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要功德,那是功德么?不是,明确告诉你没有功德,只是人天福报。进入菩萨地才是功德,连一果罗汉都是你的功德,没有功德哪来的道业?世俗人凡愚,认为供养谁有功德,如何如何有功德。事实上,什么时候成菩萨了,才有真功德,佛是两足尊。
著名的五千人离席,为什么要退呢?因为业习深重,想听佛法都听不了,听佛法就闹心。现在也有这样人,一听佛字,他都难受。佛经上讲过,凡是这样人,都从不善道而来,业报重。别跟他计较,不要和他比,自己业报自己了。要化度还得化度有缘众生,佛不度无缘之人,佛不能替你修道,不能直接把你拿到佛国土去,道是你自己修的。罪业深重的人要忏悔业障,去掉业报。佛说业报深重的这些人还增上慢,骄傲的谁的话都不想听。我们学佛人,跟佛学什么?学佛的智慧。有的人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到四禅天,得少为足。因为他们进入禅定后易招引一些魔事,所以出现这些不奇怪,五千人离席,世尊不加阻拦。佛把这些人叫焦芽败种,焦芽败种不能发芽,长不出苗,这样人将来也不能续佛慧命。看种子发霉了,不能发芽,就不能长出好的庄稼苗来,本来修的不好,发心挺大,一实际行就往窄了走,很多人都犯这个毛病,这个世间的事情太难了。这时佛说他们走了更好,我们这个会上没有了杂枝杂叶,都是有果位的,真修的人留在这了,而且纯洁了这个学佛人的队伍。
我告诉你:学佛别求轰动效应,你别以为有一万人来听法我就高兴,有一人听法嫌这太少。我告诉你实话,你能把这一个人度到极乐世界去,不少;一万人听法一个没度走,不如给一个人讲法真实。所以佛讲法,不以数量多少为标准,而是讲“修一个,成一个”来的真实。为什么我发愿有一个听《楞严经》、《法华经》、《金刚经》的我都给讲?离席的五千人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佛讲一叫业报重;二是增上慢人,所以他们离席,但问题出在哪里?佛说的对不对?肯定对。用今天的话告诉你们一句:这些人犯的毛病是知见障,他们认为自己这个对,他们这么修就可以,顺着小乘人的路子修下去就行了,别人说什么法我也不想听。现在犯这个毛病的人特别多,按书本咬文嚼字,拿这把尺子衡量别人。自认为掌握了佛法,用这个“法”度量别人。一量就出毛病,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众生,不是佛,你说你拿佛的标准来量我们,不是太抬举我们了么?衡量你的话,你别生气,说一句“谢谢,抬举我了”,一笑而过。
因为这些人有知见障,带着知见障看这世间其它人,你也不是佛,他也不是佛,那还跟你学啥呀?你们讲的我也不听了,因为你不是佛。但是他不问自己是不是佛,心外求法,典型的知见障,现在这样的人有,而且相当多。遇到了怎么办?不去理、不去探讨、不去争论、不去分别,咱们修咱自己的,你坐你的,修你的道,他研究他的佛家理论,互不干扰,殊途同归。他既然读了佛经,将来也有成熟的那一天,将来也能成菩萨,只不过时间有所差异。他今天是小苗刚出土,你已经开花结果,你非让他去开花结果,他不可能做到。学佛一定要和当下联系起来,这样才有意义,否则佛经是佛经,你是你,只种善根没开花结果。
佛对舍利弗说:如来很少说这个大法、这种妙法、这种世间第一法。《华严经》是从龙宫取来的,不是在这个世间讲的。讲《法华经》如昙花一现很少见,这一生就讲这一次,这个世界多少劫才值佛住世一次?人很难遇着,这种佛法很难听闻,你们要相信佛说的话。佛是如语者、实语者、从不虚妄,不随意讲法。这个随意讲法是根据你的根基不同、听众不同而讲的法。给有修证的人讲法就要按照佛经的意趣来讲;有的人没皈依佛门或刚皈依,对佛家的事情了解有限,也想听一听佛法。由于他没修没证,你就不能讲现在这些。你们看到那天有一位博士生、一位研究生来听法,他们世间的学问很高,但论学佛,都是初学者。我就得把佛法用世间的语言浅显地讲出来,这样他们才能接受,这就叫善巧方便。根据听法的对象而讲,按照听法人的平均水平,又照顾到少数。“随意”就是和众生的根基相宜,而不是想啥说啥。
佛讲法本来是意趣难解,但是用比喻说、方便说,用种种方便让你听明白。你说讲六度万行,格式简单。不讲这佛经三藏十二部,理论东西也没有,光是打坐、念佛,然后一果、二果…到成佛,一篇纸就写下,不到十分钟就讲完了。当然不行。这么简单的讲也不容易相信,所以佛没有办法,只能是善巧方便。根基千差万别,讲的法门、度脱的方法也千差万别。
诸法实相不是我们思维上的东西,佛讲法是把出世间的智能变成世间的语言说出来,用世间的语言理解出世间的智能,倒过来理解的快。现代人认为释迦牟尼佛太了不起,科学家也认为他了不起,用科学研究不了、证知不了,又否认不了。说明他是超时代的,神通和科学是二回事,所以出世间的东西用科学无法解释。
这时佛讲:虽然是这样,诸佛世尊为一大因缘故出现于世。不是说佛妙么?佛说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十方诸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为一大因缘故来到这个世界。佛说为什么呢?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得清净故。因为这些众生无佛知见,没有佛知见就是知见障,众生知见就是颠倒的,贪、瞋、痴、慢、疑、杀、盗、淫、妄、酒,这个是他们认为是正常的。佛是让众生出离这些颠倒知见,出离这个娑婆世界,到清净的佛国土去,树立正知、正见。所以“佛妙”是说佛的任务,佛来是要让让众生听到佛的法音,知道佛的知见得清净。示佛知见,是让你坚固信心,让你相信有佛世尊,不怀疑,让众生出离,然后悟佛知见。让你去悟,用思维想不是悟,只有通过修行自己,在定中观察才能使自己开悟,找到自己的真心。用我们真心去看待佛法,去证知、验证佛法,才叫悟佛知见。
所以是让你听闻佛法、相信佛法,让你悟到佛法,出离这个世界,让你入佛知见才是目的。四个知见度脱众生,信、解、行、证四个次第,证才是入佛知见。只有这样信、解、行、证才能脱离这个世界。
什么是一大因缘?就是度脱这些有缘众生。你现在修道,广结善缘,将来就有无量众生需要你度,凡是你吃过的、杀过的、伤害过的,对你有恩的、有仇的都需要你去度,否则这些众生没人度。因为他们和佛没缘,和你有缘。和你有缘,你不去度谁去度?佛度咱们是和咱们有缘,佛不度没人度,所以我们要感佛恩,佛修成了没忘了咱们这些有缘众生。
佛为什么对舍利弗说教化菩萨?因为诸佛周围都是菩萨围绕。我以前讲过,诸报身佛周围都是十地菩萨,没有声闻、缘觉。声闻、缘觉在咱们这个世界,化身佛国土有,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但是在报身佛国土没有。佛讲完《法华经》以后,留下一些解脱的方法,将度脱这些声闻、缘觉的任务交给了诸菩萨去完成。一些菩萨乘愿来到这个世间弘法,请佛放心,他们将来拥护《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都在这个世界住世,都在度脱众生,给众生做榜样。这些大菩萨还有一些化身菩萨都承诺要报佛恩,都来化度众生。所以佛说诸佛如来教化的都是菩萨,唯一佛的知见度脱众生,让众生了解佛的知见是什么。为什么?佛是世间的觉悟者,众生是迷误者, 一字觉就是佛;一字迷就是众生。要让众生知道宇宙之中是有佛道可成的,可以解除众生之苦。如来唯一佛乘才能永恒,和宇宙同存,离开唯一佛乘都不可能永恒,唯一佛才是宇宙的彻底觉悟者。怎么成菩萨、成佛?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去成就,但是菩萨还不是佛乘,是行菩萨道的菩萨,不是世间的彻底觉悟者,还有无明未破,还有一个情字。所以说倒驾慈航,度脱众生,这些菩萨都能成佛,从一地开始的菩萨一定能成佛。这些菩萨其心坚固,什么事情也改变不了这些菩萨力、信仰力、修行力、坚固力。这些菩萨说的是谁的法?说的是佛法,示现的是佛法,不是菩萨法。佛说唯一佛乘,别无余乘,说声闻、缘觉都是方便说。
佛对舍利弗说:一切十方诸佛都是这样,唯一佛乘。只不过是众生的根基不同,要讲声闻、讲缘觉、讲三乘,不讲这三乘直接成佛能成么?越过声闻能成菩萨么?不能。越过菩萨能成佛么?也不能。所以说,佛讲三乘法门让众生去修证,从一果罗汉开始。未来的佛出现于世的时候,也要以无量言词比喻演说诸法,虽然说三乘,但目的都是一个。
佛对舍利弗说:十方无量百千亿佛国土中多所饶益,使众生得到安乐。为什么说众生不说声闻、缘觉呢?因为有诸天王,各种天众,泛指众生是指听法华会的这些众生和有机会读诵、修行佛法的众生。佛住世时有很多人不知佛法,现在有人听闻佛法却不信,等于没听到一样。因为唯一佛乘得究竟,得一切种智,诸佛为了教化菩萨示现三乘,逐渐的按层次、按等级慢慢的一点点趋向菩萨,入菩萨地才知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佛说:过去诸佛是这样,我现在是这样,未来佛还是这样。众生种种贪欲,身心所著不好改,习气太重,随着本性,众生的因缘不同,根性不同,所需要的法门又不同。现在末法的修行人糟糕,正法住世时不管哪个法门都是“学佛的一家人”;到了像法以后有了分别—我修密的、他修禅、你修律,修禅的内部也有争论,修密的内部也争论,学净的不服学禅的,学禅的不服学密的,互相不服。说实在的,都是从一个师尊传承的,有…
《妙法莲华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