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下不爲,或膽小如鼠。爲什麼如此差別呢?這也是生生世世積習有關。
心的奇妙其大無邊,其小如芥子。其善也無至境,其惡即無邊際。——地藏菩薩雲:“衆生度盡方證菩提”“虛空有盡吾願無窮”“一失人身萬劫不複”。由修行可以化濁世爲淨土。或積習難還。可以解脫生死,也可以生死無邊際。心可以包虛空,或在方寸之間,是故人心很奇妙。由人修行不修行即有很大的差別。
人類真奇妙
“人爲萬物之靈”。有理智、有良心、有道德,方爲萬物之靈。可是人類理智往往被情被欲所迷。道德良心也被私欲私利所惑,而所作所爲皆是無理智、無道德、無良心的事情。舉例來說:
從小讀書,讀到大學畢業,甚至到國外留學回來,承受父母與國家養育之恩。應爲社會國家做事,孝順父母才對,也是做人應盡的義務,可是一旦執了公務,即欲貪汙:做事即自私自利。一旦娶了老婆,即欲組小家庭,把父母國家恩德都忘了!這是萬物之靈的人類?
人類最有智識,也最靈的動物。最懂得享受,也最勞心勞力。人最有愛心也最富有同情心。也是最奸最詐!最善最惡的兩面個性。如純善的心,人人爲我,我爲人人,豈不是天下太平?快樂如天堂。人人都成了活神仙,反過來說,若是人人純惡,即此世間就不堪設想了。
人類有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有善有惡,有男女美醜,好運惡運。究竟是自然如此,或是造物主所主宰,或某神叫我們怎樣,我們就應該怎樣?世間不公平之事千千與萬萬。究竟對誰去討公道?能不能抗議?或是應乖乖認命?若是富貴快樂的人,可以認命。貧窮困苦的人能不能認命?
常常有人遇到災難困苦的時候就說:“天啊!您怎麼不長眼睛?”——好人受災受難,而惡人即逍遙法外?或富貴而安樂?究竟爲什麼?不免向天發出怨言!可是天高地遠,向誰申訴呢?只好向神明說,神如不理我們又怎麼辦呢?
人類若是有利可圖的事情,不論上山越嶺,受盡風寒雪雨,及一切困苦,都盡全力以赴。爲了糊口,在天飛的,在水底遊的,在陸地走的,或在深山林內,天邊海角的衆生,都弄來吃。造成宇宙充滿了殺氣、怨氣,所以世間就多災多難了。
人類最奇妙的是,近即沖突、排斥、怨妒、吵架。遠即愛慕、思念,希望在一處,“一日不見如隔叁秋”。親冤、愛恨、恩怨、是非,都摻雜在一處。所以往往都難分敵我。一下子愛、一下子恨、一下子親、一下子冤,變幻無常。
眼前能見得到的人,不論聖人賢人,或有德有行的人。或有才有能的人,或有恩有愛的人,都不重視,不肯恭敬親近學習。眼睛所見不到的,或神或鬼,是邪是正都一律崇拜。講好話人不愛聽——忠言逆耳。甜言蜜語,邪言巧語,人人愛聽。子曰“巧言令色鮮于仁”“禮多必詐”,人人甘願受騙。
人類的理智,大都用于生活而勞碌一生。服務益世也徒有虛名。其實,不論士農工商,各司其職,各各有益于世間。欲利世間或剝削害人,只是我們的一念而已。忠奸惡善好人惡人,只是我們的心,將來的升墮即天淵之別。
人性真奇妙
人有貪嗔癡我慢疑心嫉妒等,種種不良的習性。也有慈悲喜舍,仁義忠孝等良好的性質。可以說或多或少的差別而已。每個人都具有善惡兩方面的個性。有人說,這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人說是秉性——“泰山易改秉性難移”。有人說是遺傳性。佛法說是習性,何者爲是呢?
若是天性來說,天那一個神爲主宰?——天公、上帝、無極說、老母娘?不管那一個神?爲什麼造良性與惡性?不統統把它造善性?生他們凶性和惡性,讓他們爲奸爲惡,才把他們懲罰,這樣公平嗎?若是說,神最初給他們的是善性,後來人貪圖世間的財色名利,才起了惡心,才造諸惡業來說,神當初料想到今日的後果嗎?
爲什麼當初不先造一個理想的世界——滿山遍野都是食用的果谷。無臺風地震,無水災火災,無毒蟲惡獸細菌,無須勞心勞力才得食用。他們就不會起貪欲之心,才不會造諸惡業。神如果不知今日的後果,即是無知不覺之物,若是知道有今日的後果,即故意陷害衆生于生死痛苦!這是什麼神耶?
有的人秉性善良,有的人秉性凶惡奸詐!難道是天生自然的?若是天性良善那就好,天地愛之,神明祐之,人人敬之,作事順利,將來生天。若是秉性凶惡奸詐,天地怒之,鬼神厭之,人人畏之。天地災之,鬼神禍之,人人可誅,死墮地獄,那這秉性凶惡奸詐的人,就太不幸了。欲向誰訴冤呢?
父母良善生良善的兒女,父母奸惡生奸惡的兒女。那人性有時善有時惡,又是要生善或生惡的兒女呢?子女作善父母也有功德,子女作惡父母要不要負責罪故呢?事實父母良善而兒女奸惡的也有,父母奸惡而兒女良善的也有。那是誰的遺傳呢?世間萬事都有常例和例外,誰該例外而誰不該例外呢?
好酒者恨不得天天醉,能夠在醉鄉,天塌下來也有個子高的人去頂。地沈沒下去了,如同坐船一樣,天下事與我無關。好賭者,幾天幾夜,沒有食沒有睡都沒有關系。從自己一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或祖宗叁代累積下來的財産,輸給人家都沒有關系!
自古忠奸不能兩立,政壇上也有東派西派不能和睦。勾心鬥角,明爭暗鬥,互相嫉妒、互相加害,都是與個性有關系。天地爲什麼生如此不同的個性?我爲什麼如此不幸,而生此惡性,而人家爲什麼生如此良善個性?
佛法認爲,人及一切衆生的良善與凶惡,仁慈與奸詐,皆是過去生生世世以來的積習。常常起善念做善事或修心養性。即善性的由來,常常起惡念、做惡事、勾心鬥角,即惡性的由來。那爲什麼會起惡念呢?雲何不常常起善念?這也是過去,生生世世以來的積習。惡習多即常起惡念,善習多即常起善念。
爲什麼要積那麼多惡習呢?一切衆生在六道生死輪回當中,墮惡道時多,而升善道時少,在人類時,爲了生活,爲了財色名利,起惡心時多,作惡業也多,善心時少,作善時也少,所以惡習氣就多了。
人性真奇妙,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希望作好人,有德有行的人。可是心性不聽我指揮,偏偏起貪嗔癡我慢嫉妒,而造惡業。是故須學佛修行用功,才能把握住我們的心性,能否用功修行,就看各人的因緣了。
人世真奇妙
世間有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也有各種的智識和才藝,或奸詐陰險,或鬼頭鬼腦的人。而且好人少壞人多。每個職業裏面都有,正人君子和邪佞小人,而變化無常,昨日的好人可能是今日的惡人。今日的惡人也可能是明日的好人。心裏千變萬化。惡人也有良心,而善人也有惡心。人都是可好可壞的人多。
人有“見利忘義”者,亦有“飽暖思淫,饑寒起盜心”的不良習性。有人“見賢思齊焉”或“世人孰無過改則爲聖賢”。這些都是古人的經驗話,向好向壞,學善學惡,都是我們的一念之間而已。能把握住這一念即聖,不能即凡。也是升墮苦樂的分界。故有種種修行的法門。
人的善惡有時是環境所引起的,有時是心裏自發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時見人做好事,或用功修行,也引起我們學習。無事時心裏常起妄想,起貪嗔癡,都是過去生生世世所積習來的種子(印象)。而生出思念財色名食睡的妄念。
人生住在世間,不但人類與人類要互相競爭,人與自然界競爭、人與魚類、鳥類、獸類、鬼類、神類,都競爭。人是萬物之靈,故處處皆占便宜,競爭對象多了,樹敵也多,故苦惱即多。達爾文發明一套理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是故不斷的競爭,才能不斷的發展。這樣一來就變成修羅的世界,只講利害,不講仁義道德,人類即終日惶惶無安甯的日子。
世間有天災地變——臺風地震刀兵水火瘟疫,刀賊反亂惡人加害,四季寒暑,風寒雪雨,毒蟲惡獸細菌等等,時時加害人類,苦惱人類,有人得天獨厚,安心快樂,做事順利,受人擁護。有人時好時壞,時快樂時痛苦,這些苦樂禍福誰安排?
人世間不論士農工商男女老幼,每天眼睛一打開即忙忙碌碌,爲生活、爲家庭、爲事業,積立財産而勞心勞力。不論富貴貧賤都無有安閑之日。公務員退休了,或事業休假了,身閑心亦不能閑。也非找事情來做不可。否則無聊,靜不下心來,究竟爲什麼呢?
佛法說,世間的富貴貧賤,一分是前生的善惡業,一分是今生努力不努力的關系。好運惡運也有過去的,時惡時善有功有過的關系。聰明愚癡,良善奸詐,過去有讀書學習聖賢,習善習惡的關系。或從鬼道,惡神道剛出來,其余習還在的關系。有人能與鬼神交往,愚惑人民。
一切衆生,墮惡道時多,作惡時也多,故惡人多而善人少,人惡念也多,而善念少。自古世間有許多聖賢佛菩薩,出世教化衆生。爲什麼惡人不能減少呢?六道的輪轉,是最大的原因。衆生的共業,若有福報時,即善人多出生。若應受苦報,即出現惡人多。過去有善緣即互助互成,有惡緣即互害互痛苦。天災人禍皆各有因緣,是故佛說,因緣果報。
人欲真奇妙
人的欲望無量,概括起來有五種——財欲、色欲、名聞利欲、食欲、睡眠欲。欲望有正當的欲望,亦有不正的欲望。有私人的欲,和利人的欲。有人愛財如命,有人愛色入迷。有人爲名爲利而爭奪計較造業,有人爲食而殺生偷盜,爲睡眠而虛度光陰。反過來說,財可造一切功德,色可潤身,名可利益社會,食養身體、睡養精神。每個事情都有正反二面。
人有與生俱來的欲望,小孩欲吃奶,欲人抱。稍大即好吃貪玩。大人即貪財愛色。有人爲財上山越嶺,度盡風雨寒暑之苦。有人爲欲望,犧牲一生精神,犧牲生命。人不可能無欲望,若是從正欲去發展,即利人利己,成功立功立德。從邪欲發展即剝削社會,也剝削自己。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因爲人的利欲太厲害,害人也太深,故教人要警覺。佛經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不能無欲即小欲知足爲安樂。
欲乃是做人的希望,也可以敗名失節。欲可以利人利…
《世界真奇妙(聖法法師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