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持一朵莲华,身放金色光明,照耀到莲华上,使莲花亦呈现黄金般地光芒,当金色的莲花光芒照射到行者身上(随即听到阿弥陀佛赞叹等语),行者顿时见到自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执持的莲花台上,才如弯曲手臂一剎那的时间,便已生到极乐世界。(按中品下生经文,没有见佛来迎显现往生瑞相的记载。依「释净土群疑论」卷六说,下品三生犹见圣众来迎,准上准下,必应圣迎,而此中品下生未说临终佛圣来迎,或者翻译者脱漏,或是略而不述。再说十九愿及阿弥陀经皆谓:临终往生者必见阿弥陀佛带领净土圣众来迎,准此可知,必是经文遗漏,今补其所阙,以供读者参考。)
下品上生者(造作十恶业者),在临终之时,因为「闻法因缘成就」,会看见阿弥陀佛用神通力变化化佛、变化观世音菩萨及变化大势至菩萨来到行者的面前,赞叹他说:善哉!善男子,因你临终听到善知识为你解说大乘经典中十二部经的分类经题名字的要义,而能一一信解不疑(十二部经的意义,请参阅「上册」所说);因信法因缘,而能诚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已使你的黑暗心地被佛号所净化,消灭了许多积压在内心的重罪阴影,启发了你宿世念佛的光明善根,而与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愿力相应,所以我们来迎接你。说完此语,行者立即见到化佛光明遍满在他的四周。当他蒙触佛光照身,倍觉身心柔软,光明显相,欢喜无比,剎那之间,便坐在化佛手执的七宝莲花上,随着化佛身后,顿时生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
下品中生者,(犯下重戒的的四众弟子),在临终的时候,因生前造恶太多,会感招地狱业火强烈显相,使他感到身心燥热万分,痛苦难当。如果当时逢遇善知识发大慈悲心,为他开示阿弥陀佛所具备的十力威德内容,令其痛苦心念转移到思念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接引力量上,并在他对阿弥陀佛信心提起来后,为他赞叹阿弥陀佛是经过戒、定、慧的修持,得到解脱、解脱知见成就的大圆满成道者,因此具有广大的神通能力,只要众生一心思念阿弥陀佛光明接引神力,提起坚定的往生信心,就能在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这位罪恶多端者,若能在听完善知识说法后,当即将痛苦的心念转移到思念阿弥陀佛光明神力接引力量上,忘却痛苦,心光显现,就证明他宿世一定专修过净土法门,因为闻法因缘成就,剎时生起强有力的忆佛力量,转地狱猛火,为清凉心风,招感净土天华随着清凉心风所吹冉冉飘坠到他的面前。一朵朵的天华,香气四溢,皆有阿弥陀佛变化的化佛及化菩萨站立在上面,双手敞开,迎接行者,往生净土。行者顿时看见己身坐在化佛手执的金色莲花上,一念之间,便已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内的莲花中。
下品下生者,乃是犯下五逆十恶、无恶不作之人。在其命终的时候,如果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净土法门,教导他如何观想念佛。此人因万分痛苦,无法修观忆佛(如十六观经),善友便劝导他诚心皈依阿弥陀佛,发虔诚心,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声声不断,具足十句具有坚固信愿的念佛往生之意。就在念念「净心」念佛声中,每一念念佛的当下,都消除了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使其心地阴沉黑暗之相剎时扫除,转现清净光明的正念之心。当即看到(一朵像太阳般光亮的金色莲花,出现在他的眼前,剎时看见己身坐在金色莲花上,一念之间,便已往生极乐世界。
事实上,这朵金莲花由阿弥陀佛所执持,而造恶者的下品下生有见、有不见,然而若是正规的下品往生者临终皆必见「阿弥陀佛手执金色莲花来接,才能证明其确实由佛接引而超生净土。)(按下三品往生非只为「造恶者施设的品位」,「观经」所说的「下三品往生」只是特例中的特例,尚有正规的「下三品往生修行法」,见「笔者所着<往生净土修行之路>上册」所说。
(2)综合九品往生瑞相
由上可知,上品往生者,依次有西方三圣变化无数化佛执持金刚台、紫金台、金莲华来迎接行者。中品往生者,阿弥陀佛率领诸净土比丘,身放金色光明,手持莲花台或七宝莲华等来迎接行者。下品往生者,阿弥陀佛应其根器,变化化佛、化菩萨等手执宝莲华或金莲华来迎接行者。
以观无量寿佛经九品莲花观的经文证明:如何确定莲友是否往生净土?就是造恶者的下品下生,行者在临命终时,至少都会亲眼见到金色莲花前来接引。(按「造恶者的下品下生,至少也要能有「预知时至」,预知将要往生净土的前兆,才能确定临终显现的这朵金色莲华,是要接他往生净土的。否则「临终人」单见「莲花现前接引并不能绝对证明其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修行之路上册自明)。」而为什么接引往生的莲花都是金黄色的?这个问题在「往生净土修行之路上册」有说明。
再则无量寿经及其他净土经典,大都有念佛者临命终时,梦见阿弥陀佛现相来接,亦得往生净土的经证。
由此可知,临终能够往生净土的人,其生理的状态,一定依心识见佛来迎,而产生平静、光明的强烈显相,进而改变其生理不净、痛苦的状态,成为体内出香,身放光明,超越凡夫死后尸身脸色变坏、身体僵直、腐烂等物理变化现象。
8.不可以用「银台」或「金台」来据以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
而在「净土圣贤录中」却有临终人见银台来接,却誓取金台接引才愿往生实例,或见「银台来接」而往生的例子。因此而有人判定「银台接引」是下品果位,金台来接,一定是上品莲位。事实上,上品、中品、下品往生,依「经证言」,均是「佛执持金色莲花台」来迎接,就是造恶者的下品往生,亦是临终见「化佛手执<金色莲花>来接」,绝对没有化佛手执「银色莲花」---银台来接的「经文」。所以用「银台」或「金台」来判断往生品位的差异不是可靠的。至于为何念佛人临终会见「银台」来接?这与「念佛心力的深浅」绝对有关系,但是却不是据以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唯一的依据!
现在举一临终见「银台」来接的实例,来做说明。
如书内说:宋、仲闵。衢州人(浙江西安县),受业学习于祥符寺,后来依止南文法师,以能言善辩著称。北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回到故乡居住在浮石山,跟随学习的人众,突然聚集而来。他曾经说:「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众,不讲大部经典。」因此他一生只讲《金光明经》、<普门品>。等到将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集合大众升坐高堂,登师子座。才刚
刚跏趺而坐,此时忽然见到银台从西方而来。
仲闵说:「我平生解第一义谛,愿取金台,今天何以不能如此!」然后闭目往生。(按此例仅见银台来接,却不见化佛手执「金台」来接,不足以证明其绝对往生净土,因天人亦有身坐莲台往生天上的情形。)
9.「近代往生录」多注重「临终瑞相」而不重视其人「学法过程」
在近代记载「往生实录」的书籍中,往往只注重「临终瑞相」的显相,而不注重、不叙述「此位净行人」是否熏习「佛道知见」?学法的过程为何?以何种知道导引禅修?或以何种知见引导念佛?致使读者误以为「净土宗」只重视「临终念佛」、只重视「临终瑞相」,在平素念佛时,希求「瑞相」现前?或者只重「行门」,不重「解门」!这是有「以偏概全」误导行人之嫌!
依「净土经典」所述,无论上品、中品、下品修行法,皆是「解、行并重」(上册及中册皆已说明)。试问:没有在生时发菩提心依净土正见引导念佛,解行并重,知行合一,表里一致,心行相契的扎实修因成就,那来「临终瑞相」的成果显现!
就是「临终十念成就」也要有在生启发「一分菩提心念佛」的基础,才能临终十念正念现前下,下品往生(上册已说明)。若是只依「临终瑞相」来证明是否生西,是不可靠的,因为鬼神、欲魔亦会变现「佛相」来迎接你、我!
依「净土圣贤录所述」,从古至今的高僧、大德,皆是因深入经藏,解行并重,一门深入,而于临终时身心必然有瑞相显相,多有「生天定业先成熟」而先看到诸天次第相迎,而不动意念,天众隐没,净土相现,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者。更可证明净土经典所说临终显瑞的情形,真实不虚,绝对不是在提倡迷信的色彩。更不是不求胜解,只贪求瑞相现前的迷信之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因为「生天者」尚先因「天界果报先成熟」而在「临终先预见天界显相的征兆」,为何「净土果报」胜于「生天果报」,而在临终时,不能先预见「未来生处---净土景象,或者先亲见弥陀依本愿力现前接引」的征兆呢?
10.古今往生者临终显现瑞相的证明
按中品往生者,大多能因在生「念佛定力成熟」而在临终前七日或三日便在「定中见佛」或「梦中见佛」,预知往生时至,甚至殊胜的中品上生者有在生「念佛中见佛」,蒙佛摩顶,或神游净土者,比之下品往生「临终瑞相」更为殊胜。兹举数例中品及下品「临终现瑞」的实例,以此证明「往生净土」者在临终必有「瑞相显现」真实不虚!
(1)下品往生实例
如净土圣贤录易解(四)说:民国、宏源。出家于南京的慧月居,很早就发心学佛。平生喜欢念佛,精勤礼拜,无论奉事师长,或与大众相处,都很平和诚恳。平日寡于言语,摄身严谨。待人敦厚,自奉淡泊。凡是上殿念佛、领导大众,一向都极为发心。朝也如是,夕也如此,无论寒暑都不中断,数十年如一日。民国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秋天,生病,延请医生调理治疗,未能奏效。因此卧床数月,形体容貌日渐枯瘦,后来身体浮肿,饮食渐渐减少。每次有探病的人来到,只是点头而不多话,只管精进念佛。之后不进饮食,经过多日,仍然念佛不止。于临命终前数日,曾亲
阿弥陀佛数次。更闻到异香
满室中,并且有莲华现于床前。气息已经很微弱之时,舌根还能微动,随着木鱼引磬声念佛。于冬月二十八日,正念分明而往生。(俞慧郁钞集)
(此例未记载其是否有经过学法、诵经历程,抑是终身…
《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