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法鼓经解义▪P6

  ..续本文上一页缘觉思惟度量所能知。例如有人智慧如舍利弗,日夜不停思惟,终不能知佛之无始,谁最为先。乃至无始至于涅槃,及无始与涅槃之中间,亦不能知。

  涅槃言其「终」,无始则无终,无始无终则中间亦不可得,无始无终无中,是毕竟空义。毕竟空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归毕竟空,此非一切声闻缘觉之所能知。

  「复次迦叶。如大目连。以神通力。求最初佛世界。无始终不能得。如是一切声闻缘觉十地菩萨。如弥勒等悉不能知。如佛元起难可得知。众生元起亦复如是。」

  复次迦叶!如大目连,以神通力,求最初佛世界,亦不能得,良以无始无终毕竟空,云何可得?所以不但一切声闻缘觉不能于毕竟空中得乎元始,乃至十地菩萨,如弥勒等,亦不能于毕竟空中,得其元始起处。于毕竟空中,无佛无众生,所以不但佛之元始不可得,众生元始起处亦不可得。

  「迦叶白佛言。是故世尊。无有作者无有受者。佛告迦叶。因是作者受者。」

  迦叶忽然明白了其中道理,于是白佛言,所以世尊!一切法无有作者无有受者,以一切法空故。佛言,众生虚妄造业则不空,业因是作者,业因是受者。

  「迦叶白佛言。世间为有尽耶。为无尽乎。佛告迦叶。世间未曾尽。无所尽无尽时。」

  迦叶问言,世间是有尽呢?还是无尽呢?佛答言,世间毕竟空,所以未曾尽,无所尽,无尽时。过去不可得,故未曾尽;现在不可得,故无所尽;未来不可得,故无尽时。三世不可得,故知世间毕竟空。毕竟空不可说有尽,不可说无尽。

  「佛告迦叶。如以一毛渧大海水。能令尽不。迦叶白佛言。唯然能尽。佛告迦叶。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大劫时。有佛名鸡罗婆。出兴于世。广说法教。尔时城中有离车童子。名一切世间乐见。作转轮圣王正法治化。王与百千大眷属俱。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繞三匝。供养毕已。而白佛言。我当久如得菩萨道。佛告大王。转轮圣王。即是菩萨。更无有异。所以者何。无有余人作帝释梵王及转轮圣王。若菩萨者。即是释梵转轮圣王。先作众多帝释梵王。然后乃作转轮圣王正法治化。汝已曾作恒沙阿僧祇帝释梵王。今作转轮圣王。」

  渧即滴字。一毛渧大海水者,即以一毛端蘸大海水令干也。一毛渧蘸大海水,可令海干,而毕竟空不可尽也。

  佛举譬喻说明世间不可尽的道理。此譬喻意思是说,佛不生不灭,然佛系由众生所成,故众生亦不生不灭。佛及众生俱不生不灭,故知世出世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过去无量阿僧祇大劫时,有佛名鸡罗婆。尔时有离车童子名一切世间乐见。离车乃种族名,译曰薄皮,系贵族。尔时一切世间乐见,作转轮圣王,与眷属等,往诣鸡罗婆佛所。

  一切世间乐见问佛,我多久当得菩萨道?佛答言,转轮圣王即菩萨,更无有异。

  意思是说,菩萨既由转轮圣王而成,非是离转轮圣王以外,另有菩萨,菩萨与转轮圣王无有异也。例如帝释梵王转轮圣王,系由人因缘转易而成。此其间只有转易,而无增减。例如菩萨者亦复如是,即由释梵转轮圣王因缘转易而来,无有增减。汝一切众生乐见,往昔已作众多帝释梵王,而今乃转易又作转轮圣王。前后实汝一人,无有增减也。

  「时王白言。帝释梵王。何所像类。佛告大王。释梵天王。亦如汝今首着天冠。而彼端严。则不及汝。如佛色像端严殊特。非声闻缘觉菩萨所及。如佛端严。汝亦如是。」

  时王白佛言,帝释梵王是甚么样子?佛言,释梵天王,亦和你一样头戴天冠,只是不及汝端严而已。犹如声闻缘觉菩萨,不及佛般端严。帝释梵王不如汝之端严,声闻缘觉菩萨不及佛之端严,谓只是相之不同而已,性原无二也。

  「迦叶。尔时圣王复问佛言。我于久如当得成佛。佛言大王。凡得佛者。时大久远。所以者何。假令大王。舍其福德。还为凡人。而以一毛渧大海水。乃至将竭。余如牛迹。当有如来出兴于世。名曰灯光如来应供等正觉。时有国王。名地自在。灯光如来为王授记当得作佛。汝于尔时。当为彼王第一长子。亦俱授记。时彼如来。当如是说。大王。汝此长子。从昔暨今。大海将尽。生为汝子。于其中间。不为小王。或为释梵转轮圣正。王法治化。汝此长子。勇猛精进如是。地自在。菩提难得。以是因缘故说此譬。地自在。汝此长子。有六万婇女。端正姝好璎珞庄严。状如天女。弃之如唾。知欲无常危脆不坚。我当出家。作是语已。信家非家。舍家学道。是故彼佛记此童子。当来有佛。名释迦牟尼。世界名忍。汝童子。名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佛涅槃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作比丘持佛名宣扬此经。不顾身命。百年寿终。生安乐国。得大神力。住第八地。」

  佛言,尔时转轮圣王问鸡罗婆佛曰,我多久当得成佛?佛言,大王成佛,时大久远。假令大王还为凡人,以一毛渧大海水将竭,余如牛迹大许水,尔时有佛号曰灯光。如来、应供、等正觉,表佛三德─如来表法身德,应供表解脱德,等正觉表般若德,故经中往往于十号中,单论此三号。

  时有国王名地自在,佛为授记作佛。汝一切世间乐见,尔时为彼王第一王子,亦俱时授(应为受)记。彼灯光如来如是说,汝此长子,从昔来毛渧大海将尽,生为汝子。自昔至今,汝此长子,不为小王,或为帝释梵王转轮圣王,(经文「释梵转轮圣正。王法治化。」应为「释梵转轮圣王。正法治化。」)汝此长子勇猛精进如是。

  汝此长子,弃俗出家,舍家学道。当来有佛名释迦牟尼,汝此长子时名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释迦牟尼佛涅槃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尔时出家作比丘。持佛名号,宣扬此《大法鼓经》。百年寿终,生安乐国,得大神力,住第八地。安乐国即极乐世界异名也。

  「一身住兜率天。一身住安乐国。复化一身。问阿逸多佛。此修多罗。」

  既得大神力住第八地,于是化身三处,一身住兜率天,一身住安乐国,复化一身,问阿逸多佛此大法鼓修多罗。阿逸多佛,即弥勒佛。

  「时地自在王。闻子授记。欢喜踊跃。今日如来。记说我子。得八住地。时彼童子。闻授记声。勤加精进。」

  时地自在王,闻佛与子授记,欢喜踊跃。时彼童子,闻授记声,更加精进。

  「迦叶白佛言。是故世尊。毛渧大海。犹尚可尽。」

  迦叶闻佛所说,于是证明自己所说无误。而作是言,所以世尊!毛渧大海犹尚可尽呀!

  「佛告迦叶。此义云何。迦叶白佛言。世尊。譬如商人。计数金钱。置一器中。其子啼时。授与一钱。彼器中钱。日日损减。如是菩萨摩诃萨。于大海水渧渧损减。悉能知之。亦知余在。况复世尊。于众生大聚尽而不知。但诸众生无有减尽。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唯佛世尊乃能知耳。」

  佛问迦叶。毛渧大海水可尽,此是甚么道理?迦叶举譬喻回答,此譬喻的含义是,大海是有法,毛渧虽小,然日日损减,故有尽时。另一方面暗示,毕竟空非是有法,无能损减无所损减,故无有尽也。

  譬如商人金钱,日日损减,乃有尽时。菩萨智慧,能知众生死此生彼,犹如于大海水渧渧损减皆知,亦知海水尚余多少。何况世尊,于诸众生大聚损减而不能知吗?意思是说,佛智慧无量,当然对于众生损减,亦悉能知之。不过众生缘起性空,空性常住,无有损减,无有灭尽也。如此境界,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唯佛乃能知耳。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众生大聚。无有尽时。」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众生大聚毕竟空,无有尽时。

  「迦叶白佛言。众生般涅槃者。为有尽耶。为无尽耶佛告迦叶。众生无有尽也。迦叶白佛言。云何众生不尽。佛告迦叶。若众生尽者。应有损减。此修多罗。则为无义。是故迦叶。诸佛世尊。般涅槃者。悉皆常住。以是义故。诸佛世尊。般涅槃者。然不磨灭。迦叶白佛言。云何诸佛般涅槃。不毕竟灭。佛告迦叶。如是如是。舍坏则为虚空。如是如是诸佛涅槃。即是解脱。」

  迦叶白佛言,涅槃名为灭,众生般涅槃者,是有尽?或无尽呢?佛言,诸法毕竟空,众生无有尽也。

  迦叶问言,云何众生不尽?佛言,众生毕竟空,故不可尽。若毕竟空有尽者,此《大法鼓经》,便无意义了。所以诸佛般涅槃,悉皆常住。以是毕竟空义故,诸佛涅槃,「然」不磨灭。(「然」字应为「终」字)

  迦叶问言,云何诸佛涅槃,不毕竟灭?佛言,以毕竟空故,如是如是,如《大法鼓经》所说也。例如房舍坏了,虚空常住。如是如是,诸佛涅槃,即还归毕竟空,毕竟空即是解脱。

  

  卷下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譬如有王能行布施。彼王国中多出伏藏。所以者何。以彼国王种种周给贫苦众生。是故伏藏自然发出。如是迦叶。大方便菩萨。广为众生说甚深法宝故。得此甚深离非法经。谓空无相无作相应经。复得如是如来常住。及有如来藏经。」

  布施得大富,布施为因,得富为果,以行因致果故,王行布施,国中多出宝物伏藏。大方便菩萨亦复如是,为众生广说甚深法故,乃得此甚深大法鼓离于非法之经。得此与空无相无作相应之经。复得此经系如来法身常住,及有如来藏经。如来法身被烦恼所覆,名如来藏。  

  

  「迦叶。如单越。自然之食。众共取之。无有损减。所以者何。以彼尽寿。无我所想及悭贪想。如是迦叶。此阎浮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此深经。书持读诵究竟通利广为人说。终不疲厌不疑不谤。以佛神力。常得自然如意供养。乃至菩提无乏无尽。除定报业。」

  举北郁单越洲为例,郁单越洲人民福报殊胜,遍地食米,人民随意得食。所以者何?以彼洲人民,尽寿不贪着我所,及无悭贪故。

  如是迦叶!此南阎浮提洲,四众弟子得此深经,广为人说,不疑不谤。以佛神力,彼人常得自然如意供养,直至成佛,无有乏尽,除了定报业。

  「如持戒比丘。不缓持戒。终身天神随侍供养。若彼能于如是深经。乃至不起一念谤想。当得如来藏如来常住。常见诸佛…

《大法鼓经解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