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话▪P12

  ..续本文上一页於顺境则生起贪爱,於逆境生起憎恨。大约人生自十一二岁到二十岁左右,爱憎之心强盛。现在是说爱,不谈憎,所以偏在贪爱一面来说。心生爱著,染污为性,便成了轮回的要素 。

  9.取:由爱而取,据为己有。大约人在二十岁後,贪欲转盛,於可爱 境,普遍追求,不惜竭尽心力,千方百计,以达到自己的占有欲。

  10.有:即现在有了爱取的行业,将来又有「三有」(欲有、色有、无 色有)的苦报。又此有,亦指後有的中有。我们一期的生命,必需要经过 本有,生有,死有,中有的四个阶段。现在这个有,就是死有与生有中间的中有,或中阴身,或後有身。因由於现在的爱取,开始造恶的行业,熏 习成种,潜引後有的报体,来世堕入轮回,再受生死之苦果。

  11.生:生即受生。因人死後由中阴身带业而去,凭此业因,再托胎受 生,感到後世的果报。果报的范围虽很广远,要之不出依正二报:正报的 身命便是本有、生有、死有、中有的四有;依报的住处。则不出欲有、色 有、无色有的三界范围。

  12.老死:即由生到老髦,必定趋於死亡。所谓「诸根衰败名老,身坏 命终名死」。人生有生必有死,生是人生痛苦的开始,死是此生痛苦的告终;但若以来生来说,则此痛苦在未成佛前。皆未有了期;如果要了脱此 人生的痛苦,那非修习佛法,非修习佛法十二因缘的还灭观不可。

  十二因缘分有「顺生门」与「还灭门」的两种观法;先是顺观,由顺 生门来观察,了知人生所以顺著生死轮回的流转,就是因无明缘行,行缘 识,乃至生缘老死而来。其中过去的无明与行二支,是轮回的原动力;现 在的识、名色、六人、触、受五支,为此人体组织的分类,是自我轮回的 主体,其中的识为自我生命的本质,尤为主体中的主体。而十二缘起的无 明缘行,乃至推广到生缘老死的次第顺序,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 生」,正是人生轮回的过程。轮回的原动力,便是人间生灭缘起的根源。 世人以及其他的宗教学说研究者,未明这个人生缘起的根源,有说世界是 神创造的,或说是梵天生的,或说从命运、天命来的,或说由盘古开天辟 地来的。现在的科学家,则说由猴子进化来的,都是落於我见的揣测,或 无稽的推断而已。如人从猴子来,猴子又从谁来的?为何从前的猴子会进 化成人,而现在的猴子,为何都不见它们进化变成人呢? 佛法是从缘起的理论,说明人生与世界的来源。人生与世界,亘古以来,循环变化,无始无终,只是缘来即生,缘散即灭。大小乘佛法所说的 缘起,约有四种观法:

  (A)业感缘起观:这是从业力感受,作缘起的观法,在十二因缘中由於 过去的无明与行二支的惑业,缘起现在识至受的五支;复由现在爱、取、 有三支的惑业,生起未来的生死二支,使人生世界,循回无已,所谓「此 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这是小乘对人生属於业感缘起的看法。

  (B)赖耶缘起观:这是大乘相宗,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内自身心, 外至器界,都是「众缘生、唯识现」的幻相;它不从业感立说,是以无明 的生起,因在第八阿赖耶识中为诸烦恼妄惑所熏习,故缘起十二支,生出 两世一重因果,即自无明至取的九支为现在的因,自有至老死三支,为未 来的果。赖耶所以被熏,是因这识含藏的许多种子,缘熟生起现行,造成今世的业因,感中阴身轮回,再招未来的生死迁流,皆因阿赖耶的受熏染 所致。

  (C)法界缘起观:这是以宇宙间的森罗万象,皆互为因果,即以此法为 能缘起,其他一切法为所缘起;反之,以其他一切法为能缘起,此法即为所缘起,自他诸法,互为因果,相依相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宾主交 织,重重无尽。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人生和世界 ,就这样在缘起法中生存与还灭,其关系奥秘,难可究诘。

  (D)真如缘起观:起信论说一心有二门,即真如门与生灭门。真如为万 法的本体,寂然不动;忽因无明风起,逐妄迷真,流为生灭门,变现了生 住异灭的四相;然而真如本体,仍是虚凝不动,所以是生灭不碍真如,真 如不碍生灭。所谓「不变真如性,随缘现诸法」。这是从一心涵摄诸法, 分本体和现象的两面立论,人生与世界就是这样在缘起法中生生灭灭,永 无休歇。 在这四种缘起观中,若依小乘的业感缘起观修行,就从十二因缘的顺 生门,悟知生灭无常,可破我执,证入我空真如;若依大乘的真如缘起观 修习,真如顿法,顿悟实相,即可从还灭门,真悟本性体空,证入法空真 如。现在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从真如性空理上,观照十二 支诸法皆空,不但「无无明、乃至无老死」,观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 彼生」的顺生法,同时亦观空「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连「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还灭法亦一并空之,执障扫荡净尽,直悟真妄无二, 能所双亡,我法俱泯,所以能契证真如,直透实相般若了。 兹将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顺生表,列下参考:

  从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说明人生生命的来源,以及苦乐的结局,都离 不开三世因果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都由诸法的主因与助缘凑合而生起 的。所以缘起,是佛法重要的理论,是故经中有「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 见佛」的说法。有一个佛门掌故,证实了这个道理。相传当时佛在忉利天 为母亲说了地藏经下来,四众弟子都按次排队去迎接。有一位莲花色比丘 尼好胜,要争第一个见佛的光荣,就以神通化为轮王,跑在最前面,第一个迎接到佛,喜不自胜,却被佛呵为痴人!并说第一个见到我佛的是须菩 提,不是她。她觉得很奇怪,看看须菩提当时并不在场,怎么会先见到佛 呢?佛知其疑,就向她解说道:「须菩提现在林间宴坐,因悟诸法缘起性 空,就从性空法中早已见到我了。你执相求佛,愈求愈远,那里会见到我 呢!」故金刚般若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 如来。」可见云门骂佛,丹霞烧佛等故实,都是从法身真佛不可以色见声 求中演化出来的;也是教诫一切学佛的人,不要坭迹求佛,只要自己能从 佛法中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由文字般若而观照般若,观空诸法,便会从 法空中见到佛的真身,那就是法身的真佛啦!所以说:「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也是说佛在 心中,心法空时,佛法即出现了。 由於十二因缘循惑、业、苦三道流转,知道人生人死,非常地迅速!我们要赶快找住现实,观空行道,截断这轮回生死的十二链索,才不枉在 人间,空走一遭!日僧莲如,有一首「白骨歌」说得很好:「朝为红颜夕 白骨,无常风来闭双目;红颜顿失桃李

  六亲悲叹皆无益!」

  5 观四谛空

  无苦,集,灭,道。

  这是观四谛法空。四谛亦作四圣谛,圣者正也,是说明人生在由凡夫到圣者的演变过程中,有四种决定不变的正理,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遗教经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初成道说法,先说布施论,持戒论,生天论等世间人天因果的道理;其次听众限机进步,就进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由世间法说到出世间法的道理。四谛与十二因缘,名字不同,意义是相通的;因佛陀说法,随顺 众生根性所爱好而说,有种种不同的方式:或竖说、横说,或广说,略说 ;或演绎说、归纳说。如说四谛是略说,是归纳说,把许多道理,收摄归 纳拢来,只用苦集灭道四个字包括了它;如说十二因缘,是广说、演绎说 ,把四谛的道理,演绎推广开来,变成十二种道理。其实十二因缘有流转 门与还灭门,其流转门,就是四谛中的苦集二谛,其还灭门,就是四谛中 的道灭二谛。十二因缘从三世流转说,有两重因果,四谛也是一样有两重 因果,苦集是世间的因果,道灭是出世间的因果。听经的人,个性不同, 有的听十二因缘悟到诸法皆空的真理,有的听四谛法,了知人生苦空无常 ,悟证真谛涅槃,听法虽有异,悟理是相同的。

  一、苦谛:苦,以逼迫为性,常能逼迫身心,骚扰不安。有三苦八苦 ,无量诸苦,而不外从肉体上生起疾病,饥渴,残废等外苦;依内心的精 神生起的贪、瞠、痴、慢、疑、嫉等内苦;由自然界而来的风、雨、雷、 电、水、火等相侵的苦;依人事而起的刀兵盗贼,讥骂、嘲诮等苦;还有 死後堕落恶道等苦。这些苦,都是我们从人生社会经验到的事实,有此痛 苦,并不是佛陀危言耸听。在法句经说:从前有四个新学比丘,讨论「人 生以什么为最苦」的问题?甲说,以淫欲恼人为最苦(从鸽中来);乙说 ,以饥渴逼迫为最苦(从鹰中来);丙说,以瞠火焚心为最苦(从蛇中来 );丁说,以惊怖恐惧为最苦(从兔中来)。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刚刚 佛陀经过听到,就告诉他们道:你们所谈的苦义,都末究竟,须知身为众 苦之源,当求寂灭,是为最乐。老子所谓:「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患何有!」因为有身就有我,有我就有我所爱的眷属,金 钱,物产等是非争逐的造业、受报,以此堕於苦处。故须由修道,求证寂灭的我空,才能解除苦恼的逼迫。如 舍 母,因听佛说无我,悟得身空 ,一切恩爱之苦恼皆除,即见三十二个儿子被杀,亦不过付之慨然一笑而已。

  二、集谛:集,以招感为性。我们研究苦从那里来?非从天降下,不 从地生,亦非神造,更非人与,乃是由自身过去所集的惑业招感而来的。 所以集是世间法的因,苦是世间法的果。集亦是烦恼的别名,烦恼有根本 烦恼与枝末烦恼,依天台解,根本是无明,枝末是见思。依唯识解,有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瞠,痴,慢,疑,不正见。随烦 恼是随著根本烦恼生起来的枝末烦恼,有二十种。即小随烦…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业力不可思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