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法鼓经解义▪P10

  ..续本文上一页在。长者临终作是思惟。我唯一子久已亡失。更无余子。父母亲属。若我一旦终没之后。一切财物王悉取去。于思惟顷。本所失子。游行乞求。到其本家。而不自知是其父舍。所以者何。幼少失故。父见识之。而不言子。所以者何。虑怖走故多与财物。而语之言。我无子息。为我作子。勿复余行。彼子答言。不堪住此。所以者何。住此常苦如被系缚。长者谓言。汝欲何作。子复答言。宁除众秽放牧田作。长者念言。此子薄福。我当知时。且随彼意。即令除粪。其子久后。见大长者五欲自娱。心生欣乐。作是思惟。愿大长者。时见哀纳多赐财宝。以我为子。作是念已。不勤作务。长者见已。作是思惟。如是不久。必为我子。是时长者。寻告之曰。汝今云何起异心想。不勤作务。彼即答言。愿欲作子生如是心。长者言善。我是汝父。汝是我子。我实汝父。而汝不知。所有库藏悉以付汝。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此是我子。我失来久。今遇还家。而不自知。我命为子。而复不肯。今日自求为我作子。」

  巨富长者,譬佛也。唯有一子,譬以平等心度众生,视众生如一子也。随乳母行,譬随顺小法也。长者临终,譬佛化缘将尽,思法有付嘱。到其本家,而不自知,小乘人智劣,不知本为一佛乘也。不知其父,不自识佛性也。不言是子者,恐小机不堪受大法也。不堪住此者,小机自谓不堪受大法也。宁除众秽放牧田作者,愿修小法,只求断见思烦恼了分段生死也。愿大长者多赐财宝以我为子者,二乘人回小向大愿闻大法也。长者言善,我是汝父,汝是我子者,师资缘合也。令知库藏者,付嘱大法也。

  「迦叶。如彼长者。方便诱引志意下劣子。先令除粪。然后付财。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此本我子。亡失来久。今幸自来。为我作子。迦叶。如是不乐一乘者。为说三乘。所以者何。此是如来善巧方便。是诸声闻悉是我子。如除粪者今始自知。迦叶白佛言。呜呼异哉。是声闻乘。何鄙之甚。实是佛子。而不识父。」

  世尊举譬已,以法合之。迦叶,如是不乐一乘者,为说三乘,此是如来善巧方便。诸声闻乘,实是我子,以不乐一乘故,且令修于小法,譬如除粪者。迦叶!汝今始知,如来为汝父也。

  迦叶感叹地说,呜呼异哉!声闻乘何鄙之甚,实是佛子,而不识父!

  「佛告迦叶。应如是学。若汝不堪诃责毁骂。则应舍离。彼后熟时。汝当知之。复次迦叶。声闻大乘常相违反。世俗无漏愚痴黠慧。」

  佛告迦叶,应如是学大乘。若汝于大乘法不能接受,而对大乘诃责谤毁时,则应舍离,暂学小乘。以后成熟时,汝当知大乘可贵也。

  复次迦叶!虽然声闻与大乘相违反,然二者不二。世俗与无漏(即生死与涅槃),愚痴与黠慧(凡夫与贤圣),亦不二也。何以故?一切法唯是一法故。

  「复次迦叶。若谤此经者。应当摄取。所以者何。彼以谤故。舍身当堕无边黑暗。哀愍彼故。当设方便以大乘法而成熟之。若不可治者。当堕地狱。若有信者彼自当信。其余众生。应以摄事摄令解脱。」

  复次迦叶!若有谤此《大法鼓经》者,应当摄取归于佛道。所以者何?因为彼以谤此经故,来生当堕地狱中无边黑暗。为怜愍彼故,当以大乘法而成熟之。如果邪见执着不可治者,此人当堕地狱黑暗之中。其余众生,应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法,摄令解脱。

  「复次迦叶。若有士夫。初得热病。不应与药及余众治。所以者何。时未至故。要待时至然后乃治。二处不知是则败医。是故病熟然后应治。若未熟者要待时至。如是众生谤此经者。过患熟时深自悔责。呜呼苦哉。我之所作。今始觉知。至于尔时。应以摄事而救摄之。」

  佛以譬说。譬如有人初得热病,不应与药医治。要待时机成熟,然后为治。如果时与非时二处不知,非良医也,是败医也。所以病未熟者,要待时至。如是众生谤此《大法鼓经》者,时机若熟,当自悔责。至于尔时,应以摄事而救摄之。

  「复次迦叶。如有士夫。度大旷野。闻合群鸟鸣。时彼士夫思是鸟声。谓有劫贼。异道而去。入空泽中。至虎狼处。为虎所食。如是迦叶。彼当来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有我无我声。畏有我声。入于大空断见。修习无我。于如是如来藏。诸佛常住甚深经典。不生信乐。」

  世尊以譬喻说明,四众弟子若避有我而取无我,避有而着空(意责二乘也),即堕断灭空。于如来藏常住法身之《大法鼓经》,便不生信乐矣。

  「复次迦叶。汝所问我。为阿难说。有有有苦乐。无有无苦乐。汝今谛听。迦叶。如来者。非有非众生亦不坏。」

  复次迦叶!汝问我曾为阿难说,有「有」则有苦乐,无「有」则无苦乐的道理。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来者,法身也,非是有法,非是众生,此法身亦常住不坏。何故非有非众生?法身无决定性无生故。何故不坏?法身横遍竖穷故。

  「迦叶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迦叶。如雪山下有出净光摩尼宝性。有人善知摩尼宝相。见相则知。即取持去。如炼金法。消除滓秽离垢清净。随所着处。本垢不污。所以者何。譬如士夫持灯而行。随所至处。暗冥悉除,灯光特明。彼摩尼宝亦复如是。如炼真金尘垢不污。星月光照则雨净水。日光所照寻即出火。如是迦叶。如来应供等正觉。出兴于世。永离一切生老病死。烦恼习垢一切悉灭。常大照明。如彼明珠。一切不污。如净莲华。尘水不着。」

  迦叶白佛言,云何如来非有非众生亦不坏?佛以譬喻回答,意思是说,如来非有非众生,非是断灭空,而是毕竟清净,以毕竟清净故,所以不坏不杂。

  净光摩尼宝,譬喻本来清净,譬清净妙法身。消除滓秽离垢清净,譬智慧法身。灯能除暗,譬智慧能除烦恼垢也。净光摩尼宝,夜间星月光照,则出净水,日间日光所照,便能出火。

  如来出兴于世,亦复如是。永离生老病死烦恼诸垢,则常大照明,如摩尼珠,一切不污,如净莲华。

  「复次迦叶。如来如是如是时。如是如是像类。出于世间。随其所应。示现凡身。不为彼彼凡品生处垢秽所染。亦复不受世间苦乐。乐者人天五欲功德。彼即是苦唯有解脱究竟常乐。」

  复次迦叶!如来如是如是时。如是如是时者,如来法身不生不灭也。如是如是像类者,如来法身无形无相也。出于世间,化身应现世间。随其所应现者,示现种种凡身,犹观音菩萨示现三十三应身。然不被种种凡品生处,垢秽所染。彼彼凡品生处,犹种种凡品生处。亦复不受世间苦乐。世间乐者,人天五欲功德,即此五欲乐便是苦。何以故?五欲是变坏法,是坏苦故。所以唯有解脱,离于苦乐,乃究竟常乐也。

  「迦叶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我自惟省。今始出家受具足戒。得比丘分成阿罗汉。当于如来知恩报恩。以如来昔日。分我半坐。今日复于四大众中。以大乘法水而灌我顶。」

  迦叶感叹言,世尊!我自思惟省察,今生得以出家受具,得比丘分成阿罗汉,当对于如来知恩报恩。因为如来昔日恩遇我,分我半座,今日复以大乘法水而灌我顶。

  「尔时众中。有持比丘色像仪式者。或持优婆塞色像仪式者。或持非优婆塞色像仪式者。倾侧低仰一切皆是魔之所为。」

  尔时众中,有持比丘色像仪式者,即受具足戒现比丘像者。或持优婆塞色像仪式者,即受五戒着缦衣者。或持非优婆塞色像仪式者,即受三归者。倾侧低仰,坐立不正威仪不具也。如此种种非威仪,一切皆是魔之所为。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此大众。离诸糟糠。坚固真实。如栴檀林。如是众中。彼云何住。佛告阿难。问大迦叶。阿难言。唯善哉当问。即问迦叶。于此众中。彼云何住。迦叶答言。彼愚痴人是魔眷属。与魔俱来。是故阿难。我先说言。不能堪任。于如来灭后。善巧方便。护持正法。如善守田。是故先言。宁负大地。广说如上。」

  尔时阿难白佛言,今诸大众,离诸不良分子,全体皆坚固真实,如栴檀林无有秽木。何故有如是威仪不正之人?彼等云何住?为是住于佛法,为是住于魔法?佛令阿难去问迦叶。迦叶答言,彼等愚痴人,皆是魔眷属,与魔俱来此法会。

  接着迦叶又说,所以我先前说言,不堪任于如来灭后,护持此《大法鼓经》,如善守田人。何以故?以魔已侵入四众弟子中故。是故先言,宁负大地,广说如上。广说如上者,前文曾言,我宁负须弥至百千劫,宁属他为仆,宁顶戴大地至百千劫,宁恒受聋盲喑哑,宁舍身疾般涅槃等。

  「尔时世尊。即告我言。于我灭后。汝当堪忍护持正法至于法尽。我时白佛。我当堪能四十年中护持正法。时佛责言。何以懈怠。不能护法至于法尽也。」

  所以尔时世尊令我于佛后,护持正法,至于法尽。我时白佛,我仅能四十年中护持正法。时佛责我懈怠,不能护法至于法尽。其原因便是因为魔已侵入四众中也。

  「佛告迦叶。汝且求魔。若能得者堪任护法。迦叶即以天眼观察而不能见。如舍卫国有一野人亡失其子。于大众中求子不得。疲乏而归。迦叶。天眼于大众中求魔不得。亦复如是。即白佛言。我不堪任求觅恶魔。如是八十诸大声闻。皆曰不堪。复令贤护等五百菩萨。除一菩萨名一切世间乐见。推觅恶魔。亦复不得。」

  佛告迦叶,汝既谓魔与眷属,俱在众中,汝且求魔,若能得者,便能护法至于法尽。

  于是迦叶以天眼观察求魔,而不能见。好象舍卫国野人,失子而求子,终不能得,最后疲乏而归。迦叶亦复如是,求魔不得,最后失望作罢。便白佛言,不能求觅恶魔。如是八十诸大声闻,亦求魔不得,贤护等五百菩萨,除一菩萨名一切世间乐见,余皆觅魔不得。

  梵语跋陀婆罗,或作跋陀和,译曰贤护,亦曰仁贤。

  「尔时世尊复告迦叶。汝不堪任法欲灭时余八十年护持正法。南方菩萨当能护持。汝当于贤护菩萨五百众中最后求之。迦叶答言。善哉当求。求得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世尊。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则是其人。」

  迦叶觅魔不得,佛言汝不堪任于法欲灭时余八十年,护持正法也…

《大法鼓经解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