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王叁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P20

  ..續本文上一頁其中的言辭義理純爲良善,悉皆能夠相應于衆生之根機時宜,差不多可以說是普遍于人間之世。此外依教奉行而得以往生淨土者也極爲廣大,可以說是義理更沒有蘊藏剩余了。雲何如今師父您更再有所著作,使修學佛法之人再有不同的知解呢?如今詳細探究此文集,其義理若是承述古人之說,古人已經清楚地說明,不須更再加以言說。其義理若是另外有所建立,可是如今之人若是莫能了解,恐怕會成就了其臆測之見解。若是不超出此已說和未說之二句,不知道師父您是爲了名聲遠聞呢?還是爲了利益供養呢?我期願能夠聽聞其要點。

  答曰:唉,你實在是很陋劣也!你實在是難以教誨、難以開示明了也!我曾聽說古人凡是建立言論,必定要祖述于佛陀之經典。既然是祖述于佛陀之經典,則經典雖然只有一句之義理,假使叁千大千世界如微塵數的衆生,其甚深的智慧辯才就如普賢菩薩一般,經于一劫而談論此句經文之義句,其義理旨趣猶不能被窮盡。豈可以說古人已經說了,而如今之人便不可以再言論呢?豈是過去釋迦牟尼佛已經說了,而古人不可以再言論呢?你卻不知道如今之人如果不敘述古人之言語,則古人之言語行爲便不能顯示。古人若是不事先垂留開示作爲如今之人的告誡,則今人之心志思慮便無所憑借依靠。

  此外,其義理雖然是敘述古人之言,而其意旨趣向卻不是重覆。今人之語言雖然是別有建立,而其義理旨趣並不別異于古人。這只是因爲古人的世代已經過去、古人也已經消逝了,其所破解的異端邪說,雖然已經抉擇解決了甲這個疑惑,可是卻又增加了乙的弊病。乙的弊病如果平複了,丙的惡疾又産生了。如是展轉而産生了很多的紛歧方向,如是流傳而成爲了歧異知見。

  此外彼古代聖賢之書,雖然極爲衆多,其就如同山之高大、海水之累積,可是泯滅消失的也很多。後世之學者根機遲鈍,很難全部去探尋研究。是故于彼廣泛的文章當中,選擇摘取其精華而簡要之義,心中急于想要解決當今世人之疑惑。于是收集而編列成冊,只想要去除末法時期沈痛之病痾,豈是爲了個人的利益名聲呢?汝今所問的問題,實在應當自慚而感到羞愧也。這就譬如大海添加了江河溪流之水,大海豈會厭惡其更加深遠廣大呢?巍峨的高山增加了土石,高山怎麼會厭惡其更爲崇高呢?

  此外如今世人之疑問,有些是古人所未曾聽聞的。古人所發生的偏差,如今之人未必能夠到達。如今時世距離釋迦聖人既然很遙遠,是故應當依照佛陀之經典,辨別分明如今世人之疑惑也!又如同充滿屋室內如同黃金價值的藥物雖然非常珍貴,若是不能診斷來者之疾病,而選擇其相應有效之藥而用之,那麼不但是疾病不能痊愈,性命恐怕也難以保全也。

  此外佛經中的任何一個義理,經過一萬個解釋則有個一萬分明,怎麼可厭惡佛法語言的一再聽聞,更何必畏懼排斥那些未曾聽聞之言談呢?你應當以此念佛叁昧,披讀探究詳細明解,並且建立廣大的願力修行,直接精進于念佛之道,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慎勿更再等待臨終將行與世決別之際,貪愛境界顧惜色身。那時就如同活活的生龜脫去甲殼一樣,萬般的痛苦攢入于心中,而後才來自我懊悔啊!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有來客問曰:念佛叁昧直指之說,最初開始于說明極樂世界依報正報之境界,最終則是求生于西方淨土的行願之門,無不究竟而完備。但是佛陀在經典當中有“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聲,能夠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之文句,我于此經典之語,不能完全無有疑惑。若是真的有此道理,如今觀察世間之人,無論其是富貴或是貧窮,于其盡其一生當中,沒有說不曾稱念過一次阿彌陀佛者,如是則應當皆能滅除如是種種之重罪,悉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了!何以世間之人依舊仍是愚昧無知業識茫茫,死亡之時如同落入滾湯之螃蟹,其上升或下墜實在無法了知其去處,所謂的滅除罪業之義理又何在呢?不應當是釋迦牟尼佛之言語是有所虛妄吧,期願師父您爲我解釋回答。

  答曰:這真是問的太好了啊!彼娑婆世間尚未了悟之人,因爲你如今之所問,于此念佛叁昧之修行必定可以不再退轉,而且直接往生于西方淨土了!如今世間上修行之人,皆認爲經典中的此段說法,只是善巧方便勸導衆生精進修行之語而已。豈能了知此乃是釋迦牟尼佛真實不虛之說,必定是不會欺騙我等衆生也。

  你難道不曾聽聞你自己在無量劫以前,與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同樣都爲凡夫之義理嗎?然而我們世尊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以來,已經經曆了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塵點之劫數,此塵點劫之數目,在《妙法蓮華經》當中有很明白詳細的說明。然而我等同樣也是在如是數量的時劫當中,居處于生死凡夫之地,漂零輪回于六道之中。于其時劫當中所造的諸般煩惱結業,沒有辦法思惟限量,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從無量劫到今日一樣,其時間之恒久長遠是完全無有差異。我們生死輪回經過的如此塵沙劫數,怎麼可以稱度思量呢。

  假使有人于其一生之內,不要說是修造其他的善法,只有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盡其一生之壽命,令其念佛之音聲聲不絕。隨其所稱念之阿彌陀佛名號,一句一句皆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然而盡其一生以及他生他世所稱念之佛號,其滅除的罪業之劫數雖然很多。可是若是相比于過去極大久遠劫生死以來之塵點劫數,正如同手指甲上的土,而要相比于大地上的泥土也!

  怎麼可以說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滅除多劫以來的罪業之故,而便更再也沒有其余無量劫之罪業,而能障礙我往生于極樂淨土呢?而卻不知道尚未滅除之罪業,其劫數之恒長久遠,乃是無有開始無有邊際,與我世尊釋迦牟尼佛過去以至今日是同樣長久之壽命。而其數目實在是超過于如是八十億劫等數量劫數之外。這又譬如是一枝火把的火炬雖然是很熱,可是想要消滅所有大地上的雪,豈是很容易可以融解消化的。是故雖然念佛可以消滅罪業,然而卻未能往生極樂淨土者,其義理便是如此。

  況且人們長遠劫以來造業之心非常堅固,念佛片刻的時間其心力較弱,退步很容易而精進卻很困難。更何況我們與釋迦牟尼佛同爲凡夫之時的前際,其劫數則轉而更加倍增。乃至煩惱無明是無始以來而存在,發心修行則是在最近之幾生幾世,其罪業豈是很容易消滅的呢?怎麼可以不仔細地思惟呢?

  如今所謂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以及臨命終時,一心不亂,稱念阿彌陀佛佛號一聲,即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乃至或有五逆十惡極惡之人,臨命終時地獄的罪火之相現前之時,只要能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聲,悉皆能夠往生于極樂淨土者。這實在是因爲仰仗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能夠滅除罪業之威德神力,以一個短暫間隙之功德,承蒙阿彌陀佛快速緊急而救護的深廣大願之力也。

  就譬如壯士正在戰爭時落入敵人之包圍,在其臨于命危的倉促之間,遇到一位勇健之將軍,贈與他強力的弓箭和銳利之大刀,並且有良好的馬匹和好的鞭策。此落入包圍之壯士即時便勇猛奮發其心志,踴躍其身騎于良馬之上,奮力揚起威神武力,努力勇猛地揮刀挽弓。便能突出重圍出于敵陣,戰勝敵軍獲得功業,偃除賊寇國主施恩,歸回故鄉奉事其國主,永遠享受豐足安樂。而此臨終之人趕緊念佛也是如此,可以蒙彼阿彌陀佛接引而往生極樂世界,其義理也是如此。是故佛經雲:“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聲,即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

  然而這並非是指如今那一些念佛之人,心志不能專一,今日叁,明日四,于種種修行法門猶猶豫豫的。或是見到目前一些兒聲色之境界,便被牽引拽將出去,全然無法把捉控製,就與那一些不曾念佛之人一般。便想要因爲在稱一聲阿彌陀佛名號當中,真實的滅除多生多劫以來之罪業,使其便不能成爲障礙,即得往生于極樂淨土,這樣的修行是可能達到的嗎?

  然而如此散心念佛之人,其稱念阿彌陀佛的聲聲之中,並非不能滅除如是劫數之罪業。但是因爲初發心的時間比較遲緩的緣故,其得到果報而往生淨土也比較遲緩,其念佛之功德只可以作爲他生他世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緣而已!若是能夠專心稱念而不停息,雖然可以成就聚集露水而成爲河流之功業,怎麼可以和前面所說的比較其優劣高下和速疾遲緩呢?若是念佛之人能夠精進修行,能夠如前面所說之人一樣發勇猛心,那麼其往生淨土就猶如反掌之容易。如同射箭想要射中目的,決定沒有不射中的。是故可知散亂心念佛者,以及那些雖有志誠心念佛、而尚未能夠遠離于種種妄想者,或者是被如是的無量劫之外的罪業所障礙,故其往生之果報乃是在他生他世,不能即時相應而得到其功德。

  若是能夠激勵其音聲,竭盡其心志,勇猛精進而念佛者,既可滅除其念佛數目所相應劫數之罪業。由于其勇猛強健而精進之力量,其余劫數之罪業,亦不會成爲往生之障礙,便能在十念之間得到成就,無有障礙而往生于西方淨土。此義理乃是明了而可以知見,決定真實無有疑惑。豈可因爲悠悠散散的念佛之人,雖有修行而依舊愚昧無知業識茫茫,其死亡之時如同落于熱湯之螃蟹一樣手忙腳亂,而懷疑釋迦牟尼佛乃是欺騙妄語,其言語是方便善巧勸導衆生精進念佛之說而已呢?

  是故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大,普遍覆蓋于一切時、一切處。能夠攝受我微小之善法,而使其入于阿彌陀佛的大願之中,使其與佛同一體性,並且拔救一切的衆生而將其安置于安樂之世界。使一切無量劫以來的罪業皆得消滅,又何止是八十億劫之生死重罪呢?如是則稱念阿彌陀佛之功德,實在是難可思惟測量,大乘佛法圓頓而橫超叁界直捷往生之意旨,于此便可以得見。

  《淨土十疑論》當中雲:“譬如十捆繩索編在一起的大繩索,即使是一千個大人也不能扯斷。但是弱小的童子只要揮舞著堅利的刀刃,須臾短暫的時間便可以將其斷成兩分。”就如同《觀無量壽佛經》下輩往生的因緣…

《寶王叁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