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P3

  ..续本文上一页君歌利王,你居然有眼不识青天,胆敢勾引我的这些宫女。”

  盛怒之下,歌利王反问:“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忍辱仙人!”

  “你是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应该没有嗔恨心。”

  “是的!”

  “好!我要试试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嗔心。”

  歌利王转过身去,对卫兵下令:

  “把他的耳朵割下来,鼻子也割掉!”

  就这样,在国王的命令之下,有的挖忍辱仙人的眼睛,有的割鼻子,有的割手割脚,把忍辱仙人整个身体节节肢解了。

  但是,忍辱仙人始终并没有动嗔心。

  这位忍辱仙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是修忍辱行的。可见,被辱不嗔,虽然是件难事,在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是办得到的。这样子,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舍弃了无数的头目髓脑,终于成为伟大的佛陀。

  要你们做忍辱仙人,当然办不到!我也同样办不到。现在有一位多少可以办到,他就是我们一进山门就看见的那一位大肚皮、笑嘻嘻的,他既不是“笑佛”,也不是“财神爷”,他是“弥勒菩萨”,将来继承释迦牟尼佛这个位子的,他又称“布袋和尚”,手中拿著一个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就是看不下去的,忍不了的,他都放在袋子中,放在肚子里面,所以他的肚子才会那么大。

  弥勒菩萨曾经说了几句偈语,是我们做人的格言,修身的法则,希望大家能够记住。

  弥勒菩萨说: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因为弥勒菩萨化现的布袋和尚,是位不修边幅的邋遢僧,让人家看见了,感觉很讨厌,往往要咒骂他。面对著人家的讥骂,他毫无所谓,不去跟人家争辩,只是笑嘻嘻地说:“对!对!对!你骂得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要是有人想打我,我如果站著给他打,恐怕他会以为我要还手,跟他打架,所以,我干脆躺下来,让他打个够。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你骂我也骂了,打也打过了,还要吐口水的话,就让你吐吧!吐在我面上的口水,我也不去擦掉,让它自己干好了,为什么我要这样呢?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因为你骂我,我回你,我岂不是很辛苦?你打我,我打你也很辛苦呀!哦!你吐口水我就擦掉,你假如吐个不停,我就必须擦不停,多麻烦呀!不如索性不动,让它自己干了,我岂不是省点力气?你骂够、打够、吐够了,没有事情了。你没有烦恼,那就拉倒了。

  所以,我们要像弥勒菩萨的胸襟,这就是被辱不嗔。做人,多少要学一点忍辱波罗蜜,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睦相处,这是我要跟大家共同勉励的。

  九、有势不临难:这个跟上面的“被辱不嗔难”,适得其反,由于我们是弱小,被人家欺负,没有办法反抗他,往往怀恨在心,一旦有了力量,非加以报复不可。也有许多人,多少会有一种觉得别人高高在上,自己也不甘卑微的心态,一朝掌握大权,难免就要向属下发号施令,作威作福,因此,佛陀接著又说“有势不临难”。

  有势,势,就是势力,是一股力量,好像世间很有钱,是一种财力,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什么问题好像都可以解决了,所以有钱,就有财势。做官的有权,就有权势,所以有权在手,就可以随心所欲,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有武力,也有力量可以征服人家,这就是有势。有势,就有优越的地位。

  我们有的是势力,但是“不临难”。临,可以说是居高临下,站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俯视一切,含有一种压迫的意味,因此,一个居高在上的人,他有权力、有财力,或者有武力,就难免不会有“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的行为,这就是仗势欺人。不过,有大权的人,如果抱著慈悲、容忍的心,时时能够尊重别人,宽大为怀,体谅人家,不骄傲,不炫耀,不滥用自己的权力,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要是权力摆在你跟前而不去争取,视“富贵如浮云”,看“势力如敝屣”,也实在是很难的,所以说“有势不临难”。所以,一个学佛的人,在这方面要有特别修养的功夫,必须学习超越凡夫的心地,追求希圣希贤的境界,“有势不临”就不难了。

  现在,我说一个有势不临的简短故事。

  从前,有一个翰林官叫舒芬,他虽然是个文官,可是在皇帝的左右,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说得上是很有势力的。

  有一天,他在京城突然接到了万分火急的家书,他连忙拆开,一看,原来是投诉他的邻居要建一座墙,竟侵占了他家的地皮,未免太可恶了,希望他凭著优越的官势,给对方一点颜色看,好好地教训一番。谁知舒芬看后,居然一笑置之,并没有采取行动,只是写了一首诗答覆家人,于无形中把一场纠纷解决了。

  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几分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你们这么辛辛苦苦地从千里之外,急如星火地寄了一封信来,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原来只是为了一堵墙在那儿争夺不休,我们家有的是地,不要说只被他占了一点点,就算是让给他几分也没有关系啊!为什么我们要忍让呢?你们看看,当年最有势力的秦始皇,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想长生不老,想做万古千秋的皇帝,希望永远拥有江山,他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做皇帝,谁知道只传到第二代,他的天下就完了,而他所建筑的万里长城,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在座诸位,好多都到过北京,登上万里长城,做一个中国人,外国人,到了北京,不登万里长城不算好汉。你们都看过万里长城,对,万里长城现在还是存在,但是当初建筑万里长城的秦始皇,那个时候声势是非常显赫的,现在他还在不在?不在了,所以我劝你们要看破一点、忍让一点,不要多计较,为了一堵墙而跟人家争执不休。

  这就是“有势不临”,假使这个翰林官舒芬,凭著他显赫的地位权势,是可以教训对方的,但是他很慈悲,不仗势淩人,那是种美德。可见如果宽厚仁心,“有势不临”并不难。

  十、触事无心难。触,是接触,事,是事实,触事,可以说是所接触的境界,当我们与外境接触的时候,能够不动心、不动声色、不随境转的话,实在是不容易的,一般人的情绪,经常随著外境而现出喜、怒、哀、乐种种不同的波动。但是,我们如果有修养功夫,就不为外境所动了。说个譬喻吧,我们的心,好像明镜高悬,一个大圆镜,很光明,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的,套上祖师的一句话:“佛来佛现、魔来魔现。”有什么样子的面貌,镜子都会显现出来,人来了,镜中就现出一个人,猫来狗来,就现了一只猫、一只狗,镜子对于所照的物件,既没有计较,也没有分别,它不会因为佛来了,它就喜欢照;来了一个魔鬼,它不要照,不会的!它是魔也好、佛也好,人也好、畜牲也好,都无心,都无所谓,没有分别的。所以我们接触外境的时候,要像镜子一样的,能够随缘、任运自然的,面对现实(外境),既不去攀缘,也不会执著,这样,我们就会以空灵的心境,泰然地面对一切。

  古时大德,曾经写了一首偈语,形容对外境无心的功夫:

  铁牛不怕狮子吼,犹如木人看花鸟。

  本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你们到伦礼遝,就会看到那里有两头大水牛,我不知道是什么质料做的,不过,这首偈写的是铁牛。要知道,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皆惊,也就是它在森林中,只要大声一叫,所有的动物都会胆战心惊的。可是,现在有一头牛,是用铁铸的,狮子纵然再怎样大声地吼叫,它根本不会动心的,所以说“铁牛不怕狮子吼”。“犹如木人看花鸟”,我们看这朵花,好漂亮,好香,我们很欣赏它。我家养的这只鸟儿,声音非常嘹亮,见到我总是吱吱喳喳地叫不停,好可爱喔!大家都喜欢逗著它玩。但是,一个用木头雕刻的人儿,尽管花再艳丽,鸟儿怎么样会叫、会讲话,它会不会动心呢?当然无动于心。“本来无心于万物”,如果对于花鸟,世间的万事万物无心,无动于衷,“何妨万物常围绕”,不论世间千差万别的外境,缠绕著我们的周围,在我们面前显现了,我们都不去执取它,不为它所包围,所干扰,这就是“触事无心”,我们能不能做到呢?当然不容易。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触事无心难”是人生二十种困难的事,其中的一种。

  平常一个人,好的境界当前,人家赞叹我们、夸奖我们几句,我们往往飘飘然的,感觉到非常高兴。对著违逆的境界,人家说了几句坏话,我们就非常的生气,甚至暴跳如雷,这就是我们对外境放不下,没有做到无心的功夫。如果面对外境,人家骂我们,我们把他当做唱歌,岂不心平气和了?前面我不是跟大家讲过布袋和尚吗?他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你骂得好,骂得好像在唱山歌哩!所以,听过“触境无心难”以后,慢慢地去咀嚼、思考,我想,对我们待人处世的人际关系,多少有一点帮助。

  十一、广学博究难:广,很广泛的意思;学,就是学习;博,博览;究,研究。广学博究,是做学问的方法,不论是世间的学问也好,或是出世间的佛学也好,我们都必须博览群书,广泛地了解,同时深入地加以研究,这实在不容易做到的。

  近代中国的名学者胡适之博士,有句名言:“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埃及的金字塔,你们去周游世界的时候,这一个名胜古迹,相信不会错过的。这座金字塔的面积非常广大,它的顶也非常高,所以胡适之告诉我们,做学问就要像金字塔那样,范围要能够广博,而且要能够专精。譬如说做一个科学家,对于一般的科学常识要知道,尖端的科技,也要深入研究。就好像金字塔那样伟大,那么崇高的,我们做学问就要有这么一个态度和功夫。

  有一天,我到华藏寺去探访真心法师,看到他的寮房挂著一副对联,是他…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