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 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 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 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 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 随应方便说」
本来涅槃称为安隐,此处安隐作安乐讲。经云心无分别,名为安隐。众生心若不分别执着,自然不起惑造业;不起惑造业,自然不受苦报而得安乐,故名安隐。
亦说如是法者,亦说开三显一之法,开方便门,显真实义。
第一寂灭法,即是一乘法。法住法位,即无性法。无性即随缘,随缘即无性。即是诸法实相,实相诸法。
佛知众生深着于欲念,并知其根性欲,于是应其根机方便说法。
「今我亦如是 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 宣示于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 皆令得欢喜
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 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崄道 相续苦不断 深着于五欲 如牦牛爱尾
以贪爱自蔽 盲瞑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 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 以苦欲舍苦」
舍利弗当知,我释迦牟尼佛亦如是,以种种方便宣示五乘法,其皆是宣示于一乘佛道。这是因为我知众生的根性欲,方便说法,令众生欢喜故。
生死险道有二,即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生死即是苦,二种生死相续不断,故曰相续苦不断。
牦,音毛,牦牛是一种牛。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场 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着乐痴所盲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 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余诸天众 眷属百千万 恭敬合掌礼 请我转*轮
我即自思惟 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于涅槃
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 十方佛皆现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 得是无上法 随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为诸众生类 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 但为教菩萨」
佛证无上菩提已,深知菩提性清净平等寂静无诤,故默然而住不欲说法。梵王来请,佛即思惟,但赞佛乘,众生不信,宁不说法;又念过去佛,方便说法,我今得道,亦应方便说法。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随一切佛,用方便力,分别说三乘法。
佛说三乘法,是为众生根机不一,隐实用权而已。其实为显一佛乘故,方说三乘也。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喜称南无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罗柰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轮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佛闻十方佛妙音,喜称南无佛。喜称南无佛,有的经本为「称南无诸佛」。复作是念,出浊恶世,如十方佛所说,我亦随顺行。即从座而起,往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
诸法寂灭相者,诸法实相也。实相离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故不可以言宣。所以方便用因缘譬喻言辞,为五比丘宣说。于是有苦集灭道之涅槃音,所谓灭者,即涅槃也。
世尊为佛宝,涅槃为法宝,五比丘为僧宝,至此则三宝具足。
「从久远劫来 赞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赞示涅槃法,有的经本为赞「是」涅槃法。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佛观机缘成熟,志求无上佛道者众,于是宣说《妙法莲华经》。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着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钝根小智人,例如五千退席者是。钝根小智人,取着于我相,妄生憍慢,不能信此实相法。今钝根小智人已退席,故佛欢喜无所顾虑,于菩萨中,直宣《法华经》。以诸法无非实相故,以凡所修行皆成佛道故,所以千二百阿罗汉,未来悉当作佛。
「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三世诸佛皆为度化众生,随宜方便说三乘法,最后还是说一乘法。三世诸佛说法的仪式都是如此,我也是这样随宜方便而说三乘法,最后宣说《法华》。说无分别法者,无分别法是一乘法,唯有一乘佛法是无分别法。
何为一乘?所谓一乘者,一切乘皆是一乘也。法不孤起,因缘而起,缘起之法,便无自性。无自性便无分别,是即为一佛乘,故曰诸法实相。从一切乘皆是一乘边说,曰实相无相。既然一切乘皆是一乘,当然一乘即是一切乘。所以从一乘即是一切乘边说,曰实相无不相。实相无不相者,一生万法;实相无相者,万法归一。《华严》称一乘法曰法界缘起,《法华》称一乘法曰诸法实相。法界无界,所以法界缘起者,由一生万法说起;诸法是一切,所以诸法实相者,是从万法归一边说起。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花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过于优昙花」
虽然佛出世,说此实相法亦难。何以故?众生根钝,不能听受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八年方说《法华经》。
优昙花三千年出现一次,现则金轮王出。用此形容,此法之难遇也。若人闻此《法华经》,若欢喜赞叹,则为已供养三世诸佛。
过去佛系已取灭之佛,如释迦牟尼佛;现在佛,如阿弥陀佛;未来佛,如弥勒佛。其实一切众生,皆未来佛。供养未来佛者,即供养一切众生。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以五浊恶世 但乐着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汝等勿有疑,对于一乘法莫生疑也。诸佛唯以一佛乘度化众生,但教成佛因地的菩萨,无声闻弟子。无声闻弟子者,佛不教化取着有余灭也。
汝等舍利弗下,赞叹《法华经》。声闻人闻《法华经》后,自知当作佛。声闻人未闻《法华》前,不自知作佛也。
譬喻品第三
譬者比擬,喻者寄物说明其理。前者法说,仅上根人领解,中下根人虽闻不解。今为晓示中下根人,不得不托此擬彼,寄浅明深,以世间法譬喻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之父子,譬喻出世间法之师弟。借譬喻以说明开三显一的道理。同时古时天竺风尚,战必乘象,说喜用譬,故有此之来。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勇跃得未曾有。」 舍利弗踊跃欢喜。在心曰欢喜,喜形于表,故而「踊跃」。心怀「勇」跃,应为心怀「踊」跃。
「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所以者何?我从昔来亦曾闻佛于方等中,说此实相法,但不解实义,唯见菩萨授(受)记作佛,而我等声闻,不与此受记之事。自领小法,而愚于大法,失于如来无量知见,甚为伤感。
如来无量知者,圆具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如来无量见者,圆具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声闻,同入法性而证无漏,为何如来以小乘法度我等?是我等咎,非世尊之过。舍利弗自知其过。
以下自明其过咎所在。若我等是大乘根机,与无上菩提果成对待而为无上菩提之因人者,世尊必以大乘法度济我等。此是舍利弗悔过不能悟实也,佛于方等中说实相法,声闻人不能解也。故曰是我等过,非世尊也。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是舍利弗自责,不解如来权说也。既不悟实,复不解权,故取小弃大自失大利,此皆我等咎也。
以不解如来方便权说,故于鹿苑初闻佛法,便执方便为实,思惟取证小果。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今从佛闻所未闻实相之法,未曾有之法,疑悔尽除。于未受者不起信曰疑,于已受者复起犹豫曰悔。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可承担如来家业,可续佛慧命。是从如来口宣妙法所生子,是如来意业法化所生子,得佛法分。有人说从佛口生是闻慧,从法化生是思慧,得佛法分是修慧证慧。依《法华》经义来说,闻实相法领解,为闻慧;思惟实相法领解,为思慧;修实相法证实相法,为修慧证慧,名得佛法分。得佛法分,天台宗判为分证即佛。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希有 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 我处于山谷 或在树林下
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
偈颂自「我闻是法音」,直至「常思惟是事」。
我闻…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