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下不为,或胆小如鼠。为什么如此差别呢?这也是生生世世积习有关。
心的奇妙其大无边,其小如芥子。其善也无至境,其恶即无边际。——地藏菩萨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虚空有尽吾愿无穷”“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由修行可以化浊世为净土。或积习难还。可以解脱生死,也可以生死无边际。心可以包虚空,或在方寸之间,是故人心很奇妙。由人修行不修行即有很大的差别。
人类真奇妙
“人为万物之灵”。有理智、有良心、有道德,方为万物之灵。可是人类理智往往被情被欲所迷。道德良心也被私欲私利所惑,而所作所为皆是无理智、无道德、无良心的事情。举例来说:
从小读书,读到大学毕业,甚至到国外留学回来,承受父母与国家养育之恩。应为社会国家做事,孝顺父母才对,也是做人应尽的义务,可是一旦执了公务,即欲贪污:做事即自私自利。一旦娶了老婆,即欲组小家庭,把父母国家恩德都忘了!这是万物之灵的人类?
人类最有智识,也最灵的动物。最懂得享受,也最劳心劳力。人最有爱心也最富有同情心。也是最奸最诈!最善最恶的两面个性。如纯善的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岂不是天下太平?快乐如天堂。人人都成了活神仙,反过来说,若是人人纯恶,即此世间就不堪设想了。
人类有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有善有恶,有男女美丑,好运恶运。究竟是自然如此,或是造物主所主宰,或某神叫我们怎样,我们就应该怎样?世间不公平之事千千与万万。究竟对谁去讨公道?能不能抗议?或是应乖乖认命?若是富贵快乐的人,可以认命。贫穷困苦的人能不能认命?
常常有人遇到灾难困苦的时候就说:“天啊!您怎么不长眼睛?”——好人受灾受难,而恶人即逍遥法外?或富贵而安乐?究竟为什么?不免向天发出怨言!可是天高地远,向谁申诉呢?只好向神明说,神如不理我们又怎么办呢?
人类若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不论上山越岭,受尽风寒雪雨,及一切困苦,都尽全力以赴。为了糊口,在天飞的,在水底游的,在陆地走的,或在深山林内,天边海角的众生,都弄来吃。造成宇宙充满了杀气、怨气,所以世间就多灾多难了。
人类最奇妙的是,近即冲突、排斥、怨妒、吵架。远即爱慕、思念,希望在一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亲冤、爱恨、恩怨、是非,都掺杂在一处。所以往往都难分敌我。一下子爱、一下子恨、一下子亲、一下子冤,变幻无常。
眼前能见得到的人,不论圣人贤人,或有德有行的人。或有才有能的人,或有恩有爱的人,都不重视,不肯恭敬亲近学习。眼睛所见不到的,或神或鬼,是邪是正都一律崇拜。讲好话人不爱听——忠言逆耳。甜言蜜语,邪言巧语,人人爱听。子曰“巧言令色鲜于仁”“礼多必诈”,人人甘愿受骗。
人类的理智,大都用于生活而劳碌一生。服务益世也徒有虚名。其实,不论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各各有益于世间。欲利世间或剥削害人,只是我们的一念而已。忠奸恶善好人恶人,只是我们的心,将来的升堕即天渊之别。
人性真奇妙
人有贪嗔痴我慢疑心嫉妒等,种种不良的习性。也有慈悲喜舍,仁义忠孝等良好的性质。可以说或多或少的差别而已。每个人都具有善恶两方面的个性。有人说,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人说是秉性——“泰山易改秉性难移”。有人说是遗传性。佛法说是习性,何者为是呢?
若是天性来说,天那一个神为主宰?——天公、上帝、无极说、老母娘?不管那一个神?为什么造良性与恶性?不统统把它造善性?生他们凶性和恶性,让他们为奸为恶,才把他们惩罚,这样公平吗?若是说,神最初给他们的是善性,后来人贪图世间的财色名利,才起了恶心,才造诸恶业来说,神当初料想到今日的后果吗?
为什么当初不先造一个理想的世界——满山遍野都是食用的果谷。无台风地震,无水灾火灾,无毒虫恶兽细菌,无须劳心劳力才得食用。他们就不会起贪欲之心,才不会造诸恶业。神如果不知今日的后果,即是无知不觉之物,若是知道有今日的后果,即故意陷害众生于生死痛苦!这是什么神耶?
有的人秉性善良,有的人秉性凶恶奸诈!难道是天生自然的?若是天性良善那就好,天地爱之,神明祐之,人人敬之,作事顺利,将来生天。若是秉性凶恶奸诈,天地怒之,鬼神厌之,人人畏之。天地灾之,鬼神祸之,人人可诛,死堕地狱,那这秉性凶恶奸诈的人,就太不幸了。欲向谁诉冤呢?
父母良善生良善的儿女,父母奸恶生奸恶的儿女。那人性有时善有时恶,又是要生善或生恶的儿女呢?子女作善父母也有功德,子女作恶父母要不要负责罪故呢?事实父母良善而儿女奸恶的也有,父母奸恶而儿女良善的也有。那是谁的遗传呢?世间万事都有常例和例外,谁该例外而谁不该例外呢?
好酒者恨不得天天醉,能够在醉乡,天塌下来也有个子高的人去顶。地沉没下去了,如同坐船一样,天下事与我无关。好赌者,几天几夜,没有食没有睡都没有关系。从自己一生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或祖宗三代累积下来的财产,输给人家都没有关系!
自古忠奸不能两立,政坛上也有东派西派不能和睦。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互相嫉妒、互相加害,都是与个性有关系。天地为什么生如此不同的个性?我为什么如此不幸,而生此恶性,而人家为什么生如此良善个性?
佛法认为,人及一切众生的良善与凶恶,仁慈与奸诈,皆是过去生生世世以来的积习。常常起善念做善事或修心养性。即善性的由来,常常起恶念、做恶事、勾心斗角,即恶性的由来。那为什么会起恶念呢?云何不常常起善念?这也是过去,生生世世以来的积习。恶习多即常起恶念,善习多即常起善念。
为什么要积那么多恶习呢?一切众生在六道生死轮回当中,堕恶道时多,而升善道时少,在人类时,为了生活,为了财色名利,起恶心时多,作恶业也多,善心时少,作善时也少,所以恶习气就多了。
人性真奇妙,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作好人,有德有行的人。可是心性不听我指挥,偏偏起贪嗔痴我慢嫉妒,而造恶业。是故须学佛修行用功,才能把握住我们的心性,能否用功修行,就看各人的因缘了。
人世真奇妙
世间有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也有各种的智识和才艺,或奸诈阴险,或鬼头鬼脑的人。而且好人少坏人多。每个职业里面都有,正人君子和邪佞小人,而变化无常,昨日的好人可能是今日的恶人。今日的恶人也可能是明日的好人。心里千变万化。恶人也有良心,而善人也有恶心。人都是可好可坏的人多。
人有“见利忘义”者,亦有“饱暖思淫,饥寒起盗心”的不良习性。有人“见贤思齐焉”或“世人孰无过改则为圣贤”。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话,向好向坏,学善学恶,都是我们的一念之间而已。能把握住这一念即圣,不能即凡。也是升堕苦乐的分界。故有种种修行的法门。
人的善恶有时是环境所引起的,有时是心里自发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时见人做好事,或用功修行,也引起我们学习。无事时心里常起妄想,起贪嗔痴,都是过去生生世世所积习来的种子(印象)。而生出思念财色名食睡的妄念。
人生住在世间,不但人类与人类要互相竞争,人与自然界竞争、人与鱼类、鸟类、兽类、鬼类、神类,都竞争。人是万物之灵,故处处皆占便宜,竞争对象多了,树敌也多,故苦恼即多。达尔文发明一套理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故不断的竞争,才能不断的发展。这样一来就变成修罗的世界,只讲利害,不讲仁义道德,人类即终日惶惶无安宁的日子。
世间有天灾地变——台风地震刀兵水火瘟疫,刀贼反乱恶人加害,四季寒暑,风寒雪雨,毒虫恶兽细菌等等,时时加害人类,苦恼人类,有人得天独厚,安心快乐,做事顺利,受人拥护。有人时好时坏,时快乐时痛苦,这些苦乐祸福谁安排?
人世间不论士农工商男女老幼,每天眼睛一打开即忙忙碌碌,为生活、为家庭、为事业,积立财产而劳心劳力。不论富贵贫贱都无有安闲之日。公务员退休了,或事业休假了,身闲心亦不能闲。也非找事情来做不可。否则无聊,静不下心来,究竟为什么呢?
佛法说,世间的富贵贫贱,一分是前生的善恶业,一分是今生努力不努力的关系。好运恶运也有过去的,时恶时善有功有过的关系。聪明愚痴,良善奸诈,过去有读书学习圣贤,习善习恶的关系。或从鬼道,恶神道刚出来,其余习还在的关系。有人能与鬼神交往,愚惑人民。
一切众生,堕恶道时多,作恶时也多,故恶人多而善人少,人恶念也多,而善念少。自古世间有许多圣贤佛菩萨,出世教化众生。为什么恶人不能减少呢?六道的轮转,是最大的原因。众生的共业,若有福报时,即善人多出生。若应受苦报,即出现恶人多。过去有善缘即互助互成,有恶缘即互害互痛苦。天灾人祸皆各有因缘,是故佛说,因缘果报。
人欲真奇妙
人的欲望无量,概括起来有五种——财欲、色欲、名闻利欲、食欲、睡眠欲。欲望有正当的欲望,亦有不正的欲望。有私人的欲,和利人的欲。有人爱财如命,有人爱色入迷。有人为名为利而争夺计较造业,有人为食而杀生偷盗,为睡眠而虚度光阴。反过来说,财可造一切功德,色可润身,名可利益社会,食养身体、睡养精神。每个事情都有正反二面。
人有与生俱来的欲望,小孩欲吃奶,欲人抱。稍大即好吃贪玩。大人即贪财爱色。有人为财上山越岭,度尽风雨寒暑之苦。有人为欲望,牺牲一生精神,牺牲生命。人不可能无欲望,若是从正欲去发展,即利人利己,成功立功立德。从邪欲发展即剥削社会,也剥削自己。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因为人的利欲太厉害,害人也太深,故教人要警觉。佛经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不能无欲即小欲知足为安乐。
欲乃是做人的希望,也可以败名失节。欲可以利人利…
《世界真奇妙(圣法法师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