的认识,了解我们的人生是虚幻不实的,妻子、儿女、家庭、事业等等都靠不祝真正的修持不是什么观、什么法,而是大智慧,用智慧观察一切如梦如幻。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这个幻怎么灭呢?不是你想办法去灭它,知道这一切是幻以后,不去执著,不去沾染,过去就过去了,要来的就让它来,反正是假的嘛!不要太认真,不受这些现象欺骗。“不取作用”,就是“金刚经”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像吃饭一样,吃过了就过了。“独断烦恼”,因为不执著,人生便没有烦恼,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是,烦恼断得了吗?李白的诗:
“抽水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不容易啊!烦恼的根--习气还在,而且人喜欢自寻烦恼,不找些烦恼来烦,活不下去的,尤其是文人,喜欢为赋新诗强说愁,喜欢讲究情调,而所谓的情调其实也是找烦恼。这是什么道理呢?习气问题,烦恼没有断荆独断烦恼是初步,再进一步要“烦恼断尽,便证实相”,什么实相?般若实相,实相无相,圆满清净。走这样修行路线的菩萨叫单修禅那,禅那不是禅定,正确的翻译叫正思维,用思想观察来修,真正学佛是要用头脑的,要用思想,要用智慧,观察清楚,思考清楚,不是南无南无就算了的。南无了半天,越来越迷糊,越来越苯,那不是学佛教,那是学苯教了。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
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三摩提。】
这又是一种修法,“圆觉经”是大乘法门。中国流行大乘佛教,但是,大乘佛教流行以后,一般学佛者,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就没有东西抓了,不晓得怎么开始修,因此有净土宗的产生,至少要抓一个东西,走路要抓个手杖。阿弥陀佛就是手杖。事实上,小乘的修法不只念佛一个,有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死、念身、念休息、念般若,等于有十根手杖。净土宗的念佛,念阿弥陀佛,只是念佛法门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念佛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过,念阿弥陀佛就比较简单了,这是一条修行之路。其他,当时释迦牟尼佛所亲传的有为法,有所依归的快速的修法,一般人都忽略了。所以我常感叹佛法的没落,从东汉以后到隋唐以前,学佛证果的人很多,唐代以后,大乘佛法一流行,尤其是禅宗,讲理论玩嘴巴的人…
《圆觉经略说 第八章 辨音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