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P23

  ..续本文上一页眼睛就保持三分眼、脸泛红,带微笑,安祥如同睡觉般,(注:世尊入涅槃时亦是三分眼,可以参考卧佛即知。)此情景保持到三十小时后沐身更衣身体柔软异常,如似活人一般让人感觉念佛往生之人不可思议之处。

  家父往生第四天,一位以前的老邻居,但已搬家有四年之久,突然到灵堂拈香,并且告诉家母,昨天晚上梦见家父往生了,并且不可思议灵堂之摆设竟然和梦境一模一样。(注:末学的家,此位太太并未曾来过,是梦境后才专程赶来末学家确认此事的。)

  十一月份南台湾尚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十一月二十日决定要在十一月二十六日举办由上香下月法师举办的三时系念法会,深怕届时太热会影响大众,上悟下本法师还亲自跟老菩萨讲到时要凉爽一些,果真到了三时系念二十六日与告别式二十七日天气转阴,凉快无比,并且于法会当天黄昏下了三次甘露雨,一次的时间都不超过二分钟,落在衣服上不湿而且相当清凉,真是有诚则灵,会场庄严无比。

  火化当天,末学还真担心假使家父真的烧出舍利子,不知该如何分辨?临出发前还在为此事烦恼,果真灵验电话响了,开元禅寺上慧下境法师竟然慈悲发心要帮忙去火化场挑舍利,末学赶紧开车去接师父,一来一往花了十分钟,刚好赶上巴士开车时间,结果不可思议之处,竟然骨舍利、发舍利、及五彩舍利花无数,截至目前在骨灰当中陆续发现尚有舍利子,总数已超过百余粒。

  4.总 结

  家父往生后的第二十一天,末学梦境中见了家父,老菩萨告知末学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与经典说的完全相同,你勿需有怀疑之心,说完此句话即不见了。另外香严寺住持上香下月法师于十一月十八日佛七圆满大回向之际,见到阿弥陀佛带领着老菩萨坐在莲花上,由云端下来,此时的老菩萨不但年轻且相当庄严。家母亦曾在梦境中,见家父身着袈娑,现出家庄严相,头顶放光,八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台中光复国小,中午午休时间其中有一栋四楼教室被大火烧掉五间贮藏室,当时末学的侄女就读该校五年级,正是该栋大楼的三楼,因正值午睡时间,突然侄女梦见家父盘坐在赤色的莲花上,年轻的庄严相,叫着侄女赶快醒来,楼上已经失火了,侄女梦中醒来赶紧往外跑,果然烟火弥漫整个校区,由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再显示家父往生的铁证。

  第一点:在「易行疾至之道」这本书内有关投生预兆临终信念有提到往生净土的人,临终常会看见清净的境界,最殊胜的是亲睹极乐净土的各种依正庄严。其次的是看见佛菩萨,再其次的是只看见莲华,然而这些现象往往旁边的人不一定看得见,老菩萨却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何尝不是往生最佳见证,只是老菩萨为了示现人生苦短,并且度化末学周遭的这一群人,而在此娑婆世界多留下十多天罢了。

  第二点:老菩萨这一生从不做梦,而在往生的前一个月前,竟然在默念佛号当中有多位龙天护法在冥冥中劝家父持长素,这是累劫来所结之善缘,并且在生病这几个月内,经常有善知识到家中鼓励他老人家万缘放下,念佛求生西方,弥陀经云:「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第三点:弘一大师曾说偈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舍此不服,是谓大错。」老菩萨深信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就算病重痛苦甚剧时,仍不忘记一句弥陀圣号,以便今生轻受,能速了偿宿业,求生净土,此种勇猛精进之心,怎不令闻者惊喜赞叹!

  第四点:事实上也印证老菩萨所说的往生时有一人会知道,指的是上悟下本法师因家父往生的前两天已示现给法师看到了,其梦境佛像放光接引家父,而身旁只有内人一个人的景像与事实完全吻合。

  第五点:老菩萨往生助念之时,有些莲友忽闻异香由外入内,而非檀香亦不是花香,时间相当短暂,且老人家眼睛始终保持三分眼,脸泛红、微笑,犹如安祥睡觉一般,三十小时后沐身更衣,身转柔软异常如似活人,此是念佛人殊胜之境界。

  第六点:由上香下月法师主持的三时系念,因全体师父与莲友之真诚感召三次的甘露雨,实属不容易。

  第七点:老菩萨念佛修行时间不及一载,却能火化后烧出舍利,此殊胜之因缘无非是念佛人虔诚心之所感召,也是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亦是老人家累劫之修行而此生福德因缘聚会而成的。

  古德云:「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又云:「莫云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末学以至诚之心感恩上净下空导师之教化,指引出一条径中径的净土念佛法门,同时也感谢此次参与家父往生盛会的诸位法师大德与莲友同参的助缘,最后末学以古德的一偈与诸位善友互勉,「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5.回归本愿

  以上所说「陈老居士」在重病中犹能力挺精神精进念佛的实例,而从用功念佛至往生净土却不到一年的时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若是莲友皆能像「陈老居士」一般地在「重病中亦做得了主」,做到「一心专注在佛号上」、「色身虽生病,但心不迷、不为病苦所乱,临终十念」,决定往生净土。

  由此说明了无论平素念佛者或不知念佛的人,在「临终之时」,若能不为病苦所扰,不昏迷、不颠倒,生出具有坚固的信愿念佛之心,是相当不容易的。就因为临终的净念念佛之心难得,如果莲友果真能于临终时生出具有往生正念的「十念」念佛之心,必得超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从前述净土经典综合弥陀接引往生大愿可以证知。相对的,一个临终人若能如经典所说,产生「十念念佛」的信愿之心,大体说来,必是平常精诚念佛,得到「一心不乱」,具有正定念佛功力的众生。因此古德将这第十八愿科判为修「正定聚」具有深厚善根功德的众生接引大愿。所以欲求今生便能成就「念佛正定」、往生净土的莲友,必须依第十八愿所说,经常行、住、坐、卧,至诚恳切的用心在「老实念佛」上,克期取证,发愿见佛(有相念佛成就,证入「正忆念三昧」),只要今生能在「有相念佛」中见佛,临终「十念现前」,必定下品上生。

  所以欲于今生有志念佛、见佛,一世往生的大善根莲友,除了研读「净土五经」及对修行有助益的净土经论外,应该专注在念佛修持上,不需要特别分心阅览无益修持的书籍,导致知见纷乱,烦扰心神,不得成就有相念佛三昧。我们看近代在有相念佛上有成就的大德,均是毕生专心一意在有助往生、确立净行知见的经论上研读,终生以念佛为职志,才能在往生的信愿上,坚固不退,遗风后世,令后世佛子,相继效学,临终显瑞,激励后进,薪传不断………。

  6.下品往生的莲花为什么是金黄色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六观说:「下品下生者,在命终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临终见「见金色莲花来接」这是针对「五逆十恶」者临终往生净土的「见证」,是特例中的特例,不可用于常规的下品下生。常规的下品下生,不仅见金色莲花现前,同时一定亲见弥陀或观音手执金色莲花现前接引。也就是说,依无量寿经等所述,正规的下品下生,于临终时,将会见到弥陀执持像太阳光芒般柔和莹净的净土中的金黄色莲华,旋转到他的面前,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接引往生的莲华为什么是金黄色的?

  「观经」第七观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花想…,有八万四千脉…,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如此妙光,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第九观又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第十三观又说:「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花如上所说…。」

  这里请注意:阿弥陀佛无论在任何世界现身接引众生往生西方的身相、光明、莲华,依经上说,皆是真金色的(或译为金刚色莲华台、紫金色莲华台及往生者自见身相呈现紫磨金色的)身相、光明,莲华之所以呈现为黄金般的颜色,即第七观所说:「本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乃是阿弥陀佛过去修集了无数的「定愿之力」而成就,以此定愿之力而成就的身相、光明、莲华,遍摄十方世界的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没有间断过。于此可知,下品下生者若要感得阿弥陀佛放射出「无尽禅定悲愿力」所形成的「金色光明莲花」来接引,往生者自身也必须具备与阿弥陀佛「一分定愿力相应的念佛功力」,才能感招弥陀放射「金色光明的莲花」来接。因此更可证明下品下生的临终十念念佛,是建立在今生念佛专勤,而与弥陀定愿力相应「正定聚」(一心不乱)的念佛者身上。由此更显示出具有净念之心而产生的「临终十念」的困难性。

  大集经上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是警惕末法众生,应该明白自己的根器,选择与自己根器相应的法门而说的话。现在的居士学佛,持名念佛的人很多,但是往生净土的很少,大都「信愿不切,杂修不专,欲想不断」,以致令心识散乱,「净念不易成就」。希望欲求「一世往生」的莲友,记取净土经典及诸净宗大德的法语,依「信愿之力,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如此「至诚」、「专心」、「恳切」的「深心回向」念佛,必能与弥陀的这第十八愿相应,与弥陀的「一分无上定愿力」相应,临终之时,在「最后『十念念佛』的正念因缘成熟下」,感得与「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西方三圣」执持「真金色」的莲华前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为净土做见证。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