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P19

  ..续本文上一页界。这是因为菩萨有一身不分而普现的善应妙力,所以就能感应众机而不遗漏。不固定方向处所,而皆能感应,这就是无刹不现身的意思。从这无刹不现身的行愿看起来,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利他行是何等的宽广呢!

  “弘誓”是观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广大誓愿,“深”是渊深,就是彻底究竟的意思。观音菩萨的度化众生,不但是遍十方而广大无边,也是究竟的——使一切众生究竟离苦得乐。其广大渊深之妙用,犹如广阔无涯,渊深莫测的大海一样,所以说:“弘誓深如海”。“历劫”是经历尘沙劫数,这是约时间说。观音菩萨的度化众生,约时间说,乃是从无量劫前,一直到无量劫以后;从过去到现前,乃至到未来,都是不休息的。这种广大、究竟,而且历时长久的度生妙用,乃是我们的心所不能测知,我们的口所不能表达的,所以说“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这两句偈是说明观音菩萨“自利的行愿”。“侍”字是亲近的意思。“千亿佛”是有千亿数那么多的佛。观音菩萨自从初发心以来,亲近了数以千亿计的佛。由此可见,观音菩萨是常随佛学,而辅助佛教化众生的。因为菩萨所亲近的佛,有那么多,所以他的功行也就很殊胜了。“清净愿”是说明发愿的纯洁;不求世间名利,不求未来欲乐,也不为天上的福乐,和二乘的小果,所为的只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愿才是清净愿。观音菩萨发出了度化无边众生,成就无上佛道的愿,所以说:“发大清净愿”。因为观音菩萨,从因地发心修行以来,是亲近了众多的佛,而又发了清净的愿,所以才能够善应诸方所,经历尘劫而度无量众生呢!

  己二 正标化他行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这段文正是标示观音菩萨化他的行愿,所以科名为“正标化他行愿”。这里只是略标,下面还有详释。

  “我为汝略说”:“我”是世尊自称,“汝”是指无尽意菩萨。我要对你无尽意菩萨简略说明,所以说:“我为汝略说”。观音菩萨的行愿是不可思议的,世尊虽能把它一一表达出来,而在会大众,未必然能够领解;而且世尊为著利益众生,将单说化他行愿,而略其自修方面,所以叫做“略说”。

  “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闻名”是听到观音菩萨的圣号,“见身”是见到观音菩萨的圣像;“心念”是内心思念观音菩萨。“不空过”是不会徒劳无益,而是有感必应的意思。心里思念观音菩萨,能够得到观音菩萨的感应,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为甚么听到观音圣号,和见到观音圣像,也能得到感应呢?因为能够闻名、见身,必定是有宿世善根的,因此,闻名必能称念圣号,见身必能礼拜圣像,所以也都能感应了。闻名而称名是口业,见身而礼拜是身业,心念而祈求是意业,众生的身、口、意三业为能感,观音菩萨有感必应,是不会徒劳无益的,所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诸有”是指三界,“有”是有因有果。三界六道中,有善因即得善果,有恶因即得恶果,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所以叫做“有”。三界的“欲界”叫做“欲有”,“色界”叫做“色有”,“无色界”叫做“无色有”也有把三界分为“九有”或“二十五有”的,这只是把三界,详细分类解释耳。“苦”是痛苦,有“苦因”和“苦果”的分别。“苦因”是“烦恼”,“苦果”是“业报的身体”。苦有“三苦”、“八苦”等等。观音菩萨能消灭三界众生的苦因苦果,所以说:“能灭诸有苦”。

  戊二 别显,分二

  己一 能免三灾,分二

  庚一 能免火灾

  上面已经把观音菩萨,对众生感应的道理,简单的标明出来,下面就要分别说明,观音菩萨有求必应的道理。所以科名为“别显”。“别显”科下,又分为:一、“能免三灾”,二、“能脱八难”的二科。“能免三灾”下,又分二科:一、“能免火灾”,二、“免水风灾”。玆解释第一科“能免火灾”的文。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假使”是假设,“兴害意”是生起谋害的心。假设有人生起要谋害你的心,而把你推落到火炎猛炽的大火坑里,所以说:“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的“彼”字是指观世音菩萨;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叫做“念彼”。“观音力”是观音菩萨的威德神通之力。如果有人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便有被火焚死的危险。在这危险万分的时侯,只要你称念观音圣号,便能仗著菩萨威神之力,倏然之间,把火坑变成莲池,而免火灾之难了。所以说:“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长行的文说: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长行文说“火不能烧”,偈颂说“火坑变成池”,虽文字有出入,但意义都是说免除火灾的,这便是“重颂”的意思。

  庚二 免水风灾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漂流”是受大风的狂吹而漂荡,这是风灾。到“巨海”必会受大水的沉溺,这是水灾。当你被漂流到大海的时侯,就会遭遇到毒龙、鲸鱼、罗刹鬼等等的灾难,所以说:“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不能没”是不能吞没,当你被漂流到大海,又遭遇到龙鱼诸鬼的灾难,谁能够不做龙鱼诸鬼的食物呢?在这时候,只要你能虔诚的称念观世音菩萨,便能仗著菩萨的神力,不但不被龙鱼吞食,就是波浪也不能吞没你。所以说:“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长行的文说: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这是免水灾的文。又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这是免风灾的文。而此处的文,虽比较简略,而且文字有出入,但都是说明免除水风之灾难的,所以仍是“重颂”。

  己二 能脱八难,分八

  庚一 免怨贼难

  上面已经把“能免三灾”的文解释好了。下面要解释“能免八难”的文。能脱八难科下,又再分为八科:一、“免怨贼难”,二、“免刑戮难”,三、“免枷锁难”,四、“免毒药难”,五、“免罗刹难”,六、“免恶兽难”,七、“免毒虫难”,八、“免暴雨难”。玆解释第一科“免怨贼难”的文。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成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须弥峰”是须弥山的最高峰。梵语“须弥”,翻译中国话叫做“妙高”,须弥山在四大海之中,出水面有八万四千由旬之高,是一座很高的山,所以叫做“妙高山”。“为人所推堕”是被人所推而堕落下去。如果有人行走在须弥山的最高峰,而被恶人所推,必定会跌得粉身碎骨,其情景是何等的危险。被害者在这生死紧要关头,只要能称念观音圣号,便能仗著观音菩萨威德神通的力量,而好像太阳住在虚空一样,不会堕落下去,所以说: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在这里说,在须弥山上,被人推落下去,这是形容被害者处境的高险,却未必定是在须弥山顶被人所推堕。从极高的山上被人推落,且能如日住于虚空,待怨贼去,仍得升起,何况比较低的山呢?当然更能得免难了,这是举难况易的意思。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金刚山”是坚固异常的山。起世经说:“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高六百八十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这便是说明金刚山的位置及性质等。如果被恶人所追逐,而堕落到金刚山中,所以说:“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被恶人追逐而堕落到金刚山中,也是会粉身碎骨的。但只要被害者,能够称念圣号,便能得到菩萨威神力的加被救护,不但不会跌伤,就是身上的一根毛也不会受损害,所以说:“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堕落金刚山,也是形容被害者,堕触外物的坚固而已,并不一定是堕落金刚山,这也是举难况易的意思。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值”字是遭遇的意思。“怨贼”是不但要抢夺财物,而且要伤害生命的劫贼。“绕”是围绕。或者遭遇到很多怨贼的围绕,各人都手里拿著利刀,要来加害于人,所以说:“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遭遇怨贼各各执刀围绕要加害的时候,必定不能免受劫害伤亡的。在这自分必死,无可逃避的时候,只要能虔诚的称念圣号,必定能仗著菩萨威神力的加被,化对方怨贼恶念,都会即时生起慈悲心。这一来不但不会遭遇伤命之害,而且亦不会遭遇劫财的损失。所以说:“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长行的文说:“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但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彼此的文,虽然有出入,但是免怨贼难的意义是相同的。

  庚二 免刑戮难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上面已经把免怨贼难的文解释好了,下面要解释“免刑戮难”的文。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王难苦”是自己违犯国法,或冤枉受刑法牵连。“临刑”是临著要受极刑——死刑,“欲寿终”是寿命就要终结——死亡,自己犯法或无辜被牵连,而遭遇国法刑罚的痛苦,受刑罚而生命要终结,所以说:“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在这时候,也是必死无疑,但只要你能称念观音圣号,仗菩萨威力的加庇,斩手所持的刀,马上就会一段一段的断坏——会断成一节一节,所以说:“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我在几年前,任中国佛教会推派的监狱布教师,…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