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能断除烦恼,修小乘的法也不会解脱不能成佛。”让他人失去信心而放弃小乘法门。
5、为了得到世间的财利名闻而赞叹自己,毁谤他人。
6、为了得到世间的财利名闻而伪装自己的德行,欺诳他人,譬如对人说“我已经证悟了”等等。
7、挑拨离间,破和合僧。在僧团和僧团之间做挑拨离间,而破坏僧团和僧团之间的团结。
8、(1)偷窃、夺取、占有参禅苦修者的财物,来供养不是苦修的,而是为人诵经的法师。
(2)为人诵经的法师,知道供养品来自偷窃、夺取、占有参禅苦修者的财物却接受,如果他受了菩萨戒的话,他也破戒。
以上就是十八条的菩萨戒根本戒。
其实,所有的菩萨的戒体,菩萨的学处都包含在这两条戒里:断除对众生的损害和损害因,修持对众生的饶益和饶益因。“对众生的损害”是指损害众生的行为,“损害因”是我执和我爱;“对众生的饶益”是指饶益众生的行为,“饶益因”是慈悲心和菩提心。菩萨所做的都是饶益众生的事,不能有任何伤害众生的行为。这两条戒,已经把所有的菩萨戒,愿行菩提心的学处都包含进去了,能认真做到这两条,就一切都包括了。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就看自己了。
解脱成佛是大事,是生生世世永久的的事,而那些小事只是眼前的事。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太短浅;心胸要打开一些,不要太狭窄。目光太短浅,心胸太狭窄,你肯定会因之受苦。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一切快乐的来源是饶益众生,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只为自己就行了,我还要为他人?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那你就继续为自己吧,你永远也解脱不了。装得好好的,心里有没有痛苦自己最清楚。来源是什么?你无始劫以来一直为自己,一直自私!你还继续这样,就要继续感受痛苦。
佛和上师让你饶益众生,你能做到的就要去做。为什么让你发慈悲心、菩提心?为什么让你饶益众生?说是为众生发的、为众生做的,实际上都是给自己发的,没有给别人发;都是给自己做的,没有给别人做!发心也是给自己发的,修行也是给自己修的。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去为众生;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直接去为自己。没有智慧的人永远都得不到解脱,有智慧的人在为他人的时候,使自己得到解脱。
我们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要帮助众生,饶益众生,实际上谁得到了?自己得到了;谁解脱了?自己解脱了。增加福报了,增加的是自己的福报;增加智慧了,增加的是自己的智慧。修佛就是修成“自己佛”么!修行是修自己,修成佛的也是自己,不是他人,不是众生。
准备或已经接受密法灌顶者,一定要学习这篇《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顶者,请不要阅读下文 密乘戒(上) 守戒、持戒都特别重要,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有智慧才不起烦恼,没有烦恼才没有痛苦。我们在别解脱戒里讲了居士五戒,真正受持了这些戒,才可以受菩萨戒。菩萨戒有两个要点,一是断除对众生的损害和损害之因,二是修持对众生的饶益和饶益之因,所有的菩萨戒、所有的菩萨学处都包含在这两条戒里。我执我爱和自私自利是伤害众生的根源,由此而生的行为都要断除;慈悲心和菩提心是饶益众生的根源,由此而生的行为都要修持。 修持密法的人还要受持密乘戒。密宗分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密法有藏传的、东传的和南传的,密乘戒也有共同的与不共同的,但是十四条根本戒是密乘的共同戒,修密法的人都要受持。密乘戒还有很多支分戒,这次主要讲的是十四条根本戒。 1、诋毁上师。与其他的学问不同,修持佛法必须要通过上师的窍诀才能开智慧,才能领悟,才能证得。 显宗里也讲依止善知识。阿难尊者曾对佛陀说,我才知道在修行的过程中大部份成就都要依靠善知识。然而佛说,不是大部份,而是全部成就都要依靠善知识。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点和摄受,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密宗里更是强调依止上师。佛经里讲,一切贤劫千佛都是通过上师的窍诀而成佛的,没有上师之前没有佛。 密宗里有六种上师:一是引你进入佛门的上师,也可以说是皈依上师;二是领你忏悔业障的上师;三是一般的结缘上师;四是给你传授密宗续部经典的上师;五是给你传授窍诀的上师;六是给你灌顶的上师。对这些上师都不能有不恭敬的行为,更不能诽谤。 犯这条戒的根本戒也有一定的要求。犯根本戒的对境是三恩上师——给你灌顶,给你传承,给你窍诀的上师,叫具足三恩的上师,三恩上师可以是几位也可以是一位。对三恩上师诽谤诋毁,从世间法的角度说上师人品不好、没有学问等等,从佛法的角度说上师戒律不清净、没有智慧、没有禅定等等,都是诽谤;当面说、背后说都一样。另外,违背上师的教言,对上师有嗔恨心,有邪见,这些也犯根本戒。 佛都是一体的,修一尊佛等于修一切佛;上师都是一体的,依止一位上师等于依止所有的上师。半信半疑地依止上师,是修行最大的障碍。每个上师都有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不会完全一样。修本尊依止上师要看缘份,修法要看根基,你看看自己的缘份、根基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当时传法的时候,传的是相应法,相应的法才能度化众生。再殊胜的法,与你的心不相应也无法使你解脱。 修法的时候要选择一个相应的法,依止上师要选择一位有缘份的上师。你喜欢的,不一定是有缘份的。有缘份是指他能给你一条解脱的路,并且你随时能亲近他,随时能与他沟通。你的上师功德再大,德性再高,如果你亲近不了他,无法修持他的意行,这样的依止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他们这些功德能直接使你成就,那依止佛菩萨就行了,佛的功德是最最圆满的,菩萨的慈悲是最深广的,就没有必要依止上师了。 佛法广大奥妙,如果没有上师的指点和窍诀,你再聪明、再精进也不可能领悟。如果你依止上师了,但是见次面都困难,这样的依止也没有什么意义。要在上师的引导下闻思修。在彼此了解的情况下,你有什么问题,他能给你解决。你需要灌顶的时候,他知道该给你灌顶了;你需要传承的时候,他知道该给你传承了;你需要窍决的时候,他知道该给你窍决了,然后给你窍决让你证悟。他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向解脱,这样的依止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上师才是你真正的上师。 现在都是糊里糊涂地依止上师,先依止、后观察,然后就发生了很多到处诽谤上师的事情。这样就犯根本戒了!犯根本戒就要下金刚地狱!密宗里讲的金刚地狱比显宗里讲的无间地狱还惨烈。为什么叫金刚地狱?几乎不能出来。 依止上师的过程中,要一心一意地依教奉行,如果依止上师以后却违背上师的教言,会有很严重的罪过,会犯根本戒。所以依止上师以后,任何时候都不能诽谤上师,甚至你明明知道他有缺点、有过失也不可以说,因为你已经依止他了。如果不依止上师,虽然谈不上受戒、犯戒,但是你诽谤这些大德、成就者,罪过也是一样的。 2、违背佛的教言。我们学佛人,尤其是学密法的人不能违反佛的教言,但是犯根本戒也有一定的条件。第一,违背的教言必须是三戒以内的,也就是违背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内容。第二,你明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犯别解脱戒、菩萨戒或密乘戒的。第三,以轻视的态度做违背佛教言的事,并且对别人说了,别人也听见了、听懂了。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就犯根本戒了。比如说你明明知道喝酒是犯戒的,却以轻视的态度说,“喝酒有那么大的罪过吗?”这样就犯根本戒了。再比如说,犯戒了有罪过,要下地狱的,但是你心里有点不相信,不以为然地说,“犯戒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下地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也是犯根本戒。如果违背了佛的教言,却不具备以上这三个条件,也有罪过,但是不犯根本戒。 3、仇恨金刚兄弟。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所有的佛弟子都是我们的道友,不应该相互仇恨、诽谤或伤害。金刚兄弟(金刚道友)分三种,有远的——所有的佛教徒,有近的——修持密法的道友,有最亲近的——在一个坛城、一个上师门下接受灌顶、戒律和窍决的道友。如果对境是最近的金刚兄弟,跟他们发生矛盾,怨恨他们以致于打骂、诽谤,就犯根本戒了。如果仅仅是怨恨,但是没有打骂、诽谤,也不犯根本戒。 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金刚兄弟之间是生生世世的缘分,生生世世的兄弟姐妹,成佛以后还要在一起,所以一定要搞好关系,不能有矛盾,不能有怨恨,更不能伤害、诽谤。我们很多人毕竟还是凡夫,天天在一起难免会发生矛盾,但是立即要统统地忏悔,心里不能留痕迹。心里如果继续留有痕迹就会犯根本戒,要下金刚地狱。如果金刚兄弟之间都是相互尊重、照顾、帮助,这样成就也快;如果发生矛盾了,障碍也会特别大,这是生生世世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注意。 4、舍弃慈心。对某一个众生或对所有众生舍弃慈心都包括在内。我们在菩萨戒中讲过,对某一个众生或者所有众生发愿,“我能利益他的时候我也不利益他,能救度他的时候我也不救度他,愿所有的快乐、利益都离开他,所有的痛苦、恼损都降临到他身上”,心里有这样想法的时候就会犯菩萨戒,也会犯密乘戒。有时候我们会对不喜欢的人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这条戒也容易犯。 5、舍弃菩提心。这里讲的菩提心不是胜义菩提心,而是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心里所发的愿。本来发过菩提心了,要为众生成佛,后来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和磨难,转而生起后悔心,“度众生太难了,我实在是做不到,还是修小乘,为自己修解脱吧。”像这样舍弃过去所发的菩提心,就犯根本戒了。 6、诽谤正法。… 《居士五戒 • 菩萨戒 • 密乘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