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来行处者,毕竟空也。故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愚痴凡夫,不信如来无量行处,是游于毕竟空,故妄生增减之见。
不如实知如来不思议无量法自在故。如来如实知无量诸法,皆悉性空,离于心思口议。是以不住着于法,不被法所转。以如来能转一切法,不被法所转故,所以如来于不思议无量法,得大自在。如是愚人,不知诸法性空,住着于法,被法所转,故生增减之见。
不如实知如来不思议无量方便故。诸法性空,本无众生得度,亦无有法用度众生。如来度众生者,乃不思议善巧方便,犹如弄空拳令小儿不啼罢了。无五乘人,说有五乘人;无五乘法,说有五乘法,皆如来不思议无量方便而已。如是愚人,不如实知,竟谓有增有减。
不能如实分别如来无量差别境界故。如来不动本际,示现十方;示现十方,不动本际。犹如虚空含万象,一月印千江。虽现无量差别境界,却如虚空湛寂不动。如是愚人,不如实知故,竟谓有增有减。
不能善入如来不可思议大悲故。本来大千空空,无有生死。众生迷惑,以致不得解脱。诸佛怜愍,因兴大悲。佛兴大悲,只破众生颠倒迷执,不破于法。因为法性皆空,无可破故。凡夫愚痴,不知放迷执而求觉悟,反执着诸法有增有减。
不如实知如来大涅槃故。诸法如虚空,假名大涅槃。故法界中,无有涅槃可入,亦无非涅槃。因为一切诸法,性相常住故。所以佛于《大般涅槃经》云,我不毕竟入涅槃。如是愚人,不知法界虚空藏性,致生增减之见。
「舍利弗。愚痴凡夫无闻慧故闻如来涅槃起断见灭见。以起断想及灭想故。谓众生界减。成大邪见极重恶业。」
最后佛告舍利弗,愚痴凡夫,无有闻慧,不知如实空义故,闻如来涅槃,便起断灭见。不知如来如虚空,常住于世间。
既言断见灭见,复云断想灭想者,因为取相为想也。既生于见,便取着于相。既取着于相,便生忆想,相续不断。于是谓众生界减,成大邪见,造极重恶业。
「复次舍利弗。此诸众生依于减见复起三见此三种见与彼减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三见。一者断见。谓毕竟尽。二者灭见。谓即涅槃。三者无涅槃见。谓此涅槃毕竟空寂。舍利弗。此三种见如是缚如是执如是触。以是三见力因缘故。展转复生二种邪见。此二种见与彼三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二见。一者无欲见。二者毕竟无涅槃见。舍利弗。依无欲见复起二见。此二种见与无欲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二见。一者戒取见。二者于不净中起净颠倒见。舍利弗。依毕竟无涅槃见复起六种见。此六种见与无涅槃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六见。一者世间有始见。二者世间有终见。三者众生幻化所作见。四者无苦无乐见。五者无众生事见。六者无圣谛见。」
这一段文比较复杂,为了使大家容易了解,我列了一个表,俾便醒目。我们先明白了它的系统,然后再来解释经文。
众生界减见┬断见 ┐┌无欲见┬戒取见
│(毕竟尽) ├┤ └于不净中起净颠倒见
├灭见 ┤└毕竟无┌世间有始见
│(谓即涅槃)│ 涅槃见├世间有终见
└无涅槃见 ┘ ├众生幻化所作见
(谓涅槃毕 ├无苦无乐见
竟空寂) ├无众生事见
└无圣谛见
现在来讲解经文。
复次舍利弗!此诸众生依于减见,复起三见。
大家不可仅把「减见」二字来作理会,那样你会糊涂的。须知减见乃众生界减见的略说。有些邪见人,见人死了,便谓人死如灯灭,无有六道轮回,亦无有解脱成佛。所以说依于减见,复起三见,谓断见、灭见、无涅槃见。
此三种见,与彼减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不相舍离者,是同根而生也。其根皆由于不如实知一法界,不如实见一法界故。
犹如罗网,是说如是邪见迷惑众生,犹如罗网一般,令鱼不得出离,此等邪见亦复如是,令众生不得出离。
何谓三见?一者断见,谓毕竟尽。
邪见人谓人死无有后世,既无六道受苦,亦无成佛得乐。一切断尽,如灯之毕竟尽。
二者灭见,谓即涅槃。
本来断和灭,意思是相同的。不过有些外道,认为涅槃便是无有后世的灭,所以把灭单独来讲。断见是指一般邪见凡夫来说,灭见是针对外道以灭为涅槃而言。
三者无涅槃见,谓此涅槃,毕竟空寂。
外道邪见人,认为涅槃,不过是断灭空。所以无有安乐的涅槃境界,不过是毕竟空无而已。
这三种见,断见、灭见、无涅槃见,与彼减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
舍利弗!此三种见,如是缚,如是执,如是触。
这是说此三种见,令众生落入十二重城,流转生死。如是缚者惑也,如是执者业也,如是触者苦也。于十二因缘中,被无明爱取所缚,坚执着于行有,终至落入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等诸触。
以是三见力因缘故,展转复生二种邪见。此二种见与彼三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二见?一者无欲见,二者毕竟无涅槃见。
欲即精进,无欲即不精进。《大智度论》云,精进有三名,即欲、精进、不放逸。如人行进,初始曰欲,正行进中曰精进,不为余事所留曰不放逸。故无欲见者,即无精进于佛道也。
既然一切法终归断灭,复无涅槃可得,行恶亦不下地狱,行善亦不能生天,学佛亦不能成佛,又何必勤苦精进于佛道呢?所以依彼三见,生无欲见。
二者毕竟无涅槃见。三见中无涅槃见,是说涅槃即是断灭,即是毕竟空寂。此处毕竟无涅槃见者,是言毕竟无涅槃乐可得也。有谓涅槃最乐,如是愚人则谓,毕竟无涅槃乐可得。因为一切终归断灭,终归毕竟空寂故。
我们于此可知,这种邪见人,实是拨无因果也。
舍利弗!依无欲见,复起二见。此二种见与无欲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二见?一者戒取见,二者于不净中起净颠倒见。
戒取见者,是取着于邪戒也。如是邪见之人,既然不精进于正道,拨无因果,当然起邪执邪见,故有戒取之见。
二者于不净中起净颠倒见。如是邪见人,既然不精进于佛道,拨无因果,便存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趁活着的时间,尽情享受。于是便于不净之身,爱惜纵情,起净颠倒想。
近乎扬朱的思想。扬朱说,生为尧舜,死为腐骨;生为盗跖,死为腐骨。尧舜盗跖其异也,腐骨其一也。
既然善恶死后同朽,又何必矜矜乎行善,戒戒乎除恶?故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所以他主张恣目之所欲视,恣耳之所欲闻,恣口之所欲尝,恣身之所欲安。且趣当生,何遑死后。这便是于不净中起净颠倒见。
舍利弗!依毕竟无涅槃见,复起六种见。一者世间有始见,二者世间有终见。既然毕竟无有涅槃,当然无有因果。既然无有因果,所以世间生灭,皆不依因果。而是自生自灭,自始自终。故曰世间有始见,世间有终见。
三者众生幻化所作见。既然世间自生自灭,自始自终,故众生之作、起、生,亦是幻化而有。
四者无苦无乐见。既然众生与世间,都是自生自灭,自始自终,所以无有后世,亦无后世苦、后世乐。
五者无众生事见。众生事者,六道轮回也。既然众生自生自灭,幻化所作所起,故无六道轮回之事。
六者无圣谛见。对凡夫而说有圣贤,圣贤所修为圣谛。圣谛有四,曰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众生幻化所作,当无凡夫。既无凡夫,当无苦集二谛。对凡夫说有圣贤,既无凡夫,当无有圣贤。既无圣贤,当无灭道二谛。所以如是愚人,起无圣谛邪见。
是故依毕竟无涅槃见,起如是六种邪见。与无涅槃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
「复此舍利弗。此诸众生依于增见复起二见。此二种见与彼增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二见。一者涅槃始生见。二者无因无缘忽然而有见。舍利弗。此二种见令诸众生。于善法中无愿欲心勤精进心。舍利弗。是诸众生以起如是二种见故。正使七佛如来应正遍知。次第出世为其说法。于善法中若生欲心。勤精进心无有是处。」
以上讲过减见之过,以下再讲增见之过。我们还是先列一个表,以便帮助了解。
众生界增见┬涅槃始生见────┬一切见(内、外、麁、细、中等见)
└无因无缘忽然而有见┘
首先我们须要注意的,所谓增见,具足说应为众生界增见。有此见者,便于无生中,妄见有生了。佛说的是无生法,而此人执着有生。根本违反佛法,所以是大邪见。
若见众生界有生,当然此生法不是从不生不灭的涅槃中生,便是无因无缘忽然而生的。无因无缘忽然而生,便不如道理了。
复次舍利弗!此诸众生依于增见,复起二见。此二种见与彼增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
所谓二种见者,即一者涅槃始生见,二者无因无缘忽然而有见。
涅槃始生见者,便是否定了不生不灭的涅槃性。换句话说,涅槃是有生有灭的,否则众生界增,是从何处增进来的呢?
我们要知道,如果说涅槃有生,那么佛证究竟涅槃,亦应该有生灭。如果佛有生灭,便说明无有佛。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生灭者是众生。佛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性相常住的。因为佛等虚空,所以无有来去,无有生灭。
进一步讲,谓有生必有灭,执有生灭,即是虚妄见。何以知之?若谓有生灭,则此「有」必是不生不灭。如果「有」亦生灭,便无此「有」。
如果生灭是有,而「有」则不生不灭,是说明无有生灭。所以若执着有生灭,便是虚妄见。
…
《佛说不增不减经讲记 讲经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