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门三关直指▪P5

  ..续本文上一页余的话)婆曰:“未到浮盃,不妨疑着。”(这是歇后语,其意是,未到浮盃之前,已怀疑他不行,今到浮盃,果然如是。)师曰:“别有长处,不妨拈出。”婆敛手哭曰:“苍天中更添寃苦。”(按:禅门中“哭苍天”其意是,怨天生这样不懂事的人。“更添寃苦”在这里是表示,“既不懂,而有人指点,还不肯转化”)浮盃和尚无以回答。婆便教训他说:“语不知偏正,理不识倒邪,为人即祸生。”其后有僧人照原样告诉南泉。南泉曰:“苦哉浮盃,被这老婆摧折一上。”婆闻后笑道:“王老师又少机关在”(按“机关”即指“当机”。即是说南泉没有当机反应而说话。)澄一禅客逢见行婆,便问“怎生是南泉犹少机关在”婆乃哭曰:“可悲可痛。”一惘措。(澄一惘然不知如何应付。)婆问曰:“会么?”澄一合掌而立。(表示敬意)婆曰:“伎死禅和,如麻似粟。”(如此没有伎能的参禅和尚,真是多到如麻子和粟米一般。)澄一举似赵州。州曰:“我若见这臭老婆,问教口症”澄一曰:“未审和尚怎生问他?”赵州便打。澄一曰:“为什么打我?”州答曰:“似这伎死汉,不打更待何时”连打数下。婆闻却曰:“赵州合喫婆手里棒”(这打澄一事老婆亦无当机,所以出语试探赵州。)赵州闻之哭曰:“可悲可痛”(这表示行婆一样于无当机中,落意识而下语,一样不行。)婆闻此语,合掌叹曰:“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州令僧往问:“如何是赵州眼。”婆乃竖起拳头。僧举似赵州,州作偈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报汝凌行婆,哭声何得失。”(其意是:佛力是很快过去的。见面问答便要掌握当机,这和哭声是没有关系的,不要落于外迹,受其影响。)婆亦以偈答曰:“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当时摩竭国,几丧目前机。”其意是:如你这样已晓得哭声的人还有谁呢?当时,释尊在摩竭陀国说法,拈花示众,除大迦叶外百万人无尽皆惘措,只见拈花外迹,几乎完全丧失目前之机呢。

  这是对重关机用反映得比较深刻而全面的好公案,禅门中经常有说:“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这是说要据机用而动,不可以意识寻求。

  三、黄檗大虫

  百丈问黄檗:“什么处去?”檗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曰:“还见大虫么?”檗便作虎声。百丈拈斧作斫势,檗即打百丈一掴。百丈吟吟而笑,便归。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这公案是反映机用的好例子,初百丈起大虫之念,檗与此相应,自然得老虎性即作虎声。百丈见虎拈斧辟之,虎咬百丈一口(一掴)。这里双方都以机用相应而动,能够若此者禅门中称为“作家”。

  四、贼过后张弓

  赵州到黄檗,檗见来便闭方丈门,赵州乃把火于法堂内,叫曰:“救火!救火!”檗开门捉住曰:“道道!”赵州曰:“贼过后张弓。”

  赵州到黄檗,当然是为了呈其机要,但黄檗不纳,赵州在法堂把火且大叫“救火!”这是完全出到前六识。已无机用可言。其机已过,黄檗才捉住要其“道道”赵州喻如“贼过后张弓”。已无可说了。禅门中说“贼过后张弓”是说“当机已过才行鉴机,机用不行,是无用了。”

  五、“作家”相遇

  谷受法汾阳,后探访同参慈明。明问:“白云横谷口道人何处来?”(出问试探)谷左右顾视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谷得信息即自起火通体自烧。慈明欲观谷相应深度故,明曰“未在更道”谷作虎声。(其法性反向慈明)明以坐具便摵(明以坐具便打虎)谷接住,推明置禅床上。(表示虎自然反扑)明却作虎声。(慈明之机用亦自作虎声)谷大笑曰:“我见七十余员善知识,今日始遇作家。”

  这是两个作家相遇,互试机用,这是双方实地较略“不是贼过后张弓”。

  六、石头路滑

  邓隐峰来辞师马祖,祖曰:“什么处去?”曰:“石头去。”(去石头和尚处)祖曰:“石头路滑。”(表示行这条路,会跌倒的)峰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表示我有准备,逢场作戏耳。)便去。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表示礼敬,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石头曰:“苍天苍天!”峰无语(不知要领)却回举似马祖。祖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的。峰又无语,回举似师。祖曰:“向汝道石头路滑。”

  邓隐峰这次“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一直不得要领。而石头的机用,灵活非常超于来机言动。

  上面所举之例,皆以重关以后以般若为用,应机之用,皆以“象王行处绝狐踪”后,一机之来,必须“一觑便行”,便能理事相合发生大作用,而上面所举之事理和语言都很多,不要执着,要记得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用得上一句“得意忘言道自亲”不落意识,以灵知鉴事,自然机用显著。

  七、候白、候黑

  赵州和投子途中相遇,赵州问曰:“莫是投子山主么?”子答曰:“茶盐钱,布施我。”州先归投子山庵中坐,子后携一瓶油归,州曰:“久仰投子,及乎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子曰:“汝只识卖油翁,且不识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子提起油瓶曰:“油!油!”(这和“庭前柏树子”答语同是一般性质本地风光,但未能确定对方的道果程度,所以再问。)州问:“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子曰:“不许夜行,投明便到”(其意是,不允许如在黑夜,摸索渐行,要立即应机即点即到)州曰:“我早候白,伊更候黑”(注:这里“白”指“菩提道”,“黑”指“涅槃道”。)赵州最后彻底了解投子的机用,是达到涅槃妙心的境界,达到“无生”的境界,破重关了。

  上面是进入重关和在重关中的实践简要情况,关键在加持起离体根身,经象王行的实践,内破除烦恼障,也去部分所知障,使得心身清净,般若之用,特别明显,机用敏捷,如若破俱生我执,可以得生空真如,得他心通,可以入牢关。

  禅宗在破重关或踏牢关后,称为“脚根点地”可不被人推倒奈何不得。

  (三)入牢关 彻见本性

  洛普元安禅师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所谓“末后一句”是大悟彻底之极之言句。到此锁断凡夫二乘圣者之路,不容通过。浮山圆鑑禅师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指南之旨,不在言诠”所以祖师不传,也就表示,禅宗一般至破重关,稳得般若即止,少有向上者,在语录中,可见到者:

  (1)有认为踏牢关,不可言传者。

  马祖道一禅师,讲了“即心即佛”又讲了“非心非佛”再有问:“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其中人,乃指已证“非心非佛”之人)祖曰:“且教伊体会大道。”对于牢关,无言可说。

  马祖之徒,盘山宝积禅师,上堂曰:“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月。”

  上两则公案是说明要入牢关,那是“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是说“用语言表达之路已断绝,亦再无心行之处”)只凭各自的功力向上修持而已。

  (2)也有认为可以开示的,如:

  A、雪峰失作(失机用),岩头曰:“噫我当初悔不向伊道末后句,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注:禅门中称“牢关”为“末后句”)

  B、一日钟未鸣,鼓未响,德山老和尚,击钵下法堂(就食),雪峰问他“拓钵何处去”,德山便归方丈,雪峰将此事告诉岩头,头曰:“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德山问其意,岩头秘密告德山末后句意。第二日,德山升堂说法,果然与平常不同,岩头附掌大笑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此后他人不奈他何,虽然,也只得三年活。”德山果然三年后入灭。

  这两例说明末后句(到重关)是可以言传的。

  (3)对“末后句”的启示

  甲、兜率从悦禅师给丞相张商英居士作颂所证末后句曰:“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体分体用,莫择精粗,临机不碍,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谁得谁失,何亲何疏?拈头作尾,指实为虚,翻身魔界,转脚邪途,了无顺逆,不犯工夫。”

  张商英居士得此过来人启示,工夫大进,其后,平禅师写信称赞他得大机大用。大慧禅师说他与真净,死心道合。

  乙、冯达庵大阿遮黎在《禅海塔灯题句》中第四颂偈,《毕竟》。颂宗门中“末后句”。此颂由于陈健民在《禅海塔灯》中自称,对禅宗第四层工夫“了”(指末后句)没有实践经验,(实际上对初关、重关他都没有经验,何况牢关)不大了解。因此对宗门中有关末后句,揭示此颂曰:

  是非情尽圣凡除 拈尾为头总不拘

  万法升沉唯了了 了名毕竟亦虚无

  此颂第一二两句,一看便知是反映兜率悦禅师,给张商英所讲的末后句,第三四两句则指出,具体入牢关之路,在破俱生我执入生空真如,不但临机不碍,应物无拘,而且在一片虚空寂静中,而环境的事物的一切变化,却心自了了,历历明明灵智不昧,最后达到连“了”之名也变得虚无了。一切汇归法界本体而无所得。

  丙、百丈禅师上堂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完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如如佛”与“万法升沉唯了了,了名毕竟亦虚无”可互为注脚。

  丁、永嘉玄觉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中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园,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上述数例,皆可达到,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所说,“心真如者,一法大总相法门体”之“如实空”境界,了达一丝不挂…

《宗门三关直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