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情來了就現出心象去服務,事情去了立刻寂靜下來,以保攝自己的本性,不便本性失掉。
【前集0八二】
風來敕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3月23日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廉潔白是禮讓尊敬的行爲,有清廉潔白行爲的人,固然可以把自己的人格很有規律的提高,但往往他們嫉惡如仇、器量狹小,沒有容人的雅量。反之,有度量而又寬仁的人很受人愛戴,但多半缺乏決斷力;聰明的人如果沒有智慧來指導他,那麼,聰明有時反被聰明所誤。
正直的人多有和一般人不同的作法,這作法有時也可以是正直人的短處。
從上看來,清廉的人必須兼有容人之量,寬仁大度的人必須富有決斷力,聰明的人必須不要有害于他的聰明,正直人不要有奇怪矯情的行爲,能夠如此,就好像是食物裏加蜜而不過甜,海産鮮味裏如鹽而不過堿,人能如此就沒有過而不及的弊病了。
【前集0八叁】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堿,才是懿德。
3月24日
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
貧窮的人家雖然住在茅屋草舍裏,衣食困苦,但如果能夠講求清潔,整頓好屋裏屋外,那麼,在貧苦環境中不失清雅的風格。貧寒的婦女雖然衣服穿得褴褛,但頭發梳得幹淨,衣服穿得整潔,雖然看不出華麗美觀的形象,也自然有一番雅致的風度氣質。
君子生在天地間,其心的潔白清明,氣質品格的高尚,即使流落到困窮失意的境遇,也千萬不可頹靡懈怠自暴自棄,如果妄自菲薄墮落了品格,那就等于明珠埋于糞土,美玉出了瑕疵,是多麼可惜的事啊!
【前集0八四】
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辄自廢弛哉。
3月25日
未雨綢缪,有備無患
“受用”兩個字,就是在閑暇無事的時候,不要自白的空過光陰,如果能夠事事預先准備,到了繁忙的時候,便有余裕的工夫,這就是“受用”兩個字的意義。至于談到“落空”兩個字,本來說是人當居處在甯靜的環境裏,不要如死灰一般心中無所事事,這樣就是不落空。然後,每當有了活動的轉機,或者遭逢了動亂,在動的中間能自在的活動,這就是靜中不落空,動處才有受用。
古來的名將馳聘于千軍萬馬之中而泰然自若,運用他的神籌妙策來作戰,雖然出入于九死一生中,尚且能悠遊自得毫不急迫,這就是“閑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的結果。如果平時全不注意和毫無准備,如諺語所說的“臨陣磨槍,臨渴掘井”,那就來不及了。古人所謂:“太平原是將軍致,不許將軍看太平。”也就是同一道理。
至于“暗中”兩個字的意思,乃是說人所不見之處。一個人當深夜寂寞,此時認爲人不能見、人不能知而做不正當的事情,像那些偷盜邪淫、作奸犯科等等行爲,在他認爲可以瞞過他人的耳目,其實是欺人自欺,一旦事情敗露,在人前丟人現眼。所以,作一個君子應當如青天白日之光明,俯仰無愧于天地。雖置身于千萬人面前,也堂堂正正自在自如的言行動作。
【前集0八五】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3月26日
臨崖勒馬,起死回生
“窮理于事物始生之際,研機于心意初動之時。”這兩句話的意義,是教人要去私欲存天理,當臨事動心的時候,如果感覺到心傾向私利私欲方向,就要趕快扭轉方向,改往真理的方面前進。
當這個心意初起而能夠覺悟不對,立刻向善的方向轉念,就是轉禍爲福之道,也就是起死回生的關頭。所以,生死禍福在乎自己,一念之差萬劫不複,這一個爲善去惡的念頭,千萬不要輕易的放過。
人有物欲是人的本能,無論是誰,看見了眼前的利益都想伸手取得,在這一刹那之間,不起善惡的判斷,貿然去取得後,覺得是不正當的行爲,這時候如果能夠靜靜的考慮一下,就發現了這事是私利私欲,不合乎真理,趕快放手仍不算太晚。如果執迷不悟繼續的做去,那就愈陷愈深,終至不能自拔了。
所以,無論對于什麼事,總要注意到心意初動的時候,切莫因私欲而種下禍根,更不可不加思考而貿然從事,就不至于做錯事壞了人品。
【前集0八六】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爲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3月27日
甯靜淡泊,觀心之道
心靜的時候,就不起一點汙穢的灰塵,這時候的心像是一面光明平滑的鏡子,無所不照,而自身的本體也就呈現出來。心在安閑的時候,非常的從容沈著,這時候去考慮一件事情,就能夠沈思默考發現其中的奧妙道理,這時候也就看出心的真機。心處于淡泊的狀態,趣味是平淡廣闊,心趣總是平穩自得,這時候就看出心的真趣,沒有什麼掩飾的地方。
觀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于“靜中念慮”,“閑中從容”,“淡中心平氣定”。叁國時,諸葛亮寫“甯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兩句話爲座右銘,也就是觀心的道理。
【前集0八七】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爲如此叁者。
3月28日
動中靜是其靜,苦中樂見真樂
一個人不聽見車的噪音,以及人的喧嘩,居處在深山幽谷中,保持安靜的心情,這樣還不能算作是真的靜。必須要在槍林彈雨、殺聲震天的戰爭動亂中,仍能夠保持住靜肅鎮定,心不爲它所動,才算是達到了心性成真的靜的境界。
一個人在飽食暖衣成大功、立大業的時候,心中十分快樂,這還不算是真正的樂,必須在饑寒交迫危害在旦夕的苦境中,卻還能夠悠然自樂的人,才算是得了“心體成真”樂的妙用。
晉朝的時候,竹林七賢之中的嵇康得罪了權門下獄論死,臨刑的時候卻高歌一曲,這也可以說是苦中作樂,足證他的心體是全真,所以能悠然自樂。
【前集0八八】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3月29日
舍己毋處疑,施恩毋望報
一個人爲社會爲國家,抱定了犧牲自己的決心去從事工作,絕不思想對自己有利無利。如果對于利害觀念一有躊躇,就處于疑慮的環境中,被這一疑惑觀念所束縛,對于任何事的努力,都與自己最初的志願相違背,不能貫徹到底,這實在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其次是對人施舍恩惠,不可存希望報酬心;希望報酬而施舍的恩惠,無異商業買賣的行爲;即或最初的施舍是由于同情心發生,結果也就成了悖情滅理的行爲了。
【前集0八九】
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3月30日
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扼
天對我太偏私,給我的福分太少,我就應當積厚我的德行,不可以抱怨天,如果我能夠持久的自強不息,幸福自然而然會到來。
我們再來比較幸福分量的深淺,如果我的身體勞動得太多,我就更有養心的工夫來補救這體力的不足而不可輕易放棄,徒然傷損精神,影響身體的健康。
如果天給我的際遇太壞,使我痛苦,我就應當以守正道的精神開拓自己的命運,以最大的決心度過眼前難關,使我脫離這命運魔掌的支配,反而可以自由左右運命,那就是天對我也沒有法子,自然而然也就賜福于我了。
西哲說:“天助自助。”天運只給予自強不息的人。天雖然能夠生出很多福運,但絕不給與怠惰的人,幸福的命運要我們用鐵鍬去把它挖掘出來。但是,我們的努力必須站在道德的立場上,由自己純正的真心而發出來。
天對于利欲之念太深的人也是非常憎惡嫌恨的,天福善人而打擊壞人,這差不多成了千古不滅的定律。有時候也有所行非道的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福運,但這種違反天意的假造福運,不但不能繼續永久,最後必定遭遇悲慘的結果
【前集0九0】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逆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適之。天且奈我何哉
3月31日
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憸人
忠貞的人士,節烈的婦女,只知道守著忠義節操,不求有什麼幸福奇遇,上天卻體恤他們的苦衷,在他們無心求福時,反而給予了很大的幸福,使他們心中充滿快樂。雖然他們在一生中前半段受盡了折磨,晚年卻多半是亨福無窮的。即或是中途發生不幸遭遇、大的變故,或是爲國盡忠而死,或是孤苦守節而亡,也必傳留于千古,爲後世所敬仰。
心地陰險的小人,只圖獲得利益,多方面做壞事、想方法躲避災禍,也天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上天對于這種人不但不會給他幸福,反而要降下災禍,教他們受了報應,這就是所謂“天機莫測”。
世間有些謀害人命的人,事情經過了幾十年,終究還是被人發現,受到刑法的製裁,上天的智慧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前集0九一】
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憸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4月1日
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
在年輕的時候作歌妓舞女的人,晚年嫁人從良之後,如果能夠過著清苦的生活,守著婦道,那麼她前半生的放蕩淫亂,對它是沒有什麼妨礙的。反過來說,妙齡守節的婦女,到了老年失貞操,有了越軌的行爲,那前半世所受的清寒辛苦都成了泡影。
不僅婦人、女子是如此,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人在年輕時生活放蕩不羁,到了晚年覺悟錯誤,一變而成爲廉謹正直的人,正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社會的輿論,對他的下半生作爲必大加以贊揚;反之,正直廉明的人到最後失了忠貞的節操,從前一切的辛苦都化爲烏有。
古語說:“看人只看後半截。”真是至理名言。這就是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的道理;不然的話,人生在世間就沒有是…
《日日日出(聖印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