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法鼓經解義▪P8

  ..續本文上一頁足得究竟法身,猶如醍醐。

  「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來雲何說有叁乘。佛告迦葉。譬如導師。勇猛雄傑。將諸親屬及余人衆。從其所住欲至他方。經由曠野崄難惡道。作是思惟。此衆疲乏。將恐退還。爲令諸人得止息故。于其前路化作大城。遙以指示語諸大衆。前有大城當速至彼。諸衆悉見漸近彼城。各相謂言。是我息處。即共入城休息快樂。樂于中住不欲前進。爾時導師作是思惟。此諸大衆得此小樂。便以爲足。羸劣休懈無前進意。爾時導師即滅化城。彼諸大衆見城滅已。白導師言。此爲何等。爲幻爲夢。爲真實耶。導師聞已。即告大衆。向者大城。爲止息故我化作耳。更有余城。今所應往。宜速至彼快樂安隱。大衆答言。唯然受教。何緣樂此鄙陋小處。當共前進安樂大城。導師告言。善哉當行。即共前進。」

  迦葉問佛,如來雲何說有叁乘?

  當知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叁。菩薩是成佛因地,然菩薩有二種,一者直進菩薩,二者回小向大菩薩。佛爲令二乘回小向大,故說叁乘也。

  導師譬如佛,親屬即叁乘人,及余人衆即人乘天乘。從其所住欲達佛地,經由曠野險難惡道,即煩惱生死也。

  恐退還者,謂二乘羸劣。作諸化城,謂假說二乘涅槃。樂于中住不欲前進者,謂二乘偏空滯寂。滅化城誘前進者,斥小褒大也。

  「複告大衆。所往大城先相已現。汝當觀察。彼前大城極甚豐樂。以漸前行見彼大城。爾時導師告諸大衆。諸仁當知。此是大城。時諸大衆。遙見大城。安隱豐樂。心得歡喜。各共相視生希有心。此城爲實爲複虛妄。導師答言。此城真實。一切奇特安隱豐樂。即告彼衆入此大城。此則第一究竟大城。過此處已更無余城。彼諸大衆俱入城已。生希有心。心得歡喜。歎彼導師。善哉善哉。真實大智。大悲方便哀愍我等。」

  複告大衆,汝等所見化城,即所往大城之先相已現。汝等當觀察化城之豐樂,彼前方之大城,較此化城極爲豐樂。彼大城者,謂佛無上菩提,究竟涅槃也。

  導師告諸大衆,此城真實,安隱豐樂。謂佛究竟涅槃,真實無上,非二乘涅槃可比。過此處更無余城,言佛究竟涅槃即一真法界,無有余乘也。大衆入城歎彼導師,言二乘回小向大,方知自己畢竟成佛。例如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大迦葉等,未聞《法華》以前,不知自己當來作佛,既聞《法華》,方知是佛真子,當來作佛,于是深感佛恩。

  「迦葉當知。彼初化城。謂聲聞緣覺乘清淨智慧。空無相無作解脫之智。真實大城。是如來解脫。是故如來。開示叁乘。現二涅槃。又說一乘。佛告迦葉。若有說言無此經者。非我弟子。我非彼師。」

  佛告迦葉,彼化城者,比如二乘偏空清淨智慧,證空、無相、無作,叁叁昧之智慧。真實大城,是如來解脫,無上菩提究竟涅槃。爲誘二乘修習故,所以如來開示叁乘,現二種涅槃。二涅槃者,二乘涅槃,僅爲止息處也,佛究竟涅槃,究竟真實也。佛究竟涅槃即一真法界,故曰又說一乘。一乘即唯一真法界也。

  佛告迦葉,若有說言無此《大法鼓經》,此經非真實者,彼非我弟子,我非彼師。意謂若有謂無此《大法鼓經》者,即是外道。

  「迦葉白佛言。世尊。諸摩诃衍經。多說空義。佛告迦葉。一切空經是有余說。唯有此經是無上說。非有余說。」

  迦葉白佛言,且置小乘莫論,諸大乘經中,多說空義。何故此經說解脫有色,如來常住等義呢?佛告迦葉,一切說空之經,是有余說,此《大法鼓經》,是無上說,非有余說。

  當知如來藏中,空即不空,不歸斷滅;不空即空,非爲定有,如此方爲無上說也。

  「複次迦葉。如波斯匿王。常十一月設大施會。先食餓鬼孤獨貧乞。次施沙門及婆羅門。甘膳衆味隨其所欲。」

  先譬說後法說。譬如波斯匿王設大施會,先施餓鬼貧乞,次施諸賢聖者。

  「諸佛世尊亦複如是。隨順衆生種種欲樂。而爲演說種種經法。若有衆生。懈怠犯戒不勤修習。舍如來藏常住妙典。好樂修學種種空經。或隨句字說。或增異句字。」

  佛亦如是,爲隨順衆生種種欲樂,于是演說種種不同經法。猶如波斯匿王,隨順貧乞欲樂而先施之。

  若有衆生,懈怠犯戒不能精勤修習,彼等舍如來藏常住妙典,而好樂種種空經。或隨句字說,或增異句字。謂好樂空經者,執取文字相,只知徇文,不知其義也。

  「所以者何。彼如是言。一切佛經皆說無我。而彼不知空無我義。彼無慧人趣向滅盡。然空無我說亦是佛語。所以者何。無量塵垢諸煩惱藏。常空涅槃。如是涅槃是一切句。彼常住安樂。是佛所得大般涅槃句。」

  所以者何?何以彼等隨句字說增異句字呢?例如彼如是言,一切佛經中,皆說無我皆說空嘛!而彼只知徇文,不知空無我義。彼不知隨緣無性,不空即空;無性隨緣,空即不空。無我義亦複如是。故空無我非是斷滅,而是橫遍豎窮無欠無余,無欠無余則無分別,無分別則是一。故一生萬法,空而不空;萬法歸一,不空而空。所以空非滅盡,而是一真法界。彼無慧人,卻趣向滅盡。

  然空無我說,亦是佛語,因爲無量塵垢煩惱,緣生無性,常空涅槃故。涅槃是一,塵垢煩惱無量。無量即一,一即無量,故如是涅槃是一切句。這便是說,說一時,一切即一;說一切時,一即一切。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橫遍豎窮無欠無余,是故涅槃常住安樂,此即佛所得大涅槃句。此法本不可說,勉強以言語表之,故曰大涅槃句。

  「迦葉白佛言。世尊。雲何離于斷常。佛告迦葉。乃至衆生輪回生死我不自在。是故我爲說無我義。然諸佛所得大般涅槃常住安樂。以是義故。壞彼斷常。迦葉白佛言。世尊。再轉無我轉我久矣。」

  迦葉白佛言,怎樣方能離于斷常?衆生執有我邊則常,執無我邊則斷。不知隨緣無性,我即無我;無性隨緣,無我即我。我即無我,則我不可得;無我即我,則無我不可得。此不可得義,即涅槃四德,常樂我淨也。

  佛告迦葉,衆生輪回生死,「我」不能自主,不得自在,故我說無我。以其所執,是以有于斷常。然諸佛大涅槃,常住安樂得大自在,故無有于斷常也。

  迦葉言,請世尊再說無我義,你說「我」已經很多了。

  「佛告迦葉。爲破世間我故說無我義。若不如是說者。雲何令彼受大師法。佛說無我。彼諸衆生。生奇特想。聞所未聞。來詣佛所。然後以百千因緣令入佛法。入佛法已。信心增長。勤修精進善學空法。然後爲說常住安樂有色解脫。」

  佛告迦葉,爲破世間執我故,乃說無我義。若不如是說空無我,怎能令彼衆生接受大師法?大師者佛也。佛說無我,衆生感覺奇特,于是來至佛所聽佛說法。然後佛以百千因緣開示,令入佛法。既入佛法已,信心增長,勤行精進,善學空法。雲何爲「善學」空法?學空不執空是爲善學空法。

  既善學空法已,佛然後爲說常住安樂有色解脫之法。常住安樂乃諸法實相也,實相無相,遍滿無礙,故常住安樂。諸法無非實相,實相即是諸法,不縱不橫,差別而無差別,無差別而差別,故稱有色解脫。

  「複次或有世俗說有是解脫。爲壞彼故。說言解脫悉無所有。若不如是說。雲何令彼受大師法。是故百千因緣。爲說解脫滅盡無我。然後我複見彼衆生。見畢竟滅以爲解脫。彼無慧人趣向滅盡。然後我複百千因緣。說解脫是有。」

  複次或有世間凡夫,說叁界有安樂,即是解脫。例如世間執五欲樂爲解脫,無想天非想非非想天爲解脫。佛爲破彼故,說解脫悉無所有。彼等既受佛法,百千因緣爲說解脫滅盡無我。然彼衆生又執著畢竟滅盡以爲解脫,彼無慧人趣向滅盡。例如二乘人,偏空滯寂。于是我複百千因緣,說解脫是有。

  解脫即是涅槃,二乘涅槃,解脫分段生死,未解脫變易生死,故非圓滿解脫。

  「迦葉白佛言。世尊。得解脫自在者。當知衆生必應有常。譬如見煙必知有火。若有我者必有解脫。若說有我。則爲已說解脫有色。非世俗身見。亦非說斷常。」

  迦葉聞法領解,于是說道,世尊!我明白了,得解脫自在者,不應滅盡,必應有常。譬如見煙必知有火,無火必定無煙。同理可知,有我方有解脫,若無我則誰得解脫?所以若說解脫有我,便是已說解脫有色了。如是解脫,非世俗之見,亦非斷常之見。因爲如是解脫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迦葉複白佛言。世尊。雲何如來。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佛告迦葉。爲壞衆生計常想故。如來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所以者何。衆生謂佛尚有終沒不得自在。何況我等有我我所。」

  迦葉白佛,雲何如來不般涅槃,示現般涅槃?不生而示現生?簡言之,雲何如來不生不滅,示現生滅?

  佛告迦葉,爲壞衆生計常想故,所以無生無滅,而示現生滅。所以者何?欲令衆生謂佛尚有始終生滅不得自在,何況我等衆生,有我我所呢?于是衆生體念無常,精進修習佛道。

  「譬如有王。爲鄰國所執。系縛枷鎖。作是思惟。我今複是王是主耶。我今非王非主。」

  譬如王爲鄰國所執,王譬自在義,用譬衆生皆認爲有我自在。今見佛尚有始終生滅,乃知自己于無常中不得自在,非王非主也。

  「何緣乃致如是諸難。由放逸故。如是衆生。乃至生死輪回。我不自在。不自在故。說無我義。」

  衆生以知無常,乃自我檢討,以何緣故,乃致如是諸難?于是覺悟,以放逸故,致如是諸難。以放逸故,衆生生死輪回不得自在。以衆生不得自在故,所以佛說無我義。

  「譬如有人。爲賊所逐。舉刀欲害。作是思惟。我今無力。當得免此死難。以不如是生老病死種種衆苦成就衆生思想。願作帝釋梵王。如來爲壞彼思想故。示現有死。」

  譬如有人爲賊所逐,作是思惟,我今無力,(以下句讀似應爲,我今無力,當得免此死難以不?)

  如是生老病死種種衆苦成就衆生思想,于是衆生畏生死苦,願作帝釋梵王。帝釋是叁十叁天主,梵王是娑婆世界主。如來爲壞彼計常思想故,示現有死。

  「如來是天中…

《大法鼓經解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