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其中的言辞义理纯为良善,悉皆能够相应于众生之根机时宜,差不多可以说是普遍于人间之世。此外依教奉行而得以往生净土者也极为广大,可以说是义理更没有蕴藏剩余了。云何如今师父您更再有所著作,使修学佛法之人再有不同的知解呢?如今详细探究此文集,其义理若是承述古人之说,古人已经清楚地说明,不须更再加以言说。其义理若是另外有所建立,可是如今之人若是莫能了解,恐怕会成就了其臆测之见解。若是不超出此已说和未说之二句,不知道师父您是为了名声远闻呢?还是为了利益供养呢?我期愿能够听闻其要点。
答曰:唉,你实在是很陋劣也!你实在是难以教诲、难以开示明了也!我曾听说古人凡是建立言论,必定要祖述于佛陀之经典。既然是祖述于佛陀之经典,则经典虽然只有一句之义理,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如微尘数的众生,其甚深的智慧辩才就如普贤菩萨一般,经于一劫而谈论此句经文之义句,其义理旨趣犹不能被穷尽。岂可以说古人已经说了,而如今之人便不可以再言论呢?岂是过去释迦牟尼佛已经说了,而古人不可以再言论呢?你却不知道如今之人如果不叙述古人之言语,则古人之言语行为便不能显示。古人若是不事先垂留开示作为如今之人的告诫,则今人之心志思虑便无所凭借依靠。
此外,其义理虽然是叙述古人之言,而其意旨趣向却不是重覆。今人之语言虽然是别有建立,而其义理旨趣并不别异于古人。这只是因为古人的世代已经过去、古人也已经消逝了,其所破解的异端邪说,虽然已经抉择解决了甲这个疑惑,可是却又增加了乙的弊病。乙的弊病如果平复了,丙的恶疾又产生了。如是展转而产生了很多的纷歧方向,如是流传而成为了歧异知见。
此外彼古代圣贤之书,虽然极为众多,其就如同山之高大、海水之累积,可是泯灭消失的也很多。后世之学者根机迟钝,很难全部去探寻研究。是故于彼广泛的文章当中,选择摘取其精华而简要之义,心中急于想要解决当今世人之疑惑。于是收集而编列成册,只想要去除末法时期沉痛之病痾,岂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名声呢?汝今所问的问题,实在应当自惭而感到羞愧也。这就譬如大海添加了江河溪流之水,大海岂会厌恶其更加深远广大呢?巍峨的高山增加了土石,高山怎么会厌恶其更为崇高呢?
此外如今世人之疑问,有些是古人所未曾听闻的。古人所发生的偏差,如今之人未必能够到达。如今时世距离释迦圣人既然很遥远,是故应当依照佛陀之经典,辨别分明如今世人之疑惑也!又如同充满屋室内如同黄金价值的药物虽然非常珍贵,若是不能诊断来者之疾病,而选择其相应有效之药而用之,那么不但是疾病不能痊愈,性命恐怕也难以保全也。
此外佛经中的任何一个义理,经过一万个解释则有个一万分明,怎么可厌恶佛法语言的一再听闻,更何必畏惧排斥那些未曾听闻之言谈呢?你应当以此念佛三昧,披读探究详细明解,并且建立广大的愿力修行,直接精进于念佛之道,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慎勿更再等待临终将行与世决别之际,贪爱境界顾惜色身。那时就如同活活的生龟脱去甲壳一样,万般的痛苦攒入于心中,而后才来自我懊悔啊!
示念佛灭罪义门第二十
有来客问曰:念佛三昧直指之说,最初开始于说明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之境界,最终则是求生于西方净土的行愿之门,无不究竟而完备。但是佛陀在经典当中有“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声,能够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文句,我于此经典之语,不能完全无有疑惑。若是真的有此道理,如今观察世间之人,无论其是富贵或是贫穷,于其尽其一生当中,没有说不曾称念过一次阿弥陀佛者,如是则应当皆能灭除如是种种之重罪,悉皆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了!何以世间之人依旧仍是愚昧无知业识茫茫,死亡之时如同落入滚汤之螃蟹,其上升或下坠实在无法了知其去处,所谓的灭除罪业之义理又何在呢?不应当是释迦牟尼佛之言语是有所虚妄吧,期愿师父您为我解释回答。
答曰:这真是问的太好了啊!彼娑婆世间尚未了悟之人,因为你如今之所问,于此念佛三昧之修行必定可以不再退转,而且直接往生于西方净土了!如今世间上修行之人,皆认为经典中的此段说法,只是善巧方便劝导众生精进修行之语而已。岂能了知此乃是释迦牟尼佛真实不虚之说,必定是不会欺骗我等众生也。
你难道不曾听闻你自己在无量劫以前,与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同样都为凡夫之义理吗?然而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尘点之劫数,此尘点劫之数目,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有很明白详细的说明。然而我等同样也是在如是数量的时劫当中,居处于生死凡夫之地,漂零轮回于六道之中。于其时劫当中所造的诸般烦恼结业,没有办法思惟限量,就如同释迦牟尼佛从无量劫到今日一样,其时间之恒久长远是完全无有差异。我们生死轮回经过的如此尘沙劫数,怎么可以称度思量呢。
假使有人于其一生之内,不要说是修造其他的善法,只有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尽其一生之寿命,令其念佛之音声声不绝。随其所称念之阿弥陀佛名号,一句一句皆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而尽其一生以及他生他世所称念之佛号,其灭除的罪业之劫数虽然很多。可是若是相比于过去极大久远劫生死以来之尘点劫数,正如同手指甲上的土,而要相比于大地上的泥土也!
怎么可以说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灭除多劫以来的罪业之故,而便更再也没有其余无量劫之罪业,而能障碍我往生于极乐净土呢?而却不知道尚未灭除之罪业,其劫数之恒长久远,乃是无有开始无有边际,与我世尊释迦牟尼佛过去以至今日是同样长久之寿命。而其数目实在是超过于如是八十亿劫等数量劫数之外。这又譬如是一枝火把的火炬虽然是很热,可是想要消灭所有大地上的雪,岂是很容易可以融解消化的。是故虽然念佛可以消灭罪业,然而却未能往生极乐净土者,其义理便是如此。
况且人们长远劫以来造业之心非常坚固,念佛片刻的时间其心力较弱,退步很容易而精进却很困难。更何况我们与释迦牟尼佛同为凡夫之时的前际,其劫数则转而更加倍增。乃至烦恼无明是无始以来而存在,发心修行则是在最近之几生几世,其罪业岂是很容易消灭的呢?怎么可以不仔细地思惟呢?
如今所谓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临命终时,一心不乱,称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声,即得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乃至或有五逆十恶极恶之人,临命终时地狱的罪火之相现前之时,只要能够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声,悉皆能够往生于极乐净土者。这实在是因为仰仗我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能够灭除罪业之威德神力,以一个短暂间隙之功德,承蒙阿弥陀佛快速紧急而救护的深广大愿之力也。
就譬如壮士正在战争时落入敌人之包围,在其临于命危的仓促之间,遇到一位勇健之将军,赠与他强力的弓箭和锐利之大刀,并且有良好的马匹和好的鞭策。此落入包围之壮士即时便勇猛奋发其心志,踊跃其身骑于良马之上,奋力扬起威神武力,努力勇猛地挥刀挽弓。便能突出重围出于敌阵,战胜敌军获得功业,偃除贼寇国主施恩,归回故乡奉事其国主,永远享受丰足安乐。而此临终之人赶紧念佛也是如此,可以蒙彼阿弥陀佛接引而往生极乐世界,其义理也是如此。是故佛经云:“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声,即得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也。”
然而这并非是指如今那一些念佛之人,心志不能专一,今日三,明日四,于种种修行法门犹犹豫豫的。或是见到目前一些儿声色之境界,便被牵引拽将出去,全然无法把捉控制,就与那一些不曾念佛之人一般。便想要因为在称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当中,真实的灭除多生多劫以来之罪业,使其便不能成为障碍,即得往生于极乐净土,这样的修行是可能达到的吗?
然而如此散心念佛之人,其称念阿弥陀佛的声声之中,并非不能灭除如是劫数之罪业。但是因为初发心的时间比较迟缓的缘故,其得到果报而往生净土也比较迟缓,其念佛之功德只可以作为他生他世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而已!若是能够专心称念而不停息,虽然可以成就聚集露水而成为河流之功业,怎么可以和前面所说的比较其优劣高下和速疾迟缓呢?若是念佛之人能够精进修行,能够如前面所说之人一样发勇猛心,那么其往生净土就犹如反掌之容易。如同射箭想要射中目的,决定没有不射中的。是故可知散乱心念佛者,以及那些虽有志诚心念佛、而尚未能够远离于种种妄想者,或者是被如是的无量劫之外的罪业所障碍,故其往生之果报乃是在他生他世,不能即时相应而得到其功德。
若是能够激励其音声,竭尽其心志,勇猛精进而念佛者,既可灭除其念佛数目所相应劫数之罪业。由于其勇猛强健而精进之力量,其余劫数之罪业,亦不会成为往生之障碍,便能在十念之间得到成就,无有障碍而往生于西方净土。此义理乃是明了而可以知见,决定真实无有疑惑。岂可因为悠悠散散的念佛之人,虽有修行而依旧愚昧无知业识茫茫,其死亡之时如同落于热汤之螃蟹一样手忙脚乱,而怀疑释迦牟尼佛乃是欺骗妄语,其言语是方便善巧劝导众生精进念佛之说而已呢?
是故可知,阿弥陀佛的愿力广大,普遍覆盖于一切时、一切处。能够摄受我微小之善法,而使其入于阿弥陀佛的大愿之中,使其与佛同一体性,并且拔救一切的众生而将其安置于安乐之世界。使一切无量劫以来的罪业皆得消灭,又何止是八十亿劫之生死重罪呢?如是则称念阿弥陀佛之功德,实在是难可思惟测量,大乘佛法圆顿而横超三界直捷往生之意旨,于此便可以得见。
《净土十疑论》当中云:“譬如十捆绳索编在一起的大绳索,即使是一千个大人也不能扯断。但是弱小的童子只要挥舞著坚利的刀刃,须臾短暂的时间便可以将其断成两分。”就如同《观无量寿佛经》下辈往生的因缘…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