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P6

  ..续本文上一页刹那的闪电也未免太迟。

  无边大士与声闻,海众何妨逐品分。一会圣贤长在定,十方来去总乘云。

  谈玄树上摩尼水,念佛林间共命群。坐卧经行无挂碍,天花随处落缤纷。

  无量无边的菩萨大士与大声闻,极乐世界清净的大海众何妨随著其根机品类而分。一同聚会的圣贤长时处在于寂然的禅定,于十方世界之中,自由来去时总是乘著飘浮的轻云。谈论玄音的是流注于华树之间的摩尼水,不断念佛于林间的则是共命鸟群。净土之中不论坐卧或经行都无有挂碍,天人的散华随处皆飘落如七彩缤纷。

  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几人。万行不如修白业,一心何苦恋红尘。

  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归涕泪频。若解反观观自性,明珠百八总家珍。

  一旦在佛制的袈裟之下失去人身,重新能够获得人身的又有几人。万千的修行法门不如修习白净的善业,何必一心苦苦贪恋于俗世的滚滚红尘。弥陀法王所立下的誓愿就如同丘陵高山一样深重,迷途的游子思念想要归家而涕泪频频。若是能够知道返观观照自己本有的自性,明珠所串的一百零八颗念珠总是自己的家珍。

  西望红霞白日轮,仰观宝座紫金身。一方土净方方净,十念心真念念真。

  生极乐城终不退,尽虚空界了无尘。向来苦海浮还没,何幸今为彼岸人。

  向西远望著红色云霞中的白日轮,仰观恋慕著七宝莲座当中的紫金妙身。只要有一方的国土能够清净则方方的国土皆是清净,十念之间的心念是真实则念念皆真。往生于西方世界的极乐城中则终究能够不退转于佛道,尽虚空界当中了无染污的泥尘。过去以来在六道苦海之中,虽然暂时浮出水面而为人天、可是终究还是落入三途而沉没,何其幸运如今可以成为极乐净土彼岸当中之人。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

  百千经里寻常劝,万亿人中一二知。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华池。

  娑婆世界当中的众生实在是极为愚痴,众多的痛苦萦绕缠缚却不知道要省思。活著在世的时候便没有清净的善业,那么临命终时哪里有出离生死之时。成百上千的佛经里常常恳切地规劝,万万亿亿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了知。令人珍惜敬重的大仙阿弥陀佛俯垂著金色的手臂,希望能够早日来提携接引我进入七宝莲华之池。

  评点怀净土诗跋

  上边灵峰老人所选的诗,共有七十七首。其所作的圈点,皆在平实而切要之处画龙点睛。而其诗家名句文身的微妙之处,一概不点污一丝毫的墨痕,此乃是大善知识的大人作略也。能够使修行者于吃紧之处能够得力,不会再有盲人摸著老爷下巴而问这是不是弯曲的河桥之错误也。读诵此净土诗之人士,必须具备有择法眼以观察之。至于成时我的评语,也是在心法的宗旨上讨个警策,无非是欲令读诵此诗者,对净土法门以深信大愿而起微妙之修行耳。此对于众生不无小小的补益,是故不敢废除。成时稽首谨识。

  西斋净土诗【卷下】

  明·四明梵琦楚石著

  清·西有沙门智旭点定

  五浊佛子 释法宣浅译

  ◎十六观赞二十二首

  日观

  第一观门名曰观,遥观落日向西悬。光明了了同金鼓,轮相团团挂碧天。

  身去身来心不昧,眼舒眼合意常缘。众生与佛无差别,即见弥陀现我前。

  日观 第一个观想之门名为日观,遥遥地观想落日向著西方的天空而垂悬。其圆满光明了了清晰就如同金色的大鼓,日轮的形相团团圆圆而高挂在碧蓝的青天。不论色身之来来去去、心里都观想清楚而不迷昧,不管是眼睛张开或眼睛闭合、意念都能常常专注系缘。若能了悟众生与佛的体性本无差别,即能见到阿弥陀佛现在我的面前。

  水观

  第二观门名水观,水成冰后作琉璃。金幢照耀珠无数,宝界分明事不疑。

  楼阁万千如月朗,乐音八种好风吹。无常无我如何说,全佛全心更是谁。

  水观 第二个观想之门名为水观,观想水结成冰之后而当作其是琉璃。其地底有支撑的金刚七宝金幢光明照耀而且挂满著珠宝无数,珍宝的地界非常分明而对极乐世界殊胜的事相毫不怀疑。楼台高阁有万万千千之多而如同明月一般朗耀,美好的乐音有八种并且有好风时时而轻吹。无常无我的道理要如何才能言说,全部的佛即是我全部的心、不然又更是谁呢?

  地观

  第三地观观前地,一一观来了了知。虽造次间无不念,纵须臾顷亦当思。

  想成略见庄严国,佛说唯除饭食时。消尽无边生死罪,必登净土复何疑。

  地观 第三个观想之门即是观想前面所说的宝地,一一皆能观想成就而了了明知。虽然在颠沛造次之间也无不清楚地忆念,纵使在须臾之倾亦应当专一心思。观想若是成就便能约略地见到极乐世界庄严的国土,佛陀说应当一心观想唯除饭食之时。若能如是修行便能消尽无量无边的生死之业,命终之后必定能够登于西方净土此又有什么可令人怀疑?

  树观

  第四观门名树观,七重宝树列成行。高低尽覆真珠网,上下交辉七宝光。

  五百亿童花里住,三千世界果中藏。自心种子栽培得,各各撑天拄地长。

  树观 第四个观想之门名为树观,七重的宝树整齐而排列成行。无论高低之处尽皆覆盖著真珠罗网,上上下下交相辉映著七宝之光。在一一的罗网之间有五百亿的诸天童子在树上的妙华宫殿中安住,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佛事皆在宝树的七宝果中含藏。这一切皆是由自心的种子所栽培而得,各各宝树皆能撑天拄地而恒久绵长。

  池观

  第五观名池水观,八池皆是七珍成。水从如意珠中出,沙向黄金渠底明。

  流出莲华微妙响,化生宝鸟赞扬声。何时到此分涓滴,业障尘劳尽洗清。

  池观 第五个观想之门名为池水观,八功德水之池皆是七种珍宝所成。七宝之水乃是从如意珠王之中所生,其水池流渠底部之沙皆是杂宝金刚而如黄金般光明。摩尼水流注于莲华间循树上下发出微妙的说法声响,如意珠王涌出金色的微妙光明所化生的七宝之鸟演说赞扬三宝之声。何时能够到此极乐世界而分得八功德水少分之涓滴,将我等之业障尘劳尽皆洗涤而除清。

  总观

  第六观门明总观,宝楼五百亿峥嵘。虚空悬处诸天乐,日夜宣扬三宝名。

  上圣皆言心本具,西方不远想初成。娑婆界内人虽恶,念佛功深定往生。

  总观 第六个观想之门名为总观,极乐世界众宝国土的一一界上皆有五百亿的七宝楼阁高耸峥嵘。虚空当中悬处著诸天的种种乐器,日夜不断地宣扬佛法僧三宝之名。释迦世尊等诸佛至圣皆说此西方净土乃是自心本具,若能作此宝树宝池宝地总观想、则西方不远而观想极乐便能初成。娑婆世界之内的人虽然仍有恶业,只要念佛的功德深厚则必定可以往生。

  华座观

  第七观名华座观,想成七宝地莲华。脉光华叶乃无数,八万四千非强夸。

  台上宝珠虽似幻,镜中面像未曾差。虽云大道离真伪,不碍通人辩正邪。

  第七个观想之门名为华座观,欲观彼佛者应当起想忆念于七宝地上而作莲华想。并观想莲华的叶脉光明及莲叶乃有无量无数,说其一一皆有八万四千之多并非是虚伪的夸赞。释迦毗楞伽宝的华台上之摩尼宝珠虽然如梦似幻,观想时一一清晰分明就如同在镜中见到自身之面像而分毫无差。虽然说佛法的大道是离于真伪之分别,但是并不妨碍通达佛法之人来分辩是非和正邪。

  像观

  第八观门名像观,众生不异佛如来。谛观金色相好具,端坐宝莲心眼开。

  凫雁鸳鸯谈妙法,观音势至列华台。所闻要与真乘合,出定休将妄想猜。

  像观 第八个观想之门名为像观,众生之心并不差异于诸佛如来。仔细谛观阿弥陀佛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悉皆具足,观见到阿弥陀佛端坐于宝莲华中之后而心眼得开。极乐世界的凫雁鸳鸯皆能演说微妙之法,并且观想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并列于莲华台。于观想中所听闻的说法要与真实的佛乘相合,出定之后不要用种种的分别妄想而起疑猜。

  真身观

  第九真身观彼佛,佛身高广世难量。山毫宛转笼千界,海目分明照十方。

  大士众多为近侍,化形无数出圆光。慈悲心是弥陀体,不动纤尘见法王。

  真身观 第九个观门是以真实的报身来观想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相之高耸广大是世间人所难以思量。如五须弥山的白毫右旋宛转放光笼罩了三千大千世界,如四大海水的眼目青白分明而映照于十方。菩萨大士极为众多而亲近奉侍,化身的身形有无量无数皆是出自于阿弥陀佛的圆光。大慈悲心即是阿弥陀佛的体性,不动著一纤毫的微尘而即可见到弥陀法王。

  观音观

  第十谛观观自在,顶辉肉髻紫金身。头冠中立一化佛,足印下成千幅轮。

  菩萨众随光不夜,摩尼华布色长春。婴儿久失慈悲父,应念临风泣涕频。

  观音观 第十个观想是谛观观自在菩萨,菩萨的顶上有辉耀光明的肉髻并有紫金之真身。头顶上的摩尼宝天冠当中有一尊站立的化佛,菩萨举足时足下便印成光明的千幅轮。身旁有无量菩萨众之眷属时时相随而使所到之处光明如同不夜之天,菩萨下足之时有金刚摩尼华散布一切、其美妙之颜色就如同四季长春。流浪于三界的婴儿长久以来失去了慈悲之父,应当一心思念菩萨以免孤独临于清风时伤心哭泣而涕泪频频。

  势至观

  十一观门观势至,天冠五百宝华新。顶中肉髻尤殊妙,头上金瓶绝比伦。

  行处庄严填布满,坐时国界动摇频。堂堂一佛二菩萨,同现众生数等身。

  势至观 第十一个观门观想大势至菩萨,菩萨的天冠之中有五百的宝华而且光明清新。顶中的肉髻尤其殊胜微妙,头上有一金色宝瓶绝妙超胜而无有能比伦。大势至菩萨行到之处有五百亿宝华庄严而填布遍满,菩萨坐时七宝国界一时而动摇频频。巍巍堂堂的一佛二菩萨,同时应化显现十方世界无量无数等同于众生数量的分身而救渡之。

  普观

  十二观门名普观,想身趺坐大华中。宝光照体如红日,圣众开眸满碧空。

  水鸟树林谈法妙,语言文义与经同。道无彼此谁云隔,实在精诚…

《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