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念通。
普观 第十二个观想之门名为普观,观想自身结跏趺坐于大莲华之中。忆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的宝光来照我身体而其宝光犹如红日,想我眼眸睁开之后佛菩萨等圣众充满于碧蓝的虚空。流水众鸟及七宝树林演说之佛法极为微妙,其语言与文义皆与十二部经相同。佛道本来就无彼土此土的差别、因此谁又能说有间隔,其实就在于专精至诚的一念便可与西方净土相通。
杂观
十三杂观先观佛,池上端严丈六躯。左侍观音华座近,右从势至宝光舒,
莫轻小相流尘刹,何碍全身满太虚。变现十方皆自在,本来无欠亦无余。
杂观 第十三个观想名为杂观而首先要观想阿弥陀佛,在水池之上端正庄严地站立著丈六身躯。左边相侍著观世音菩萨的莲华座非常相近,右边随从著大势至菩萨并且舒放著闪耀的宝光。莫要轻视小身相的三圣像、因为其流布充满于如微尘的刹土,其大小圆融并不妨碍于全部真身之遍满于太虚。阿弥陀佛神通变现于十方皆能随意自在,本来就不增不减没有欠缺亦不多余。
上品观上品上生
十四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逐根差。三心具足功无闲,众行兼修念不差。
上品上生安养国,金台金地法王家。须臾便得无生忍,到此宁忧作佛赊。
上品观 上品上生。第十四观上品往生的观门有三品并列,上中下辈随著根机而有高低之差。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三心具足而功德无有间断,持戒读经等众行能兼修且六念等法门不偏差。即能上品上生于西方安养国,乘坐金台往生于黄金为地的法王家。须臾之间即能悟得无生法忍,只要到了此极乐世界何必忧虑不能作佛呢?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尤直捷,大乘因果信无疑。不论口诵诸经典,惟愿身生七宝池。
圣众俨临居止处,金台迎接命终时。华开见佛亲称赞,小劫何嫌受记迟。
上品中生。上品中生尤其是直截了当,只要对大乘的因果确实相信而无有怀疑。不一定要口中读诵诸大乘经典,只要发愿要莲华化身往生于七宝莲池。临命终时极乐世界的圣众俨然降临于其人居止之处,阿弥陀佛即能持著紫金台前来迎接于其临命终时。莲华开后即能见佛而亲自面对佛陀称扬赞叹,只要经过一小劫即可证得初地、何必嫌弃受记成佛会太迟。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人易行,行如中辈不多争。但困无上道心发,直往金莲华内生。
目睹如来诸相好,耳闻妙法众音声。经三小劫登初地,佛果不劳弹指成。
上品下生。上品下生这一类普通人很容易修行,行持就如同前面的上品中生而不与人起毁谤大乘佛法之争。只要因为无上的菩提道心能够发起,临终后便可直接前往金色的莲华内化生。华开之后亲自目睹弥陀如来诸般的相好,耳中即能听闻微妙佛法的众多音声。经历三小劫之后即能登于菩萨初地,无上的佛果不劳弹指之力即可圆成。
中品观中品上生
十五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巧安排。求生定满众生意,五戒兼持八戒斋。
不造逆愆无过患,永离恶趣出沉埋。华开即证阿罗汉,任运游行白玉阶。
中品观 中品上生。第十五观中品往生的观门有三品并列,上中下三辈释迦世尊都有善巧的安排。只要发愿求生西方则阿弥陀佛必定圆满众生的心意,应当一生受持五戒并且常常受持八关戒斋。不可造作五逆之罪并且无有种种过恶缺失,必定可以永远出离于三恶趣而超出于沉沦痛苦之掩埋。莲华开后即能证得阿罗汉之圣果,至此便可任意游走经行于白玉的路阶。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持戒法,沙弥具足一朝昏。威仪检点心无悔,眷属来迎佛有恩。
先仗金光登净域,后敷莲萼赞慈尊。预流道果从中证,便了真心彻本源。
中品中生。中品中生的人要受持八关斋戒法,沙弥戒或具足戒能圆满受持一日一夜而无犯。威仪能够检点无缺而且心中没有过错可悔,以此一日之功德回向则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其眷属必来迎接而且佛陀有加祐接引的慈恩。先仗著弥陀圣众金光照射然后高登于清净的国域,后来开敷莲萼之时即可见佛而赞叹慈尊。闻法欢喜则预流的初果即能从中而亲证,便能了悟真心而透彻心性的本源。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男与女,各行孝养具仁慈。命终知识说净土,法藏比丘真汝师。
生在宝莲开合处,捷如健臂屈伸时。观音势至亲开导,果证无生不厌迟。
中品下生。中品下生的善男子与善女人,各各皆能孝养父母而且奉行世间的仁慈。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为其叙说西方的极乐净土,告诉他发四十八愿的法藏比丘才是你真正的导师。然后即能往生于极乐世界宝莲开合之处,其直捷迅速就如同健壮之士屈伸手臂的顷刻之时。华开之后得到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亲自的开示导引,果证无生也不会嫌弃其太过延迟。
下品观下品上生
十六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为君评。愚人造恶无惭愧,善友垂慈劝往生。
顿使刹那心地净,全标十二部经名。临终口诵弥陀号,便感西来化佛迎。
下品观 下品上生。第十六观下品往生的观门有三品并列,上中下三辈仔细为君品评。若有愚痴之人平日造众恶业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垂慈赞叹弥陀净土劝导往生。顿时便能使此人刹那之间心地清净,心中因听闻善知识开示标明而了知十二部经的经题之名。临命中时口中称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便能感得从西方而来阿弥陀佛之化佛前来接引相迎。
下品中生
下品中生多犯戒,纯将恶业自庄严。罪无避处神魂乱,命欲终时气势熸。
广赞佛乘天荡荡,能消地狱火炎炎。佛菩萨众来迎汝,七宝华池得例沾。
下品中生。下品中生者多是违犯戒律之人,纯粹将种种的恶业而自我庄严。将死之时一生之众罪无有逃避之处而神魂恼乱,命欲终时其性命气息之态势即将消灭。若能遇到善知识为其广泛赞叹阿弥陀佛的佛乘慈航就如同天恩之浩浩荡荡,此人闻已念佛即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并以清凉风消除地狱的热火炎炎。虚空之中有诸天华、华上有化佛菩萨等圣众来迎接汝,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而于佛慈悲的法水依例皆得均沾。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须猛省,众生不善苦无穷。此人若听高贤语,来报当离恶趣中。
一旦魂飞心散乱,十称佛号罪消镕。金莲铄铄如初日,当念西升极乐宫。
下品下生。下品下生的人必须要猛然惊醒,此类众生因为造作五逆十恶等不善业而将受痛苦无穷。此人若能听到善友高贤赞叹西方净土之真实语,来世的果报必定能够远离于痛苦的三恶趣之中。一旦到了命终即将魂飞命丧时心意惊惶散乱,只要具足十念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则其罪业即能消镕。便可见到金色的莲华铄铄闪耀如同初升的明日,不离于当念便可向西飞升至极乐之宫。
◎化生赞八首
白鹤
西方白鹤岂凡曹,朱顶玄裳格调高。岂与仙人作骐骥,难同海雁啄腥臊。
孤游不隔云天路,六翮何惭腹背毛。能赞苦空无我法,有闻因此断尘劳。
白鹤 西方极乐世界的白鹤岂是凡禽之曹,朱色的头顶、玄黑的羽裳而且格调极高。岂可给与一般的仙人当作乘驾的骐骥,很难同于凡俗的海雁一样饮啄腥臊。孤身逍遥地遨游而不隔于云天之路,六支羽翮飞行自在何惭愧于腹背之禽毛。能够赞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凡是有听闻者皆能因此而断除烦恼尘劳。
舍利
唐言舍利是春莺,墨蘸修眉漆点睛。浓把黄金涂作翅,碎悬碧玉扣为声。
群飞上下七珍树,百啭低昂三宝名。谁解返闻闻自性,不劳重奏女娲笙。
舍利 唐朝语言的“舍利”即是所谓的春莺,由黑色沾染修长的眉毛并有如朱漆所点的眼睛。用浓浓的黄金色涂染而作羽翅,以如同悬挂的碎细碧玉互相扣击的美妙曲韵为其音声。成群地飞翔上下于七种珍宝的行树,音声百啭时而低吟、时而高昂地宣说三宝之名。有谁能够返闻闻于本有的自性,如此便不劳重新再演奏女娲的天乐歌笙。
孔雀
飞来孔雀净无尘,亦是如来一化身。翠尾摆开金殿晓,珠华摇动玉楼春。
不教都护声相杂,专念弥陀语最真。净土灵禽知妙理,娑婆界上枉为人。
孔雀 极乐世界飞来的孔雀清净而无染尘,也是阿弥陀如来的一种化身。翠绿的尾毛摆开于黄金宫殿旁的晨晓,艳丽的颜色如同珠华般摇动于白玉楼阁之长春。不教都城的喧嚣之声来相间杂,专念阿弥陀佛的语音最是纯真。西方净土的灵禽都能知道佛法之妙理,娑婆世界的愚痴众生真是枉费为人。
鹦鹉
此方鹦鹉信能言,念佛荼毗舌竟存。五色自来多慧解,一灵从本共根源。
山鸡谩照寒潭影,杜宇空怀旧国冤。尔辈何由如此鸟,高栖乐国任腾骞。
鹦鹉 此方世界的鹦鹉乃是真的能够如人一般地语言,念佛往生之后经过荼毗火化舌头竟然还能留存。五色的鹦鹉本来就有很多的慧解,一个真实的灵性从本以来便与诸佛有同一的根源。山上的野鸡谩啼乱飞而映照出寒潭水面之影,杜鹃哀戚的鸣叫而心中空怀著昔日旧国之含冤。尔等这些凡禽俗鸟如何才能够如同此鹦鹉鸟,高栖于极乐国土任意腾跃而上下飞迁。
频伽
慈尊六十种音声,巧匠何由刻画成。狮子嚬呻空外吼,频伽缭绕树间鸣。
觉雄尽遣群雌伏,在壳须教众鸟惊。尽未来时闻妙响,心珠朗彻耳轮清。
频伽 弥陀慈尊有六十种微妙的音声,即使是灵巧的工匠也没有办法将佛陀的真容刻画而成。阿弥陀佛说法就犹如狮子嚬呻而能于十方虚空之外听闻其狮子吼,迦陵频伽缭绕飞行于七宝妙树之间而愉悦唱鸣。无上正觉的大雄大力尽皆能够遣除群雌众魔而使其蛰伏,迦陵频伽虽然还在卵壳之中而其美好的音声便能教众鸟心惊。只要往生净土便可尽未来时听闻频伽鸟微妙的声响,心中便能如明珠一般开朗透彻而耳轮廓清。
共命
两首虽殊一体同,来为共命佛园中。羽毛不异人头面,言语皆宣法苦空。
菡萏叶香朝饮露,娑罗枝软昼吟风。细看互用根尘处,谁道缘差性不通。
共命 两个头首虽然殊别而一个形体却是相同,来成为共命鸟于阿弥陀佛的园林当中。羽毛…
《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