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P21

  ..续本文上一页当中所说的,此是譬喻造恶众生才一念佛、即得灭罪即得往生净土也。

  此外又如同佛陀在世之时,有人在佛陀的众会之中想要求取出家之因缘。其普遍经历于一切的罗汉圣众,而这些尊者都以道眼观察此人宿世之因缘,大家都说此人永远没有善根,于是没有人肯为其剃度令其出家。后来这个人来到释迦牟尼佛之所,佛陀乃为其剃度。众比丘以此事情前去请问佛陀,释迦牟尼佛言:“此人虽然没有出家之善根,但是他在无量劫以前,而这个时劫之久远不是二乘人的道眼所能了知。此人因为入山捡取木柴薪火,遇到老虎,为虎所逼,于是爬上树木以逃避危险,不知不觉忽然失声称“南无佛”。以其这一个称念佛名之缘故,于是便能在此贤劫之中,能够遇到我而剃度出家,后来将会契会佛道。”此即是说明那一些一生念佛,未能即刻获得往生之果报,而于他生后世才能得以生者也。

  以此事情来比例之,则可以了知只要以一声称于佛名,虽然没有明显的称念哪一尊佛,尚且能够令人灭除罪业而得道。更何况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超过于十方世界的诸佛,专注于忆念彼佛,称其名号所得的功德,其所灭除的罪业障碍,难道是可以思惟言议的吗?《法华经》中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便是此种说法之证明也。

  是故可知,若是能够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精进而不休止,此念佛的功德实在是难以称度测量。虽然是业障深重之人,有人因散乱心而退转者,其于往生净土之感应验证,必定可以在将来得到结果。此外称持佛号属于口业,惟可论其功。而忆念佛则是在心,乃可彰显其德。如是论功,则在于我之孜孜不倦的口称佛号。若是彰显其德,乃可见到阿弥陀佛现在于前。二者的义理不同,其高下优劣亦明显可见。口称佛号尚且有如是之功,更何况是心中能够忆念呢?

  是故我如今因为你所问的问题,依照经典叙述其事,以表达于诸位一同修行而决定志向祈求往生之人,期愿人人于此义理能够如说而修行,慎勿疑虑而不信也。

  略示列祖行门第二十一

  念佛法门之广大,普遍摄受一切的根机,容易进修而功德高大,乃是其他种种的修行所不能及的。最初始自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峰上初度演说,乃是一切大根器众生之所归向也。最终传至东土震旦而流耀其光辉,使三乘之人皆能共证。于是令佛法的教化更加兴盛,可以说是振古绝今。可以称之为最上微妙不可思议,极为殊胜而广大之法门者也。直到了东晋的慧远祖师,于彼庐山之东林,唱导而建立其教化,即于当时而一同相和者,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人。

  慧远祖师三次亲自目睹阿弥陀佛之圣相,如其所愿而往生净土。当朝的士人刘遗民著作文章,立下誓言,亦见到彼阿弥陀佛亲自为他摩顶,并且以衣服覆盖其身体。此外与一同志向修行的阙公则等人,其临命终时,悉皆随从于慧远祖师之修行而往生净土。这些都是传记里有所明文,实在是世间之人所共知共见者也。

  此外石晋时代的翰林张抗,只有持诵大悲咒十万遍。刘宋时期江陵的僧人昙鉴,以其平日乃至一毫、一芒草之善行,皆悉回向于往生净土。南齐时代扬都的僧人慧进,发愿诵持《法华经》,以之为净土之行。而此三人皆已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修行而不虚妄也。

  张抗者,即是见到极乐净土在其西边屋子旁边之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净土之相才化去。昙鉴乃是亲自目睹阿弥陀佛以清净之水洒其颜面而曰:“涤除你的尘垢,清净你的心念,你的色身和口业,俱皆能够庄严清净。”又亲眼目睹水瓶中生出花朵,从禅定中出定起身后、即与寺中之僧人道别而往生。慧进因为诵经而导致疾病,乃发愿制造《法华经》一百部布施于人,以填补他应当持诵之经典,经典制造完毕之后疾病便痊愈。忽然听到空中有音声赞叹称善,然后随即则往生。此三人之修行,其功德尤其是难以全部叙述。

  又有后魏石壁谷的僧人昙鸾,放弃仙道而修学佛法,修习净土法门这个真正的长生无量寿之法。其临命终时,乃令弟子等人高声称念佛名,而昙鸾随即面向西方顶礼叩头而往生,此时虚空中有天乐,缓缓从西方而去。

  隋朝的僧人道喻,以梅檀香木刻造三尺的阿弥陀佛之形像,并且发愿求生于西方世界。后来也曾死亡之后重新苏醒,而在其死亡之中亲自目睹祥瑞之感应,见到阿弥陀佛告诉他说:“夜里明星现起之时,我便来接引你。”到了约定的期限,果然便往生西方。

  而那些有大修行者,譬如唐朝京城长安的善导和尚。台州的怀玉禅师。汾州的启芳、圆果二位法师。真州的自觉法师。睦州的少康大师。以及并州的惟岸法师等。皆是不离大乘菩提之心,建立弘誓立下大愿,具足而修净土之行。其灵感之征验非常昭明广大,感动了诸天世人。而其说法利人之法云,普遍覆盖于一切,含摄包容而无有穷尽。其说法如雨而普遍沾染一切众生之身心,充满广扩于一切万物。其德行不只是简单的一端,实在是不可以完整叙述啊!

  此外陈、隋时代于天台山的智者国师,以及天台宗传法的列位祖师,如法智大师、慈云大师等。宋朝初年永明寺的智觉禅师、长芦寺的慈觉禅师。此等大圣德的大师,其修行超越于人天,其恩德降临于三界众生。乃是揭除昏暗道路的智慧法日,破除恶道苦处之大导师。这些大师皆是以此念佛三昧为自利利他,辅助世代教化众人之圣道。其教化众人之形仪既然已经完毕,则皆往生于极乐世界之上品莲华也。

  此外唐代长安的净真比丘尼,一生持诵《金刚经》十万遍,即将命终前的五个月之内,十度见到阿弥陀佛,而有两次神游于西方极乐世界。唐代的房翥,因为曾经劝导一个人念佛,而感动幽冥之鬼神。长安的李知遥,因为五会念佛,亲自见到空中有不可思议的神僧前来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上党的姚姓婆婆,临终时念佛站著而往生。温静文的妻子,努力修行而如愿往生。

  此外张钟馗、张善和,皆是从事杀生之业,临命终时地狱的恐怖之相已经现前,才十念念佛便得归于净土。石晋时代凤翔一带的僧人智通。宋朝明州僧人可久,由于观看智者大师遗留下来的文章,从此一心专精修习。也是同样神游于极乐净土,并且见到一些已经标定姓名的莲华座。出定离座之后人们去探访对照,全部都是如其所言而有此人。宋朝金太公、黄打铁、吴琼,最初皆是从事恶业,后来因为改过忏悔而精修念佛,其于临终往生之时,皆有明显而祥瑞之感应。

  荆王的夫人,观音县府的老太君,冯氏的夫人,虽然都是女流之辈,而其德行反而昭著明显。是故可知念佛法门这个殊胜的法门,凡是有心想要往生者,皆可以从事修行。哪有在分别出家在家,男子或女人,也不论老幼、愚痴和智慧。也不排斥其是外道之流、极恶之人,最忤逆的一阐提之辈也。只要一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法音,尚且能够生于善道。人们若是能够至心念佛,岂有不能西归净土者。如是则只应忧虑人们不能修行,不必忧虑阿弥陀佛不会垂慈感应也。

  如今依照传记所载,简略叙述我所见闻者。俾使有一同志向之士,能够见贤思齐,作为自己日用平常言行居止之间的警惕反省也。至于若是天下间四海八方广大之地,古往今来长远之时的种种往生事迹。由于我的耳目所不能接触,所听闻的并不广大,其古今经历的时间既然已经久远,遗落而消失者也极多,又岂是我能全部描述的呢!

  正示回向普劝往生第二十二

  详细探究种种的邪见之根源,实在是源由于不正见的师长朋友之教化也。虽然这也是宿世的业力所招感,可是岂能免于自己内心的见惑呢?无知迷惑既然是不离我心,其果报也必定难逃痛苦的恶趣。更何况是彼邪见如果一旦染污于神识,则万般的教化也没有办法挽回其心。所以此《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便是由于此种因缘而作也。

  我才立下了著作此书之心志,即以此心缘于娑婆世界,由于种种业力所系之广大痛苦,忆念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之逍遥自在。如此净土和秽土交相参究,众生之痛苦与诸佛之安乐互相显现,无量广大的义理之海,因此聚集于自心,法喜充满盈溢于胸中,就如同不见到有我自身一般。并且思惟理事无碍,色身与国土互相圆融,有些实在不是我用纸笔口舌所能撷取描述的,这实在是犹如已经往生净土了!如是的功德,实在是无量无边。

  我如今期愿以如上著作论述之功德,以及未来世有人观见此文集而发菩提心,求生于极乐净土的一切善根。使其如同法性之理,展转流传无穷无尽,再将自己的果报回入于因地,遍满周布于微尘之刹土,为其道行为其愿力,回向布施于一切众生,使其一切功德智慧皆能圆满成就,同得往生于极乐净土。

  又期愿能够承蒙如上之念力,皆悉使得十方的国土世界海,以及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如同我所期愿的,若是同行或不同行者,依报正报、色法心法,一时之间皆能趣入于极乐莲邦之教主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的一毫端当中,悉皆转变为极乐国土,人人皆能变现自在,游戏神通,就如同阿弥陀佛所住之境界,永远没有遗留剩余,我的愿力方才圆满。

  于是又重复一心,摄受我从无始劫以至今日,乃至尽于未来之际,无论是大功德或小功德,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一切无量的善根,皆能现在于前,普遍与一切的众生,对于极乐国土,至诚一心而回向往生。仰祈诸佛以其神力,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以及观世音、大势至二位大士的功德之力。期愿此念佛法门,期愿此善根,能够周遍于我之六根,以及诸手足肢体。令我的六根,境界与智慧皆能自在,遍满虚空之界,皆为我之色身,悉能宣扬演说如是的净土法门。以此五根色身,即在于一切的众生之前,尽于未来之际,不生疲倦厌烦之心,至诚恭敬而供养之,就如同奉事世尊一般。并以五体投地,胡跪合掌,以至诚心奉劝之,劝导之以偈颂曰:

  极乐世界最清净,庄严微妙超世间。弥陀愿力同虚空,相好光明亦如是。

  念念不离众生界,普度我等生其邦。我等自甘生死中,…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