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P2

  ..续本文上一页净,对荣辱就不会有忧喜之念了。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岑,音cén;崟,音yín。阒,音qù] 见性之人,在深山密林修筑兰若,于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山居生活无羁无绊,如野鹤闲云,随缘任运。比起奔走市朝的人们,自然潇洒写意。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一旦觉悟,即是大事了毕,不再施功落于有为法,而各种有为的修持方法则异于此。为求福报而行布施,虽然得到生天的福报,就像朝向天空射出的那支箭,是不可能长时停留的。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射向虚空的箭,力量一尽,就会很快地掉下来。福报尽了,照样会降生到人间,生起种种无奈。争比得上运用无为实相的法门,一旦顿悟超脱,便直入如来的境界。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只要证悟了真如本体,则种种方便不过是细枝末节,不求而得。此时心垢净除,心月朗现,如同光洁的琉璃映着皎月一样。自性的无尽宝藏,是幸福的泉源,有无穷妙用,自利利人,永不枯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江月在空中照耀,清风在松林中吹拂,长夜清宵,无为而无不为,清净而潇洒。自性的光明宝珠,辉耀着心田。雾露云霞,宛如修行者身上飘曳的衣裾。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持降龙钵、解虎锡,并非只是一种禅门威仪,而是象征着降三毒、统真俗、解诸厄。持杖在手,如同追寻着佛祖的足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真妄二法,本无相状。如弃真求妄,断烦恼,求菩提,证的不过是有为涅槃,不契圆顿法门。若彻见本来面目,便会洞知真妄二法,了不可得。无相是无空无不空,是如来的真实相。真与妄是相对待的名词,真妄两法本无相状,执真断妄都是偏执。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非内外。

  

   明心见性,心如明镜,晶莹剔透,照遍整个尘沙世界。森罗变幻的世态万象均影现其中,一颗晶亮的心珠总是无内无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自以为对空明豁,对因果不予重视,就会招致滔天的罪祸。弃有着空,如同逃避溺水而投入火坑一样。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取舍即是分别,分别即背自性。对真理不能用取舍之心,否则即不能证悟。一般人认为自性可以通过修行获得,有能修,有所修,这是大错特错。如果认为能修者是心,所修者是功德,就成了认贼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损坏自性法财,毁灭法身功德,就是由于这种分别心的心意认所起的作用。因此禅门要了却这种分别心,顿悟而进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开悟的禅者,秉持光芒四射的慧剑,以般若为锋,发出金刚焰的光芒。不但能摧毁外道的邪知邪见,面且早就让天魔丧胆落魄。。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惺悟。

  

   宣说最上一乘法,如同雷震、鼓击,震聋发聩。但它对众生来说,却如同慈云遍布,甘霖遍洒,如同龙象徜徉在宇宙间,普遍地给人以利益,使小、中、大三乘,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及无性者,都获得正见、正觉。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肥腻是生长在雪山的一种草,传说雪山只生此草而不生其他的杂草,喻大乘佛法的无上纯正。用这种圣草喂养定慧的白牛,所产的乳汁便是如同醍醐般的珍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理、本体、佛,一切是殊相、是用、是众生。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月普遍地在一切水中显现出来,一切水中的月亮乃是一月的显现。法身即自性。众生自性与佛性同一体性。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一地具足一切地,一个阶位具足了一切阶位,它不是色,不是心,也不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的刹那,弹指之间就圆满了八万四千总持法门,刹那之间,打破无明,而灭却了地狱的罪业。得鱼亡筌,一切数句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与我的灵明觉性毫无交涉。

  

   不可毁,不可丑,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禅超越了诋毁与赞誉,它的本体涵盖虚空,无涯岸,无限量。它当下即是,但觅即转远。如果起心去寻觅,则已经不可见了。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禅超出取舍,在超出取舍的不可得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禅。它有时不发一言,却如雷震耳,有时潮音大震,却寂静无言。六祖之后,禅门大开,一花五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如果有人问我懂得哪一个宗派的法门,我会告诉他,我所修持的,乃是摩诃般若的解脱力。由于它是根本智,迥超是非情识,所以一般的人很难把握。这些顿悟的道理,是多劫修持而证得的,不是随便讲出来诳惑人的。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真正的中国禅宗的历史,是曹溪六祖慧能所开启,建立了最上一乘的法幢,树立起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但禅宗最早的传灯,却始于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就这样一直传给了第二十八代传人达摩。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

  

   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弘法,被立为东土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六祖之后,得道者众,简直不胜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真理不是立与不立的问题,它原本就存在;虚妄更是缘生,本来是空。有和无,都应该扬弃的边见。二十种空诸业障的法门,是为随缘说法的方便法门,开悟之后,不必执着认为是实法,因为众生与佛本来具有着同一的性体。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包围,两者的关系,也好像镜上的影痕。只有除去痕垢,才能使本心的光明显现出来。要使心法双亡,自性才能熠熠生辉。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堪叹末法时代,人心日下,众生福报微薄,难于调制他们的身心。距离佛陀涅槃时代已经很远了,出现了正法衰弱、邪见日深的现象。他们闻说大乘佛法,不但不弃邪归正,反而尽中伤破坏之能事,必欲使之瓦碎而后快。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

  

   心作恶业,身受殃报,这是铁定的因果律,不必再怨天尤人。要想不招致无间断的罪业,就不能毁谤如来正法的运转。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沈师子住。

   境静林闲独自菠,走兽飞禽皆远去。

  

   上乘道场,犹如旃檀树林,没有杂树。在这深幽的丛林之中,住着自由洒脱、气度威雄的悟道者。这是独立的自由的境界。

  

   狮子儿,众随后,三岁即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禅门宗匠的龙象法子,年轻时就能作狮子吼,威慑百兽。若是那些顽劣的野干想驱逐狮子,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些根器不正之人,若要以伪装成善知识,污染清净禅门,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圆顿觉悟的法门,不讲人情,如果有疑难不决之处,就要彻底弄明白。这不是我逞强好胜,而是深怕修持者落于偏执,求悟转迷,落…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