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一朵蓮華,身放金色光明,照耀到蓮華上,使蓮花亦呈現黃金般地光芒,當金色的蓮花光芒照射到行者身上(隨即聽到阿彌陀佛贊歎等語),行者頓時見到自己已經坐在阿彌陀佛執持的蓮花臺上,才如彎曲手臂一剎那的時間,便已生到極樂世界。(按中品下生經文,沒有見佛來迎顯現往生瑞相的記載。依「釋淨土群疑論」卷六說,下品叁生猶見聖衆來迎,准上准下,必應聖迎,而此中品下生未說臨終佛聖來迎,或者翻譯者脫漏,或是略而不述。再說十九願及阿彌陀經皆謂:臨終往生者必見阿彌陀佛帶領淨土聖衆來迎,准此可知,必是經文遺漏,今補其所阙,以供讀者參考。)
下品上生者(造作十惡業者),在臨終之時,因爲「聞法因緣成就」,會看見阿彌陀佛用神通力變化化佛、變化觀世音菩薩及變化大勢至菩薩來到行者的面前,贊歎他說:善哉!善男子,因你臨終聽到善知識爲你解說大乘經典中十二部經的分類經題名字的要義,而能一一信解不疑(十二部經的意義,請參閱「上冊」所說);因信法因緣,而能誠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已使你的黑暗心地被佛號所淨化,消滅了許多積壓在內心的重罪陰影,啓發了你宿世念佛的光明善根,而與阿彌陀佛的大悲接引願力相應,所以我們來迎接你。說完此語,行者立即見到化佛光明遍滿在他的四周。當他蒙觸佛光照身,倍覺身心柔軟,光明顯相,歡喜無比,剎那之間,便坐在化佛手執的七寶蓮花上,隨著化佛身後,頓時生到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
下品中生者,(犯下重戒的的四衆弟子),在臨終的時候,因生前造惡太多,會感招地獄業火強烈顯相,使他感到身心燥熱萬分,痛苦難當。如果當時逢遇善知識發大慈悲心,爲他開示阿彌陀佛所具備的十力威德內容,令其痛苦心念轉移到思念阿彌陀佛的光明神力接引力量上,並在他對阿彌陀佛信心提起來後,爲他贊歎阿彌陀佛是經過戒、定、慧的修持,得到解脫、解脫知見成就的大圓滿成道者,因此具有廣大的神通能力,只要衆生一心思念阿彌陀佛光明接引神力,提起堅定的往生信心,就能在臨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這位罪惡多端者,若能在聽完善知識說法後,當即將痛苦的心念轉移到思念阿彌陀佛光明神力接引力量上,忘卻痛苦,心光顯現,就證明他宿世一定專修過淨土法門,因爲聞法因緣成就,剎時生起強有力的憶佛力量,轉地獄猛火,爲清涼心風,招感淨土天華隨著清涼心風所吹冉冉飄墜到他的面前。一朵朵的天華,香氣四溢,皆有阿彌陀佛變化的化佛及化菩薩站立在上面,雙手敞開,迎接行者,往生淨土。行者頓時看見己身坐在化佛手執的金色蓮花上,一念之間,便已生到極樂世界七寶池內的蓮花中。
下品下生者,乃是犯下五逆十惡、無惡不作之人。在其命終的時候,如果遇到善知識爲他開示淨土法門,教導他如何觀想念佛。此人因萬分痛苦,無法修觀憶佛(如十六觀經),善友便勸導他誠心皈依阿彌陀佛,發虔誠心,至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聲聲不斷,具足十句具有堅固信願的念佛往生之意。就在念念「淨心」念佛聲中,每一念念佛的當下,都消除了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使其心地陰沈黑暗之相剎時掃除,轉現清淨光明的正念之心。當即看到(一朵像太陽般光亮的金色蓮花,出現在他的眼前,剎時看見己身坐在金色蓮花上,一念之間,便已往生極樂世界。
事實上,這朵金蓮花由阿彌陀佛所執持,而造惡者的下品下生有見、有不見,然而若是正規的下品往生者臨終皆必見「阿彌陀佛手執金色蓮花來接,才能證明其確實由佛接引而超生淨土。)(按下叁品往生非只爲「造惡者施設的品位」,「觀經」所說的「下叁品往生」只是特例中的特例,尚有正規的「下叁品往生修行法」,見「筆者所著<往生淨土修行之路>上冊」所說。
(2)綜合九品往生瑞相
由上可知,上品往生者,依次有西方叁聖變化無數化佛執持金剛臺、紫金臺、金蓮華來迎接行者。中品往生者,阿彌陀佛率領諸淨土比丘,身放金色光明,手持蓮花臺或七寶蓮華等來迎接行者。下品往生者,阿彌陀佛應其根器,變化化佛、化菩薩等手執寶蓮華或金蓮華來迎接行者。
以觀無量壽佛經九品蓮花觀的經文證明:如何確定蓮友是否往生淨土?就是造惡者的下品下生,行者在臨命終時,至少都會親眼見到金色蓮花前來接引。(按「造惡者的下品下生,至少也要能有「預知時至」,預知將要往生淨土的前兆,才能確定臨終顯現的這朵金色蓮華,是要接他往生淨土的。否則「臨終人」單見「蓮花現前接引並不能絕對證明其往生淨土(往生淨土修行之路上冊自明)。」而爲什麼接引往生的蓮花都是金黃色的?這個問題在「往生淨土修行之路上冊」有說明。
再則無量壽經及其他淨土經典,大都有念佛者臨命終時,夢見阿彌陀佛現相來接,亦得往生淨土的經證。
由此可知,臨終能夠往生淨土的人,其生理的狀態,一定依心識見佛來迎,而産生平靜、光明的強烈顯相,進而改變其生理不淨、痛苦的狀態,成爲體內出香,身放光明,超越凡夫死後屍身臉色變壞、身體僵直、腐爛等物理變化現象。
8.不可以用「銀臺」或「金臺」來據以判斷往生品位的高低
而在「淨土聖賢錄中」卻有臨終人見銀臺來接,卻誓取金臺接引才願往生實例,或見「銀臺來接」而往生的例子。因此而有人判定「銀臺接引」是下品果位,金臺來接,一定是上品蓮位。事實上,上品、中品、下品往生,依「經證言」,均是「佛執持金色蓮花臺」來迎接,就是造惡者的下品往生,亦是臨終見「化佛手執<金色蓮花>來接」,絕對沒有化佛手執「銀色蓮花」---銀臺來接的「經文」。所以用「銀臺」或「金臺」來判斷往生品位的差異不是可靠的。至于爲何念佛人臨終會見「銀臺」來接?這與「念佛心力的深淺」絕對有關系,但是卻不是據以判斷往生品位的高低唯一的依據!
現在舉一臨終見「銀臺」來接的實例,來做說明。
如書內說:宋、仲闵。衢州人(浙江西安縣),受業學習于祥符寺,後來依止南文法師,以能言善辯著稱。北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回到故鄉居住在浮石山,跟隨學習的人衆,突然聚集而來。他曾經說:「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衆,不講大部經典。」因此他一生只講《金光明經》、<普門品>。等到將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集合大衆升坐高堂,登師子座。才剛
剛跏趺而坐,此時忽然見到銀臺從西方而來。
仲闵說:「我平生解第一義谛,願取金臺,今天何以不能如此!」然後閉目往生。(按此例僅見銀臺來接,卻不見化佛手執「金臺」來接,不足以證明其絕對往生淨土,因天人亦有身坐蓮臺往生天上的情形。)
9.「近代往生錄」多注重「臨終瑞相」而不重視其人「學法過程」
在近代記載「往生實錄」的書籍中,往往只注重「臨終瑞相」的顯相,而不注重、不敘述「此位淨行人」是否熏習「佛道知見」?學法的過程爲何?以何種知道導引禅修?或以何種知見引導念佛?致使讀者誤以爲「淨土宗」只重視「臨終念佛」、只重視「臨終瑞相」,在平素念佛時,希求「瑞相」現前?或者只重「行門」,不重「解門」!這是有「以偏概全」誤導行人之嫌!
依「淨土經典」所述,無論上品、中品、下品修行法,皆是「解、行並重」(上冊及中冊皆已說明)。試問:沒有在生時發菩提心依淨土正見引導念佛,解行並重,知行合一,表裏一致,心行相契的紮實修因成就,那來「臨終瑞相」的成果顯現!
就是「臨終十念成就」也要有在生啓發「一分菩提心念佛」的基礎,才能臨終十念正念現前下,下品往生(上冊已說明)。若是只依「臨終瑞相」來證明是否生西,是不可靠的,因爲鬼神、欲魔亦會變現「佛相」來迎接你、我!
依「淨土聖賢錄所述」,從古至今的高僧、大德,皆是因深入經藏,解行並重,一門深入,而于臨終時身心必然有瑞相顯相,多有「生天定業先成熟」而先看到諸天次第相迎,而不動意念,天衆隱沒,淨土相現,蒙佛接引,往生淨土者。更可證明淨土經典所說臨終顯瑞的情形,真實不虛,絕對不是在提倡迷信的色彩。更不是不求勝解,只貪求瑞相現前的迷信之人所能相提並論的!因爲「生天者」尚先因「天界果報先成熟」而在「臨終先預見天界顯相的征兆」,爲何「淨土果報」勝于「生天果報」,而在臨終時,不能先預見「未來生處---淨土景象,或者先親見彌陀依本願力現前接引」的征兆呢?
10.古今往生者臨終顯現瑞相的證明
按中品往生者,大多能因在生「念佛定力成熟」而在臨終前七日或叁日便在「定中見佛」或「夢中見佛」,預知往生時至,甚至殊勝的中品上生者有在生「念佛中見佛」,蒙佛摩頂,或神遊淨土者,比之下品往生「臨終瑞相」更爲殊勝。茲舉數例中品及下品「臨終現瑞」的實例,以此證明「往生淨土」者在臨終必有「瑞相顯現」真實不虛!
(1)下品往生實例
如淨土聖賢錄易解(四)說:民國、宏源。出家于南京的慧月居,很早就發心學佛。平生喜歡念佛,精勤禮拜,無論奉事師長,或與大衆相處,都很平和誠懇。平日寡于言語,攝身嚴謹。待人敦厚,自奉淡泊。凡是上殿念佛、領導大衆,一向都極爲發心。朝也如是,夕也如此,無論寒暑都不中斷,數十年如一日。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叁○年)秋天,生病,延請醫生調理治療,未能奏效。因此臥床數月,形體容貌日漸枯瘦,後來身體浮腫,飲食漸漸減少。每次有探病的人來到,只是點頭而不多話,只管精進念佛。之後不進飲食,經過多日,仍然念佛不止。于臨命終前數日,曾親
阿彌陀佛數次。更聞到異香
滿室中,並且有蓮華現于床前。氣息已經很微弱之時,舌根還能微動,隨著木魚引磬聲念佛。于冬月二十八日,正念分明而往生。(俞慧郁鈔集)
(此例未記載其是否有經過學法、誦經曆程,抑是終身…
《如何證明臨終往生淨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