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部经,是随顺众生而说的,实在是诱导他们入大乘为本。
佛子是菩萨,心净是心无所住,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故柔软利根。久于诸佛所,行于一佛乘法。为此诸菩萨,说此大乘《妙法莲华经》。我记如是等菩萨,当来作佛,以彼等持戒念佛故。彼等闻作佛,心大欢喜。为彼等菩萨,乃说此大乘经。
「声闻若菩萨 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或声闻或菩萨,闻我说此大乘法,乃至信受奉行一偈,皆当成佛无疑。十方诸佛所说法,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不过为引导众生修无上佛道故,方便以假名说三乘法耳。
「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
诸佛出世,唯有度一切众生皆成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其余声闻缘觉皆不是真实的,佛以方便言辞假说而已。所以佛不以小乘度众生。佛自己证到究竟菩提成佛,住于大乘,如他自己所得的大乘法定慧力庄严,来度众生,要度一切众生皆成佛。
「自证无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佛自己证无上道,此大乘法平等。如何平等?等若虚空,虚空无差别。《金刚经》云,此法无高下。我自己证此法了,如果以小乘法度众生,甚至度一人,我就堕悭贪。
若人信归佛,信是道元功德母,深信归依于佛,相信佛不欺诳众生。
菩萨有三不欺︱不欺佛,不欺众生,不欺自己。
亦无贪嫉意,佛没有贪嫉意。断诸法中恶,佛是诸恶断尽、众善普会。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
以佛不欺诳众生,无有贪嫉,诸恶断尽,众善普会,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佛于十方说法无所畏。佛有四无所畏:一、说一切智无畏。佛自说我得一切智,成就无上觉。二、说漏尽无畏。我漏已尽,永断一切烦恼生死。三、说障道法无畏。决定说一切众生之障道法。四、说尽苦道无畏。佛决定说离苦证灭之道。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诸佛以四种方便度众生,一相好光明,二说法,三名号,四神通变化。上半偈即相好光明义,无量众所尊即名号义,第四句即说法义。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众生 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众生 未曾修善本 坚着于五欲 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 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 备受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 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 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 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 示之以涅槃」
舍利弗!我本立誓愿度众生成佛,不令众生堕凡外二乘。
若我遇众生下,系言佛以无上佛道教众生,而众生无智迷惑不信不受教导。以下便述说众生之过。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十二类生。
具足六十二者,六十二种邪见也。依天台嘉祥诸家,于二十种我见开出六十二见。外道于五阴各计四句:一、即五阴有我,二、离五阴有我,三、我在五阴中,四、五阴在我中。于是成二十句。历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成六十句。加上断、常二根本见,成六十二见。
为如是等刚强难度之人,于是我设方便,为说苦集灭道四谛法,令取灭证涅槃。
「我虽说涅槃 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舍利弗!我虽说苦集灭道教小乘人证灭入涅槃,然此涅槃亦非真正灭。何以故?因为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既然是寂灭相,就不会再灭了。若有人说法可再灭,就是邪见。何以知一切法寂灭相?以一切法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本来空,若不空就不待因缘才生。龙树菩萨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易言之,一切诸法皆是空,空就是寂灭相。空法再空是无道理的,灭法再灭亦无道理。所以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寂灭相即是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相是指空寂灭相,根本无相。故知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无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 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 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 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 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 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 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 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 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 令入于佛道」
佛子行道已下,这是要说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的道理。如果我的弟子修行佛道,后来世一定都能作佛。诸佛唯说一佛乘,今此大众皆当相信勿疑。
「又诸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 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 助显第一义 若有众生类 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 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诸大圣主者,即诸佛也。其深心者,直至成佛之心谓深心。深心之所欲者,欲求无上佛道。
若有众生类,值遇过去佛修六波罗蜜,皆已成佛道。成佛道者,证诸法实相。种种修福慧者,五度修福,般若修慧。
「诸佛灭度已 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后,善软心指二乘人。二乘人心柔软信受佛语。善是信受佛语,软是顺佛之教。这些二乘众生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 金银及颇梨
车与马脑 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 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 栴檀及沈水 木并余材 砖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 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供灵骨者名塔,供佛像者名庙。
木并余材,音蜜,是一种香木。
有人说童子是指童真菩萨言,似与经文不合,既曰童子戏,当知非童真菩萨。
皆已成佛道者,一切诸法无非实相,只是众生不自知耳。这即说明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 鍮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 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 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 度脱无量众 若人于塔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鍮音偷,黄铜似金者。
白镴,金属似锡。
呗音拜。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 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皆已成佛道者,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也。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未来诸佛,亦以无量方便说三乘法。其实说三乘法,即是密说一乘。亦可谓,说三乘法者,只是说一乘法之方便而已。本来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皆当作佛,只是二乘人不知。例如舍利弗等,未闻《法华》以前,不知自己亦可作佛。闻《法华》后,方知自己作佛。
入佛无漏智,漏于生死谓之漏。生死是从果上说,从因上说是烦恼。漏入烦恼叫漏。烦恼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漏入见思烦恼即是分段生死。漏入无明烦恼,即是漏于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在三界内,所以一般说,漏是生于三界内的漏。实在变易生死,无明烦恼亦是漏。三界内受生叫漏,阿罗汉不生三界,叫证无漏。阿罗汉虽不生三界,然尚有变易生死,亦不能算漏尽。《胜鬘经》云,阿罗汉证灭谛,是佛方便说。
入佛无漏智,是无明烦恼破,变易生死了。
「诸佛本誓愿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诸佛之根本愿,及我释迦牟尼佛所行道,虽然方便说一切法门,其实都是为显一乘道。
知法常无性,是说一佛乘,即是无性法。诸法缘起而无自性,无性随缘,能圆满成就一切法性相。圆满成就一切法性相,谓圆成实。既然一切法性相依缘而现,故称之为依他起。依他起便无自性,故知依他起者,即是虚妄。若人执依他起为实有法,即落遍计执。
佛种从缘起,本来种是能生义,然佛种从缘起,缘起则无性,无性则无生。故曰依他起边言,无生而生;约圆成实边言,生而无生。此无生而生,生而无生,即一乘义。无生而生,是佛报化二身;生而无生,是佛法身。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导师方便说」
法住法位,是真如异名。真如随缘生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真如随缘生万法者,法相也,亦即实相诸法也;万法无性是真如者,法性也,亦即诸法实相也。如是真如性相,有佛无佛常住不变,是万法之根本,故名法住法位。以性相常住故,所以说世间相常住。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 出…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