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爱恋之人却终究必定要分离;彼佛国土则皆是大丈夫相,没有父母妻子之执情,因而无有恩爱别离之痛苦。此娑婆世界仇家敌人怨恨常起,有冤有债必定相会;彼国土则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无有冤仇憎恨会遇相聚之苦也。
此娑婆世界则有贫穷困苦饥寒交迫之事,虽然想要贪求却常常不足;彼国土则到处皆有衣食珍宝,不需经营而受用现成。此世间有的人是身躯形骸丑陋污秽,五根常有缺陷不全;彼国土则人人皆有端正庄严的相貌,身体皆有亮丽的光明。此世界则有六道轮转的痛苦,彼国土则永证无生不再轮回。此世界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四道之苦;彼国土则尚且不曾听闻三恶道之名。此世界充满高低丘陵坑坎险境,以多刺的荆棘为林木,并有土石为山的种种险阻,污秽的恶境充满于其中;彼极乐国土则以黄金为地,七宝所成的行树高大参天,七种珍宝所成的楼阁耸入云霄,开放著各种青黄赤白的美丽华朵、皆是微妙香洁令人欢欣。此世界则释迦牟尼佛在娑罗双树间已经灭度,而龙华三会之弥勒尊佛尚未前来下生;彼国土则极乐导师无量寿佛,如今现在正在说法。此世界则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只能徒自仰闻其嘉名而不能亲见;彼国土则可以与二大菩萨,亲近而为最胜之道友。
此世界则到处充满各种邪魔外道,恼乱真正的修行道业;彼国土则由阿弥陀佛变现一切境界、教化众生使修行能一统而不混乱,邪魔外道之辈根本断绝其踪迹。此世界则常有娇声媚色、妖艳淫逸之事,引诱迷惑修行之人;彼国土则是人人正报色身清净无染,没有女人形色之态。此世界则有凶猛恶兽、鬼怪魍魅,交相扇动著令人恐怖惊心的邪声;彼国土则流水华鸟、罗网树林,咸皆宣说种种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音。娑婆与极乐两种国土互相比较度量,其境界众缘有极大的差别,而极乐国土之殊胜之处,其数量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没有时间全部列举也。其境界殊胜者,可以摄受众生喜欢取著清净安适之执情。其众缘殊胜者,可以帮助往生西方者修行之道力也。因此虽然十方世界中凡圣同居净土的种类甚多,唯有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众缘具足,是故释迦世尊偏指求生极乐世界也。
问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皆可以亲近而学习,如今独独推崇阿弥陀佛者,是何道理呢?
答曰:独独推崇阿弥陀佛者,其缘故有三:一、誓愿深重。二、娑婆有缘。三、化道相关。一、誓愿深重者。如佛经中云:阿弥陀佛在往昔修行的因地之中,曾经发下种种广大的誓愿。其大略是说:若我将来成佛之后,其有众生发愿往生我的国土者,或是听闻到我的名号,修行种种的善根福德,称念我的名号,乃至十念之间的短暂,若不能往生我国土,誓愿不取无上正觉。既能往生我之国土者,若有退转于三恶道或退转佛道者,不能于将来决定成佛者,我誓愿不取无上正觉。是故《华严钞》曰:阿弥陀佛的誓愿深重,专门接引娑婆世界如此根机的众生。
二、娑婆有缘者。我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于此娑婆世界时,受其教化而归向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者,固然已经是相当众多了!如果再观察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末法时代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贵贱贫富,曾经稍微听闻佛陀教法者,无不信心归向。即使是未曾听闻佛教者,亦会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算是顽劣愚痴、残暴造恶,而无信仰之徒,或者是遭逢灾难危险之处,或者有时发出赞叹、或是怨恨叹息之声,不知不觉间随口便会叫阿弥陀佛。乃至于幼小的儿童或女子们在游戏玩耍之际,聚集沙石拨弄土泥,或是涂墙画壁之时,便会作出阿弥陀佛的形像。甚至于那些学习步行尚未平稳、学习语言尚未完成的婴儿,自然而然也能唱念阿弥陀佛。如此种种皆是不用劝化而发出之声,不用教导自然而能的,此不是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是什么呢?
又如《无量寿经》云:释迦牟尼佛说:我演说此部经典,令众生亲见无量寿佛,以及其极乐国土。若有众生当来欲往生净土者,皆可以发愿求之,千万不要因为我灭度之后,又再生起疑惑之心。将来末法的时候,经典与修行的法门都已灭尽,我释迦牟尼以慈悲怜悯众生的缘故,特别留下此《无量寿经》,使其更再住于世间一百年。当时如果有众生遇到此部经典者,随其心意之所愿,皆可以得度而往生极乐世界。又经典中云:此《无量寿经》灭失之后,世间的佛法全部都没有了,但留下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名号,救度众生。如果有不信受而毁谤阿弥陀佛者,将来即会堕入地狱,蒙受种种的痛苦。故天台智者大师云:当知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娑婆五浊恶世,与众生特别有缘。
三、化道相关者。过去的前辈觉者说,娑婆与极乐两个国土的如来世尊,示现居住于净土与秽土,以折伏及摄受二种法门,来调伏教化众生。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以污秽的国土、以种种痛苦的境界,以短促无常的世间、以众多的魔恼而折伏众生,使其知道厌离生灭不净的世界。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清净的国土、以种种安乐、以无量的寿命时劫、以不退转之道而摄受众生,使其知道欣求无量清净的法身慧命。既然知道厌离娑婆、并且也知道欣求极乐,则如来教化之道即能盛行流传了!再者我释迦如来于三乘教法教授佛道之外,其有尚未能够度尽的众生,其化度的因缘则在阿弥陀佛了。是故释迦如来于诸大乘经典之中,一再叮咛反覆宣说,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劝导往生极乐世界者,实在是因为其与释迦如来的教化之道有很深的关连也!以是三种缘故,因此乃独独推崇忆念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
问曰:偏指极乐、独推弥陀之说,实在是尽善尽美之言也!欣求净土厌离秽土,求取极乐净土、舍离娑婆此土之方法,实在是至极广大之教化也!但是胆敢请问所谓的欣求厌离、取净舍秽,难道就没有贪爱与憎恶之分别执著,没有能取舍与所取舍、互相对立之过失吗?
答曰:你实在不能了知我所说的话,此非是世间之爱憎分别,能所对立也。此乃是十方如来,为令众生转凡成圣的普遍法则也!若不是因为厌离生死、舍弃生灭,众生何以能够转除凡情?若非因为欣求净土、取于菩提,众生何以能够成就圣道?因此从一般的凡夫之人,以至于进入圣人之位,由入圣位以至于到等觉菩萨之地,其中能够次第而增上者,无非就是因为欣求上位、厌离下位。只有到了究竟妙觉佛果,其取舍分别才能完全消亡。
是故古代的大德云:“取舍之情到了究竟之时,即与不取不舍,无有任何差异也。”何况此净土法门之修法,只是同一群所教化之众生,而由释迦世尊与阿弥陀佛之所共同建立而成就也。释迦世尊在此指导众生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在彼国接引摄受众生前来净土。假使不是因为厌离舍弃之情,想要离开此土却没有路径;如果不是因为欣喜执取之心,往生彼国土也无有其分。既然能够舍离此土矣,又能往生彼国矣,然后凭借著极乐世界殊胜的众缘,直至成就无上佛果,那么贪爱憎恨与能取所取,其功用实在是莫大于此了!如此又有何过失呢?
问曰:取舍分别之谈,我不敢再议论了!但是往生净土之说,难道能不违背于无生的道理吗?
答曰:天台智者大师云:“有智慧的人虽然心中炽然求生净土,但是了达往生一事其体性本来不可得,往生的当体即是真正的无生,此即是所谓的心净故佛土净。愚痴者为往生之事相所束缚,闻往生即当作真的有往生来去之事,闻无生则当作不必舍污秽求往生。而不知往生的当体即是无生,无生之当体亦不离开往生净土等事相。”长芦宗赜法师曰:“以往生净土当成有生灭者,此是执常见者之过失;以不求生净土当作无生灭者,此乃是执断见者之迷惑也。生灭之当体即无生,无生之当体即不离生灭,此乃是中道第一义谛也。”天衣义怀禅师曰:“往生则决定往生西方净土,说有来去其实是没有来去生灭之事也。”
以上三位大师之说,其意旨甚为明了,如今我再以性相两个字来解释之: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自不生不灭,自心之因与众缘和合时,乃有生起之相。以其真如体性而能缘起现出众相,故曰“无生即生”。以其缘起众相皆由真如体性而现,故曰“生即无生”也。知此道理,则知净土法门之往生西方者,其实是自性唯心所生,由“无生”的真如体性、依众缘具足而“生”,那么生与无生有何乖违呢?
问曰:往生即无生之说,其意旨已经昭然明白。但是如今之学佛者,大多不能知晓明了。千人万人之中,皆疑惑极乐世界远在十万亿国土之外,临命终时,恐怕难以到达如此遥远之处,又要用什么方法令其明了呢?
答曰: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我之前说了许多自心之外无有国土,国土之外别无自心的道理,你到了这里却还说不明了。此事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众生大多妄认其自心在他的色身之内,在其心胸的方寸之间。不知道自己本性的心量,本自广大无边。你难道不曾听闻赞叹佛陀的偈颂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十方的虚空无量无边,尚且被我心量整个都包含了;如恒河沙的世界,无量无数,我真心之量,一一都能周遍而不遗漏。以如此的道理看来,十万亿国土外的极乐世界,本自在我真心之中,其实是非常近,何遥远之有呢?临命终时,即是往生于我心之中,这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何困难之有呢?
你难道不曾见到《净土十疑论》云:“所谓的十万亿国土之远,是为了对凡夫肉眼六道生死的心量来说的。只要是众生净土的行业成就者,临命终时至心念佛在定之心,即是往生极乐世界受生之心。至心发愿动念念佛之际,即是往生净土之时。”
正是因为如此,故《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其实离此娑婆世界并不遥远。”又众生净业之力不可思议,一念之间即可往生,不须忧愁遥远难到。又如人们作梦一般,色身虽然还在床上,而心意识已经周遍到了其他地方。往生净土亦复如此,不须怀疑也。经中云:“一弹指的时间,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云…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