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有意思哦。譬如寺庙的香火很旺,里面的人会不会想修道?不会修道,因为收入太丰富了。反而住在深山里面,要自耕自种自食,你没有种就没得吃,然后你会省吃俭用的,你去种蕃薯种菜以后,赶紧回来盘腿修行。为什么呢?收入有限。
也就是说,它是相对性的,生活愈富裕的时候,道心减退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懂得用功、懂得收心的人,当环境这么优越的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修道。如果环境十分困苦,要去捡柴火、劈柴火,烧一顿饭要一根一根木柴去烧,还要注意它烧焦了没,实在讲,修道时间反而不多。现在我们「一指神功」电锅压下去,半个小时饭煮好了;衣服脏了,也是一指神功洗衣机点下去,你就可以去打坐修行。所以现在的科技也可以帮我们修行。
如果我们的心不安的话,洗衣服、煮饭都这么手指一点,扫地也是这么一点就有机器人帮你扫地,那你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无聊。无聊就会找人来聊天,打电话、打电脑、mail, 不然就看电视看卡通。
所以未来的社会,人类生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心灵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懂得利用科技的人节省时间、体力,可以去诵经、念佛、拜佛、做善事、当义工。如果是很多机器帮我们处理日常生活,这些机器代劳以后,我们不能去善用这个时间的话,那生命是非常贫瘠、孤寂、落寞,你就会找寻刺激来麻醉自己,生命就往下沉沦。
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能让我们感到快乐或哀伤的,不是地点、不是环境、也不是时空,而是我们的心。心安则处处好,时时快乐;心不安,任何地点都是不安。
心地法门:「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思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
我们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层次,决定在我们的思想,决定在我们生命的态度、生命的想法。如果生命的态度正确、价值崇高,任何时空我们都能增长智慧、增长福德。所以佛经里面一再强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现在快乐不快乐,是你的心念、你的想法决定的。
各位,每天早上起来,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们会做什么?如果你一天的开始是压闹钟再睡一下,那时间就耗在床上了。我建议各位的是:每天早上起来,先摸摸鼻子——还在呼吸,没有死掉。有些人睡睡就睡死了。所以每天第一个一定要摸鼻子,「喔,一口气还在,我还在呼吸,真快乐。」然后静下来想一想我今天要做什么,按步就班一件一件的把它完成,快乐的做家事,快乐的去上班,快乐的照顾妻子儿女,快乐的去服务社会,这是佛弟子应该要有的生活修养。
否则的话,早上一起来怨东怨西的,怨家里的人,怨邻居、怨社会,甚至怨太阳不出来,让我衣服晒不干,你满肚子的怨气,那你的运气就越来越糟糕。你想想看,我们一早起来有空气可以呼吸,感谢那些树木;有阳光让我们能够生存,感谢太阳;你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用快乐的心来做有意义的事情,服务家庭服务社会,那我们就是生活在极乐世界了。一念之间就是极乐世界,一念之间就是地狱、饿鬼、畜牲。
所以「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就是告诉我们关键点在于心。我们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因为你的想法、观念、态度就决定了这一生当中的一切了。
心地法门:「人生是人类自己思想的产物。」
记得上次讲过,每一个人都开两家公司,一个是快乐无限公司,一个是烦恼有限公司。因为烦恼是用无明、自私做原料,你痛苦是你一个人痛苦,所以是烦恼有限公司。如果我们无明、烦恼、贪爱、瞋恨、抱怨,你以此去投资你生命的时候,他的产品是孤寂、遭人讨厌,然后你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没有人理你;所以烦恼是有限公司。
但是,你微笑的时候,世界上的人跟你微笑,是快乐无限公司。就是无私的奉献,快乐的生活,你的快乐会带给身边周遭人快乐,会感染的,所以快乐是无限公司。因为你投资的是善意、关怀、宽容、包容,所以回馈的就是大家都很喜欢你。因为跟你在一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带给别人智慧、带给别人经验、带给别人喜悦,这一切一切就是你在开快乐无限公司。
这个地方就讲「人生是人类自己思想的产物。」我们投资什么,它就回报什么。我们的心念投射出去,它就会回报给我们;好的、或者是坏的,一切由我们自己决定。
心地法门:「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变更生活。才华决定你能做什么,动机决定你去做什么,而态度决定你将要做什么。」
这就是说:我们时时刻刻向内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改变自己,升华自己,净化自己,这才是最根本的。所以佛学称为「内明」,向内明白。我们说:征服别人叫做英雄,征服自己就是圣贤。一个人时时了解自己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这就是一种修养、修行。我们看社会上那些成功的人物,不见得他的才华很高,而是他的修养,他能够识人、了解人性。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刘邦就讲过一句话,他说:「要统帅三军,我就不如韩信;要帷幄运筹,我就不如萧何,萧何能够把军粮适时的运到然后百姓的户籍弄得好好的,等于是现在的内政部长、行政院长之类的。这方面我就不如萧何了。」
你知道刘邦就是靠这些人:张良、萧何、韩信替他打天下的。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华,也就是你的专长,你适合做哪一个行业,有些人适合唱歌跳舞过日子;有些人适合演戏;有些人适合当老师;有些人适合上班;那是你的才华。这个才华是涉及到我们前生前世。前生前世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喜欢学习什么,那就决定我们这生在哪一个行业上能够突出。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讲「人生是无常」,但是,虽是无常,却不是断灭。这一生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科技电脑、语言,我们可以学习很多的知识,尤其现在的科技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每个人手上有PDA 、COMPUTER 一大堆的,根本就不用上图书馆,一上网什么知识都有,太方便了。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无常短暂的人生,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有了这个知识,你的生活才有着落。但是生活有着落还不够,我们的修养、情绪的管控、为人处事的态度,才能决定我们生命的品质。如果是我们修养很差劲,脾气很暴躁,你交不到朋友,夫妻一天到晚也吵架,人生有什么意义?所以修养很重要。
在儒家也有这么讲:「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养是我们人生命运的关键。如果我们脾气暴躁,才华很好,这个叫做「二流」。才华本事很大,但是没有脾气,这是一流的人才;二流人才是本事很大,脾气也很大;那三流的是没有本事,脾气又很暴躁。我们看到一般人很麻烦的是,只要他本事大,脾气就会很大,很可惜,他只算是二流的。
才华决定我们能做什么,但是「动机决定我们去做什么」。在我们中国儒家思想里面有一个「慎终追远」,各位有没有听过这句话?论语里面有「慎终追远」。但是往往我们都误解,以为「慎终追远」就是说「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我们把祖先弄个骨灰罐放在塔里面,安一个牌位,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就来拜拜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一般人的理解。
依我的理解,孔子讲慎终追远,「慎终」是结果,「远」是指原因,「追远」就是好遥远好遥远、最初最初的那个原因。也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好的结果,我们要「追远」。追什么远呢?去追最初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你为什么要结婚?你为什么要信佛?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业?你最初最初那一个动机。所以孔子讲慎终追远,就是让我们了解这个因果关系。
以前我到工研究去演讲,电研所的一个硕士说:「师父,我现在要结婚了,我要用什么态度来结婚?」
我说:「我没有结婚,我怎么知道怎么结婚?但是我可以建议你。为什么要结婚?你要问你的动机。你是想要利用这个女孩子帮你赚钱呢?还是因为她很漂亮才爱她?万一她不漂亮,你就不爱她了吗?万一有一天她跌倒受伤了,你就不爱她了?所以动机很重要。」
他说:「那要什么样的动机跟她结婚?」
我说:「你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现在一个人经济能够独立,你的身体健康,你有能力让另外一个人幸福健康快乐,无论她是怎么样子的,将来她缺手、缺脚、受伤了,你都是要让她幸福快乐。你用这个心去结婚的话,你将来就会幸福。」
「因为你觉得你很幸福,你很快乐,你有能力去分享你的幸福,这个是你的动机。你的动机是纯粹好的,你的婚姻结果就会很好。如果这个人我跟他交朋友,是因为我要利用他,他会帮助我在事业上赚到钱,所以我跟他交朋友;一旦他不能帮助我的时候,我把他甩掉了;那你的动机不纯。」
在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初出家的时候,道心很坚固很勇猛,可是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边;出家三年五年以后,向佛要钱, 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的动机了。所以佛经里面有这句话「不忘初心」,你最初最初发什么心,你时时刻刻要记住这一点。婚姻也好,事业也好,子女也好,你最初为什么想做这些、经营这些,你那个心念一直保持初心的话,那么慎终追远,你就会得到好的结果了。
所以,「慎终追远」是讲因果关系,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慎终追远去祭拜祖先、去寻根祖先从哪里来;当然这也是孝道的表现。但是孔子所说的「慎终追远」就是我们要明因果,你最初的一个因是什么,所以孔子才会讲「谨言慎行」「慎始慎终」,道理就在此。动机很重要。
「态度决定你将来做什么」,你决定要做什么,那是你的一个想法、观念、态度。
心地法门:「人生不是受环境支配,而是受思想摆布。人非环境的产物,环境乃是人的产物。」
我们这个地方一直在强调的就是心地法门。
事实上,「环境支配」那是对小孩子来说;小孩子生活的环境、他所受的教育,他是受环境影响很大很大。但是一个人成年以后,有独立思想能力的人,他不会屈服在环境当中。如果你跟小孩子说「我们不受环境支配」 ,那不对哦。
小孩子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良好的读书空间,譬如作父母的叫小孩子去读书,大人却看电视,电视吵的要命,小孩子能看书吗?不可能。我们不要看电视,我们坐下来读读书,制造学习的环境气氛。包括孩子在一天当中,今天听到老师跟他们讲什么好笑的,说什么有意义的,孩子的朋友同学你都能关心的时候,那他会认真的读书。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到三十岁以后,他的思想才真正的建立了;他的中心思想建立了,他不受环境影响支配了。所以这个地方讲「人生不是受环境支配。」这是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才能做到的,至于孩子他是一定会受环境影响。
《心影响环境》全文阅读结束。