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P3

  ..续本文上一页行的王子,并不是像一般人一样,在未学之前就下一个结论,而是等到自己学会了,才来一个明智的判断,这也是古今圣贤学问的一个态度。

  释迦曾学过“无想定”,三年学成了,当他学成后,自觉其非道而弃之。为什么认为无想定不是道呢?

  因为他觉得,能做到无想定的是“我”,但究竟什么是“我”则不得而知,故知其非道。

  后来,释迦又找到一个教师,去学“非想非非想”,大意就是无思想,也不是不知道的意思。

  他又学成了,一定就是三年,学会了仍丢弃,认为非道。

  释迦没有老师可投,一人感觉忧闷,就走到印度北部雪山,去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打坐入定,参究生命的真谛。

  释迦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髪如乱草,竟然有鸟来做巢下蛋,释迦只好不动直到育出小鸟,他的慈爱恰如中国人所说,是“仁民爱物”之心。

  小鸟人头上巢中飞走了,释迦摸摸自己的肚子,却摸到了脊背,然后站起来说:“苦行非道”。

  学遍了一切法门,“知非即舍”。

  修成功的不是道,因为能修的是“我”。

  “我”是谁?仍未得到解决。

  后来禅宗说,释迦寻找的是生命的真“我”,我们的身体是物质,将来总要完结,归还大地,但那不是真正的“我”。

  什么是真“我”?释迦学佛成功,即是“真悟”,也即“真吾”的意思。

  菩提树下的七日

  释迦在冰天雪地的雪山,患上了风湿症,他说了“苦行非道”,即离开雪山,向南行,渡了恒河。这时,他遇见了一个牧场的少女,极同情他的饥病交迫,便用牛奶来营养他,使他渐渐恢复了年轻时的活力。

  这时的释迦已是卅二岁了,有一天,他到菩提树下打坐,按照佛经的记载,座下铺了吉祥草,在他入坐时,发了一个大誓:

  “不证菩提,不起此座”。

  前六日中即神通具足,第七日,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他是彻底大澈大悟了。

  释迦找到宇宙的真谛,大悟后说道:

  “异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这是一个无比的大英雄,比英雄更伟大,英雄可以征服天下,却不能征服自己。释迦征服了自己,找到了人类的真“我”。

  非主宰的宇宙观

  释迦证得菩提,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当时的婆罗门教,认为神我是一切的主宰,并且又把这位主宰人格化,有喜怒是非和偏爱,非相信不可,这个所谓的主宰,创造了万事万物。

  可是,释迦悟道后,推翻了宇宙间有主宰的说法,认为宇宙并没有超现实的东西为主宰,人们所谓的主宰,仍然没有摆脱现象。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真“我”,即:

  性相平等

  这就是说,宇宙的创造为“体”,世界的一切为“用”。释迦是人类文化中,第一个提出平等的人。

  不但人是个个平等,而且与万物平等。

  天人、人,以及有生命的动物、生物,性相皆平等。

  释迦的平等论,打破了阶级观念,在当时的神权社会中,很了不起。在释迦日后的弘法岁月里,指派一个贱民出身的修道弟子优波离执掌纪律,也是因为平等论的关系。

  在释迦的说法,一切的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和本事,但却因妄想和执着,而不能证得。

  人类是充满妄想的,一切都不实际,人类更是处处执着,一切都要抓住。

  解脱妄想的束缚,才可以达到寂静,进入涅槃。那是充满了快乐的境界,无可名之,称它为真善美吧!

  扩大的宇宙观

  世界究竟有多大?

  战国时代的驺衍,称世界有九大洲,中国乃九洲中的一洲,他的说法,当时被认为疯狂。

  可是释迦却提出了更扩大的宇宙观,认为像如此的世界,宇宙中不知有多少,宇宙本身就是无限的。

  释迦认为,每一个日月系统,为一个世界。

  一千个太阳系统,为一个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

  宇宙间比三千大千世界还多,不可说,不可知,如恒河中沙子一样,不可数。

  宇宙是无比的大,无限的大,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个无限的宇宙观,但在三千年前,释迦就已经知道了。为什么?

  这无限的宇宙由何而造?

  第三讲

  *

  上古的神话

  释迦证到了什么

  三界之说

  什么是欲界

  什么是色界

  什么是无色界

  六道轮回

  业力是什么

  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三藏十二部

  分科判教

  华严经的故事

  龙树大师太保的故事

  天台四教

  上古的神话

  佛学的宇宙观,在中国文化中的说法,就是天与人的关系。

  汉代之前,只提到一个“天”字,根据上古的神话,认为人与天,本来是很接近的。人类所生存的这个地方,与太阳、月亮、星辰等,本是比邻而居。但是,人的行为一天比一天坏,一年比一年糟,以致日月星辰都开始远离人类,最后使人类在宇宙中孤立起来。

  我们不要轻视这些神话,世界文化的基础,都是以神话起源而流远,中国是如此,西洋也不例外。像最近的一部外国科学想像新书,书名为《史前星际大战》,以及《外太空人》等著作,相信古代星际之战,一部分人逃离至其他星球,才保留了文化。这些理论现在虽是假想,但是却说明了人类的宇宙观在扩大,在向佛学扩大宇宙观接近,未来科学的发达,更可证明佛学宇宙观的正确性。

  释迦证到了什么

  前面说到,菩提树下的七日,释迦证到了无上正等正觉,那是说他证到宇宙的真谛,释迦大澈大悟了。

  可是宇宙的真谛又是什么?性相平等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境界之说。究竟释迦证到的东西,用浅显的现代语来说,是些什么呢?

  要具体说明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佛学上所讲的“心”是什么?

  “心”并不是思想的,更不是我们的意识思维。

  “心”是包括时间和空间两大问题和万象的一个表达语。

  按照佛学的说法,时间寿命是相对的。在苦难的时候,一秒钟就像一日,在欢乐中,一日却像一秒。

  用现代语来说,释迦所证到的,就是解脱时间和空间,情和欲交织于我们的束缚,以及物理世界给我们的各种束缚。

  释迦所证到的,并不仅是一种学理,而是人类生命的功能,可以达到超脱时空的限制,找到生命的真谛,打破物理世界的种种束缚。

  这是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而得,不能也不必靠他力而得到的。

  所谓修行,也就是往这条路上努力前进。

  佛学的最伟大处,是有一套实践的方法,引导修行的人前进。能够自身证到释迦所证到的,就是成佛。

  三界之说

  根据释迦所证得的结论,三千大千世界,即为一佛国土。他又将之整理,成为有系统,有条理的佛理。宗教、哲学、科学的问题,也即是佛学的中心问题。人类文化的趋势,是在挖掘佛学的宝库。

  释迦将宇宙之间,分为三个界限,即所谓: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三十三)非想非非想天Nairasarynanasanjnayayatad

  (三十二)无所有处天akincanyayatana

  (三十一)识处天(识无所有处天)Vijnananantayatana

  (三十) 空处天(空无所有处天)Akasananantayatana

  四无色天 或 四空天

  ------------------以上为无色界-----------------------

  (二十九)色究竟天Akanistha

  (二十八)善现天Sudarsana

  (二十七)善见天Sudrsa

  (二十六)无热天Atupa

  (二十五)无烦天Avrha

  (二十四)无想天Asanjnisattva

  (二十三)广果天Vrhatphala

  (二十二)福生天Punyaprasava

  (二十一)福庆天(无云天)Anabhraka

  (二十)遍净天Subhakvtsna

  (十九)无量净天Apramanasubha

  (十八)少净天Parttasubha

  (十七)极净光天Abhasvara

  (十六)无量光天Aprumamabha

  (十五)少光天Parittabha

  (十四)大梵天Mahabrahma

  (十三)梵辅天Brahma-purohita

  (十二)梵众天Brahma-parisadya

  ------------------以上为色界-----------------------

  (十一)他化自在天Paranirmita

  (十)化乐天Nirmanarati

  (九)兜率陀天Tasita

  (八)夜摩天Yama

  (七)忉利天Trayastrimsas(居须弥山顶)

  (六)四天王天 西毗琉璃婆叉Virupaksa 北毗沙门天Vaisrarana南毗琉璃勒Virudhaka 东多罗吒Dhrtarastra

  (五)阿修罗Asura

  (四)人Manusya (北)郁单越(俱卢洲)Uttara-kuru(南)阎浮提洲Jambu-dvipa(西)拘耶尼洲Yodhana(东)弗于达(胜神洲)Purva-videha

  (三)饿鬼Pretos

  (二)畜生Tiryagyoni

  (一)地狱Naraka

  ------------------以上为欲界-----------------------

  说明:此表转自网上,有些项目还未标全

  (三界天人表,请参阅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的“三界天人体系表”。)

  什么是欲界

  在这个三界天人表中,欲界在最下面,欲界的中心是须弥山,这个须弥山有两个不同的说法。

  小乘的说法,须弥山好像就是喜马拉雅山,这种说法只是地理性的说法。

  大乘的说法,须弥山是一个形容词,并不局限于地理范围之内,其所指有地轴、银河系等等含义。

  三界中,基本的是欲界,其定义也有两种:

  …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