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三

  卷三

   药草喻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药草喻品第五

  文中所述,乃一切草木,何故以药草为名?原来取药草喻者,取其能对治义,药草能对治大小诸病。

  云雨所润是一,犹一佛乘。一切草木所得不同,各各有所对治。小根小茎、小枝小叶对治也小,中上根对治也大,故名药草喻。

  佛法是一,五乘所取各各不同。所取不同,对治亦不同;以对治不同,得益亦不同。虽有所不同,然皆一雨之所润;虽一雨之所润,而得益各有不同。以有如是差别故,取药草名。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佛赞迦叶等,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说诸法不离实相,是为善说。如果说诸法离乎实相,是为不善说。

  如来复有无量功德,表示所化一切也。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如来于诸法自在,故名诸法之王。所说皆不虚者,所说诸法,无非实相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实智方便,是诸佛权智;方便实智,是诸佛实智。佛以权智,于第一义谛说世谛;佛以实智,说世谛即第一义谛。

  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一切智者,佛智也。一切智地者,佛地也。佛所说法,皆令众生到于佛地。此所谓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如来如实知,一切诸法皆归实相。因为诸法皆以实相为所归趣。

  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此说众生之病。有的众生深心着于人天福报;有的众生深心着于涅槃;还有的众生恶心深重,造诸恶业堕于三涂。

  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此说治病之药。对于人天众生,说于戒善,令免三涂之苦;对于二乘,说于四谛十二因缘,令出三界;对于菩萨,说于六度,令行菩萨道,得成佛果。六度若广说,应为十度,为地上菩萨所行。初地修布施度,二地修净戒度,三地修忍辱度,四地修精进度,五地修禅定度,六地修般若度,七地修方便度,八地修愿度,九地修力度,十地修智度。

  如来于一切法究尽明了,然说此诸法,皆归实相,故曰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实相即诸法曰智,诸法即实相曰慧。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一切草木,无非药草。有人问文殊菩萨言,何种草是药草?文殊菩萨反问言,何种不是药草?故知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无非药草也。

  一时等澍,其泽普洽,譬喻佛法云遍覆,法雨普施。一切卉木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譬喻人天;中根中茎中枝中叶,譬喻声闻缘觉;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譬喻菩萨。诸树大小,随上中下,所受各有不同。

  一云所雨,譬一佛乘。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佛以一音演说法,五乘各得其果报。故一地所生,同实相所生,一雨所润,同为一乘法雨所润,一切草木所得,各各不同。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

  合以上譬喻,故曰如来亦复如是。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天人阿修罗者表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为苦所逼,或为痴所覆,不暇闻法。

  佛自唱言,十号具足证无上菩提。出为世间导师,未度者令度,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示为五乘慈父。今世后世应如实知,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见究竟,知见清净,知见平等,谓一切知见。知道者,表佛意业清净。开道者,表佛身业清净。说道者,表佛口业清净。

  「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

  佛出世后,无数千万亿种众生,从佛闻法。如来随其根性,而为说法,皆令欢喜快得善利。现前及后世皆得利益,方称善利。故众生闻法,现世安隐,后生善处。

  后生善处者,生于佛世也,故能以道受乐,亦得闻法。众生于后世中,见佛闻法,离诸障碍,渐得入道。

  故佛出世,如大云雨,令一切众生蒙润。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一相者实相,实相一相所谓无相。一味者法性,如海水无量,同一咸味。一相一味,表一乘妙道。如来说法,皆一乘妙道。以下经中,自作解释。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

  解脱于生死,曰解脱相。生死有二种,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二死俱尽,名解脱相。二乘仅解脱分段生死,不名解脱相。

  离相者,离生死离涅槃,离生死涅槃之「离」亦离,至无所离处,名为离相。

  灭相者,寂灭相也。《仁王经》云,三贤位菩萨得伏忍,初二三地菩萨得信忍,四五六地菩萨得顺忍,七八九地菩萨得无生忍,十地至妙觉得寂灭忍。

  一切种智是佛地。佛具一切智,共二乘;佛具道种智,共菩萨;佛具一切种智,不共一切。

  「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其所得功德不可思议,其自己的智力不能觉知,唯有如来的智慧方能知之。因为如来智慧无量,能知此众生种相体性。相体性者,即前文所说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种相体性者,众生于十法界中,系某种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如来智慧皆能知之。

  如来智慧能知,众生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例如人天忆念福报,思惟、修行福报;二乘忆念、思惟、修行涅槃;菩萨忆念、思惟、修行无上佛道。

  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人天云何念思修福报?日夜祈求也。二乘云何念思修涅槃?求自度也。菩萨云何念思修于无上佛道?自度度人也。

  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人天以五戒十善,念思修于福报;二乘以四谛十二因缘,念思修于涅乐;菩萨以六波罗蜜,念思修于无上佛道。

  以何法得何法?以五戒十善,得人天福报;以四谛十二因缘,得二乘涅槃;以六波罗蜜,得佛无上菩提。

  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如来悉能如实知、如实见,明了无碍。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

  如彼卉木……而不自知上中下性,是以法合譬。

  如来知实相一相、法性一味之法,于实相外别无诸法,于法性外别无诸法。一切法皆归实相,一切法皆归法性。故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毕竟空。何以故?一切法皆实相故,一切法同一法性故。

  如来如是知已。如来以实智知诸法实相;以权智知一切众生心心所法,知一切众生的根性欲。如是知已,于是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说一切种智,于一乘法而说三乘。

  最后赞叹迦叶等,迦叶汝等甚为希有,能信解佛语,知如来随宜说法,所说皆是一乘。汝等信解,实堪赞叹。所以者何?诸佛随宜说法,难知难解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 出现世间 随众生欲 种种说法 如来尊重 智慧深远 久默斯要 不务速说 有智若闻 则能信解 无智疑悔 则为永失 是故迦叶 随力为说 以种种缘 令得正见 迦叶当知 譬如大云 起于世间 遍覆一切 慧云含润 电光晃曜 雷声远震 令众悦豫 日光掩蔽 地上清凉 叆叇垂布 如可承揽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无量 率土充洽 山川险谷 幽邃所生 卉木药草 大小诸树 百谷苗稼 甘蔗蒲萄 雨之所润 无不丰足 干地普洽 药木茂 其云所出 一味之水 草木丛林 随分受润 一切诸树 上中下等 称其大小 各得生长 根茎枝叶 华光色 一雨所及 皆得鲜泽 如其体相 性分大小 所润是一 而各滋茂」

  世尊重宣其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众生皆以有法,落入生死。执有者有于有,执无者有于无。有有固是有,有无者无依然是有。以执有法故,堕入二种生死。二种生死者,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佛为度众生出于生死,乃出现于世,破众生之有执。

  如来尊重者,如来尊贵也。

  久默斯要,不务速说。如来为随顺众生故,四十年中未说二乘亦当作佛,法华会上方为声闻人授记。

  因为声闻人无有智慧,易生疑悔而得罪,永…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