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本来面目

  讲题:佛学讲座94 —本来面目

  主讲:普献法师

  地点:元光寺日期:2009年9 月6 日

  各位大德,大家早安,阿弥陀佛。各位从台北、彰化远道而来,狮头山以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气温来欢迎各位,相信你们到这个地方来,一定会觉得空气新鲜,这是这里的特色。

  你看,空气新鲜的时候我们感觉很舒服。我们内心也是这样子的。当我们内心整理干净的时候,在佛经里面怎么讲?就是「自净其意」。一个人让自己的内心清净,自己会感觉到很清爽很愉快。

  所以我常常讲,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其实也是在学清爽愉快,每一个人如果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净化,那么这个身心就感到轻松愉快。因为一个人身心的轻松,表示他的能量能够发挥到最大的能量。比如说一个人生病了,感觉身体很笨重,什么事都不能做;当你的身体很轻松的时候,你什么事都可以做,因为你身体轻松没病。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我发现我们整个社会大家得到一种病,这种病是很严重很严重的,叫作「无明病」。这个无明病得到以后,我们又不知道自己有病,这才是严重。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我身上长了一个肿瘤、癌症,可是我不认为它是一个病,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如果说我们自己有病,我们了解自己的病况,我们找对医生、吃对药的话,那还有救。如果是说我们有病,但是我们不认为自己有病,那这个很严重。

  我发现整个世界的问题是出在:我们得到一种病,这种病叫作「无明病」。所谓无明病,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我们对自己的身心世界有某一种错误的认知,这种错误认知导致我们为人处事有许许多多的瑕疵。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认为我们身心当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我们给它一个代名词,叫作「我」。而且我们不断的用这个「我」来思考人生的一切。把这个「我」扩张的时候,叫作我的家、我的先生、我的父母、我的财产、我的子女,其实这跟我们想象的那个「我」、想表达的那个「我」有很大距离。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很难表达这个「我」,到底「我」在那里?

  如果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我们一直想了解「我」,可是我们又不知道「我」是谁,「我」的定义是什么。然后我们一直去假设我有家、我有事业、我有子女、我银行里面有存款、我有汽车、我有房子、我有儿子,可是你讲的都是「东西」,我们所讲的「我」都是他人或者是物,我们很少去了解到这个自我。

  所以我们来研究宗教的话,其中一个涉及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认识自我。不能了解自我,我们就很难掌控自我。因为我们对自我错误的认知,所以我们处理起人事物就容易错误。

  佛陀,我们称他为「觉者」,他是觉悟的人。我们平时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永恒不变的一个什么、绝对精神,但是佛陀发现这是空洞的名言,是我们预设的立场。我们先去预设一个立场,说这个就是我,这个就是我的肉体、我的精神、我有什么;那这个预设的立场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而佛陀找到这个本来面目;这是一种方便的说法,并不是说有一个本来面目被佛陀找到。

  有一位马来西亚的比丘尼老是问我这个问题,他说:「师父,什么叫真心?真心在那里?真心怎么去找?」他也去请问其他师父,其他师父就说:「你讲的那个是妄心,你所说的都是妄心。」我说:他说的没有错。

  所谓妄心、真心,也都是我们的妄念分别。你想在妄心当中去找到一个真心,你预设一个立场,认为有一个真心可以让你找到,那你永远找不到。因为你先去预设、预想说我有一个真心,我有一个灵魂,我有一个绝对的精神,我生命的主体,你先去预设了,所以你所找到的就是你的想象。

  现在你们在看的这本书《主修、副修与动修》,我们信佛学佛的人的主修就是彻底的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对自我错误认知的话,必定会导致烦恼、造业、受苦,这一错就百错千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所以我们称佛陀为觉者,其实他所觉悟的,也就是自我身心当中,一般人所预设的那个我、绝对精神、灵魂,都是我们去想象、去预设立场而来的。谈到人生的主修,就是透过戒、定、慧来认识我们身心当中,我们所预设的不实在。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现在要表达「我」,说我有身心、我有生理跟心理,我的生理能走、能跑、能跳、能吃、能喝,我们现在要表达的「我」,第一个发现到我有生理、有身体、有这个生理作用,甜酸苦辣我都感觉,疲倦劳累我都能感觉,这是属于生理的。

  我们再进一步问,除了生理以外,我们还有心理。你骂我,我难过;你赞叹我,我高兴;这是心理作用。我看到好的,我喜欢;我看到不好的,讨厌;这是心理。

  那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之间,这两者怎么去连结呢?很简单的,是呼吸在连结。当我们有呼吸的时候,我们的生理有作用,我们可以感觉酸痛麻痒,我们会感觉这个好不好,我们感觉环境优雅不优雅。当我们有呼吸的时候,我们会洋洋得意的,我有财产几千万几亿万,我有妻子儿女、父母、丈夫、车子、房子。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呼吸。

  所以,当我们一直找,找到生理跟心理之间的一个桥梁,我们会发现说实际上我们想表达的「我」,只是呼吸。人最重要最重要的也是呼吸。

  因为呼吸不用钱买,而你的衣服、吃喝穿用都是要用钱买;而且呼吸也不用花力气,它自动的,只要你一口气在的话,它是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呼吸。连结我们生理与心理的这个呼吸,它对我们的生命竟然是这么重要,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去注意呼吸。呼吸不要钱,呼吸是二十四小时进行着,不用力气,它不断在我们的身心当中去表现,可是我们忽略它了。假如说有一千万黄金放在桌子上,你要黄金还是要呼吸?要呼吸嘛!呼吸这么重要,你有没有去注意呼吸呢?

  因为你没有了解呼吸,所以你不能透过呼吸去了解身、心统一的状态;你也没有透过呼吸来了解到我们错误的认知;有一个我、我的,那是错误认知。所以佛陀就告诉我们,从呼吸当中了解自我,从呼吸当中通达无我,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主修课题。透过这个主修,你才真正的了解什么叫作我的本来面目、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当我们对身心的这种错误认知,它会导致我们许许多多的痛苦烦恼,所以现在社会上很多忧郁症、躁郁症。因为对自我身心的错误理解,导致家庭、夫妻、子女之间代沟;对自己情绪的管控也是失去了管控的能力;这个就是我们现代人从无明而产生的文明病。也就是说,虽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可是我们的快乐指数不见得就增高,反而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社会问题越多,导致我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困扰是越来越多。

  所以要如何来安顿我们的身心?透过注意呼吸来安顿身心,这可以说是现代人去对付文明病、无明病一个非常实用的手段方法。

  我们一再的研究一个问题,各位有没有发现到呼吸跟情绪有关系?比如说我发怒的时候,我的呼吸是很急躁的;我欢喜的时候,我是心平气和;我恐惧的时候,我的呼吸会发抖。所以呼吸跟情绪、跟心理有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呼吸也是我们心理的另外一种表现。我们想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从他的呼吸当中可以猜出来。一个人呼吸很快,表示他在恐惧。一个人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心里没有什么牵挂;因为当他心里有牵挂的时候,他的呼吸一定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想要了解这个心、把握这个心,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注意我们的呼吸。因为呼吸是我们心理的一体两面。这个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透过呼吸了解自我、通达自我,然后达到自我管控,不被这个我」所迷惑,不被我们所预设的立场、虚妄的自我所迷惑,然后从这个地方得到彻底的觉悟了。

  现代人有无明病以外,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隐忧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有无明病,所以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个阴影——我们会意识到有一天会老会病会死。

  一个人如果内心里面有这个阴影的话,他就不是健康心理。因为他对死亡不敢讲,但是他老是挂碍在内心里面,那就不是一个健康心理。一个健康的心理,他对这些老病死已经是心无罣碍了,「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这是健康心理。但是我们现代人就很忌讳谈这个问题。

  我们讲「无明病」,就是说稍微一个境界刺激他,他会烦恼、生气;看到别人好,他会产生嫉妒;看到不好的,他希望打击排斥;看到好的,他就想贪念执着,归属于我,被我支配,被我享受;这就是无明。除了无明病以外,有一天我们会老会病会死,内心里面始终有这个阴影。那么这个阴影会导致我们胡思乱想,寻找许许多多世间这种奇形怪状的宗教来输导。

  为了跳避死亡,所以我们就创造一个天堂,到天堂以后永远享受那种快乐好了。因为我们想到天堂去,那我们就多做善事,多做善事我就可以到天堂。请问天堂有没有死亡?天堂在什么地方?天堂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子?有没有人去过天堂,然后回来告诉我们天堂的样子?你的亲戚朋友对你这么好,竟然没有一个人回来告诉你天堂的样子。为什么你相信天堂?

  因为我们内心里面有这个死亡的问题、有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急急忙忙的抓到一个什么去解决它,这个叫做「麦当劳」——一手拿钱,一手就塞嘴巴,急急忙忙的,不管它对不对、好不好。现代人就是因为有这个无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向不去研究清楚。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生命不理解,生命找不到一个方向,那么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随时都有痛苦、烦恼这些问题来围绕着他。我想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我身上有癌症,这个癌症如果没有治好,我走到什么地方它是还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出来。假如说我身上没有癌症细胞的话,我到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到什么地方都很快乐,因为我本身没有病。

  所以我们要了解说,我们已经得到一种病…

《本来面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收放自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