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乘经典很微妙。以后学习大乘法门时,才知道大乘法是妙中之妙,不可思议。鸠摩罗什法师既聪慧又勤修,因此所学的经典和学问,又多又迅速。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学习佛法的经过。
当他把大乘经教学圆满之后,就回到龟兹国弘法,教化众生。因为他聪颖非凡,所以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颖异的法师。当时,在某国有位论师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辩论胜过他的。有一天,他就去敲击国家的王鼓,对着蜂拥而来的大众说:“若有任何国家的居民或论师,能在言语上击败我,我就把我的头割下来谢谢他。”这时鸠摩罗什法师正好经过这国家,听到论师这么讲,就问他两个道理,可是这论师却张口结舌,答不出话来。他本来说要斩首示谢,可是在这时又舍不得斩头,于是就拜鸠摩罗什法师为师父,学习佛法。
不久鸠摩罗什法师回到他舅父的国家(龟兹国)去,他的舅父非常恭敬他,以金子造个师子座请鸠摩罗什法师登坛说法讲经。可是鸠摩罗什法师在这时有另外目的,即是他预备去度他的小乘师父(盘陀菩达多)。因为有很多人信仰他的小乘师父,如果把他的师父度明白了,也就可以度很多人来学习大乘佛教。所以当他的舅父为他造一个黄金师子座时,他就有这样的计划要出国度他的师父。可是他又顾虑到,他的舅父定会对他起不好的印象,定会这样想:“你这个外甥真一点情感都没有,我这么善待恭敬你,还为你造个黄金座,而竟然留不住你?”不过,适逢其时,盘陀菩达多来到了龟兹国,所以鸠摩罗什法师和国王都到郊外去迎接他。
国王问盘陀菩达多说:“您为什么从这么远,来我的国家呢?”盘陀菩达多说:“第一,我听说国王很相信佛法,恭敬三宝,所以我来见见你。第二,我又听说鸠摩罗什法师现在的法缘盛大,所以我来看看他。”由此,国王就请盘陀菩达多到国内,和鸠摩罗什法师同住。鸠摩罗什法师看他的师父已经来了,就为他师父讲“德女所问经”(德女所问的大乘佛教道理)。讲完了,他师父就说:“你对于大乘佛法觉得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呢?你舍小乘而学大乘,大乘的教义就是讲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你学它有什么用处呢?空,本来就是空的,你何必又去学呢?”鸠摩罗什法师说:““空”里边还有“有”,真空里边才有妙有,妙有里边也就是真空。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彻底的佛法,不像小乘有太多的名相,那么拘谨约束,死板呆滞而得不到解脱。”
他师父答道:“我现在有个譬喻来反驳你所说的道理。譬如有个狂人请了一位织匠工为他织丝绸,织完一匹细到极点的丝绸给狂人看,但狂人还是说粗,说匠工的手工不够巧妙。这时匠工就骗狂人说:“你说这匹粗,不过我现在又有另一匹细绵是在虚空里。”匠工以手指着虚空叫狂人看,狂人看来看去说:“没有啊!虚空里没有丝绵嘛!”这匠工就答道:“虚空里的丝绵是最细致的,以我织丝绸的人尚且不能看见,你不会织丝绸的人当然是更看不见啦!这是最细的了。”狂人一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赏给织工一笔大酬金。以后其它很多织匠工,也是如此这般的来骗狂人说:“我的丝绸在空中是最精致细腻的,无人可比得上。”狂人一听,又给了他们很多钱。你所讲的大乘法,就是空,空里头才有妙用,而看不见,和这个譬喻是一样的。”
鸠摩罗什法师说不是的,于是又为他师父讲了很多大乘妙语,且又来往辩论了一个多月,才把他的小乘师父说服。盘陀菩达多这时明白了大乘真空妙有的道理之后,就对鸠摩罗什法师说:“我现在要拜你做师父了。”鸠摩罗什法师说:“这不可以的,以前我是拜你为师,你现在怎么可以拜我做师父呢?”盘陀菩达多就说:“我是你的小乘师父,你是我的大乘师父。各有其师,各有其乘,这没有关系的。”他这样一讲,鸠摩罗什法师就收他的师父做徒弟。由盘陀菩达多反拜徒弟为师的这段故事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古来的人没有我相,而是以道为师,只要你的道德比我高,我就拜你为师,而没人我相的观念。
鸠摩罗什法师在龟兹国的时候,有一次,天气非常干旱,很久没有下雨,当时他就大显神通求雨,他设好法坛后,就预言在三天之内定会有雨。果然不到三天就下雨了,所以一般人民对鸠摩罗什法师更加恭敬信仰。甚至于有些国家的国王请鸠摩罗什法师去讲经说法,以身为床座。即是国王以自己的身体为座,让鸠摩罗什法师坐在上面来讲经说法。这是表示对佛法最恭敬、最崇拜的一种表现。鸠摩罗什法师在印度各处都讲经说法,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在他小的时候跟着母亲各处参方时,遇到一位开悟的罗汉,这罗汉当时就对他母亲说:“你要好好保护这个小沙弥,这小沙弥不是平凡人。他若到三十六岁不破戒,而能精持戒律,他所教化的人就有印度第四祖曲多法师所教化的人那么多。”(曲多尊者当时住在石洞行道时,每度一个人就投一枝竹签到洞里,到了最后,石洞里都塞满了竹签。可见得度人之多。)鸠摩罗什法师很相信罗汉对他母亲讲的话。他母亲证到三果阿罗汉后,就观察而知道自己儿子将来的因缘,对他说:“你将来要度的众生是在东震旦(中国),可是对你自身非常不利。”鸠摩罗什法师说:“只要我能把佛法流传弘扬到东震旦去,无论多么艰辛困难,即使是粉身碎骨,我都要去实行。因为菩萨发心不为己,但只为众生。”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当时已发的大菩提心,要把佛法弘扬到中国来。
且说鸠摩罗什法师被吕光掳到西凉的情形。当时吕光有位宠臣名叫张知,生了重病。来了个婆罗门教骗子说他能治好张知的病,可是鸠摩罗什法师知道此人是个骗子,于是对吕光说:“你就是花多少钱也不能治好张知的病,我可以证明给你看。我现在把一串五色线烧成灰,然后放人水里。若灰变回五色线,张知的病则不能治愈,若灰在水中仍是灰,张知就会好转过来。”一试之下,灰末在水中不可思议的变回成五色线。不久,张知果然病重而亡,而且吕光也花了一大笔金钱而毫无用处。这是鸠摩罗什法师的神通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测知的。
吕光死后不久,他的儿子吕纂继位。在吕纂当朝的第二年,有一只三头猪产下,且有人看见一条龙从东方升出,蟠踞于宫殿前,傍晚方隐没,吕纂以为这是吉祥之兆,故把皇宫更名为“蟠龙”。又有人看见一条黑龙在御房城门外,吕纂又将其名“九官闸”改为“升龙闸”。可是鸠摩罗什法师对吕纂说:“这些龙的示现是极凶之兆。这些阴龙屡次示现时,则表示国内将有灾难。我的忠告,是立刻修功立德以化解将临之灾害。”可是吕纂兴致当头,一点也不把这些警言放在心上。一天,吕纂与法师下棋,他吃了一颗法师的棋子说:“我斩胡奴的头。”鸠摩罗什法师吃了一惊道:“你不能斩胡奴的头,胡奴将要斩人头。”法师说这话正是提醒吕纂,但他始终不悟。吕光的弟弟——吕保,有个儿子名叫吕超,小名胡奴,吕超在当时正计谋想暗杀吕纂。不久,吕超果然杀了吕纂,立其兄吕隆为皇帝。这时才有人悟知法师的预言。吕隆在凉州即位后,姚兴发兵讨伐,而把法师接回中国。
鸠摩罗什法师抵达中国晨安后,即被尊为国师。他是翻译经典中心之首,有八百多僧人和学者参与其事,法师到长安,直至逝世,翻译的经典有三百多卷。我们能证明法师的翻译是非常正确的。当鸠摩罗什法师将圆寂时,他要求火化,且说:“我一生之中翻译了许多经典,可是我自己不知道其中文义是否正确?若是正确的话,当我焚身之后,舌不焦烂;若有错误,舌乃焚烬。”鸠摩罗什法师于弘始十一年卒于长安,火焚之后,薪灭形灰,唯独舌头安然,如生不毁。在唐朝时代,终南山道宣律师(持戒精进,感召天人送供),有一次他问天人:“世人喜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这是什么道理?”天人答道:“鸠摩罗什法师生生都发愿:每当佛出现于世时,他都要担任翻译经典的法师。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来翻译经典,所以他译的经文是精确无比的。”
鸠摩罗什法师精通佛教教理的三藏—经、律、论,故称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梵文,此云“童寿”。他虽是童子,可是具有长者的风度、德行,与智慧、品学。
所以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即为梵文译成中文妙法莲华经的翻译者。
丙、解正文
卷一 序品第一
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第一品是序文;叙述经文的因缘。本来所有的经文第一品不叫序品,可是只有这部法华经,以整个第一品作为序文。
如是我闻。
“如是”是信成就。如是的法才可以信,不是如是的法就不可信。“我闻”是闻成就。是什么“我”呢?有凡夫的假我和外道的神我。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为何说“我闻”,而不说“耳闻”?因为耳朵只是身体的一部份,而“我”是身体的总称。所以阿难说:“我闻”。“如是我闻”有多种意思,今举说数项:
(1)断众疑。阿难结集经藏时,初登法座,感佛陀相好,因而大众顿起三疑。第一怀疑:这些菩萨、罗汉、比丘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没有入涅槃,又来讲经说法。第二怀疑:大众以为这位佛或许是他方来的。第三怀疑:大众万分惊讶,以为阿难已成佛了,否则他怎会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如此的紫磨金色光?可是当阿难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立刻三疑顿息。所有的菩萨、罗汉、比丘们都知道是阿难在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所说的,非我自创。”
(2)尊佛嘱。佛入涅槃的时候,咐嘱阿难:“一切经典的前面,都应该以“如是我闻”为开始。”为了尊重佛的吩咐,阿难在结集经典时,首先说“如是我闻”四字。
(3)息争论。阿难是佛最年轻的弟子,如果他不讲明这部经是他听佛所说,而不是自己说的,在大众中一定会起争论:“你可以讲,我也可以讲!”大家定会议论纷纷。可是阿难一讲这部经是佛所说的,即刻平息了大众的争论与…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