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入实际品第五▪P5

  ..续本文上一页说如是之人,应不持戒。如是之人,行不逾矩,不失威仪,故于彼沙门,应不作意敬仰也。于彼沙门,应不敬仰者,非谓轻蔑沙门也。

  

  佛言,因为说戒者,以有不善故说持戒。而持戒者,于犯戒者则生我慢。故曰因为彼说戒者,不善慢故。所以如是之人,应不持戒。

  

  海波浪故,犹如波浪虽有起伏,而水性湛然不动。持犯亦复如是,虽有持戒犯戒,而清净心地,却无持犯之相。故曰海波浪故。

  

  以下佛便合法而说。如彼清净心地,亦如水性湛然不动一样。八识海澄,九识流净。第八阿赖耶识,性本清净,犹如水性澄静不动。第九庵摩罗识,性本清净,故其流亦净。僧肇大师云,江河竞注而不流。谓江河之波相虽然竞注,而水性则静止不流。此言诸法万相纷陈,而法性空寂不动也。故曰八识性海澄静,九识性空不流也。

  

  风不能动,波浪不起,戒性等空,持者迷倒。

  

  无明风不能动摇清净心地,犹如水性不动,不被波浪所起。戒性亦复如是,戒性等于虚空,不可持,亦无犯。若作意持戒者,便是自己迷倒也。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话是于得大成就之人而说的。我辈障重凡夫,不可执着。凡夫修道,应以戒为师,戒为三乘初业。如果凡夫亦执着此说,便有诃戒之罪。故法无高下,对机则妙。

  

  如彼已得清净心地之人,七六不生诸集。七者第七识,六者前六识。如是之人,第七识及前六识,已不生惑业不造作诸集。

  

  灭定不离三佛,而发菩提。

  

  虽入寂灭定而不离三佛。三佛者,本为法佛报佛化佛。但此地亦可作正觉解。三者正也,佛者觉也。虽入灭定,而不离正觉也。故能起大悲,发菩提心。

  

  三无相中,顺心玄入,深敬三宝,不失威仪,于彼沙门,不无恭敬。

  

  三无相者,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无相」。如此离有离无,即无即有,合于中道。于此三无相,顺心玄入。顺心者,心无违逆也。玄者幽远也,深入之意。于三无相,以无违心深入。如是则契乎中道,不违三宝,故曰深敬三宝。

  

  不失威仪,具说应为律仪,戒律威仪也。以不失威仪故,所以于彼沙门不无恭敬。

  

  彼菩萨仁者,则不住世间动不动法。不住世间动不动法者,不住三界也。欲界之法,无常迅速,故为动法。色界无色界之法,历时长久,名不动法。

  

  入三空聚,灭三有心。

  

  三空者,三解脱门也。即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灭三有心者,灭三界心也。

  

  「大力菩萨言。彼仁者。于果足满德佛。如来藏佛。形像佛。如是佛所。发菩提心。入三聚戒。不住其相灭三界心。不居寂地。不舍可众。入不调地。不可思议。」

  

  大力菩萨言,彼菩萨仁者,于果足满德佛,福慧两足,因圆果满之佛也。如来藏佛,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佛性圆显之法身佛也。形像佛,为度众生,随缘化现形像之佛。又如木雕泥塑,彩画形像之佛。于如是诸佛所,发无上菩提心,修六度万行也。六度者,即菩提行。

  

  入三聚戒,不住其相。

  

  三聚戒者,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度一切众生。行三聚戒,而不住戒相。

  

  灭三界心,不居寂地。

  

  不居寂地者,不住涅槃也。言如是菩萨,虽不染三界生死,复不住涅槃寂地。

  

  不舍可众,入不调地,不可思议。

  

  如是菩萨,以不舍众生故,入不调地。入不调地者,不取无上菩提,入生死也。如是之人,诚不可思议。

  

  「尔时舍利弗从座而起。前说偈言

  

  具足波若海  不住涅槃城  如彼妙莲华  高原非所出

  

  诸佛无量劫  不舍诸烦恼  度世然后得  如泥华所出

  

  如彼六行地  菩萨之所修  如彼三空聚  菩提之真道

  

  我今住不住  如佛之所说  来所还复来  具足然后出

  

  复令诸众生  如我一无二  前来后来者  悉令登正觉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不可思议。汝当于后成菩提道。无量众生超生死苦海。尔时大众皆悟菩提。诸小众等入五空海。」

  

  尔时舍利弗从座而起,至佛前而说偈言。舍利弗为佛弟子,智慧第一。

  

  具足波(般)若海,不住涅槃城,如彼妙莲华,高原非所出。

  

  此一偈赞菩萨行。前半偈赞菩萨行空不证,后半偈以譬喻说,赞菩萨入生死不染。

  

  第二偈颂,赞佛无量劫修菩萨行,不舍烦恼,入世间而救度世间。化缘尽后,方证菩提。犹如妙莲华,从污泥中而出,不由高原所出。故诸佛菩提,从众生烦恼中得。

  

  如彼六行地,菩萨之所修,如彼三空聚,菩提之真道。

  

  信、住、行、向、地、等觉,此六行地,是菩萨所修。如彼空无相无愿,是菩提正真之道。

  

  我今住不住,如佛之所说,来所还复来,具足然后出。

  

  舍利弗是回小向大声闻,法华会上,佛曾授记作佛。故曰虽住声闻涅槃,而实不住。以发愿度众生故,如佛之所说也。来所还复来者,谓往来生死,度生之愿不息也。功德具足以后,然后出生死也。

  

  复令诸众生,如我一无二,前来后来者,悉令登正觉。

  

  此偈言令一切众生,皆如我一样发无上菩提心。无论前来者或后来者,皆令证无上正等正觉。

  

  佛赞叹舍利弗,发大乘心不可思议。当来成佛时,无量众生因之得超生死苦海。

  

  舍利弗当来成佛,佛于法华会上,曾予授记。《法华经》〈譬喻品〉说: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此经仅是略说,谓汝当于后成菩提道。佛未予详说,可知此经于《法华》以后所说。

  

  尔时大众,皆悟菩提道。诸小乘众等,入五空海。

  

  五空海,未见解释。不过参照龙树菩萨所造《十八空论》中,有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不知契佛意否?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入实际品第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