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三▪P2

  ..续本文上一页失利益,故不务速说。于是随力为说谛、缘,令其渐得正见。正见者,令见实相也。

  迦叶当知下,以譬喻合之。

  其云所出,一味之水。喻佛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也。

  所润是一,而各滋茂。佛法是一,所受不同,乃果有差别。

  「佛亦如是 出现于世 譬如大云 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 为诸众生 分别演说 诸法之实 大圣世尊 于诸天人 一切众中 而宣是言 我为如来 两足之尊 出于世间 犹如大云 充润一切 枯槁众生 皆令离苦 得安隐乐 世间之乐 及涅槃乐 诸天人众 一心善听 皆应到此 觐无上尊 我为世尊 无能及者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为大众说 甘露净法 其法一味 解脱涅槃 以一妙音 演畅斯义 常为大乘 而作因缘 我观一切 普皆平等 无有彼此 爱憎之心 我无贪着 亦无限碍 恒为一切 平等说法 如为一人 众多亦然 常演说法 曾无他事 去来坐立 终不疲厌 充足世间 如雨普润 贵贱上下 持戒毁戒 威仪具足 及不具足 正见邪见 利根钝根 等雨法雨 而无懈倦」

  佛亦如是,如大云雨,出于世间普覆一切。佛为度众生,分别演说诸法实相。

  佛于天人大众中,宣说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福慧两足,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甘露净法,其法一味。其法一味者,诸法实相一相。此诸法实相,为大乘而作因缘。

  如来观一切众生,普皆平等。佛以平等心观一切众生,佛无爱憎贪着之心。恒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如为一人。其平等心无分彼此,犹如对一人说法一般。纵有多人,亦如对一人说法,无分彼此。

  世尊说法,无有疲厌,无休无歇,无分贵贱利钝,平等地普施法雨。

  「一切众生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住于诸地 或处人天 转轮圣王 释梵诸王 是小药草 知无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独处山林 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是中药草 求世尊处 我当作佛 行精进定 是上药草」

  人天转轮圣王,释乃欲界天,梵乃色界天,是小药草。

  知无漏法,至及得三明,乃声闻乘,独处山林,至得缘觉证,是中药草。

  求世尊处,向无上佛道,行精进定,是上药草。

  「又诸佛子 专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 是名小树 安住神通 转不退轮 度无量亿 百千众生 如是菩萨 名为大树」

  小树大树系喻菩萨。

  专心佛道,求无上佛道也。求无上佛道者,慈悲一切众生也,是为小树。

  安住神通,登地菩萨。转不退*轮,普度十方无量众生,是名大树。

  「佛平等说 如一味雨 随众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禀各异 佛以此喻 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 演说一法 于佛智慧 如海一渧 我雨法雨 充满世间 一味之法 随力修行 如彼丛林 药草诸树 随其大小 渐增茂好 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诸世间 普得具足 渐次修行 皆得道果 声闻缘觉 处于山林 住最后身 闻法得果 是名药草 各得增长 若诸菩萨 智慧坚固 了达三界 求最上乘 是名小树 而得增长 复有住禅 得神通力 闻诸法空 心大欢喜 放无数光 度诸众生 是名大树 而得增长 如是迦叶 佛所说法 譬如大云 以一味雨 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迦叶当知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 是我方便 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 说最实事 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 汝等所行 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法本是一,机有高下。佛平等说法,而众生随其根机,所受不同。佛随宜方便开示,皆实相一法,而众生所得不同。虽然不同,却如大海之一渧,同一咸味。

  迦叶当知,佛为开示一乘佛道,方便说三乘法。诸佛亦如我一样,方便说三乘。时至现在,方为汝等说实相法。汝等所行四谛十二因缘,其实皆是一佛乘之方便,渐渐修学,皆当作佛。

  好象小学、中学皆大学之方便。读小学时,即读大学之开始。非是在小学、中学以外,另有大学。而大学者,即小学、中学之终极目的。

  

  授记品第六

  

  授记亦曰受记、受决、受、记别(记)。

  授记是与记作佛,受记是受佛与记。

  受决是决定作佛。

  受,即是别,了别之义,了别当来作佛也。

  记别,佛记弟子成佛之事,分别劫数、国土、佛名、寿命等事,谓为记别。 记有通记、别记之分。通记者,不记时间、名号、国土等。如云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是通记意。别记者,记时间、名号、国土等。

  或者有人会问:一切法无有决定,授记岂非定法?如《净名经》云,从如生得记?从如灭得记?如无生灭,则知无记。又如《思益经》云,愿不闻记名。又如《大品》云,受记是戏论。如此说来,授记云何解释?

  答:有五种理由。

  一、法有世谛与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起随缘用便名世谛,世谛无性便名第一义谛。故第一义谛即世谛,世谛即第一义谛。授记是世谛边说,非第一义谛边说。第一义谛即世谛,焉得无记?世谛即第一义谛,焉得有记?

  二、记与无记,破见不破法。若见有记,若见无记,此见应破,非破记与无记。

  三、若执有所得心,记亦应破,无记亦应破。若会无所得义,记则是实权,无记是权实。

  四、菩萨修因,必应得果,故应授记。若不与记,则是拨无因果。然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一如。若会此义,记亦得,不记亦得。若不会此义,记亦失,不记亦失。

  五、如行恶记三涂,行善记人天,四谛记声闻,因缘记缘觉,功德圆满记佛。焉得无记?诸经云无记者,从第一义谛说也。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世尊先与摩诃迦叶授记。摩诃迦叶当来作佛,号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下,言其依报庄严。其国有菩萨声闻等三乘众,既有三乘众,当知光明佛亦说三乘法。彼国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但皆护佛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丘坑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偈中所颂,皆如长行。

  菩萨成佛之最后身,系等觉菩萨位,上生兜率,下生人间,菩提树下,成最正觉。化缘圆满,入于涅槃。不过诸佛不毕竟入于涅槃,以法身不生不灭故。

  乃以天眼,不能数知。天眼可以见物。五眼中慧眼不能见物,慧眼只是心观,假名曰眼而已。有人竟谓慧眼能见,彼不知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不见一切法,名为慧眼也。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栴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 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 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 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 忽遇大王 心犹怀疑惧 未敢即便食」

  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见佛与大迦叶授记,因联想到自己,不知自己道果如何,深怀疑惧,故悚栗不安。

  大雄猛世尊,称赞佛智慧威猛。诸释之法王,释是世尊之族姓。

  如从饥国来,是设譬喻。谓虽与迦叶相匹类,但未蒙佛授记作证,心犹怀疑惧也。

  「若复得王教 然后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 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 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 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 尔乃快安乐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须教食」

  若复得王教,谓若蒙与记,乃敢自信也。

  每每思惟小乘之过失,无作佛之分。今闻佛言,声闻人亦当作佛,但未蒙佛别记,未敢自信。愿佛赐我等记,如饥须教,方敢食也。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颇梨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须菩提当来见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赞叹。修清净梵行,具足行六波罗蜜的菩萨道。于最后身成佛,号曰名相,十号具足。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依报清净庄严,颇梨为地。颇梨是一种玉石。彼佛亦有三乘众,说三乘法。

  佛寿十二小劫,正法、像法,各住世二十小劫。以其因地解空第一故,所以常处虚空,为众说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今告汝等 皆当一心 听我所说 我大弟子 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 号曰名相 当供无数 万亿…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