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P18

  ..续本文上一页的「业障」,是自己的前世造作的恶缘现前及今世由身口意再造的恶业而形成的,不可不求胜解,凡事遇到逆境现前,便消极的推说:「这都是我前世的业障现前。」『不肯面对现实去探讨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形成的原因,包括前世的业障和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因。』当知佛法所说的因果报应,就呈现在我们现在所接触的人、事、物而造作的善恶业行为中心而建立三时因果说。未来的果报生处,即是以三世因果所造作的业力行为影响而成立的。造了恶贯满盈的业因,必然承受重大恶报的业果,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定业」。依业报说,造了五逆十恶的罪业是定业报,来世必堕地狱,受苦无间,这即是基本的因果论。但是佛又在大乘了义经中说,一切善恶业力,都无定性,随人而异,不一定造了重大恶行的人,都会在临终阴相现前时遭受果报,但也仅限于极少数善根深厚的修行人(如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往生净土,这是极少数的顿根之人的特例)。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分辨业力的轻重问题与定业及不定业等如何转业问题。谈到业力问题,非常的复杂、细微,因不是本篇说明的重心,故扼要来做解释:

  (9)定业与不定业

  观无量寿佛经述及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成就,可生净土。此乃说明了转重报成轻报,转定业成报定、时不定的道理。依涅槃经说,一切作业,有轻有重,因此轻重业行,而分为定业及不定业两种。定业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报定(果报一定现前,如苹果成熟一定会掉落地面),一种是时定(受报的时间已经决定)。定业的果报非常复杂,有的定业之果,报定而时不定,因缘聚合才受报,即所谓的三时受报:现受即现报(今生造业,今生就受报)、生受(今生造业来世受报)、后受(今生造业未来不一定那一生受报)。而造作那一种业会成为「定业感报」的现象呢?

  如成实论卷九说:「业熟则先报,何谓熟?具足身口意重相,临终不改所造重相心影,是报先熟,故名为熟。如五逆罪,因造罪之时思重、事重(以瞋毒心、深恶心造罪),心决定故,业则决定。以心力重故,先受报应,若无心者(失手杀人,无意造罪),虽杀父母,业不决定,不一定来世就报。只要是发心强者,无论为善或者作恶,来世便会先感生天或入地狱的定报。为善先报者,如修戒定慧成就之人,必先受定报,并且是现受报(如出家修行是现世报)。又如有的人本来弘扬大乘佛法,度人极多,而后诽谤大乘佛法非佛说,影向亦甚钜;然而先前弘扬大乘佛法的「弘法福业的定业先成熟」来世先报,而后诽谤大乘佛法遗误众生的「地狱罪报」后来才成熟,多世后才会受报;然而世人不知其「弘法定业先成熟先报,后造地狱果报后成熟」,形成「后成熟者后报的道理」。又有的人先有弘扬大乘佛法的福德果报,后因「破和合僧」而造下地狱重罪,然而「弘扬大乘佛法」的福德果报先成熟,在善道先报,或生福德鬼神中(因发心不纯正故),而「破和合僧」的地狱罪报后成熟而后报…,而形成「报定、时不定」千差万别的感报现象。又如供养佛及圣人等,因对方善业力强、心力大、回向力强、功德力大,又有护法神守护,向此等人起善恶业,业感力最快,故先受报。五逆十恶之人,因其瞋心、杀心、浊恶心深重,而与瞋界、杀界相吸相应,因界与界聚的道理,而受强有力的业力牵引,直入地狱受报。」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以坚定心、净信心或以深恶心、瞋毒心造作善恶业,做了之后,心里惦念不忘,瞋恶在心或信心欢喜,印象深刻,这便会形成「定业感报」。除此之外,都是「不定业」,不一定会产生决定不变的受报情形。而且众生在平素造作的不定业多,定业少。因为在造了业行,还没有受报的这个中间,造作者及承受者的「身心」都会有所变化,所以受报的轻重问题,还牵涉到相当复杂的造作者与受害者最初形成业缘交感时的两者「心态互动」问题。譬如造恶者定心造恶(瞋恶心深重),受害者十分善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了解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不会因此记恨他,或者造恶者虽然瞋嫉心重,但造恶后,深有悔意,受害者却报复心重,或者……,造作者与承受者,两者之间有千差万别的心力交感问题,不胜枚举。

  (10)重罪轻受及轻罪重受的道理

  再说众生宿世及今生再修福慧的差异,而使定业形成重报转轻报或轻报转重报的情形。如有智慧的人,能令今生所造地狱极重之业,因定慧之力转重报成轻报,挪后受报时间,现世轻受;愚痴、无智之人,却使现世所造轻业,因一念之间,变成地狱重罪,如妇人之仁,往往因一念之差,而犯下滔天大祸。

  涅槃经说:「一切众生,若是具足五事,能令现世所造轻业,转变成地狱重罪:一、愚痴无智,二、少种福德善根,三、宿世恶习重,四、不知忏悔,五、不修戒定慧。」因此五事,而感不能值遇善知识开导其真正有助于忏悔、灭罪之法。譬如有人打伤一人,以为他死了,这种杀人的影像,一直留在脑海里,自责不已,不能释怀,经常想到:我杀死一个人,我会堕地狱,内心万分恐怖、黑暗、散乱、自责,不能自拔,临死必然依其今生最强而有力的黑暗心影,牵引至黑暗界(如鬼道内较重的鬼业中)受报。

  也就是经上所说:「若有不修身戒心慧,如是之人,于恶业得大恶报,以恐怖故,覆藏瑕疵,虽有过去一切善业,悉为是罪之所垢污,是人所有现受轻报转为三恶道中受报或转为地狱极重恶果。」

  发露忏悔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将隐藏在内心的黑暗阴影、疙瘩、压力……等没有消化的影像,都借着忏悔的力量尽量吐露出来,不要留在内心里发酵,临命终时,内心如有任何痛苦、自责、恐怖、黑暗、杂乱的覆藏阴影不除,死后就足以牵引我们到恶道去……。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深知忏悔法门之义及宿有修习定慧之力的人,今生造恶之后,发坚定心忏悔,进一步深修定慧法门成就,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如念佛三昧),必能转地狱业成轻受。即经上所说:「智者若能修习身戒心慧,因修习道故,善根深固难动,决定重业,可使轻受;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如大菩萨无地狱业,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中。」

  (11)十恶之人若证阿罗汉可转地狱业

  又如增一阿含卷三十一记述,佛在世时,有一位叫做鸯掘魔的凶暴之人,杀人无数,欲害生母及杀佛陀,几成五逆罪。但后受佛感化,发大忏悔心,出家修行,得证阿罗汉果,六通具足。

  依瑜伽师地论卷一说:「每一个人于临命终时,依其今生业力的成果,所显现的临终『心态』,各有不同:有的人会自然记忆起今生所造作过的善行与不善行,有的人因他人在旁边扰乱的因素,令命终人记忆起许许多多好好坏坏的事情,有的人因为被杀、车祸、刑囚、病苦……,临命终时,瞋心转起……,临终之人,于将要死的那个时候,于多曾熏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意思是说,命终人的心识,对于今生所熏习过的最强心念,会特别回想、记忆起来,此最强的熏习力量,便会隐盖别的善善恶恶的较弱杂念,使其暂时压伏,不得现前。临终之人,就随着这曾经熏习过的最强记忆的意念,牵引他到与其临终意念相应的六道中去,随业受生(界与界聚)。

  大智度论卷二十四也说:「若人临终之时,心生恶念或善念,其力最强,是垂死时之心念,胜过在生百岁行力。」此即说明了掌握临终「心念」的重要性。

  瑜伽师地论又说:「若是证了声闻初果及二果的圣者,在其临命终时,尔时我爱亦复现行(对于今世的生命果报体,仍会产生极其微细的执着之心)。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终因圣者运用证得的无我观照力而剎时察觉此生生命的虚幻不实,超脱幻有之躯,上生天界)。若是证了三果的圣人,于临命终时,当下便能运用其所证无我的智慧力,洞悉此生生命体的幻有不实(尔时我爱不复现前)。三果圣人,于命终之际,或者进一步证得阿罗汉果,或者随其修持因缘,上升色界五不还天,继续进修。」若是证得阿罗汉果,当可在其临命终时,运用智觉证空之力,剎时顿入无余涅槃。

  鸯掘魔比丘,在俗家之时,虽然杀人无数,乃是恶逆残暴之人,但是因其宿有深厚善根,今生虽遇缘造恶,仍能遇佛出世,出家修行,证果解脱。因其运用宿世累劫所修强烈的定慧熏习之力,扭转其杀人浓厚的瞋浊之念,消融成清净的定慧解脱净念,故能于临终时,以其无漏定慧熏习而成的强烈无我空慧心念,超脱与地狱黑暗业习相应的吸引力,不堕地狱受苦,但已结无数杀人恶缘,未来世中遇缘即报。

  (12)定慧的修持是转业的重点

  由此可知,众生因有无修持定慧成就的因素,能令不定业转为定业,定业转为不定业,或者将现报转为生报,轻业转为重报,重报转为轻受。本来应在人中受报,却转为地狱受报。相对的,本来应在来世受报的,却回转为现世受报,本来应在地狱受报,却转为人中轻受。这即说明了「智者因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恶者因善业少故,轻则重受」的道理。

  就因法无定法,业无定性,所以出家修行,能转定业重罪成为轻受业,如果一切所造恶行,都不能因我们所修定慧之力成就而更改,就不符合佛法所说法无定法,业无定性无常因果的道理。

  诚如涅槃经所说:「非一切业,悉得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梵行、得解脱,以无常不定故,则修梵行及得解脱果,可转定业。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事,应当永定,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定,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涅槃……。」

  (13)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往生净土是特例

  准此可知,观无量寿佛经所说造作五逆十恶之人,所以能生净土者,必然宿世…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