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优婆夷。
宝塔于第一义空中,出大音声,众闻音声,皆得法喜。却是退回来,住是站。却住一面,便是退下来站在一旁。
「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踊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大乐说菩萨问:什么原因有宝塔从地涌出,现在佛前,塔中出音声呢?
「尔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
大乐说菩萨兴问,世尊回答。一问一答,说明宝塔的来历。
「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踊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这是多宝佛过去的誓愿。我灭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者,我之塔庙现在其前。《法华经》是实相法。实相法代表佛的法身︱实相无相是佛法身,实相无不相是佛报、化二身。
此处是以过去法身证明现在报、化二身所说无讹。
「彼佛成道已。临灭度时。于天人大众中告诸比丘。我灭度后。欲供养我全身者。应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处处。若有说法华经者。彼之宝塔皆踊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赞言善哉善哉。」
多宝如来为本愿故,现前听法。
「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踊出。赞言善哉善哉。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佛告诉大乐说菩萨,多宝如来塔以听闻《法华经》的缘故,从地涌出。
一切菩萨请法,皆以佛神力。何以故?一、若非佛神力加被,菩萨无从问起。二、如不以佛神力而请法,有慢佛之过。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说,多宝如来过去曾有誓愿:如果我的宝塔出现在佛前,彼佛要想把我的全身示现给弟子看时,他的分身诸佛必须还集一处。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法是实相。实相无相是法身,实相无不相是报、化二身。必须佛的三身聚集,实相方圆。多宝如来表法身,此处的释迦牟尼佛表报身,其余的十方分身诸佛表化身。
或许有人问: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为什么此处说是报身佛呢?这是主伴圆融,一不碍多、多不碍一的缘故。一法为主,法法为伴;法法为主,法法为伴。这是一乘教法,小乘教不会,大乘始教不会,终教也不圆满。这就是一即一切的道理。虽然说一,一即无量诸法。所以此处释迦牟尼佛是表报身,以他为主时,其余分身诸佛皆为伴。如果以其余分身诸佛为主时,则释迦牟尼佛为伴。这叫做法界缘起、缘起法界,也叫做诸法实相、实相诸法。
「尔时佛放白毫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颇梨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遍张宝幔宝网罗上。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
白毫相表中道义,中道义表无住义(离边不住中)。以无住的原因,所以无碍。这么说起来,白毫相、中道义就是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住」是一,「通遍一切」是一切。
十方分身诸佛毕集。
「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娑婆世界,变现净土。以佛神力,移诸天人置于他土,以便容纳分身诸佛。唯留与会大众,在于法会。
「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加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种种诸宝以为庄校。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陀山摩诃目真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陀山摩诃目真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分身佛,各带一大菩萨为侍者,到七宝树下。
八方指东西南北四维,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变现二百万亿三千大千世界,皆国土清净,无六道众生。
目真邻陀为龙名,其居山中之池,故名山为目真邻陀山。摩诃是大,摩诃目真邻陀山为大目真邻陀山。
铁围山,一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此山外有八山八海,最外一层为铁围山,此称小铁围山。一大千世界外也有一铁围山,此称大铁围山。
「尔时东方释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尔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遍满其中。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以此宝华散佛供养。而作是言。彼某甲佛。与欲开此宝塔。诸佛遣使亦复如是。」
分身诸佛都派遣侍者去问讯释迦牟尼佛。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
佛怎么会有病、有恼、气力不安乐呢?这是为众生的缘故。所以《维摩诘经》上讲「众生病则我病」。
安隐本来是涅槃的意思,在这儿是指安乐讲。
彼某甲佛,是分身佛自称。与欲开此宝塔,与欲是同意的意思,分身诸佛,皆同意开此宝塔。于是释迦牟尼佛,即将开此宝塔。
「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关钥开大城门。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
四众弟子都起立恭敬合掌,一心想要看释迦牟尼佛如何开此宝塔。
于是释迦牟尼佛用右手指打开七宝塔的门户,发出大音声。取下插在门中间的横木,如打开城门。
关钥是插在两扇大门中间的横木。
善哉善哉是多宝如来称赞释迦牟尼佛。快说是畅快演说,令大众欢喜。我多宝如来为听是《法华经》的缘故,而来至于此。
「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众。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加趺坐。」
多宝佛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世尊进入塔中就其半座。
「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远。唯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虚空。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宝塔在空中而住,离地面很高。所以大众就这么想:佛座离我们很高很远,希望佛以神通力,让我们也处在虚空中。佛知众念,于是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
佛出大音声,普告大众,广宣《法华经》。此乃付嘱流通。
佛在世时,有佛弘法,佛灭后,由菩萨及弟子弘法,谓之流通。
自称不久当入涅槃。当知佛于最后八年中,方说《法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主世尊 虽久灭度 在宝塔中 尚为法来 诸人云何 不勤为法 此佛灭度 无央数劫 处处听法 以难遇故 彼佛本愿 我灭度后 在在所往 常为听法」
以下重颂。圣主世尊是赞叹多宝佛。
《大般涅槃经》讲,诸佛实则没有灭度,为度化众生故,而示现灭度。佛灭度后,让众生知道见佛闻法难得,而精进修学。
多宝佛并没有灭度,如果灭度了,怎么能够「在宝塔中,尚为法来」呢?这就是法身来而无来、去而无去、无来而来、无去而去的道理。
「诸人云何,不勤为法」是说:你们大家,为什么不勤求于法呢?这里的法就是指实相。
无央数劫就是阿僧祇劫。多宝佛虽然灭度了,但是长久以来,处处为听《妙法华经》而现前,这是因为《妙法华经》难遇的缘故。
「又我分身 无量诸佛 如恒沙等 来欲听法 及见灭度 多宝如来 各舍妙土 及弟子众 天人龙神 诸供养事 令法久住 故来至此」
《法华经》宣说实相法,经云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故说《法华》时,法报化三身毕集。
「为坐诸佛 以神通力 移无量众 令国清净 诸佛各各 诣宝树下 如清净池…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