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圆通大“准提”
(学生胡松年整理汇编,恭呈 南公怀瑾上师审核修正后定稿。2009年11月21日)
无量古法,密部别传,简中之简,密中之密
“准提法”乃一门古法,亘古相传至今。其在原始之东密与藏密里,尚难寻得,祂是属于密法里的“别部”(别传)。我们看准提佛母画像上所写的“七俱胝”,所谓“俱胝”,是印度当年数字的名称,代表无量、无数、无边,故我们可以说“代表无量、无数、无边的佛的母法,叫做准提法”。换而言之,世上无量无数(七俱祇)的佛,都是修了“准提法”,受了准提佛母的加持力,方始成佛的。依密法来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道时,也就是受到准提佛母的灌顶加持而成道的。东密与藏密的其他修法,麻烦又复杂,而且多须专修,大多数一堂法修下来,起码要两、三个钟头,在这工商业时代,修如此的长法,时间上不太允许,只有“准提法”较为简略,而又概括了一切。同时,有的密法非吃素不可,有的还非出家修不成功,有的密法出家不一定修得成,在家人才修得成,诸如此类等等之修法先决要求很多。只有“准提法”均不避讳,一切不拘,不分荤素、垢净,无论男女、在家、出家,均可修持,真方便也。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准提佛母的修法,是密法里头的密法,密宗里头的密宗。所谓“密”,并非“秘密”不可告人。“显宗”之所以为显,是因为祂把道理都讲清楚了,而“密宗”是把道理讲出来仍然未能表达完全的,故称之为“密”,这个“密”字,应该是“奥秘难解”之义,故修密法没有秘密。而“准提法”是密法中的别法,特别殊胜的法门,它包括了止观、参禅与净土,并且又能依仗上师与诸佛菩萨的加被,功效尤显。
深不可解,唯有信入
“准提法”乃“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总法。其是简中之简,却又越简越密,即使到了十地菩萨境界,还没能完全了解其中的奥秘,何况一般凡夫呢!故修习此法,首要在“信”,也就是全心全意,毫不怀疑。“妙觉果海,信为能入”,信什么?信佛、信佛法、信上师、信自己。“信为道源功德母”,唯“信”能入,方能起修。因此要将自己的身心澈澈底底地投进去,投到本身原来圆满具足的自性海中,毫不保留,决不怀疑,如有丝毫怀疑,成效就要大打折扣了。
传承殊特,不可混修
南公上师所传“准提法门”,传承殊特, 上师曾经略为透露其传授“准提法”之原始因缘,即 上师昔年自峨嵋闭关下山后,再掩室于四川嘉定(乐山)五通桥多宝(如来)寺中,蒙文殊师利菩萨显现亲授。内涵性相融通及即身(生)成就奥秘。当时,即写下了“准提法本”,并促成了往后传授“准提法”的因缘。师誓愿如世缘过百龄,得机而宣说其中全部内密,再正式传授传法上师之正式灌顶。不然,没身而已。平常不易轻传仪轨灌顶,只恐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之故。 “准提法门”虽系古法,然 南公上师乃亲蒙文殊师利菩萨显现直接传授,故以此传承而言,即由此开始, 南公上师实乃本世间第一位祖师也。本法之仪轨,经由其精心规划后,生圆二次,绵密无缺,以补古法之不足,诚乃划时代之一大创举。后世修习者,将因此而获益良多。外界也有不同传承的“准提法”相传,其与师传之“准提法”传承完全不同,护法体系各异,修习的仪轨也不一样,而密法讲求依师而修,师承不一,千万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可胡乱混修,慎之!
降魔密咒,上师专有
念咒念到某一个境界时,准提菩萨会显像,不过,有些是假的,是魔境变化来测验你的,当然也有真的准提菩萨现身。这个时候,可用 南公上师传下的秘密咒子:“嗡哈哩底噶”,得以测验它是魔境界变化,还是真的准提菩萨的感应。念此咒二十一遍,是假的就会退去了,真的就会更明显。一般来说,只要念三遍以上就可以了,当然念七遍就更好,其实,只要你一起此念,如果是魔境界,它就会退了。 “嗡哈哩底噶”是 南公上师之本咒,我们知道,要证到八地以上菩萨果位的大德,方能了知其本咒,由此可见,我们学人当视上师为现代佛,吾等何其有幸。
显密修持各异,却是殊途同归
宋(辽)五台山道【辰殳】法师《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有云:“显教圆宗,须要先悟毗卢法界,后依悟修满普贤行海,得离生死证成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好药方,须要自知分两炮炙法则,合成服之方能除病身安。今密圆神咒,一切众生并因位菩萨,虽不解得但持诵之,便具毗卢法界普贤行海,自然得离生死成就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药,虽不知分两和合法则,但服之自然除病身安。故首楞严经云诸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与佛自相解了,非是余圣所能通达,但诵持之,能灭大过,速登圣位。又云神咒是诸佛密印,佛佛相传不通他解。贤首般若疏云,咒是诸佛秘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但当诵持不须强释。”
密法原无密,自性本具足
密宗之所以为密,是最显易之理反却不能懂,这才是真正的秘密。显教修法大半走去恶为善的原则,舍妄念、烦恼而求空性,然后用空性菩提去转习气,密宗之秘在烦恼就是菩提。学佛与成佛没有舍弃哪一点,关心到每一位众生,每一个人,当下我就是佛,丝毫无舍,本来就是不增也不减,无需舍弃哪一点,或空掉哪一点。所以显教讲空,在密法看起来,也只是个方便而已。禅宗六祖惠能祖师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众生的自性本来具足一切,因此学佛修法乃至成佛,不需要舍弃妄念而证菩提,因为妄念本身就是菩提,妄念、烦恼的自性本身就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因其不能存在,所以它“非有”,因其能生生不已,所以“非空”。显教某些法门,往往是抓住一面,舍恶而取善,舍有而取空,或舍空而取有,都是易偏。密法同华严宗一样,是合一的、圆满的,不取不舍,不增不减,众生本来是佛,要你自己信得过。显教之理,是去贪嗔痴慢疑,密教之理,是非增非舍,自他不二。转识成智,是由凡夫转成圣人,密宗转都不要转,凡夫即是圣人。知道五毒本身就是佛性,看透了,修证到了,贪嗔痴慢疑就不再是五毒,转都不要转,而立即成就五方佛了。所以佛法中有了这门密宗,密就在这种地方。然如信不过,转不过来,理证不到,修持不到,那就很差异了。懂得了一点密法这些空洞之理论,没有去修证到,以为贪嗔痴慢疑就是五方佛,便去乱用贪嗔痴慢疑,自己反而落因果下地狱而不能自救了,非常严重。如果误己之外,尚且误人,则更罪过矣!因此之故, 上师多年来,一直不愿传授密法,即此顾忌也。如今所传密宗“准提法”,是因为这个密宗的法同禅宗的理非常相通,尤其是华严宗道理,绝对相合。一即一切,任何一个法包括了一切法;一切即一,一切法皆可归到一个。
自力融合他力,相应上师诸佛
密法的修持,在修“止观”的目标上,与显教差异不大,但密法还有上师与诸佛的加持的力量,自力与他力融合成一体,其效果就更为凸显了。师传“准提法”之仪轨,实际上,已包含了密法中的“上师相应法”在内了,只要依法精修,自然相应上师诸佛,行久功深,一定会有感应,或有境界现前,或有某些境相(请参阅随后附录《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的“验成行相”部分)。但千万不可被奇怪的感应所迷惑,要知道一切唯心,万法唯识,都是自性的体、相、用。应随时记住《华严经》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才能修习这个密法。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在去除贪瞋痴的习性,若是以贪婪的心去祈求,当然就得不到感应了。所谓“无贪则感应”,要把一切交给佛菩萨,交给一切众生,才是正确的学佛心态。不仅在修法时,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与准提佛母、众生同在,与上师诸佛相应,即使各种境界与感应到来,都应不着不取,不可执着。一知即休,知而不执,这就是修密法的要领,一执着即入魔道。要知好境亦境,若作圣解,则即落群邪了。故密法的修持,除有仪轨可循外,还必须靠有师承,而且是有经验有成就的上师,才不致走入歧途。密宗修持须依师而修,可获得上师的秘密心要与其口诀,并诸佛菩萨等的加持的力量,则不难由捷径而直趋菩提。
由“一切皆有”起修,直下“五八果上圆”
佛家讲的八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前五识与色身有紧密关连;第六识是意识,其包含思维、感觉等;而第七识称为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的根,第八识是含藏识,一切过去、现在的种子、业习等等的总藏处,无论如何生死轮回,都会随之而往,不会消失。佛法修持的初步目标,就是要转识成智,做到智慧解脱。显教法门多属“六七因上转”之修法。只要在第六意识的因地上,一转清明了,定久了以后,第六意识没有不转的,亦即所谓的气质变化,譬如说,人的脾气变好了,比较有修养了。第六识转了,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根,当然也会跟着转化,逐渐地,甚至生死也会有了转机。至于色身上的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等等,也都会转,但是转得很慢,因为六七识在因上转了以后,前五识与第八识,就没那么容易转的了,尽管第六意识清明了,前五识恐怕依然故我,更谈不上第八识了,因为它们非要到证果的时候,才能完全转化,故云:“五八果上圆”。而“准提法”是独特密法,由“有”起修,直接走“五八果上圆”的路子,修得如法,则可将阿赖耶识(第八识)的种子在现行中转化了,第八识转了,所以前五识也跟着转。经由绵密的身、口、意三密的修持,并藉由上师与佛菩萨的感应力量,咒语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一切思想行为,随时随地都要在有形相的规矩中,也要达到在自己没有形相的心行中,转变了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种子,而成为佛种性,其是立即转业成就,恶业也转成善业,善业转成大智慧成就。不仅能悟到不生不灭的空性,就连此一业报…
《显密圆通大“准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