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103

  ..续本文上一页的尊师重道,因为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代表的报本反始,我们对老师的恩德不忘,是种纪念的性质。

  我们要把他当作神明看待,一身倒在他那里依靠他,那你就糟了,那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还能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你懂得表法的意思,这就能够获得佛菩萨保佑。谁保佑你?你自己保佑自己。但是它是个外缘,它把你引发了,引起你自性清净心,自性的慈悲心,清净慈悲就保佑你。所以拿今天的术语来说,可以说它是个教具,是教学上所用的工具而已,这个工具给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所以佛门里面的造像,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之外,它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在教学里面,真是最上乘的教学,不用说话,塑一尊像放在那里,一看自己这个警觉心就提起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尊佛像放在那个地方,就是提醒你觉,念念要觉悟。佛的像是代表究竟觉,菩萨的像是代表分证觉,某一部分的觉。『称名即反观』,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几句。底下有一段说:

  【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者。】

  我们听了现在这个世间人人心太坏,到处都是『罗刹』,你这个心又跑到外面去。「罗刹」在哪里?罗刹就是你自己无量无边的邪见烦恼,这是罗刹。你自己心里头有邪见、有烦恼,与外面逆缘、恶境它就相感应。你内里面的心清净,它与外面的恶事就不感应,那个恶人恶事近了你都不害你,没有感应。这是讲佛法修学的理论依据,学佛人不遭难,为什么?他与一切诸难没有感应道交。先息自心,外头自然不交感,因为外境是自己心里变现的,这种道理唯有佛法里头说得透彻。这里说:

  【海中罗刹。即行人心中烦恼。此中国土夜叉罗刹。即世间恶心之人。欲来恼人者。即恶人寻事也。称名即修善退避也。若以恶对恶。其恶愈炽。无可逃避。若一心修善。则彼恶人自耻。而不能为害矣。】

  我们讲魔障,像《八大人觉经》里面讲的四种魔,四种魔前面三种都是自己心里面的,五阴、烦恼、生死都是自己的;外面的魔障只有一种,天魔。这个天是什么?天然的,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内心的都叫做天魔。别一个人来找你麻烦,来跟你做对,这就是天魔。不要一看天魔,天上的魔王,大概是青面獠牙,样子很难看,那错了。天魔里头也有很美的境界,凡是迷惑你的,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叫你迷惑颠倒,叫你起贪瞋痴,那就是魔,他来叫你起贪爱,叫你起瞋恨都是魔。可是怎么样?贪爱、瞋恨都是自己的烦恼,他在那里教,你要不起,他也无可奈何,他没有办法,他害不了你。他在那里一教,你立刻就起来,很听话,吃亏的是你自己。所以诸位要晓得,内在的魔要是消灭,「照见五蕴皆空」,破了烦恼障,了了生死,外头境界如如不动,所以说八风吹不动。『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也不能伤害你,不能动你一分一毫。这个地方教我们修善,总是以一个善心待人接物,纵然是过去世的冤家债主,时间久了,必定受感化。底下一则:

  【杻械枷锁检系其身者。】

  这是在从前,就是犯了罪的戴的这些刑具,在此地所表法的,这些刑具是什么?

  【五欲名利。】

  这是真正的『枷锁』,使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摆脱六道大监牢狱。你要能够把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摆脱掉,这个枷锁就脱了,三界就出离了。

  【称名即解悟也。】

  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返闻,这一返闻就觉悟了,《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称名就是反观,一反观就自在,晓得什么?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都是假的,是枷锁,对於人决定没有利益。所以修道的人有受用而没有得失,五欲六尘在现前受不受用?受用,受用得很自在。但是怎么样?不求贪得,没有得,当然也就没有失,所以他受用自在。我也常常在比喻里给诸位说,像现在法律的名词,我们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这就自在!你有所有权什么?就有得失,就有烦恼。像我们住旅馆,这个楼房那么大,我在这住得很痛快、很舒服,主权不是我的,我不要操心。这个地方破坏、破损,那个地方要修补,不关我的事情,我只要住得舒服就行了。修道的人他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面,他就是他有所有权,他有受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他没有得失。为什么?因为他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开意解,正是像《华严》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要有执著、有分别、有得失,你虽有受用而不自在。你看我们看世间有很多人,生活不是过不去,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你问他,我这样、那样,实际上那都是要紧的事情吗?不要紧,自寻烦恼。他要不烦恼,他比哪个都自在,神仙生活。无缘无故起那么多妄念,妄念本来无的他要起来;一切福报是自然的,不是你打妄想、起妄念你能够得来的,不是的。用尽心机,绞尽脑汁,你所得来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心机,不用分别,到时候你得来的还是这么多,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

  可是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把道理说明白,有些人财富不要操心就得来,有些人要操很多心才能够得到,他不操心就得不到的。这个原因是什么?佛法里面讲,我们举的一个例子,财富是我们布施果报,我们修布施的时候很难,别人的劝请,我们忍痛,布施了以后又后悔。将来你布施的果报,就要受很多挫折才能得到,很辛苦的经营才能得到,得到还是自己有的。如果你修布施很欢喜、很痛快,一丝毫妄念都没有、障碍都没有,你将来得到财富的果报自然的,一点都不操心,财源滚滚而来,就这么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要想保持著财富就是布施,为什么?千万不要守著这个财产,财产是五家共有保不住的。真正你命里面有的,你走到哪个地方,身上一文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乏,无论做个什么事情,他就赚钱、就发财,命里头有!别人要做个买卖,要费很多心血才能够赚钱;你一做的时候主顾自然上门,财源就送上来。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学佛的人讲了,他听了是有点道理,道理怎么样?话说完了就不相信,所以他还是做不到。

  我学佛三十年,三十年当中,不但我天天在研究这些道理,我自己也在做,做了效果确实是不错。所以我今天这个信,不是从解悟里头信的,我是从实验里面信的。我确实是这样做,但是确实就是这个果报与经典里面所讲的,一毫都不差。所以我不积蓄钱财,有了就布施,愈布施得到的愈增上,我求不求它?不求。为什么不求?要是求来了再布施,不是麻烦吗?庞居士说得很好,「好事不如无事」!穿得暖,吃得饱,身心无事,是世间第一等有福的人,何必去找事?事情找到我头上来了,那没办法,我们是要去应付的;事情没有找到头上,我不去找事。事情找到我们头上来,因缘成熟,缘分成熟;缘没有成熟我们去找事,那叫攀缘,那里头又有烦恼。所以你要想一生当中没有烦恼,不找事。发愿度一切众生,可是不度一切众生,众生找上门来了度他,不找来不度他,不找事。为什么不主动去度众生?众生得度的机缘没有成熟,你去找他只有增加障碍,只有起反感,问题解决不了。到他来找你的时候机缘成熟,这个时候来度众生,一个人机缘成熟,来请你讲一部经,大家那么多人来听,成熟的是一个人,那些人都沾了光,那些人旁听都沾了光,所以是这个意思。

  现在我这个一年多来,在南部讲经,这个意义不相同,原来我以为最初请我的是弥陀院,到后来功德主就不是弥陀院。是些什么人?弥陀院他们那些信徒,家里有老人过世的时候,以这个功德来培福。所以每次去讲经的时候,都是一个新的斋主,我看到旁边供的有牌位,他们家属来请经,来礼拜、供养都是他们家里人,这是很有道理。所以这个斋主不是寺院,这个功德很大,比请一般超度的佛事功德要大得多。为什么?同时听经的有几百人,这么多人得佛法的功德利益,是由於这一个人发起,所以这个功德殊胜无量无边。我学佛这么多年来,一直就是印送经书、善书,广结善缘,这种布施与讲经的布施功德是一样。我们讲放生、讲救济,范围很小,佛法的功德利益,这个范围是没有穷尽的,没有止境的,而且佛法的功德是救人法身慧命。放生是救它身命,救济贫苦、苦难也是救他身命,那是短暂的、是一时的。要紧的是要救度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是要以善巧方便,解除他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枷锁,这才叫真正大慈大悲救护一切苦难众生。诸位掀开来看十八页,第五行末后这一句起,我念一念你们大家听:

  【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者。】

  这是经里所说的。它表法的意思是:

  【即恶世持经也。】

  持经的意思前面讲过,是自己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像常不轻菩萨,同时又要发心来弘扬。弘扬的方式,是要把经里面的义趣、道理、方法,辗转传授给别人,这个讲宣讲;另外一种就是印送经书,辗转流通,这都是持经。在今天我们用录音、用录影,用这种方式帮助那些比较上繁忙的人,没有时间到道场来听经,他也没有时间去看经,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这都, 是在末法时期持经的方式。障难多为什么?第一个就是嫉妒,今天你想做点好事,嫉妒、障碍特别多。你想做点坏事有人帮忙,帮助你、成就你,你做好事没人帮忙。嫉妒心重,他就想种种方法来障碍你,这就好比『恶世持经也』。

  【经为出世上珍。故曰重宝。世多邪慢不信。故曰险路。】

  经是出世上珍,这叫宝。世间许多邪见、傲慢、不相信经典的这些人,这就好比是『险路』。

  【一人唱言。】

  这就好比出来一个弘扬正法的人。

  【俱发声言。即各坚忍辱弘经也。称名解脱。即坚持忍辱。彼邪慢等不能为逆也。如不轻。】

  就常不轻菩萨。

  【持经。常被骂詈打掷。以其坚持忍辱故。四众从化。不为所恼。可以验之。如是七难解脱。皆依反观之力。】

  这是末法时期弘经,诸位要晓得,忍辱波罗蜜是第一,佛在《金刚经》里面教给我们修布施、忍辱,不是没有原因的。佛所讲的…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