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观」四法
「欲、勤、心、观」四法是步入正定不可缺少的入道资粮,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走入外道定中犹自以为喜。而且「欲、勤、心、观」这四法是相辅相成了不可分割的。何以见得呢?顾名思义,三摩地(正定)的获得,一要有坚定、正确的正信心、向法欲、思法欲、修法欲(欲神足)、精进力(勤神足)、心坚固力(心神足)、对法坚定、细腻的简择力、审察力、通达力、观照力(观神足),具足「欲、勤、心、观」四法才能成就,而且四足鼎立。诚如论中所说,三摩地(正定)必由修学「胜行」而成就,什么是「胜行」?即今生就能深入正定、转变寿命者,一定要具备:一、深厚的宿慧,二、已曾修习正定,三、今生修定因缘成熟,没有任何修定的生理、心理及环境障碍,四、具有乐思善法欲、精勤力、正信心、轻安心、正知见心、正思惟心、舍弃苦乐心等八种断除粗重烦恼的基本修行资粮。净土众生必然具此殊胜的修定「因行」,故多能在一期生命中获得「欲、勤、心、观」四种正定胜行成就,转变寿命,不受生死寿命的束缚。故论上说:修定者具备八种「胜行」必能成就三摩地自在神足。
(丙)初学者如何培养对四神足的修持力?
反观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当前这种资讯、科技、娱乐发达的时代里,无论在家学佛或出家学佛,要末法的佛弟子培养对佛陀「出家德行」精进的追求欲、学习心,并不容易。因佛陀「出家德行」的成果,正是长期从这四种「欲、勤、心、观」的「离欲心、乐法心、精勤心、寂定心、智慧心」修证而来。就如瑜伽师地论卷十四解释获得四神足基本入门的修证层次说:「一、要发离欲心(欲增上心);二、要受持、诵读佛经,依经所示,忏悔业障,精进向道(勤增上心);三、要能分辨、修学圣人修定次第的邪正(心增上力);四、要独住空闲寂静之处,观察、思惟诸法实相的真理(观增上力)。」
一个真心学佛,欲超脱生死寿命禁锢的佛弟子,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依经所说,培养对「欲、勤、心、观三摩地(正定)胜行成就神足」的基本修因。初学者首先必须经常在平素处世间培养、反省自己对善法欲(修行的方法)、恶法欲(有违学佛贪瞋痴等恶行)的思辨、节制能力,无论当自己生起什么样的恶欲,都要即时想到:我已经在佛前发誓:皈依、信佛、学佛、成佛,应该用「欲、勤、心、观」四法来督促自己精进向上,以佛心为己心,不可像一般没有学佛者那样放荡自己的「欲念」,如不能常常节制、检讨自己不好的「欲念」,皈依、学佛乃至出家学佛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丁)什么样的根器,能坚固对四神足的修学?
我们看:一个看透世间无常生死,善备福德、解脱资粮的利根修行者,必能经常乐思解脱法,注意、反观、克制自己的想欲生起,当恶念生起时,立即以平常熏习的修行方法,思惟、观照其根源处,当下予以净化、降伏,而且不断地运用「思法欲、精进欲、正信欲、轻安欲、正知见欲以及舍弃苦乐的向道欲」,来对治、净化剎那生灭起伏的散乱欲心,久而久之,定能在向道欲增上的熏陶累积下,达到「净念相继」,「恶欲断除」的境界,与定相应,转变未来的果报色身。故论上解释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的意义说:「此中欲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欲乐欣喜,求趣悕望,是名欲。」「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心等持,止一境性,是名三摩地。」「胜者,谓欲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胜行者,依过去、现在所起一切恶念,思断三毒欲,起修禅定欲,彼所有修道欲,若勤若信若轻安若念若正知若思若舍,是名胜行。」「一切欲三摩地,皆从欲起,是欲所集,是欲种数,是欲所生,故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其他三神足之义比类可知。
而当一个修行者,将出离生死的理想当做生命中唯一的希望起(禅定欲坚固),必然无时无刻不精勤进修(勤增上成就神足),故论上说:「此中勤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竟不息,是名勤。」进而将精神意志完全集中在与慧观觉照力相应的修定证境中(心增上力成就神足),故论上说:「此中心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意识,是名心。」「心三摩地者,谓心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心三摩地。」当修行者证人「一心不乱」的寂静之境,此刻观照诸法无我的智慧力势必愈加的清晰锐利(观增上力成就神足),故论上说:「此中观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拣择,最极拣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观。」「观三摩地者,谓观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戊)净土众生成就四神足所以能转寿自在
这种在修定前、修定中用「欲、勤、心、观」四种力量,也就是用「止、观」法门来鞭策自己用功入定的方法,便能在修行者定慧之力获得清净、明利、深入的情况下,使其达到「戒自在、精进自在、心自在、观照力自在」的境界。
亦即是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所说四种神足成果的显现:「
一、自在三昧行尽神足(观神足成就):所谓诸有三昧自在,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隐形极细,是谓第一神足。
二:心三昧行尽神足(心神足成就):所谓心所知法,通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罣碍。
三、精进三昧行尽神足(勤神足成就):所谓修此三昧,无有懈怠,亦无所畏,有勇猛意。
四、戒三昧行尽神足(欲神足成就):所谓诸有三昧,如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有欲心、无欲心,有瞋恚心、无瞋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乱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一切皆悉了知。」
当修行者达到此中所说「戒(持戒修行欲)、精进力、心、观照力」四种自在的境地时,就能随意之所欲,心之所乐「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智见所变;墙壁石等,坚厚障物,身过无碍,如履虚空;能于地中,或出或没,自在无碍,如身处水;能于坚障,或在虚空,引水令流,如依回地;结跏趺坐,凌空往还,都无滞碍,犹如飞鸟;此日月轮,有大神用,具大威德,伸手扪摸,如自应器,不以为难;乃至梵世,转变自在,妙用难测,获证他心通、天眼通……等六种神通。」净土众生因达到此处所说「戒自在、精进自在、心自在、观照力自在」的证境,故能随意之所欲,心之所乐,转变四大,轻举身体,延长寿命,不受一期寿命的约束,从此勇猛进修,不会懈怠。
乙、当心力转换体内电磁场即能延长寿命
现在再由科学的角度来说明修行人(包括外道行者)如何从修持中达到转变寿命的效果。当一个修行者的意识观照力(心波、念力),能够逐渐达到「调节、转换身体内的电流磁场,使体内元素的电子活动受到意志力的指挥,即体内的电磁场被心力引起变化,心能转物时(见禅定天眼通之实验),便能逐渐转变、创造另一阶段的色身寿命。而当禅定功力逐步转深,脉博、呼吸、心跳转弱、转慢、细若游丝、绵绵密密……,经过欲界散地,进入色界禅定修持,到达三禅天以上时,体内地水火风四大电子元素受到心力放射出来的波束强力影响、转换,「心识」不再受粗重物质色身的牵制,甚至完全进入精神修养状态(无色界天)。这种由心波转变欲界人道众生体内地水火风固体元素禁锢的生老病死现象,将固体的物质色身,转换成与心识升华境界相应的超越人类物质色身另一种仍是有色物质的「光明、清净的化身相」,此种带有「身光的清净化身相」若没有高度禅定修养功夫者(天眼通),是不能以凡夫现有的寻思境界臆测到的,亦即是天界众生的依报色身,乃至净土世界的天人化身相。
「天」,就是清净的意思,以三界天的天寿果报来说,当凡夫众生在禅修中将「五欲」淡薄到某一种程度,便能逐渐运用其清净、统一的意识觉照力,调节、转换身体内的电流磁场,转变现在所造作的色身业行,超脱人类躯体的束缚,依次上升欲界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所获得天寿最长可达一万六千岁。乃至随看修行者身心净化的涵养,进一步应念化生色界初禅天的梵众天……,二禅天、三礼天、四禅天,甚至进入无色界空处天的修持中。色界天最长的天寿可达一万大千大劫,无色界的天寿最长则达八万大劫。这种以劫数计算的天寿,若是换算人间的时间来计算,恐怕已超越「光年」计算的时间,对人类来讲,乃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单是依三界天的禅定力量修持,就能达到转变寿命的效果,何况是一个已经获得身心自在的解脱行者,其寿命转换自在的程度,当更不可思议。
再观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的寿命无有极限,绝不是一分有学地的禅修者所获得天界最长的有限寿命八万大劫所能相比,已经不是人类用科学实验色身受心力转换的现象所能测知。可以说,极乐世界的众生,乃是生存于另一种有色世界福慧深厚的上根器的修行人。依「心经」的修持立场来看,净土的修行者,他们由「止观」法门——心经下手修行,从观照色、受、想、行、识五蕴无常苦空的当下直观涅槃空寂入道起修;净土众生就是在念念中降伏五欲之心,念念中消融贪瞋痴三毒,从色身当下照见五蕴皆空,经过声闻四果阶位,终至定慧等持,解脱之光现前,度脱一切苦厄,达到心经所说的观照力自在、念力自在、色空不异的解脱境界。在解脱境域中,超越有限、分段的凡身寿命,进入由悲愿力掌握寿命长短自在的无限利生境界。
2、悲愿力成就
(1)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
成唯识论说:「有情众生的生死受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分段…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