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坐,佛陀对迦叶尊者尊重的程度,是可想而知。同时还劝他:「你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不要太辛苦,不必这么认真了!」虽然佛陀是这样慈悲地劝勉他,可是他并没有听佛的劝导,仍旧辛勤不辍地修持苦行。他常说:「我既然发心修头陀行,就不能因年纪大而不遵守。」因此,佛陀赞叹他说:「有头陀行在,我法久住!」意思是说:假使我的弟子能够经常修持这种头陀行,佛法就能够长久住在世间了。从这点可以看出,释迦佛是如何重视头陀行,又是如何器重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所以能成为「头陀行第一」,就是有这样的苦功。
我们经常听过,佛教「拈花微笑」的典故。这个典故,就是说明迦叶尊者,当初在灵山会上,怎样体会释迦佛的圣意,而流传下来的。有一次,释迦佛在灵山会上对人天大众宣讲佛法的时候。佛陀一上座,没有开腔,只是拿了一朵梵王献给他的金钵罗华(紫色的金莲花),默默地示给大家看,当时在座有百万听众,看到佛陀没有出声,只拿着花对着大众,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奇怪释尊今天在打什么哑谜,只有迦叶尊者会意了,向着佛陀微微地笑。释迦牟尼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迦叶!」大家都不了解佛陀是在传心印。释迦佛指明有一个不生不灭,无形无状的真心。当时他把这佛心印付嘱传给大迦叶,大迦叶受了这心印以后,就可以把佛法永远的流传下去。佛陀把心印传下来后,大迦叶成为西天(印度)禅宗的初祖。而后传给阿难(二祖),这样一代一代的传到二十八祖──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把禅宗传到中国来,成为东土(中国)禅宗初祖,一直传到六祖慧能禅师。
从「拈花微笑」的典故,可以知道迦叶尊者是释迦佛一位很重要的弟子。其次,迦叶尊者对佛教还有一件很大的贡献。那就是领导众弟子结集经藏。
佛法能够常住世间,三藏经典是最根本的。释迦世尊涅槃以后,他所讲的佛法,就是由大迦叶召集五百位大阿罗汉,由阿难照文宣讲,复述一遍,经过僧众加以印证,结集而成三藏经典。佛经能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有佛经读诵,有佛经可以研究,完全是迦叶尊者当年领导结集的功劳!
按照佛经的说法,迦叶尊者还没有圆寂,还住在世间。这怎么说呢?当释迦佛涅槃时,特地把一件金襕袈裟咐嘱给大迦叶,将来弥勒菩萨会继释迦佛到这娑婆世界来成佛,在龙华三会度众生,大迦叶秉承佛陀的遗命,现在还在南天竺鸡足山的深山中入定,保管着这件袈裟,等待弥勒佛下生到这世间来时,亲自把袈裟交给他,并把衣钵传下去,他的责任才算完成。从这件事,再次证明世尊是怎样器重迦叶尊者,对正法的住世,尊者又是负了多大的责任!讲《佛说阿弥陀经》,讲到佛的大弟子,十六位尊者,我们了解到摩诃迦叶个人修持的工夫,为佛教的一片苦心,对佛教的贡献,真是值得我们永远的敬仰与学习!
《佛说阿弥陀经》假使不讲,大家按照正文去念诵,是很容易了解的,十六位尊者,四大菩萨,就像大家的名字一般,也可以轻易地念过去。如果大家稍微追问一下,舍利弗是何许人?目犍连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摩诃迦叶的历史又是怎样?为了给大家对佛学有一点基础,知道一些佛教的掌故,我们就当讲故事,象话家常一样的跟大家讲,让大家对本经增加一些兴趣。
摩诃迦旃延──这是佛常随众的第四位尊者。
前面我们曾经讲过,「摩诃」译为「大」;「迦旃延」译为中文是「文饰」。是婆罗门十种姓之一。这位尊者是以姓为名。在佛弟子当中,他是「议论第一」。迦旃延尊者,辩才无碍、善于辩论,可谓出口成章,讲出来的话,具有文采,说得非常巧妙,使人听了,觉得他所讲的不但动听,而且理由也十分充足,令人心悦诚服;所以世尊在经中曾经赞叹他:「说法人中,迦旃延为第一」。就是说明,若论宣讲佛法,迦旃延列为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
怎么知道迦旃延尊者说法是辩才无碍呢?我们可以从一些实例来说明:
曾经有一位无神论者的外道,不相信善恶果报,他认为「人在生时,不管是行善,还是作恶,死了就如灯灭,什么也不存在」的这一套理论,不承认人死了还有什么后世。于是诘问迦旃延:「恶人如果死了会受苦,按理他应该回来;可是从来就没有人回来过,可见后世受生的道理是不可靠的!」
「譬如人间犯了罪的坏人,被抓去了,已经判刑,关在监牢里,甚至加上钮械、枷锁等种种的刑具,试问,他还能逃脱,回来告诉我们吗?」尊者答道:「同样的道理,作恶的人,死后堕到地狱去,失去自由,又怎么能回来世间,告诉我们他受苦的情形呢!」
「你讲得有道理。可是我再问你,做善事的好人,依照你的主张,死后能生天,在天界,他们行动自由,总可以回来看看,告诉我们一些在天上享乐的情形。可是也不见他们回来!可见是没有后世的。」外道不服,又提问。
「譬如一个人不小心堕入粪坑,全身好骯脏、好臭,既然被人把他救起来,全身洗干净后,你想,他还会再回到臭秽的地方去吗?当然不可能!」迦旃延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要知道:我们生在这个五浊恶世,是受苦的地方,想脱离委实不容易,一旦能够上生到天上,谁又肯再回到世间来呢!」外道听后,真是哑口无言。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知道迦旃延很有智慧,他用了两个譬喻,就把外道降服了,他精辟的议论,实在令人佩服!
有一次,迦旃延到外地去弘法,途中,经过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妇人,手持水瓶在河边大哭。愈哭愈激动,竟然萌发投河自杀的念头,迦旃延尊者看到这种情形,急忙上前把她拉住,很慈悲地对她说:「老婆婆,你为什么想不开呢?人身是难得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慢慢解决。请你告诉我,说不定我可以帮你的忙。」
「没有人可以帮我的。」老婆婆坚决地回答说:「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为了生活,从小就被卖给一个大富豪作奴隶,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做苦工,三餐不得温饱,做事稍有差错,还得挨主人的打骂,这种苦罪真是生不如死。想想,还是死了一了百了,免得在这世间活受罪!」
「你如果是为了这个原因而自杀,真是太不值得了。你要明白,今生你会受到这种种的痛苦,都是贫穷所致,如果你把贫穷卖给了别人,脱离了贫穷,就不必再受这些痛苦了。」尊者开导她说。
「穷也可以卖吗?」老婆婆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疑地问。
「可以卖!」
「你别开玩笑吧!」老婆婆说:「贫穷怎么能卖呢?要是能卖的话,那世间不就没有穷人了吗?再说、贫穷是这么痛苦,又有谁肯买呢?」
「卖给我,我肯买!」迦旃延尊者肯定地回答道。
「奇怪,贫穷可以卖,你又肯买。」老婆婆还是不肯相信,想了一会儿,半信半疑地说:「可是,我不懂该怎样卖?」
「布施。」尊者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就开示说:「要布施。你应该知道,人生在世,贫富的遭遇各有因缘。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今生才会贫穷。你如果能够行施,就是广种福田,能种福,贫穷痛苦都可以卖出去,也就可以获得富贵的人生。佛陀常说:布施得大褔。布施的确是卖穷致富最好的方法。」
老婆婆听后,高兴极了,她现在才知道致富的道理,立刻就想要把贫穷卖出去,免受衣食不足的痛苦。但是想一想,又苦着脸问:「我已经一贫如洗,两手空空的,连手上拿的水瓶也是主人的,我那有能力布施!你叫我用什么布施呢?」
「你能的。布施不一定要用钱。我渴得很,你现在就用这个干净的水瓶盛水,放到我的钵里来,以净水布施我,这就是无上的布施,一定可得到很大的褔报。」
老婆婆了解了布施真正的意义后,明白这是自己能力做得到的,就依教奉行,很虔诚地把水拿给尊者。她以净水供养尊者的功德,后来,非但脱离了贫穷的苦报,还生到忉利天去享乐。
从这个布施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迦旃延尊者实在会讲理,他能够把一个想自杀的老婆婆救回来,实行不花钱的用水布施,结果还可以生天享福,这是种方便教化。所以在佛弟子中,被誉为「议论第一」,实在是名不虚传。
迦旃延到处去弘法,有一次,住在波罗奈国的一个山林里面,刚好那一个国家发生一件意外──波罗奈国的第一夫人逝世。国王与王妃平时非常恩爱,感情深厚,如今他最心爱的王妃突然死了,国王真是痛不欲生,伤心得不思饮食,不肯接受王妃已死的事实。现在科学发达,可以利用防腐剂使尸体不腐烂,当时是用麻油来防腐。国王命令大臣将王妃的尸体,浸在麻油里,希望她的尸体不致腐坏,他要永远陪伴着她。自己更是整天守着尸体,一直不停地哭泣着,一边自言自语道:「王妃呀!你这张嘴巴是最会讲话的,现在,怎么静静地,不再跟我说话呢?妳的双手,是最活泼的,现在为什么不再拥抱我呢?你的眼睛是最灵活生动的,怎么不睁开再看我一下呢?你就这样忍心拋下我,自己去了吗!」为了国王的哀伤,整个国家的政治都停顿下来,全国都蒙在悲哀的气氛里。大臣们看到这般惨状,也感到非常辛酸,大家一再劝谏国王,可是国王因为伤心过度,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一再地告诉大臣们,除非王妃起死回生,不然再也不管国家大事了。
大臣们为了国事,都非常着急,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位学问渊博的大臣,想到在他们国内弘法的迦旃延尊者,希望以尊者的口才与善辩的功夫,能制止国王的悲伤,而重新恢复处理国政的信心。于是向国王建议说:「大王,听说有一位佛陀的大弟子,迦旃延尊者,正在我们国内弘法,他有很高深的学问,对世间的一切现象,是无所不知的。大王为什么不去请教他,说不定他有办法可以帮助你,使王妃起死回生。」
国王听说有这样一位尊者,可以帮他救活王妃,整个人都变得灵活起来。问道:「他真能救活王妃吗?」
「大王去请教他,不就可以知道吗!」大臣心中明白,那当然是…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