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佛 随佛所行 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姝妙 犹如宝山 其佛国土 严净第一 众生见者 无不爱乐 佛于其中 度无量众 其佛法中 多诸菩萨 皆悉利根 转不退轮 彼国常以 菩萨庄严 诸声闻众 不可称数 皆得三明 具六神通 住八解脱 有大威德 其佛说法 现于无量 神通变化 不可思议 诸天人民 数如恒沙 皆共合掌 听受佛语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得三十二相,即成佛也。
诸声闻众,皆得三明六通,系大阿罗汉也。定性声闻得阿罗汉,虽具六通,不具三明。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车马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土平正。颇梨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次为大迦旃延授记。迦旃延当来供养八千亿佛,诸佛灭后,各各起塔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当复供养二万亿佛。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十号具足。
无四恶道,据娑婆世界言,有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若据诸佛净土言,阿修罗亦名恶道,故曰四恶道。例如以极乐世界为标准,娑婆世界六道,皆名恶道。
佛寿十二小劫,正法、像法住世,各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皆一心听 如我所说 真实无异 是迦栴延 当以种种 妙好供具 供养诸佛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亦以华香 供养舍利 其最后身 得佛智慧 成等正觉 国土清净 度脱无量 万亿众生 皆为十方 之所供养 佛之光明 无能胜者 其佛号曰 阎浮金光 菩萨声闻 断一切有 无量无数 庄严其国」
断一切有者,断欲有、色有、无色有也。余释如长行。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车马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颇梨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佛授记目犍连。
种种供具。供具略有三种:一、资生具供养,例如四事供养。二、敬具供养,例如香、花、灯烛等。三、庄严具供养,例如塑像装金种种宝物等。
目犍连供养八千诸佛,佛灭后各起塔庙。供灵骨者名塔,供佛像者名庙。塔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七宝合成,并有种种供养。
过是以后,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如以上供养。然后成佛,号多摩罗跋旃檀香佛,十号具足。多摩罗跋旃檀香,据说系一种香叶。
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国土庄严清净。其国多诸天人、菩萨、声闻。
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像法住世各四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 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 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 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 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长表金剎 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 诸佛塔庙 渐渐具足 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 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 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 二十四劫 常为天人 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 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转 佛灭度后 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尔 我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 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 汝等善听」
目犍连舍是身已,得见八千、二百万亿诸佛,当得成佛,号多摩罗跋旃檀香。
兹为迦叶等四人授记,是略举数人代表。其余五百人,皆当授记也。
化城喻品第七
竺法护法师于《正法华》中,名〈往古品〉,彼系约法立名,取大通智胜如来事,立〈往古品〉名;鸠摩罗什大师取佛权智方便义,立〈化城喻品〉名。
化者佛神力方便所为,城者取其防御义。声闻人防见思惑,御分段死,取于涅槃,然非真实义,故名化城。依《法华文句》取圆教义,于圆教中诸法无非实相,故无贼无病。既然无贼无病,何用于城?城是因众生而权设,故名化城。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告诸比丘下,先述大通智胜如来。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次述彼佛灭度来甚久,已过尘点劫。如是久远,以佛观来,犹若今日。尔时世尊,以偈重宣此义。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末为尘 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尽磨为墨者,犹余经云碎为微尘。
佛智净微妙,佛智清净则无碍,以如实知一切法皆实相故。实相无相,无相则无碍。一尘无碍,则不碍一切尘;一切尘无碍,复不碍一尘;尘尘无碍,则一切尘不碍一切尘。所以佛于一尘上,能知一切尘。于一尘上,能知尘点劫诸佛,及其声闻菩萨众,是谓佛之无碍智。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通智胜如来,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彼佛坐道场时,十小劫佛法未现在前。梵天雨花供养,满十小劫。乃至彼佛住世期间,常雨天花,直至彼佛灭度。四王诸天,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供养,亦复如是。
过十小劫已,佛法始现前,成等正觉。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次述十六王子出家,大王子名智积。
十六王子弃家往诣佛所,诸母啼泣而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皆随至佛所,供养恭敬赞叹。以偈颂言: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佛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修积功德,方成佛道。一坐十小劫,身心不动,甚为希有。
惔怕者,淡泊也。今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如来成道,众生欢喜,离苦有望也。众生将得大利益,故稽首归命于佛。
稽首者,头至地稍稽留也。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十六王子赞佛已,请佛说法。并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百福者,十善法每一善有五品心,即下品心、中品心、上品心、上中品心、上上品心,十善合成五十。始终各有五十心,名为百福。十六王子,赞佛百福圆满,然后请佛说法。世尊知一切众生心心所法,望佛转无上轮度脱众生。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