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重,那是有道理的。就是第六意识,念念不忘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想东西他会间断,我他不会间断。所以说人我执、法我执,那么都是第七识造成的。那么第六个意思,也叫做心。八个都叫做心,这个第六点可以把它分开来说。八个都可以称作心,所以我们常讲八心王。但是如果就前面所讲的这些定义,个个殊胜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说第八识心的意识,比较上多一点。所以我们也把第八叫做心,把第七叫做意,第七叫做意,将第六叫做识。所以我们对于前面六种,前六识,末那我们叫做意,阿赖耶叫做心。所以合起来讲,都讲得通,八个都可以叫心,都可以叫意,都可以叫识。分开来的意思,那更明显了。心法概略的就说到此地。那么心法八种,我们必须要晓得它,它的性质,一切众生造恶造善,五趣轮回,乃至于成佛作祖,都是这个心,都是这个心。所以在一切有为法里面,它的作用最大,最为殊胜。那么其次再讲,这是心法一共有八个,到底下的时候,是一段一段的来给诸位详细的讲解。
第二是“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什么叫心所有?那么这个心,就是指前面的心法,八个心王。说它做心所有,就是说这一类的法,它是前面八个心法所有的。唯识里面讲,它有三个定义。第一个它必定要依心王,才能够起来。前面八个我们称它作心王,它是附属于它的。没有心王,就不会有心所,所以它是附属于心王。它要起作用,一定要跟着心王,它才能够起得了作用。如果不跟着心王,它不能够独立的起作用,所以它是心王附带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这五十一类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前面八种是讲心法的体,此地五十一种就是心法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的看法。那么这样的比较更容易明了了,它是心的作用。
第二个意思,它起作用,一定是与心相应的。那么什么叫做相应?相应这个名词,在佛法里用的太广泛,诸位将来是一掀开经论,往往你都能看得到这两个字,所以对于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要把它搞清楚。相应里面含着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讲的“时”,就是时间。它与心王一定同时,不能说是不同时,异时、那就不相应了,一定是同时的。那么第二个一定是同缘一个境界,同缘一个境界。第三个一定是要依根,根是所谓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一定依根。第四个讲的是“事”,事是怎么说呢?同一个自证分体份,所以简单的讲,就是识所缘的境界,所依止根,自证分的体事,这四个条件完全相同,这就叫做相应。四个条件里头,有一样不同,就叫做不相应,就叫做不相应。那么心的作用,有相应,有不相应的。相应的有五十一种,不相应的有二十四种。那么到后来我们都可以谈到。
第三个所有法的定义,就是这些法它是系属于心。你说我们讲到,譬如说讲触,五遍行里头,触、作意、受、想、思。我们单单讲触、接触,接触那就是要看你跟那一个心王相应。这个触就是属于某一个心王的,而不是属于另一个心王。我们说话,在此地讲似乎说的很简单,实际上这个事,是相当的复杂。虽然复杂,可是它条理清清楚楚,它一点都不混乱。譬如我们现在这个眼根,接触这个境界,见这个色法。我们一接触,你也看到我,我也看到你。这个触,有阿赖耶的触,有末那的触,有第六意识的触,有前五识的触。几乎同时在起作用,可是各系属于个个心王,一点都不会错。眼见,这是眼根之触。这个第六、第七跟阿赖耶的触,我们同时叫做无俱意识的触,所谓是举一个心所的例子,你就晓得,虽然同时起作用,它并不混乱。好象我们灯的光明一样,我们讲堂有十几盏灯,开了之后,你看到光光互照,看到我们这都是明亮。但是这些光,各属于个个灯的。你要不相信,你关一盏灯,这盏灯的光就没有了。所以光与光好象是互相混杂分不开,实际上各是各的,清清楚楚,一点都不乱。那么我们八个心王,五十一个心所起作用的时候,情形也是如此,各是各的作用。你说将来讲到烦恼心所,亦复如是。前五识有前五识的烦恼心所,第六识是属于第六识的,第七识是属于第七识的。你譬如我们讲一个贪,各是属于各的,这个跟心法,这才是大分,归纳起来的分。细分,非常非常的繁琐。但是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这就是叫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了解之后,这就叫觉悟。再不迷在这一些形相里面,从此以后做一个明白人,而不做一个糊涂人。无论在什么境界里,起心动念,自己心里头明了,佛法里面常讲,“愿得智慧真明了”。懂得通达,智慧现前,一切法中真正明了。明了、这样的人,我们叫他做佛菩萨。一切法不明了的人,我们叫他做凡夫。可见得这个凡夫与菩萨的差别,就是一个对一切法真明了了人,一个对一切法不明了的人,就是这么两个差别的名号。那么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就是要做一个对于一切法真正明了通达之人,这是学佛的目标,学佛的宗旨。第三、是讲色法,色法把它归纳起来,有十一类,有十一种。十一种|五根、六尘。五根是色法,六尘是色法,五根加六尘有十一类。
色法、是识所依,也是所缘,五根是所依,是识之所依。如果识要不依五根,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你譬如说我们以这个电来作比喻来说,电器如果要不依这一些电器,它就不起作用。电灯是电器,这个电流依它就放光,以这个录音机,也是是个电器,依它就能够把声音记录下来。所以它不能够离开这个电器,离开电器它不起作用。它虽然是存在,但是它不起作用。正如同我们这个心心所,它存在。如果要是没有根,它就不起作用。所以人死了,神识离开了五根,它不起作用,眼不能见了,耳也不能听。离去了,就不能起作用,必定要依根才起作用。这是讲所依的,但是一有所依之根,如果没有所缘的境,它也不起作用。所以它起作用,一起一定是三个,就是根尘识。前面讲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包括在八识里头,因为是八识附带的,刚才讲一个是体,一个是用。那这不必再多说了。一定是根尘识,同时它才会起作用。所以六尘是它所缘的,识之所缘,六根则识之所依。
这样有能有所,那在佛法里把它归纳,一共有八法所成。所以这个色法,从那里来的?色法是心心所法变现出来的。那么它能造的,诸位要晓得能变是心心所,这个色法是什么东西呢?将来以后会给大家讨论到,就是讲这个心心所的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相分就是色法,相分就是色法。由此可知,色法也不简单。心王八个由八心王各自相分,五十一心所也有五十一心所各自的相分。由于就像刚才比喻的光光互照,但是分得清清楚楚,绝不会搅混在一起。前面跟大家讲过,百法是一切法的归纳,展开来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之法,各各不相□,各有各的自分,现在的话是各有各的冈位,这是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心应量。”我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在一切法里头,虚妄分别,这是过失。那么所造的相分,我们从纲领上讲,从原则上说,经里面讲的四大。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也是四大,四大是基本的物质。我们如果就是讲色法这一个范围里面的能造与所造,就是色之体,是能造,它是四大,就是基本的物质。我们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这原子、电子、基本粒子。佛法里头这个名词叫地水火风,这就是说明基本物质,它一定具备这四个条件,这四种特性。
地是什么?它是物质,它是一个有体积的。地是代表固体,就是代表体积。水是代表湿度,这个东西再小,它含的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阴电,带阳电。火是讲它温度,它有湿度,它有温度。风是讲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诸位想想,动才有叫风,不动就不叫风,风是代表动的,它有速度,它是有一个流动。那么我们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这是基本物质,确确实实它是有这四个现象,有这四种特性。那么这是能造。所造的呢?就是一切物质的世界。这个物质世界里头,森罗万象。但是所造的,所用造作这个材料是相同的,完全一样。那么今天科学家承认,我们人体是这些基本粒子物质造成的。这个讲台、这个讲堂,没有一法不是相同的基本物质造成的,相同的,没有差别。我们这一把扇子,你看它不值钱,如果这么一大块金钢钻,你认为这个不得了。金钢钻的、造金钢钻的那个基本的物质,跟这个扇子一样,无二无别。这现在人讲,你们一听懂啊。为什么呢?不过就是这些原子电子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排列的方法不一样,组合的方法不一样。拆穿了,是一样的事情,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要贵彼贱此呢?这就是虚妄分别。
所以你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心就平等了,在一切法里头,不会执着这个贵,不会执着那个贱。得平等心,真正可贵。平等心现前,给诸位说,生死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佛法里面讲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你才能真正找到。我们之所以在一切境界里头,分好分丑,分善分恶,这个心不平等,就是对于事实真相没有看得清楚。完全错误了,完全错解了,才会产生这个现象。但是这个色法里面,识所依的五根,我们很容易了解,眼耳鼻舌身,这都在我们身体上,很容易觉察到。五根所缘的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五根所接触的境界,也很容易明了。为什么呢?都在眼前。可是这个法里头,有一半容易明了,有一半不容易明了。法是什么呢?法是心所缘的,意所执的。这里讲法处色,三□色是什么?没有形相。不像五根所缘,五尘境界,它有形相。有形相,我们叫它做色法。这个没有形相,它也是色法,将来讲色法的定义,到后面再给诸位来细说。
那么这个就是有对色的,无对色。有对是什么?是这个对待建立的。无对色是什么?它是影像,它没有物质,它不是物质。你譬如说我们要说台北火车站,你们都去过火车站,我一说台北火车站,你脑子里头,马上就想到台北火车站的样子。你这一想,想就有相。这个相是确实是有,你自己很清楚,别人看不见。别人看不见,就叫无对色。可是你自己真有这个色相,不是没有,清清楚楚,也现在你现前。所以我们一想,想就有相,心里头就有相。我们中国人造字,是很有学问的。“想”这个字,心里面的相。那么在唯识里面讲,这是法处所摄的色法。法尘里面,法尘是一半是心法,一半是色法。这个是法处所摄色,它是无影有相,它没有质,它是属于无对色。那么这是意识所缘的,意识所缘的法尘。这也在此地介绍到此地。
那么底下讲心不相应行法,行就是行为,就是造作、行为。行为就是心法的造作,所以前面讲心所有法,就是心的作用。心的作用,就是心理的行为,我们今天讲心理行为。但是前面五十一种,是与心相应的行为。那么这里还有与心不相应的,但是也是心的造作。虽然是心的造作,但是它与心不相应。怎么不相应呢?就是前面所说的,识所缘,依根四。这个四种里面,一定会有一两种相同,也有一两种不同,所以它也不相应。与四个相同才相应,当中有一个不同,就叫不相应。那么这四个条件,它实在是离不了,但是它不具足,它不是四条不具足,而或缺一条,或缺两条。这个情形之下,我们叫它做不相应行法。
我们在五蕴里面,这个五蕴是最简单的归纳,佛法把一切万法归纳起来讲可以说第一简单的归纳二种,即心法、色法,只二种就统统归纳了,如果再说得稍为详细一点,就说五蕴︱色、受、想、行、识,如果从五蕴上来讲,心相应的行法跟不相应的行法,统统都在五蕴里头。
《《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二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