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足得究竟法身,犹如醍醐。
「迦叶白佛言。世尊。如来云何说有三乘。佛告迦叶。譬如导师。勇猛雄杰。将诸亲属及余人众。从其所住欲至他方。经由旷野崄难恶道。作是思惟。此众疲乏。将恐退还。为令诸人得止息故。于其前路化作大城。遥以指示语诸大众。前有大城当速至彼。诸众悉见渐近彼城。各相谓言。是我息处。即共入城休息快乐。乐于中住不欲前进。尔时导师作是思惟。此诸大众得此小乐。便以为足。羸劣休懈无前进意。尔时导师即灭化城。彼诸大众见城灭已。白导师言。此为何等。为幻为梦。为真实耶。导师闻已。即告大众。向者大城。为止息故我化作耳。更有余城。今所应往。宜速至彼快乐安隐。大众答言。唯然受教。何缘乐此鄙陋小处。当共前进安乐大城。导师告言。善哉当行。即共前进。」
迦叶问佛,如来云何说有三乘?
当知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菩萨是成佛因地,然菩萨有二种,一者直进菩萨,二者回小向大菩萨。佛为令二乘回小向大,故说三乘也。
导师譬如佛,亲属即三乘人,及余人众即人乘天乘。从其所住欲达佛地,经由旷野险难恶道,即烦恼生死也。
恐退还者,谓二乘羸劣。作诸化城,谓假说二乘涅槃。乐于中住不欲前进者,谓二乘偏空滞寂。灭化城诱前进者,斥小褒大也。
「复告大众。所往大城先相已现。汝当观察。彼前大城极甚丰乐。以渐前行见彼大城。尔时导师告诸大众。诸仁当知。此是大城。时诸大众。遥见大城。安隐丰乐。心得欢喜。各共相视生希有心。此城为实为复虚妄。导师答言。此城真实。一切奇特安隐丰乐。即告彼众入此大城。此则第一究竟大城。过此处已更无余城。彼诸大众俱入城已。生希有心。心得欢喜。叹彼导师。善哉善哉。真实大智。大悲方便哀愍我等。」
复告大众,汝等所见化城,即所往大城之先相已现。汝等当观察化城之丰乐,彼前方之大城,较此化城极为丰乐。彼大城者,谓佛无上菩提,究竟涅槃也。
导师告诸大众,此城真实,安隐丰乐。谓佛究竟涅槃,真实无上,非二乘涅槃可比。过此处更无余城,言佛究竟涅槃即一真法界,无有余乘也。大众入城叹彼导师,言二乘回小向大,方知自己毕竟成佛。例如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大迦叶等,未闻《法华》以前,不知自己当来作佛,既闻《法华》,方知是佛真子,当来作佛,于是深感佛恩。
「迦叶当知。彼初化城。谓声闻缘觉乘清净智慧。空无相无作解脱之智。真实大城。是如来解脱。是故如来。开示三乘。现二涅槃。又说一乘。佛告迦叶。若有说言无此经者。非我弟子。我非彼师。」
佛告迦叶,彼化城者,比如二乘偏空清净智慧,证空、无相、无作,三三昧之智慧。真实大城,是如来解脱,无上菩提究竟涅槃。为诱二乘修习故,所以如来开示三乘,现二种涅槃。二涅槃者,二乘涅槃,仅为止息处也,佛究竟涅槃,究竟真实也。佛究竟涅槃即一真法界,故曰又说一乘。一乘即唯一真法界也。
佛告迦叶,若有说言无此《大法鼓经》,此经非真实者,彼非我弟子,我非彼师。意谓若有谓无此《大法鼓经》者,即是外道。
「迦叶白佛言。世尊。诸摩诃衍经。多说空义。佛告迦叶。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非有余说。」
迦叶白佛言,且置小乘莫论,诸大乘经中,多说空义。何故此经说解脱有色,如来常住等义呢?佛告迦叶,一切说空之经,是有余说,此《大法鼓经》,是无上说,非有余说。
当知如来藏中,空即不空,不归断灭;不空即空,非为定有,如此方为无上说也。
「复次迦叶。如波斯匿王。常十一月设大施会。先食饿鬼孤独贫乞。次施沙门及婆罗门。甘膳众味随其所欲。」
先譬说后法说。譬如波斯匿王设大施会,先施饿鬼贫乞,次施诸贤圣者。
「诸佛世尊亦复如是。随顺众生种种欲乐。而为演说种种经法。若有众生。懈怠犯戒不勤修习。舍如来藏常住妙典。好乐修学种种空经。或随句字说。或增异句字。」
佛亦如是,为随顺众生种种欲乐,于是演说种种不同经法。犹如波斯匿王,随顺贫乞欲乐而先施之。
若有众生,懈怠犯戒不能精勤修习,彼等舍如来藏常住妙典,而好乐种种空经。或随句字说,或增异句字。谓好乐空经者,执取文字相,只知徇文,不知其义也。
「所以者何。彼如是言。一切佛经皆说无我。而彼不知空无我义。彼无慧人趣向灭尽。然空无我说亦是佛语。所以者何。无量尘垢诸烦恼藏。常空涅槃。如是涅槃是一切句。彼常住安乐。是佛所得大般涅槃句。」
所以者何?何以彼等随句字说增异句字呢?例如彼如是言,一切佛经中,皆说无我皆说空嘛!而彼只知徇文,不知空无我义。彼不知随缘无性,不空即空;无性随缘,空即不空。无我义亦复如是。故空无我非是断灭,而是横遍竖穷无欠无余,无欠无余则无分别,无分别则是一。故一生万法,空而不空;万法归一,不空而空。所以空非灭尽,而是一真法界。彼无慧人,却趣向灭尽。
然空无我说,亦是佛语,因为无量尘垢烦恼,缘生无性,常空涅槃故。涅槃是一,尘垢烦恼无量。无量即一,一即无量,故如是涅槃是一切句。这便是说,说一时,一切即一;说一切时,一即一切。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横遍竖穷无欠无余,是故涅槃常住安乐,此即佛所得大涅槃句。此法本不可说,勉强以言语表之,故曰大涅槃句。
「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离于断常。佛告迦叶。乃至众生轮回生死我不自在。是故我为说无我义。然诸佛所得大般涅槃常住安乐。以是义故。坏彼断常。迦叶白佛言。世尊。再转无我转我久矣。」
迦叶白佛言,怎样方能离于断常?众生执有我边则常,执无我边则断。不知随缘无性,我即无我;无性随缘,无我即我。我即无我,则我不可得;无我即我,则无我不可得。此不可得义,即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也。
佛告迦叶,众生轮回生死,「我」不能自主,不得自在,故我说无我。以其所执,是以有于断常。然诸佛大涅槃,常住安乐得大自在,故无有于断常也。
迦叶言,请世尊再说无我义,你说「我」已经很多了。
「佛告迦叶。为破世间我故说无我义。若不如是说者。云何令彼受大师法。佛说无我。彼诸众生。生奇特想。闻所未闻。来诣佛所。然后以百千因缘令入佛法。入佛法已。信心增长。勤修精进善学空法。然后为说常住安乐有色解脱。」
佛告迦叶,为破世间执我故,乃说无我义。若不如是说空无我,怎能令彼众生接受大师法?大师者佛也。佛说无我,众生感觉奇特,于是来至佛所听佛说法。然后佛以百千因缘开示,令入佛法。既入佛法已,信心增长,勤行精进,善学空法。云何为「善学」空法?学空不执空是为善学空法。
既善学空法已,佛然后为说常住安乐有色解脱之法。常住安乐乃诸法实相也,实相无相,遍满无碍,故常住安乐。诸法无非实相,实相即是诸法,不纵不横,差别而无差别,无差别而差别,故称有色解脱。
「复次或有世俗说有是解脱。为坏彼故。说言解脱悉无所有。若不如是说。云何令彼受大师法。是故百千因缘。为说解脱灭尽无我。然后我复见彼众生。见毕竟灭以为解脱。彼无慧人趣向灭尽。然后我复百千因缘。说解脱是有。」
复次或有世间凡夫,说三界有安乐,即是解脱。例如世间执五欲乐为解脱,无想天非想非非想天为解脱。佛为破彼故,说解脱悉无所有。彼等既受佛法,百千因缘为说解脱灭尽无我。然彼众生又执着毕竟灭尽以为解脱,彼无慧人趣向灭尽。例如二乘人,偏空滞寂。于是我复百千因缘,说解脱是有。
解脱即是涅槃,二乘涅槃,解脱分段生死,未解脱变易生死,故非圆满解脱。
「迦叶白佛言。世尊。得解脱自在者。当知众生必应有常。譬如见烟必知有火。若有我者必有解脱。若说有我。则为已说解脱有色。非世俗身见。亦非说断常。」
迦叶闻法领解,于是说道,世尊!我明白了,得解脱自在者,不应灭尽,必应有常。譬如见烟必知有火,无火必定无烟。同理可知,有我方有解脱,若无我则谁得解脱?所以若说解脱有我,便是已说解脱有色了。如是解脱,非世俗之见,亦非断常之见。因为如是解脱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迦叶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佛告迦叶。为坏众生计常想故。如来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所以者何。众生谓佛尚有终没不得自在。何况我等有我我所。」
迦叶白佛,云何如来不般涅槃,示现般涅槃?不生而示现生?简言之,云何如来不生不灭,示现生灭?
佛告迦叶,为坏众生计常想故,所以无生无灭,而示现生灭。所以者何?欲令众生谓佛尚有始终生灭不得自在,何况我等众生,有我我所呢?于是众生体念无常,精进修习佛道。
「譬如有王。为邻国所执。系缚枷锁。作是思惟。我今复是王是主耶。我今非王非主。」
譬如王为邻国所执,王譬自在义,用譬众生皆认为有我自在。今见佛尚有始终生灭,乃知自己于无常中不得自在,非王非主也。
「何缘乃致如是诸难。由放逸故。如是众生。乃至生死轮回。我不自在。不自在故。说无我义。」
众生以知无常,乃自我检讨,以何缘故,乃致如是诸难?于是觉悟,以放逸故,致如是诸难。以放逸故,众生生死轮回不得自在。以众生不得自在故,所以佛说无我义。
「譬如有人。为贼所逐。举刀欲害。作是思惟。我今无力。当得免此死难。以不如是生老病死种种众苦成就众生思想。愿作帝释梵王。如来为坏彼思想故。示现有死。」
譬如有人为贼所逐,作是思惟,我今无力,(以下句读似应为,我今无力,当得免此死难以不?)
如是生老病死种种众苦成就众生思想,于是众生畏生死苦,愿作帝释梵王。帝释是三十三天主,梵王是娑婆世界主。如来为坏彼计常思想故,示现有死。
「如来是天中…
《大法鼓经解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