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P9

  ..续本文上一页

  身体受这些刑具的人,有的是触犯国家法律,罪有应得,但也有无辜受害的;罪有应得的,是今生的恶业所感,无辜被陷害的,是前生所造的恶业所感。但无论罪之有无,只要他能够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他所检系在身上的杻械枷锁,仗著观音菩萨威德神通的力量,都会断坏,而得到解脱。

  在这里或者有人会怀疑说,国家制定刑法,是用以惩诫恶人的。没有罪而被陷害囚系的,菩萨来解救他,固然是很对的,如果菩萨去救那些有罪的人,使其免受刑法之难,这岂不是纵恶而殃累善良吗?岂不是破坏国家的纲纪,扰乱社会秩序吗?但应当要知道,弥天的大罪,挡不住一个悔字。虽然有罪而被囚禁,既然能称念观音圣号,这个人已经有反悔之心;有悔过之心就是好人,所以他如果因称念圣号而脱离灾难,此后自然可以感化为善,改往修来了。这样的话,菩萨是感化罪人改恶为善,绝对没有纵恶殃民,坏乱纲纪的道理。

  法苑珠林记载:晋朝有一位窦传者,是河内人。在永和七年,为高昌步卒吕护所俘虏,同伴七人共系狱中,不久就会被杀了。恰巧有一位道山法师,那时正在吕护的军营中,道山法师和窦传相识,他听说窦传被禁,就去探视他。窦传一见道山法师,就哭著说,我的生命在顷刻间,法师能救我吗?道山法师说:你不必焦急,只要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必定有感应的。窦传就默念观音圣号三昼夜,身上所系的枷锁自然解开。窦传想:我的枷锁虽然脱落了,但同伴的人还是在监禁中,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于是又求菩萨加被,并劝同伴的人,一心称念观音圣号,结果同伴者的刑具也都解开,才得一齐逃离这不幸的遭遇。他们各各回到家里以后,都很恭敬的信仰观音菩萨,而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呢!

  以上所说的是有形的枷锁,但是还有一种是没有形相的枷锁。这没有形相的枷锁,就是名利恩爱。世间人都是被这些名利恩爱的枷锁束系得不能自由。常常听到一般在家学佛的人说:嗳哟!我现在的事业又扩张了,忙得连拜佛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就是被名利的枷锁所束系了。或者有些老妇人家说,最近家里的媳妇,生了一个可爱的孙子,为著要帮忙照顾他,所以就顾不得拜佛听经了,这就是被恩爱的枷锁所縏了。可是世间的恩爱,能当做逃过阎王关的护身符吗?阳世的名利,能够带到阴间享受吗?到头来,这世间的名利恩爱,一样也带不去,唯有业随其身而已!为了逃脱无常的生死关,应该要虔诚称念观音圣号。念圣号的心恳切,名利恩爱的心就会淡薄,这样才能脱离无形的杻械枷锁!

  辛四 能脱贼难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这科的文是说明观音菩萨,能救脱贼难的文。

  “若三千大千国土”:“若”字是假使的意思。“三千大千国土”是一佛所教化的区域。这在能脱鬼难科中,已经有详细的解释。

  “满中怨贼”:是三千大千国土之中,充满著怨贼。害命叫做“怨”,谋财叫做“贼”,既夺取财物。又杀害生命的恶贼,叫做“怨贼”。

  “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商主”是做生意的主脑者、好比现在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商团的团长之类。“将诸商人”的“将”字是带领的意思。带领著很多商人,叫做“将诸商人”。“赍持重宝”是拿著很贵重的宝物,“经过险路”是经过充满著怨贼的危险道路。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在这许多商人之中,有一个人就很大声的这样的说:诸位善信的男子呀!你们不要恐怖了。

  “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他们经过了充满怨贼的道路,真是恐怖极了,为什么说不要恐怖呢?其实到这个时候,恐怖也是没有用的,那末怎么办呢?那一个人又说,你们应当要一心一意的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呀!

  “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是菩萨”是指这位观世音菩萨。“无畏”是无畏布施,这是布施的第三种,有人在受他人欺凌,精神上受著恐怖的时候,能解除他受欺凌的恐怖,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的,就是无畏布施的法门。观音菩萨能以十四种无畏力,使众生远离恐怖的心理,叫做“能以无畏,施于众生”。这句话是,其中一人,叫大家不要恐怖的所以然。

  “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为甚么其中有一人,叫大家要一心称念观音圣号呢?他又说:你们如果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虽然在这怨贼的危险中,也能够得到解脱的缘故啊!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众商人”是那些拿著重宝,经过险路的商人。“俱发声言”:是大家都发出声音。因为他们带著重宝,经过危险的道路,正在恐怖万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高声唱说:你们要一心念观音圣号,就能得到解脱。这些商人,都听到他所高唱的话,于是大家,为了脱险,都异口同音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因为这些商人,都称念观音菩萨名号的缘故,所以即时就解脱了怨贼的灾难!

  在这个充满著怨贼的危险环境里,有一个富有的巨商,率领著很多商人,并且带著一大批贵重的东西,要经过一段很危险的道路。在这种情形之下,难免被怨贼谋财害命的,真是太危险了。当众商人正在万分恐怖的时候,其中如果有一个平日有信仰观音菩萨的人,对大众高声的说:诸位不要恐惧,大家应当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这位菩萨能以无畏,布施给我们,你们如果能称念观音名号,在遭遇怨贼时就能得到解脱,而能安然经过这危险的道路啊!当时这些商人,都听他的话,真的大家都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因为他们都念观音名号,蒙受菩萨无畏施的神力感应,果然都解脱怨贼之难了。

  谛闲大师的普门品讲义记载:民国十七年二月廿八日夜,上海天潼路蔡仁茂玻璃店的主人蔡仁初,被土匪绑去。因为他是观音菩萨的信仰者,所以就默念观音圣号,祈求免除灾难。果然得到菩萨的冥中加被,起初是土匪汽车的轮胎爆破,继即汽油发火。土匪恐怕事情暴露,就要逃走,但不能达成劫夺的目的,心恨蔡仁初,就开枪打蔡仁初,可是打了三枪,仁初恰好跳了三次,所以都没有受伤。结果土匪逃走,仁初安然回家。这就是证明一心称念圣号的效力是迅速而确实的!

  上面所说的是外来怨贼的侵扰,可是还有内在无形的怨贼。内在无形的怨贼,就是内心的烦恼。这内在的烦恼贼,比外来的怨贼,更利害更可怕。因为外来的怨贼,只是劫夺身外的财物,伤害假合的色身生命,其所受害,只是今生一世。可是烦恼贼,不但会劫夺我们的功德法财,更会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使我们生生世世沉沦生死苦海,永劫受苦,其所受害,是累生累世的。可是,当烦恼的怨贼侵扰我们的时候,也不必害怕,只要能一心称念观音圣号,就可把内在的烦恼贼消灭了。

  庚二 总结神力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这科是总结以上三灾四难,以显示观音菩萨威德神通的力量,所以科名为“总结神力”。

  “无尽意”:是世尊再呼无尽意菩萨一声,以唤起他的注意。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大菩萨的意思。这正是显示观世音菩萨,不是普通的苦萨,乃是一位具有大道心、大愿力、大慈悲、大行门、大无畏、大功德、大神通、大妙用,能够应化无穷,施无畏于众生,时时处处为众生作依怙的大慈悲圣者,所以称为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这是显示菩萨的功德妙用。“威神之力”,是威德神通的力量。“巍巍”是高耸之貌。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和解救众生的种种苦难,施与众生的恩惠,深似海,高如山,所以叫做“巍巍”。“如是”,指上面的三灾四难。观音菩萨给与众生,救苦救难的恩惠,从甚么地方可以表现出来呢?像上面所说的,菩萨能救三灾四难的大无畏施就是了,所以说:“巍巍如是”。

  己三 能离三毒,分二

  庚一 别明离毒,分三

  辛一 能离贪毒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现在要解释的是,称念观世音菩萨,能远离三毒的文。众生为甚么会从无始劫以来,受生死的轮回,而有三灾四难的痛苦呢?追究他的原因,都是因为有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的缘故。因为贪嗔痴的三根本烦恼,会毒死吾人的法身慧命,所以叫做三毒。

  这“能离三毒”的文,分为二科:一、“别明离毒”,二、“总结神力”。“别明离毒”下,又分为三科:一、“能离贪毒”,二、“能离嗔毒”,三、“能离痴毒”。兹解释第一科、“能离贪毒”的文义。

  众生的贪欲有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等等,种类很多。但所有贪欲之中,以淫欲为最强盛而难断,所以就拿淫欲来代表其他的贪欲。意思就是说,最强盛而难断的淫欲,尚可因观音菩萨的威神之力来消灭他,何况其他的欲念呢?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这句话是,假若有一类的众生,淫欲的心特别强盛的意思。虽然一切众生,都是以淫欲而正生命,所有众生都有淫欲的贪念,但因各人的业感不同,可能有的淫欲心特别强盛,所以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常念”是时刻不断的称念。“恭敬”是身体的礼貌叫做“恭”,心理的尊重叫做“敬”。常常称念观音圣号,而且身常礼拜圣像,心常存著敬重之意,叫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欲”:“便得”是就能够的意思。多淫欲的人,如果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远离淫欲之念,所以说:“便得离欲”。

  男女的性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学佛修行想要了生死的人,必须先断生死根本的淫欲,但淫欲是众生与生俱有,根深蒂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