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P7

  ..續本文上一頁一念通。

  普觀 第十二個觀想之門名爲普觀,觀想自身結跏趺坐于大蓮華之中。憶想蓮華開時有五百色的寶光來照我身體而其寶光猶如紅日,想我眼眸睜開之後佛菩薩等聖衆充滿于碧藍的虛空。流水衆鳥及七寶樹林演說之佛法極爲微妙,其語言與文義皆與十二部經相同。佛道本來就無彼土此土的差別、因此誰又能說有間隔,其實就在于專精至誠的一念便可與西方淨土相通。

  雜觀

  十叁雜觀先觀佛,池上端嚴丈六軀。左侍觀音華座近,右從勢至寶光舒,

  莫輕小相流塵刹,何礙全身滿太虛。變現十方皆自在,本來無欠亦無余。

  雜觀 第十叁個觀想名爲雜觀而首先要觀想阿彌陀佛,在水池之上端正莊嚴地站立著丈六身軀。左邊相侍著觀世音菩薩的蓮華座非常相近,右邊隨從著大勢至菩薩並且舒放著閃耀的寶光。莫要輕視小身相的叁聖像、因爲其流布充滿于如微塵的刹土,其大小圓融並不妨礙于全部真身之遍滿于太虛。阿彌陀佛神通變現于十方皆能隨意自在,本來就不增不減沒有欠缺亦不多余。

  上品觀上品上生

  十四觀門叁品列,上中下輩逐根差。叁心具足功無閑,衆行兼修念不差。

  上品上生安養國,金臺金地法王家。須臾便得無生忍,到此甯憂作佛賒。

  上品觀 上品上生。第十四觀上品往生的觀門有叁品並列,上中下輩隨著根機而有高低之差。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等叁心具足而功德無有間斷,持戒讀經等衆行能兼修且六念等法門不偏差。即能上品上生于西方安養國,乘坐金臺往生于黃金爲地的法王家。須臾之間即能悟得無生法忍,只要到了此極樂世界何必憂慮不能作佛呢?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尤直捷,大乘因果信無疑。不論口誦諸經典,惟願身生七寶池。

  聖衆俨臨居止處,金臺迎接命終時。華開見佛親稱贊,小劫何嫌受記遲。

  上品中生。上品中生尤其是直截了當,只要對大乘的因果確實相信而無有懷疑。不一定要口中讀誦諸大乘經典,只要發願要蓮華化身往生于七寶蓮池。臨命終時極樂世界的聖衆俨然降臨于其人居止之處,阿彌陀佛即能持著紫金臺前來迎接于其臨命終時。蓮華開後即能見佛而親自面對佛陀稱揚贊歎,只要經過一小劫即可證得初地、何必嫌棄受記成佛會太遲。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人易行,行如中輩不多爭。但困無上道心發,直往金蓮華內生。

  目睹如來諸相好,耳聞妙法衆音聲。經叁小劫登初地,佛果不勞彈指成。

  上品下生。上品下生這一類普通人很容易修行,行持就如同前面的上品中生而不與人起毀謗大乘佛法之爭。只要因爲無上的菩提道心能夠發起,臨終後便可直接前往金色的蓮華內化生。華開之後親自目睹彌陀如來諸般的相好,耳中即能聽聞微妙佛法的衆多音聲。經曆叁小劫之後即能登于菩薩初地,無上的佛果不勞彈指之力即可圓成。

  中品觀中品上生

  十五觀門叁品列,上中下輩巧安排。求生定滿衆生意,五戒兼持八戒齋。

  不造逆愆無過患,永離惡趣出沈埋。華開即證阿羅漢,任運遊行白玉階。

  中品觀 中品上生。第十五觀中品往生的觀門有叁品並列,上中下叁輩釋迦世尊都有善巧的安排。只要發願求生西方則阿彌陀佛必定圓滿衆生的心意,應當一生受持五戒並且常常受持八關戒齋。不可造作五逆之罪並且無有種種過惡缺失,必定可以永遠出離于叁惡趣而超出于沈淪痛苦之掩埋。蓮華開後即能證得阿羅漢之聖果,至此便可任意遊走經行于白玉的路階。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持戒法,沙彌具足一朝昏。威儀檢點心無悔,眷屬來迎佛有恩。

  先仗金光登淨域,後敷蓮萼贊慈尊。預流道果從中證,便了真心徹本源。

  中品中生。中品中生的人要受持八關齋戒法,沙彌戒或具足戒能圓滿受持一日一夜而無犯。威儀能夠檢點無缺而且心中沒有過錯可悔,以此一日之功德回向則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其眷屬必來迎接而且佛陀有加祐接引的慈恩。先仗著彌陀聖衆金光照射然後高登于清淨的國域,後來開敷蓮萼之時即可見佛而贊歎慈尊。聞法歡喜則預流的初果即能從中而親證,便能了悟真心而透徹心性的本源。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男與女,各行孝養具仁慈。命終知識說淨土,法藏比丘真汝師。

  生在寶蓮開合處,捷如健臂屈伸時。觀音勢至親開導,果證無生不厭遲。

  中品下生。中品下生的善男子與善女人,各各皆能孝養父母而且奉行世間的仁慈。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爲其敘說西方的極樂淨土,告訴他發四十八願的法藏比丘才是你真正的導師。然後即能往生于極樂世界寶蓮開合之處,其直捷迅速就如同健壯之士屈伸手臂的頃刻之時。華開之後得到觀世音、大勢至菩薩親自的開示導引,果證無生也不會嫌棄其太過延遲。

  下品觀下品上生

  十六觀門叁品列,上中下輩爲君評。愚人造惡無慚愧,善友垂慈勸往生。

  頓使刹那心地淨,全標十二部經名。臨終口誦彌陀號,便感西來化佛迎。

  下品觀 下品上生。第十六觀下品往生的觀門有叁品並列,上中下叁輩仔細爲君品評。若有愚癡之人平日造衆惡業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垂慈贊歎彌陀淨土勸導往生。頓時便能使此人刹那之間心地清淨,心中因聽聞善知識開示標明而了知十二部經的經題之名。臨命中時口中稱誦阿彌陀佛的名號,便能感得從西方而來阿彌陀佛之化佛前來接引相迎。

  下品中生

  下品中生多犯戒,純將惡業自莊嚴。罪無避處神魂亂,命欲終時氣勢熸。

  廣贊佛乘天蕩蕩,能消地獄火炎炎。佛菩薩衆來迎汝,七寶華池得例沾。

  下品中生。下品中生者多是違犯戒律之人,純粹將種種的惡業而自我莊嚴。將死之時一生之衆罪無有逃避之處而神魂惱亂,命欲終時其性命氣息之態勢即將消滅。若能遇到善知識爲其廣泛贊歎阿彌陀佛的佛乘慈航就如同天恩之浩浩蕩蕩,此人聞已念佛即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並以清涼風消除地獄的熱火炎炎。虛空之中有諸天華、華上有化佛菩薩等聖衆來迎接汝,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而于佛慈悲的法水依例皆得均沾。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須猛省,衆生不善苦無窮。此人若聽高賢語,來報當離惡趣中。

  一旦魂飛心散亂,十稱佛號罪消镕。金蓮铄铄如初日,當念西升極樂宮。

  下品下生。下品下生的人必須要猛然驚醒,此類衆生因爲造作五逆十惡等不善業而將受痛苦無窮。此人若能聽到善友高賢贊歎西方淨土之真實語,來世的果報必定能夠遠離于痛苦的叁惡趣之中。一旦到了命終即將魂飛命喪時心意驚惶散亂,只要具足十念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則其罪業即能消镕。便可見到金色的蓮華铄铄閃耀如同初升的明日,不離于當念便可向西飛升至極樂之宮。

  ◎化生贊八首

  白鶴

  西方白鶴豈凡曹,朱頂玄裳格調高。豈與仙人作骐骥,難同海雁啄腥臊。

  孤遊不隔雲天路,六翮何慚腹背毛。能贊苦空無我法,有聞因此斷塵勞。

  白鶴 西方極樂世界的白鶴豈是凡禽之曹,朱色的頭頂、玄黑的羽裳而且格調極高。豈可給與一般的仙人當作乘駕的骐骥,很難同于凡俗的海雁一樣飲啄腥臊。孤身逍遙地遨遊而不隔于雲天之路,六支羽翮飛行自在何慚愧于腹背之禽毛。能夠贊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凡是有聽聞者皆能因此而斷除煩惱塵勞。

  舍利

  唐言舍利是春莺,墨蘸修眉漆點睛。濃把黃金塗作翅,碎懸碧玉扣爲聲。

  群飛上下七珍樹,百啭低昂叁寶名。誰解返聞聞自性,不勞重奏女娲笙。

  舍利 唐朝語言的“舍利”即是所謂的春莺,由黑色沾染修長的眉毛並有如朱漆所點的眼睛。用濃濃的黃金色塗染而作羽翅,以如同懸挂的碎細碧玉互相扣擊的美妙曲韻爲其音聲。成群地飛翔上下于七種珍寶的行樹,音聲百啭時而低吟、時而高昂地宣說叁寶之名。有誰能夠返聞聞于本有的自性,如此便不勞重新再演奏女娲的天樂歌笙。

  孔雀

  飛來孔雀淨無塵,亦是如來一化身。翠尾擺開金殿曉,珠華搖動玉樓春。

  不教都護聲相雜,專念彌陀語最真。淨土靈禽知妙理,娑婆界上枉爲人。

  孔雀 極樂世界飛來的孔雀清淨而無染塵,也是阿彌陀如來的一種化身。翠綠的尾毛擺開于黃金宮殿旁的晨曉,豔麗的顔色如同珠華般搖動于白玉樓閣之長春。不教都城的喧囂之聲來相間雜,專念阿彌陀佛的語音最是純真。西方淨土的靈禽都能知道佛法之妙理,娑婆世界的愚癡衆生真是枉費爲人。

  鹦鹉

  此方鹦鹉信能言,念佛荼毗舌竟存。五色自來多慧解,一靈從本共根源。

  山雞謾照寒潭影,杜宇空懷舊國冤。爾輩何由如此鳥,高棲樂國任騰骞。

  鹦鹉 此方世界的鹦鹉乃是真的能夠如人一般地語言,念佛往生之後經過荼毗火化舌頭竟然還能留存。五色的鹦鹉本來就有很多的慧解,一個真實的靈性從本以來便與諸佛有同一的根源。山上的野雞謾啼亂飛而映照出寒潭水面之影,杜鵑哀戚的鳴叫而心中空懷著昔日舊國之含冤。爾等這些凡禽俗鳥如何才能夠如同此鹦鹉鳥,高棲于極樂國土任意騰躍而上下飛遷。

  頻伽

  慈尊六十種音聲,巧匠何由刻畫成。獅子嚬呻空外吼,頻伽缭繞樹間鳴。

  覺雄盡遣群雌伏,在殼須教衆鳥驚。盡未來時聞妙響,心珠朗徹耳輪清。

  頻伽 彌陀慈尊有六十種微妙的音聲,即使是靈巧的工匠也沒有辦法將佛陀的真容刻畫而成。阿彌陀佛說法就猶如獅子嚬呻而能于十方虛空之外聽聞其獅子吼,迦陵頻伽缭繞飛行于七寶妙樹之間而愉悅唱鳴。無上正覺的大雄大力盡皆能夠遣除群雌衆魔而使其蟄伏,迦陵頻伽雖然還在卵殼之中而其美好的音聲便能教衆鳥心驚。只要往生淨土便可盡未來時聽聞頻伽鳥微妙的聲響,心中便能如明珠一般開朗透徹而耳輪廓清。

  共命

  兩首雖殊一體同,來爲共命佛園中。羽毛不異人頭面,言語皆宣法苦空。

  菡萏葉香朝飲露,娑羅枝軟晝吟風。細看互用根塵處,誰道緣差性不通。

  共命 兩個頭首雖然殊別而一個形體卻是相同,來成爲共命鳥于阿彌陀佛的園林當中。羽毛…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