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情来了就现出心象去服务,事情去了立刻寂静下来,以保摄自己的本性,不便本性失掉。
【前集0八二】
风来敕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3月23日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廉洁白是礼让尊敬的行为,有清廉洁白行为的人,固然可以把自己的人格很有规律的提高,但往往他们嫉恶如仇、器量狭小,没有容人的雅量。反之,有度量而又宽仁的人很受人爱戴,但多半缺乏决断力;聪明的人如果没有智慧来指导他,那么,聪明有时反被聪明所误。
正直的人多有和一般人不同的作法,这作法有时也可以是正直人的短处。
从上看来,清廉的人必须兼有容人之量,宽仁大度的人必须富有决断力,聪明的人必须不要有害于他的聪明,正直人不要有奇怪矫情的行为,能够如此,就好像是食物里加蜜而不过甜,海产鲜味里如盐而不过碱,人能如此就没有过而不及的弊病了。
【前集0八三】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碱,才是懿德。
3月24日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贫穷的人家虽然住在茅屋草舍里,衣食困苦,但如果能够讲求清洁,整顿好屋里屋外,那么,在贫苦环境中不失清雅的风格。贫寒的妇女虽然衣服穿得褴褛,但头发梳得干净,衣服穿得整洁,虽然看不出华丽美观的形象,也自然有一番雅致的风度气质。
君子生在天地间,其心的洁白清明,气质品格的高尚,即使流落到困穷失意的境遇,也千万不可颓靡懈怠自暴自弃,如果妄自菲薄堕落了品格,那就等于明珠埋于粪土,美玉出了瑕疵,是多么可惜的事啊!
【前集0八四】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3月25日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受用”两个字,就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不要自白的空过光阴,如果能够事事预先准备,到了繁忙的时候,便有余裕的工夫,这就是“受用”两个字的意义。至于谈到“落空”两个字,本来说是人当居处在宁静的环境里,不要如死灰一般心中无所事事,这样就是不落空。然后,每当有了活动的转机,或者遭逢了动乱,在动的中间能自在的活动,这就是静中不落空,动处才有受用。
古来的名将驰聘于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运用他的神筹妙策来作战,虽然出入于九死一生中,尚且能悠游自得毫不急迫,这就是“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结果。如果平时全不注意和毫无准备,如谚语所说的“临阵磨枪,临渴掘井”,那就来不及了。古人所谓:“太平原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也就是同一道理。
至于“暗中”两个字的意思,乃是说人所不见之处。一个人当深夜寂寞,此时认为人不能见、人不能知而做不正当的事情,像那些偷盗邪淫、作奸犯科等等行为,在他认为可以瞒过他人的耳目,其实是欺人自欺,一旦事情败露,在人前丢人现眼。所以,作一个君子应当如青天白日之光明,俯仰无愧于天地。虽置身于千万人面前,也堂堂正正自在自如的言行动作。
【前集0八五】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3月26日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这两句话的意义,是教人要去私欲存天理,当临事动心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心倾向私利私欲方向,就要赶快扭转方向,改往真理的方面前进。
当这个心意初起而能够觉悟不对,立刻向善的方向转念,就是转祸为福之道,也就是起死回生的关头。所以,生死祸福在乎自己,一念之差万劫不复,这一个为善去恶的念头,千万不要轻易的放过。
人有物欲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谁,看见了眼前的利益都想伸手取得,在这一刹那之间,不起善恶的判断,贸然去取得后,觉得是不正当的行为,这时候如果能够静静的考虑一下,就发现了这事是私利私欲,不合乎真理,赶快放手仍不算太晚。如果执迷不悟继续的做去,那就愈陷愈深,终至不能自拔了。
所以,无论对于什么事,总要注意到心意初动的时候,切莫因私欲而种下祸根,更不可不加思考而贸然从事,就不至于做错事坏了人品。
【前集0八六】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3月27日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心静的时候,就不起一点污秽的灰尘,这时候的心像是一面光明平滑的镜子,无所不照,而自身的本体也就呈现出来。心在安闲的时候,非常的从容沉著,这时候去考虑一件事情,就能够沉思默考发现其中的奥妙道理,这时候也就看出心的真机。心处于淡泊的状态,趣味是平淡广阔,心趣总是平稳自得,这时候就看出心的真趣,没有什么掩饰的地方。
观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于“静中念虑”,“闲中从容”,“淡中心平气定”。三国时,诸葛亮写“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为座右铭,也就是观心的道理。
【前集0八七】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为如此三者。
3月28日
动中静是其静,苦中乐见真乐
一个人不听见车的噪音,以及人的喧哗,居处在深山幽谷中,保持安静的心情,这样还不能算作是真的静。必须要在枪林弹雨、杀声震天的战争动乱中,仍能够保持住静肃镇定,心不为它所动,才算是达到了心性成真的静的境界。
一个人在饱食暖衣成大功、立大业的时候,心中十分快乐,这还不算是真正的乐,必须在饥寒交迫危害在旦夕的苦境中,却还能够悠然自乐的人,才算是得了“心体成真”乐的妙用。
晋朝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得罪了权门下狱论死,临刑的时候却高歌一曲,这也可以说是苦中作乐,足证他的心体是全真,所以能悠然自乐。
【前集0八八】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3月29日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望报
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抱定了牺牲自己的决心去从事工作,绝不思想对自己有利无利。如果对于利害观念一有踌躇,就处于疑虑的环境中,被这一疑惑观念所束缚,对于任何事的努力,都与自己最初的志愿相违背,不能贯彻到底,这实在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其次是对人施舍恩惠,不可存希望报酬心;希望报酬而施舍的恩惠,无异商业买卖的行为;即或最初的施舍是由于同情心发生,结果也就成了悖情灭理的行为了。
【前集0八九】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3月30日
厚德以积福,修道以解扼
天对我太偏私,给我的福分太少,我就应当积厚我的德行,不可以抱怨天,如果我能够持久的自强不息,幸福自然而然会到来。
我们再来比较幸福分量的深浅,如果我的身体劳动得太多,我就更有养心的工夫来补救这体力的不足而不可轻易放弃,徒然伤损精神,影响身体的健康。
如果天给我的际遇太坏,使我痛苦,我就应当以守正道的精神开拓自己的命运,以最大的决心度过眼前难关,使我脱离这命运魔掌的支配,反而可以自由左右运命,那就是天对我也没有法子,自然而然也就赐福于我了。
西哲说:“天助自助。”天运只给予自强不息的人。天虽然能够生出很多福运,但绝不给与怠惰的人,幸福的命运要我们用铁锹去把它挖掘出来。但是,我们的努力必须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由自己纯正的真心而发出来。
天对于利欲之念太深的人也是非常憎恶嫌恨的,天福善人而打击坏人,这差不多成了千古不灭的定律。有时候也有所行非道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福运,但这种违反天意的假造福运,不但不能继续永久,最后必定遭遇悲惨的结果
【前集0九0】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逆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适之。天且奈我何哉
3月31日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憸人
忠贞的人士,节烈的妇女,只知道守著忠义节操,不求有什么幸福奇遇,上天却体恤他们的苦衷,在他们无心求福时,反而给予了很大的幸福,使他们心中充满快乐。虽然他们在一生中前半段受尽了折磨,晚年却多半是亨福无穷的。即或是中途发生不幸遭遇、大的变故,或是为国尽忠而死,或是孤苦守节而亡,也必传留于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心地阴险的小人,只图获得利益,多方面做坏事、想方法躲避灾祸,也天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上天对于这种人不但不会给他幸福,反而要降下灾祸,教他们受了报应,这就是所谓“天机莫测”。
世间有些谋害人命的人,事情经过了几十年,终究还是被人发现,受到刑法的制裁,上天的智慧实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前集0九一】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憸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4月1日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在年轻的时候作歌妓舞女的人,晚年嫁人从良之后,如果能够过著清苦的生活,守著妇道,那么她前半生的放荡淫乱,对它是没有什么妨碍的。反过来说,妙龄守节的妇女,到了老年失贞操,有了越轨的行为,那前半世所受的清寒辛苦都成了泡影。
不仅妇人、女子是如此,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在年轻时生活放荡不羁,到了晚年觉悟错误,一变而成为廉谨正直的人,正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社会的舆论,对他的下半生作为必大加以赞扬;反之,正直廉明的人到最后失了忠贞的节操,从前一切的辛苦都化为乌有。
古语说:“看人只看后半截。”真是至理名言。这就是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的道理;不然的话,人生在世间就没有是…
《日日日出(圣印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