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P16

  ..续本文上一页阿修罗男丑恶,所以叫做“无端正”。又因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所以又名“非天”。阿修罗有天道所摄的化生阿修罗,有人道所摄的胎生阿修罗,也有鬼趣所摄的卵生阿修罗,和畜生道所摄的湿生阿修罗。因为阿修罗依附于天、人、鬼、畜之四趣,而没有其个别的趣所,所以就把六道轮回的众生判为天、人、鬼、畜、地狱的五趣,而略去修罗趣。“迦楼罗”也是印度话,译为中国话叫做“金翅鸟”,俗谓大鹏鸟。而形相粗大,两翅伸展开来,有三十六里之广,金翅鸟本来是以龙为食的,后来因受佛的感化,就不再食龙了。佛陀为济其饥,就命佛弟子,每于食时,念咒布施饮食,使其饱满。出食偈云:“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就是从这些因缘来的。“紧那罗”也是梵语,译为中国话叫做“疑神”,因为他的形体像人,但头上有一支角,使见者疑是鬼怪之类,所以叫做“疑神”,他也是帝释天人的奏乐神。梵语“摩侯罗伽”,译为“大腹行”,就是大蟒蛇神。此类众生,虽是蛇身,但粗而且长,其鳞内生虫,日夜咬之,其苦难堪,此乃前生多嗔恨心所感受的果报。例如武帝之后郗氏,就是转生为大蟒蛇,幸得武帝延请高僧,为其修建忏悔道场,才脱离了蟒蛇身,而得生天上。现在佛门中,有金山御制梁皇宝忏十卷,就是从这因缘而来的。“人”是人道中的人类。上面能应五人,已经说明菩萨能示现人类之身,而这里所以重述者,乃是统收人王、宰官……以外,不尽之机耳。“非人”是对人而言,也就是天龙八部的鬼神等,就是非人。而在本文中,已经列出天龙八部之名,为甚么又再重言非人之类?这亦是统收天龙八部之外,不尽之鬼神之机耳。

  “即皆现之,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既然看到一类众生,须要以天、龙乃至人、非人等身,才能得度的,就仍不舍机感,曲随方便,示现天、龙……人、非人等身,而为其开示佛法,是为:“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有诸天,乐出天伦,即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观世音菩萨,应诸天之机,而示现教化,所教化的天人有二种,一是求为天人的,二是求脱离天身的。前面能应六天,是应其求生天的机感,这科文中示现天身,是应其求脱离天身的机感。因为天上虽好,整日耽溺于天福之中,就不能发心修行,且天福享尽,就会现出五衰相,而堕落下界,乃至三途去受苦。这倒不如在人间,苦乐参半,容易发道心,学佛修行,能了生死。所以只要是有智慧的天人,就想求出离天趣了。观音菩萨,看到这类机,就示现天人之身,为其说法,使其脱出天伦,以成就其愿望。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龙虽然由宿福的招感,住在七宝宫殿,且能唤云变雨,具备大神力,但因前生多嗔,心地不正,犯戒好斗,所以有三苦:一、热沙炙身,二、风坏宫衣,三、金翅鸟啖的三种苦报。因此,龙也希望脱离龙身的。既然这样,观音菩萨,就示现龙身,为其说布施、持戒、柔和、仁慈等法门,使其达成脱离龙伦的心愿。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又说:“若有夜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夜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夜叉,多为暴恶因缘而堕落的。做个鬼道的众生,当然是苦恼无穷。如果有希望脱离“夜叉”苦报的机感,观音菩萨,就现同类身,为其说布施持戒、柔和谦善等法门,使其脱离“夜叉”之伦类,而转生人道了。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乾闼婆”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内,亦是由前世业报所生。其有欲脱离“乾闼婆”身的,观音菩萨,就现“乾闼婆”身,为其说远离放逸,及受五戒,修十善等法门,使其脱离“乾闼婆”的伦类。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因为“阿修罗”,在前生虽修下品十善,但因常怀猜忌之心,尤好斗争,所以虽然住在南瞻部洲的金刚山,有六千由旬广大的修罗宫,可是,每日三时,有刀枪剑戟,从空中飞入宫中,阿修罗若不躲避,必受杀伤。因为“阿修罗”虽然能得享福,但因苦具自至,常受痛苦,所以就有生厌离心,求脱其伦的。既然这样,观音菩萨,就现“阿修罗”身,为其说慈忍谦恭,及五戒十善等法门,使其脱离“阿修罗”的伦类。

  “迦楼罗”的身形粗大,每日要吃大龙一条,小龙五百条,才能饱满。这么大的身份,岂不痛苦?其有欲脱离“迦楼罗”苦报的,观音菩萨,就示现同类身,为其说仁慈爱物及五戒十善等法门,使其脱离畜生道,而转生于人天道上。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紧那罗”虽然由前生布施的力量,住在七宝宫殿,能歌能舞,但似人非人,似神非神,其形体很怪诞,怎不生厌离心,求脱其伦呢?观音菩萨,看到有欲脱其伦的“紧那罗”,就示现同类身,为其说远离戏乐,及十善等法门,使其达成脱离本伦,而生人天胜趣的愿望。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做个“大蟒蛇”,也是痛苦难堪的,其欲脱离本伦,求生人天的,观音菩萨,就示现“摩呼罗伽”身,为其说忍辱、慈悲、十善等法门,使其舍离嗔恚,脱离大蟒蛇身的苦报,而转生人天乐趣。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从这一段文的内容看起来,就可以知道在这科文中菩萨示现人身,乃是约其喜欢人身,更无他求者而言。佛陀曾言:地狱众生太苦,天趣众生太乐;太苦太乐,都不能发心修行佛法,只有人道众生,苦乐参半,既能因受苦而激发道心,又因有短暂的安乐,而得以办道。所以古德说: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为。既然这样,凡有智者,谁不希望善保人身,以借假修真呢?既然这样,观音菩萨,就示现人身,为其说五戒十善等法门,使其成就人身。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使其成就。”其中有形指有色身,如休咎精明等众生。“无形”,是没有形体的空散销沉等。“有想”,是有精神的鬼神精灵等,“无想”,是精神麻木,而化为土木金石等类。这些都包括在非人之内,如果欲脱其本伦的,菩萨都一一现同类身,为其说法,使其解脱非人之类。

  壬八 能应力士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执金刚神,就是护法神。护法神的责任,是手执金刚的宝杵,降伏邪魔,谴责恶人,以护持正法的。佛教虽然以慈悲为本,但在适应众生的根机,施行教化方面,却有“折”、“摄”二门。折伏门,是对个性刚强的众生,以威德折其骄慢,使其信伏。摄受门,是对个性柔顺的众生,以慈悲摄受,使其信从奉行。执金刚神,就是以折伏门的方法,帮忙佛陀教化众生的。如果有护法心切,欲为执金刚神,以藉金刚杵的威德,降伏邪恶,拥护佛法的机类,观音菩萨,就示现执金刚神之身份,为其说摧邪辅正之法,令其成就威德,以作佛教护法。正法念经说:“过去有一位国王,第一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国王设了一千个筹,叫他们抽筹,以试未来成佛的次第。结果拘留孙得第一筹,乃至楼至得最后一筹,就是现在贤劫的千佛。第二夫人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发愿做梵王,劝请千佛说法,一个发愿做金刚力士,拥护千佛的教法。”这就是现在的梵王和金刚神。

  上面已经将观音菩萨,应众生机,示现身相说法教化众生的文义,解释好了。在这应机示现教化众生文中,所举出来的有三十二种身相,所以又名三十二应身。这三十二应身,就是:能应三圣是三种身相,能应六天是六种身相,能应五人是五种身相,能应四众是四种身相,能应众妇是一种身相,能应二童是二种身相,能应十类是十种身相,能应力士是一种身相,合起来一共三十二身相。但观世音菩萨既云随类现身,何止现三十二种身?在本品标明三十二应身者,只是举出大略的数目耳。

  辛二 结德劝供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常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这段结德劝供的文,又要分为二段:“无尽意……度脱众生。”是结德。“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劝供。所谓“结德”,是总结上面三十二应身的文,以赞叹观世音菩萨,妙化的功德。“劝供”是劝在会乃至未来的众生,都要供养观世音菩萨。玆分段略释之: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世尊把上面的道理讲完之后,又再呼“无尽意”一声,以提醒无尽意菩萨,以及在会大众的注意。接著就说:“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是观世音菩萨”是“这一位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如是”二字是指法之词,是指观音菩萨,现佛身乃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的,三轮不思议妙用。这位观音菩萨,成就了如上面所说,随类现身说法的功德,是为:“成就如是功德。”

  “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以”是“用”的意思。“以种种形”就是用种种的身形,这是标示菩萨的身轮妙用。既然说“以种种形”,就不止是三十二应身了。所以这句“以种种形”更加显示观音菩萨的神化莫穷。“游诸国土”的“游”字是“游化”,这是说明菩萨的来去自由的自在业用。“诸国土”是一切的国土,也就是一切世界。观音菩萨的游行教化,不分天上人间,也不拘此疆彼界。这正是表示,观音菩萨的妙应无方。“度脱众生”的“度”是“化度”,“脱”是“解脱”。化度众生,使其解脱种种灾厄痛苦,叫做“度脱众生”。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