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恶应堕地狱受苦,以法无决定,所以经过忏悔、广修功德等因缘,罪报便可减轻。阿阇世王便是一例。
因为法无决定即因果法故,菩萨修因致果,当予授记。如果不予授记者,是修因不能致果,非佛法也。
重颂部分,释如长行。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着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初转*轮。今乃复转无上*轮。」
尔时四众弟子天龙鬼神等,皆供养于佛。各各脱身所着上衣,脱所穿上好之衣。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昔于波罗 转四谛*轮 分别说诸法 五众之生灭」
五众之生灭,五众者五阴法也。鸠摩罗什大师译五阴为五众。五阴者生灭法,故曰五众之生灭。佛对五比丘转四谛*轮时,是说五阴法生灭无常也。
「今复转最妙 无上大*轮 是法甚深奥 少有能信者」
最妙无上大*轮者,实相法也。实相法深奥无边,不可思议,少有能信者。
「我等从昔来 数闻世尊说 未曾闻如是 深妙之上法
世尊说是法 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 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 最尊无有上
佛道叵思议 方便随宜说 我所有福业 今世若过世
及见佛功德 尽回向佛道」
我等昔来闻世尊说法,未闻此实相法。其实世尊于方等中,亦说实相法,大众不会而已。今见舍利弗受记,料想我等亦当受记。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舍利弗自言疑悔已除,然千二百人心得自在者,自以为离生死除邪见而得涅槃。此等人昔闻三乘法,执以为实,今复闻一乘法是实、三乘是权,以故皆堕疑惑,乞佛方便开示。
以下佛便以譬喻,明开三显一。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世尊言,我先前不是曾言,诸佛世尊皆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是为无上菩提教化菩萨吗?今复以譬喻,以明此开三显一之义。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以下便举火宅喻。大长者譬喻佛;其年衰迈,譬佛化缘将尽;财富无量,譬佛法王法财无量。
佛为出世长者,兹以世间长者为譬。世间长者具备十德,十德者: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出世长者,十号具足,法财无量。
田宅者,譬能安处大众,滋养慧命。多诸僮仆其家广大,佛门广大多所容纳。唯有一门,譬喻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乃至五百人者,譬喻五道众生。
「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歘然火起焚烧舍宅。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堂阁者,用譬三界。墙壁柱根梁栋者,譬喻四大五蕴。歘然火起者,火譬业火,歘然者无而忽有,用譬众生于本净中,妄造诸业。焚烧舍宅者,以业火故,造成三界火宅。十、二十、三十子者,譬三乘人,三乘人已近佛修真,故名曰子。十其数为少,譬菩萨乘,二十譬缘觉乘,三十譬声闻乘。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火从四面而起,四面譬喻四大。所烧之门安隐得出,门者譬喻第一义空,空性通达故曰门。三界被烧,空性不燃,故曰由所烧之门得出。诸子乐着,无求无上菩提意,故曰无求出意。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
「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是譬喻佛有神通智慧力,及余功德力,可出三界火宅。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者,唯有实相一谛,而复狭小是说实相甚深,不容小乘根机也。诸子幼稚未有所识者,未能知一佛乘也。我当为说怖畏之事,乃隐实施权也。
「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着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父虽怜愍善言诱喻,应为善言诱「谕」。
诸子乐着于爱见迷惑,不肯信受佛语。不惊不畏,了无求离生死之心。不知何者是火者,不知五浊八苦之火,能烧善根慧命。不知何者为舍者,不知被五阴六根所局,轮回生死。不知云何为失者,不知丧失法身也。东西走戏者,往来生死也。视父而已者,于实相法,闻如不闻,见如不见。尔时长者下,明佛大悲心切,思权施三乘教。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佛知诸人昔习小乘乐于小乘。告有所可玩好,思以三乘诱导也。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今在门外,喻诱出三界也。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诸子勇锐修学无漏,竞出三界。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机教相应,于是诸子精进修习。四衢道譬喻四谛通达,此时已不为见思烦恼所障,譬喻露地。保守无漏果报有余涅槃,故曰而坐。此时烦恼障断,已离分段生死,故曰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据理二乘索车,菩萨不索。何以故?菩萨不住涅槃,焉得索车?
门外并无三车,表示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绞络垂诸华缨。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
各赐诸子等一大车,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唯有一佛乘也。
其车高广,示一佛乘遍法界也。幰,车幔也。驾以白牛,大白牛表般若,「白」表色本,示诸法由般若生。其疾如风者,以般若慧乘八正道,速至萨婆若。多仆从而侍卫者,多有方便以成功德也。
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示佛功德无量。周给一国犹尚不匮,普施法界犹尚不乏,何况诸子?等心与之者,等以一佛乘度之也。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声闻乘人,未闻《法华》前,不知自己当来作佛,闻佛说《法华》后,方知自己作佛有分,故曰非本所望。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佛问舍利弗,长者前许三车,后等施大白牛车,前后不符,事有虚妄不?舍利弗言无也。因为长者系诱诸子离于火难,权施方便耳。长者令诸子全其身命,免于生死之苦,便是令得玩好之具,纵然不赐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况自知财富无量,等赐诸子大车呢?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譬喻已,今以法合之,故曰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世间之父,佛如长者,为一切众生之父也。于诸怖畏下皆系法说,以合譬喻。
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是说佛具三智、五眼、十力、四无所畏,在表佛实智。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是表佛以方便智度众生也。所谓无有方便,不成功德。最后表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令一切众生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